《背光源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背光源装置.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116447A43申请公布日20110706CN102116447ACN102116447A21申请号201110022392822申请日20070322200710088766X20070322F21S8/00200601F21V19/00200601F21V13/00200601G02F1/1335720060171申请人沈育浓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72发明人沈育浓74专利代理机构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代理人韩宏夏青54发明名称背光源装置57摘要一种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的沿着该第一。
2、透明板的纵长方向延伸的V形凹槽;数个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以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CN102116449A1/1页21一种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上的长形凹槽;数个紫外线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以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
3、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其中,每个灯管为真空碳管,而且在其内充填有适当的气体以及设置有电极,从而当这些碳管的电极被供以电力时,使这些碳管表现如UV灯管发出紫外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之一个上的荧光层。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TIO2层、一个PBS层、及一个磷层形成。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中,该荧光层由一个红色荧光材料层、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以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形成于该第一透明板的上。
4、表面与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中的另一个上的反射层。6一种灯管,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形成于其外表面上的荧光层,其中,该荧光层在灯管运作时能储存光能,从而使当灯管不运作时该荧光层因释放被储存的光能而在一段预定的时间内发出光线。权利要求书CN102116447ACN102116449A1/3页3背光源装置0001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07年3月22日、申请号为200710088766X、发明名称为“背光源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发明领域0002概括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器装置用的背光源装置,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不会因显示器装置的画面尺寸变大而变大的显示器装置的背光源装置。技术背景0003。
5、液晶显示器装置由于既薄且轻的优点而已成为目前市场主流。而且,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画面尺寸越来越大的趋势发展。然而,随着画面尺寸的变大,在液晶显示器装置中非常重要的背光源装置的尺寸亦会跟着变大,如此,与液晶显示器装置的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相违背。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背光源装置,其能够使大画面尺寸液晶显示器装置维持薄型的优点。0005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提供了一种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表面、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的沿着该第一透明板的纵长方向延伸的V形凹槽;数个灯管,这些灯管设置于对应的凹槽内;及一个第二透明板,其具有一个上。
6、表面和一个与该上表面相对的下表面,该第二透明板在其上表面面向该第二透明板的下表面下连接到该第一透明板。附图说明0006图1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分解图;0007图2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0008图3是一个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中所使用的荧光层的示意剖视图;0009图4是一个显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中所使用的灯管的示意剖视图;0010图5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0011图6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又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以及0012图7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再另一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具。
7、体实施方式0013在后面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是由相同的标号标示的,而且它们的详细描述将会被省略。此外,为了清楚揭示本发明的特征,图式中的元件并非按实际比例描绘。说明书CN102116447ACN102116449A2/3页40014请参阅图1至4所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包括一个第一透明板1、数个灯管2、及一个第二透明板3。0015该第一透明板1具有一个上表面10、一个与该上表面10相对的下表面11、以及数个形成于该下表面11上的长形凹槽12。应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这些凹槽12是V形凹槽,然而,这些凹槽12不限定为V形,其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00。
8、16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荧光层4形成于该第一透明板1的上表面10上,从而使自该第一透明板1的上表面10离开的光线具有合意的颜色。如在图3中所示,该荧光层4由一个TIO2层40、一个PBS层41、及一个磷层42形成。0017应要注意的是,该荧光层4不被限定为由如上所述的材料层形成且亦不被限定为由三个材料层形成。即,该荧光层4可以由一层或更多层的任何适当的材料层形成。例如,该荧光层4亦可以是由一个红色荧光材料层、一个绿色荧光材料层、及一个蓝色荧光材料层形成。0018这些灯管2是能够发射波长200至390NM的光线的紫外线UV灯管而且是设置于对应的凹槽12内的。与现有的UV灯管不同,本实施例的灯管2的。
9、荧光层4是涂布于灯管2的外表面上的,因此,该灯管2的直径可以更小而且寿命可以更长。另一方面,由于灯管2的直径可以更小,当画面尺寸变大时,整体背光源装置的尺寸不会变大,进而不会使显示器装置整体的尺寸变大。0019为了使涂布于灯管2的外表面上的荧光层得到较佳的保护,每个灯管2可以被套设于一个玻璃管6内。当然,该玻璃管6不被限定为玻璃材料,其可以由任何其他适当的透明材料制成。0020该第二透明板3具有一个上表面30和一个与该上表面30相对的下表面31而且在该上表面30面向该第一透明板1下连接至该第一透明板1。0021在本实施例中,一个反射层5形成于该第二透明板3的下表面31上以把从灯管2射向它的光线。
10、反射向该荧光层4。0022应要注意的是,该反射层5与该荧光层4的位置是可以互换的,如在图5中所示。0023此外,要注意的是,该荧光层具有储存光能的能力,因此,当这些灯管用于一般照明且遇上突然停电的情况时,该荧光层因释放被储存的光能而发出光线,从而使使用者能够利用一段荧光层发光时间来寻找蜡烛或手电筒之类的发光装置。0024图6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0025请参阅图6所示,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灯管被省略了。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透明板1的凹槽12是半圆形凹槽而且于凹槽表面上形成有一荧光层图中未示。每个凹槽12成真空状态以及被灌注有适当的气体,从而使其能够表现如一UV灯管。
11、。0026图7是一个显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源装置的示意侧视图。0027在本实施例中,这些灯管2是真空碳管,而且在其内充填有适当的气体及设置有电极20,从而使当这些碳管的电极20被供以电力时,这些碳管表现如UV灯管发出波长200至390NM的紫外线。0028综上所述,本发明之背光源装置,确能通过上述所揭露的构造、装置,达到预期的目的与功效,且申请前未见于刊物亦未公开使用,符合发明专利的新颖、进步等要求。0029上述所披露的图式以及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非为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说明书CN102116447ACN102116449A3/3页5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其所依本发明的特征范畴,所作的其他等效变化或修饰皆应涵盖在本案的申请专利范围内。说明书CN102116447ACN102116449A1/4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116447ACN102116449A2/4页7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116447ACN102116449A3/4页8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116447ACN102116449A4/4页9图7说明书附图CN10211644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