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眼动训练图.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97159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509.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15013.9

申请日:

2013.03.22

公开号:

CN104055660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H 5/00申请日:20130322|||公开

IPC分类号:

A61H5/00

主分类号:

A61H5/00

申请人:

丽水学院

发明人:

王坚毅

地址:

323000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学院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上使用的用以指导患者进行眼睛运动训练用图,该图表由一系列点和线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每幅都用不同的图形代表眼睛运动的不同方式,如有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双菱形、圆形、五角星形、伞状、爆炸等这几种基本图形和的基本眼动训练方式。本工具作为眼科中许多疾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眼睛本身的运动能力,而且用来预防和治疗假性近视、真性近视、散光、远视、白内障等许多眼疾。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医用眼动训练图,由许多点与线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的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眼动训练图,其特征在于点和线可以组合成多种形状,形成多种图形,每一种形状和图形代表不同的眼睛运动方式。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眼动训练图,其特征在于点和线组成的图形以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双菱形、圆形、五角星形、伞状、爆炸形作为基本图形,即作为基本的眼动训练方式。

说明书

医用眼动训练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中用于眼睛运动能力训练(简称眼动训练)的图表,在临床上作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许多眼疾预防和治疗的一种辅助性方法。
背景技术
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同时也是可以运动的器官。眼球在眼眶内,有三对眼肌协调活动控制着眼球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这六条眼肌都是眼外肌,属于骨胳肌,统称为视器的运动装置。
这三对眼肌为:内直肌和外直肌,上直肌和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内直肌和外直肌收缩,眼球向内外方向转动;上直肌收缩,眼球向上内方向转动,下直肌收缩,眼球向下内方向转动;上斜肌收缩,眼球向下外方回转,下斜肌收缩,眼球向上外方回转。
眼睛运动之后,也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会带来种种益处,比如可以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状态,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加强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所以可以将此作为一种眼科中辅助性、支持性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来达到防治眼疾和恢复器官功能的目的。当然,这里所说的眼睛运动,绝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眼动方式,而是一种类似于体育运动的运动方式,这样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眼睛运动的科学规律,不重视眼睛运动训练带来的种种益处,也找不到眼睛运动的系统训练方法和检测方法,更谈不上将之形成相应的医疗保健方法,并在临床上得以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睛运动训练的工具。有了这样的工具,眼睛运动的训练可以得到系统全面充分实现。通过训练,眼睛本身的运动功能(比如运动的速度、耐力、广度、灵活度等)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有了这样的工具,眼睛的运动能力的检测也可以实现,比如,可以检测出某项眼睛运动方式的速度等。通过本工具的训练,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增进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放,可以预防和治疗假性近视、真性近视、散光、远视、白内障等多种疾病,所以在眼科中,本工具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和手段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眼睛运动方式图形化,从而形成一系列图表,每幅图表又是由许多点与线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的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每幅不同的图都代表眼睛运动的不同方式,根据眼睛运动方式的不同,图形可以分为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双菱形、圆形、伞状、五角星、爆炸形等几种基本形式,也就是说,眼睛有相应的这几种眼动训练方式。将眼睛运动方式图形化之后,我们看到眼睛运动训练的方式可以被建立起来。
附图说明
图1为点状运动图。
图2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一)图。
图3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二)图。
图4为Z字形运动图。
图5为N字形运动图。
图6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一)图。
图7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二)图。
图8为三角形运动图。
图9为方形运动图。
图10为五边形运动图。
图11为六边形运动图。
图12为八边形运动图。
图13为菱形运动图。
图14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一)图。
图15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二)图。
图16为圆形运动图。
图17为五角星运动图。
图18为伞状运动图。
图19为爆炸形运动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训练方法。
眼睛运动方式根据其运动线路的特点,系统地分成如附图所示几种,每一幅图都代表其中的一种运动方式。图为黑白色,由点与线组成,可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也可以印刷成图册使用。图中的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训练时,眼睛的视点只在点上做快速地跳跃,并且跳跃的速度越快越好,而线在眼睛运动过程中只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告诉训练者以怎样的方式将视点从上一个点跳跃到下一个点,以防止出错。
如图1所示为点状运动图,图中只有一个圆点,位于图的上方靠近边缘,图中方框表示图形所在页面,用以显示圆点位置。本项训练方法是:将图中的圆点作为第一个视点,再找一个距离自己远一些的物体作为第二个视点,然后让眼睛在这两个视点之间来回迅速跳跃。
如图2所示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数个圆点,成直线横向排列,并用直线彼此相连。训练时,让视点迅速在圆点上逐个跳跃,当从第一个圆点跳到最后一个圆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圆点重新再来,如此反复进行,方向为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
如图3所示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数个圆点,成直线纵向排列,并用直线彼此相连。训练时,让视点迅速在圆点上逐个跳跃,当从第一个圆点跳到最后一个圆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圆点重新再来,方向为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
如图4所示为Z形运动图,图中有数行圆点,每行圆点数目两个,这些点用直线相连成Z字形。训练时,将视点沿连线方向以Z字形方式从第一个点开始往后面的点跳跃,当跳到最后一个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点重新再来,如此反复进行。
如图5所示为N形运动图,图中有数列圆点,每列圆点数目两个,这些点用直线相连成N字形。训练时,将视点沿连线方向以N字形方式从第一个点开始往后面的点跳跃,当跳到最后一个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点重新再来,如此反复进行。
图6所示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4个点,位于页面4个角的位置,用直线将之连成对角线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4个点上以“8”字形方式反复做左右运动和对角线运动。
图7所示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4个点,位于页面4个角的位置,用直线将之连成对角线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4个点上以倒“8”字形方式反复做上下运动和对角线运动。
如图8所示为三角形运动图,图中有3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三角形状。训练时,让视点在这3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9所示为方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4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0所示为五边形运动图,图中有5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五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5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1所示为六边形运动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六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2所示为八边形运动图,图中有8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八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8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3所示为菱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菱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4个点上反 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4所示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左右排列的双菱形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做倒“8”字形式运动。
如图15所示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上下排列的双菱形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做“8”字形式运动。
如图16所示为圆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呈上下左右排列,用弧线将之连接成为圆形。训练时,让视点从上方的圆点开始,沿弧线迅速依次经过其他3个点反复做圆周运动,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7所示为五角星运动图,图中有5个圆点,用直线交叉,使之连接成为五角星状。训练时,让视点从其中的一个点开始,沿直线做画五角星式运动。
如图18所示为伞状运动图,图正中央有1个圆点,其周围对称分布多个圆点,用直线将之连接成为伞状。训练时,让视点从中央点开始向外跳出,到达外围的一个点后,再跳回中央点,之后再跳往外围与刚才点相邻的点,再跳回中央点,接着再重新跳往外围与第一个点相邻的第三个点,如此循环下去,方向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如图19所示为爆炸形运动图,图中有两层圆点,用直线将之连接成爆炸图形。训练时,让视点从图上方的最外层的圆点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跳向内层的一个圆点,再以同样的时针方向跳出,跳向外层的圆点,再以同样的时针方向跳进,跳向内层的圆点,如此反复进行。
在进行眼睛运动训练时,所有图表都放在训练者眼前30~40cm处进行。每个项目每次训练时间为1分钟,由于本图表图形较多,不可能一次训练完,所以每次根据实际情况,训练时应挑选其中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
关于运动速度的检测方法不再详述,这里简单举一例来说明,:比如Z字形运动,图表中有10个点,训练者在1分钟内,眼睛往返跳了10遍,第11遍没有完成,只是跳完了前面的6个点,那么训练者在一分钟之内跳了105个点,每个点的跳跃所用时间是60秒÷105≈0.571秒。其他运动训练方式的计算与此相类似。
附临床初步检测报告:
检测项目:医用眼动训练图改善眼血流动力学效果
地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
对象:初一学生,33人,共66只眼,实验组18人,对照组15人,经检查都为正视眼。
方法:被检者检测前2小时内避免跑跳和近距离读写,实验组使用医用眼动训练图,训练项目为Z字形运动、N字形运动、对角线形运动和圆形运动,每个项目训练1分钟,共4分钟;对照组做现行眼保健操,共使用时间4分钟。在完成眼动训练或做完眼保健操后,5分钟内用人体血流超声显像仪检查两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对眼部血液微循环的影响。
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显示改善眼部微循环的效果医用眼动训练图明显优于现行眼保健操。
医用眼动训练图和眼保健操对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

医用眼动训练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医用眼动训练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医用眼动训练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用眼动训练图.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用眼动训练图.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660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5660A21申请号201310115013922申请日20130322A61H5/0020060171申请人丽水学院地址323000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学院路1号72发明人王坚毅54发明名称医用眼动训练图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床上使用的用以指导患者进行眼睛运动训练用图,该图表由一系列点和线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每幅都用不同的图形代表眼睛运动的不同方式,如有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

2、双菱形、圆形、五角星形、伞状、爆炸等这几种基本图形和的基本眼动训练方式。本工具作为眼科中许多疾病的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和手段,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眼睛本身的运动能力,而且用来预防和治疗假性近视、真性近视、散光、远视、白内障等许多眼疾。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5660ACN104055660A1/1页21一种医用眼动训练图,由许多点与线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的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眼动训练图,其。

3、特征在于点和线可以组合成多种形状,形成多种图形,每一种形状和图形代表不同的眼睛运动方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眼动训练图,其特征在于点和线组成的图形以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双菱形、圆形、五角星形、伞状、爆炸形作为基本图形,即作为基本的眼动训练方式。权利要求书CN104055660A1/4页3医用眼动训练图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眼科中用于眼睛运动能力训练简称眼动训练的图表,在临床上作为假性近视、真性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许多眼疾预防和治疗的一种辅助性方法。背景技术0002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同时也是可以运动的器官。眼球。

4、在眼眶内,有三对眼肌协调活动控制着眼球的上下左右方向的运动,这六条眼肌都是眼外肌,属于骨胳肌,统称为视器的运动装置。0003这三对眼肌为内直肌和外直肌,上直肌和和下直肌,上斜肌和下斜肌。内直肌和外直肌收缩,眼球向内外方向转动;上直肌收缩,眼球向上内方向转动,下直肌收缩,眼球向下内方向转动;上斜肌收缩,眼球向下外方回转,下斜肌收缩,眼球向上外方回转。0004眼睛运动之后,也和其他体育运动一样,会带来种种益处,比如可以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状态,维持组织器官的正常形态,加强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所以可以将此作为一种眼科中辅助性、支持性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来达到防治眼疾和恢复器官功能的目的。当。

5、然,这里所说的眼睛运动,绝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眼动方式,而是一种类似于体育运动的运动方式,这样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0005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清楚眼睛运动的科学规律,不重视眼睛运动训练带来的种种益处,也找不到眼睛运动的系统训练方法和检测方法,更谈不上将之形成相应的医疗保健方法,并在临床上得以推广使用。发明内容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眼睛运动训练的工具。有了这样的工具,眼睛运动的训练可以得到系统全面充分实现。通过训练,眼睛本身的运动功能比如运动的速度、耐力、广度、灵活度等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有了这样的工具,眼睛的运动能力的检测也可以实现,比如,可以检测出某项眼睛运动方式。

6、的速度等。通过本工具的训练,可以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增进营养供应和废物排放,可以预防和治疗假性近视、真性近视、散光、远视、白内障等多种疾病,所以在眼科中,本工具是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方法和手段使用。0007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将眼睛运动方式图形化,从而形成一系列图表,每幅图表又是由许多点与线构成,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的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每幅不同的图都代表眼睛运动的不同方式,根据眼睛运动方式的不同,图形可以分为点状、直线形、Z字形、N字形、对角线形、三角形、方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菱形、双菱形、圆形、伞状、五角星、爆炸形等。

7、几种基本形式,也就是说,眼睛有相应的这几种眼动训练方式。将眼睛运动方式图形化之后,我们看到眼睛运动训练的方式可以被建立起来。说明书CN104055660A2/4页4附图说明0008图1为点状运动图。0009图2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一图。0010图3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二图。0011图4为Z字形运动图。0012图5为N字形运动图。0013图6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一图。0014图7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二图。0015图8为三角形运动图。0016图9为方形运动图。0017图10为五边形运动图。0018图11为六边形运动图。0019图12为八边形运动图。0020图13为菱形运动图。0021图14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一图。0。

8、022图15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二图。0023图16为圆形运动图。0024图17为五角星运动图。0025图18为伞状运动图。0026图19为爆炸形运动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训练方法。0028眼睛运动方式根据其运动线路的特点,系统地分成如附图所示几种,每一幅图都代表其中的一种运动方式。图为黑白色,由点与线组成,可以显示在电脑屏幕上,也可以印刷成图册使用。图中的点表示眼睛运动过程中视点的落脚点,线表示眼睛运动的轨迹,提示训练时眼睛运动的线路和方向。训练时,眼睛的视点只在点上做快速地跳跃,并且跳跃的速度越快越好,而线在眼睛运动过程中只是起引导和辅助作用,告诉训练者以。

9、怎样的方式将视点从上一个点跳跃到下一个点,以防止出错。0029如图1所示为点状运动图,图中只有一个圆点,位于图的上方靠近边缘,图中方框表示图形所在页面,用以显示圆点位置。本项训练方法是将图中的圆点作为第一个视点,再找一个距离自己远一些的物体作为第二个视点,然后让眼睛在这两个视点之间来回迅速跳跃。0030如图2所示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数个圆点,成直线横向排列,并用直线彼此相连。训练时,让视点迅速在圆点上逐个跳跃,当从第一个圆点跳到最后一个圆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圆点重新再来,如此反复进行,方向为从左往右或从右往左。0031如图3所示为直线形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数个圆点,成直线纵向排列,并用。

10、直线彼此相连。训练时,让视点迅速在圆点上逐个跳跃,当从第一个圆点跳到最后一个圆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圆点重新再来,方向为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说明书CN104055660A3/4页50032如图4所示为Z形运动图,图中有数行圆点,每行圆点数目两个,这些点用直线相连成Z字形。训练时,将视点沿连线方向以Z字形方式从第一个点开始往后面的点跳跃,当跳到最后一个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点重新再来,如此反复进行。0033如图5所示为N形运动图,图中有数列圆点,每列圆点数目两个,这些点用直线相连成N字形。训练时,将视点沿连线方向以N字形方式从第一个点开始往后面的点跳跃,当跳到最后一个点时,再返回到第一个点重新再来,。

11、如此反复进行。0034图6所示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4个点,位于页面4个角的位置,用直线将之连成对角线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4个点上以“8”字形方式反复做左右运动和对角线运动。0035图7所示为对角线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4个点,位于页面4个角的位置,用直线将之连成对角线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4个点上以倒“8”字形方式反复做上下运动和对角线运动。0036如图8所示为三角形运动图,图中有3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三角形状。训练时,让视点在这3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37如图9所示为方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4个点上反复逐个跳。

12、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38如图10所示为五边形运动图,图中有5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五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5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39如图11所示为六边形运动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六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40如图12所示为八边形运动图,图中有8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正八边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8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41如图13所示为菱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菱形。训练时,让视点在这4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方向可以为。

13、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42如图14所示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一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左右排列的双菱形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做倒“8”字形式运动。0043如图15所示为双菱形运动方式二图,图中有6个圆点,用直线连接成上下排列的双菱形状。训练时,将视点在这6个点上反复逐个跳跃,做“8”字形式运动。0044如图16所示为圆形运动图,图中有4个圆点,呈上下左右排列,用弧线将之连接成为圆形。训练时,让视点从上方的圆点开始,沿弧线迅速依次经过其他3个点反复做圆周运动,方向可为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45如图17所示为五角星运动图,图中有5个圆点,用直线交叉,使之连接成为。

14、五角星状。训练时,让视点从其中的一个点开始,沿直线做画五角星式运动。0046如图18所示为伞状运动图,图正中央有1个圆点,其周围对称分布多个圆点,用直线将之连接成为伞状。训练时,让视点从中央点开始向外跳出,到达外围的一个点后,再跳回中央点,之后再跳往外围与刚才点相邻的点,再跳回中央点,接着再重新跳往外围与第一个点相邻的第三个点,如此循环下去,方向可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0047如图19所示为爆炸形运动图,图中有两层圆点,用直线将之连接成爆炸图形。训练时,让视点从图上方的最外层的圆点开始,以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跳向内层的一个说明书CN104055660A4/4页6圆点,再以同样的时针方向跳出。

15、,跳向外层的圆点,再以同样的时针方向跳进,跳向内层的圆点,如此反复进行。0048在进行眼睛运动训练时,所有图表都放在训练者眼前3040CM处进行。每个项目每次训练时间为1分钟,由于本图表图形较多,不可能一次训练完,所以每次根据实际情况,训练时应挑选其中的几个图形进行训练。0049关于运动速度的检测方法不再详述,这里简单举一例来说明,比如Z字形运动,图表中有10个点,训练者在1分钟内,眼睛往返跳了10遍,第11遍没有完成,只是跳完了前面的6个点,那么训练者在一分钟之内跳了105个点,每个点的跳跃所用时间是60秒1050571秒。其他运动训练方式的计算与此相类似。0050附临床初步检测报告0051。

16、检测项目医用眼动训练图改善眼血流动力学效果0052地点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0053对象初一学生,33人,共66只眼,实验组18人,对照组15人,经检查都为正视眼。0054方法被检者检测前2小时内避免跑跳和近距离读写,实验组使用医用眼动训练图,训练项目为Z字形运动、N字形运动、对角线形运动和圆形运动,每个项目训练1分钟,共4分钟;对照组做现行眼保健操,共使用时间4分钟。在完成眼动训练或做完眼保健操后,5分钟内用人体血流超声显像仪检查两组眼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比较两种方法对眼部血液微循环的影响。0055结果如下表所示,数据显示改善眼部微循环的效果医用眼动训练图明显优于现行眼保健操。0056医用眼动。

17、训练图和眼保健操对眼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影响0057说明书CN104055660A1/9页7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2/9页8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3/9页9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4/9页10图8图9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05/9页11图10图11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16/9页12图12图13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27/9页13图14图15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38/9页14图16图17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49/9页15图18图19说明书附图CN104055660A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