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频多变比变压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 特别是一种能满足在试验时不同的频率要求、 不同电压 等级的试验要求、 防止在试验时过电流的多频多变比励磁变压器。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 变压器是常用设备, 但变压器的可变比是固定的, 有时候需要改变变 压器的变电比例, 就必须换一台变压器, 特别是在测试过程中, 为了满足被试品的试验电 压, 励磁变压器的电压要随被试品的试验电压, 而不断的改变, 这就需要励磁变压器改变电 压方便, 又能满足试验要求。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满足在试验时不同的频率 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的试验要求、 防止在试验时过电流的多频多变比励磁变压器。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多频多变比变压器, 包括高压侧、 中压侧、 低压侧 ;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 中压侧两绕组, 低压侧四绕组 ;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优选的, 所述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本方案具有高压侧、 中压侧、 低压侧 ;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 中压侧两绕组, 低压侧四 绕组 ; 通过高压侧绕组、 中压侧绕组、 低压侧绕组的合理配合, 即看满足一种在试验时不同 的频率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的试验要求、 且可以防止在试验时过电流。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
附图 1 : 为本发明多频多变比变压器的原理框图 ;
其中 : 1、 高压侧 ; 2、 中压侧 ; 3、 低压侧。 具体实施方式 :
如附图 1 所示的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多频多变比变压器, 包括高压侧 1、 中压侧 2、 低 压侧 3 ;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 中压侧两绕组, 低压侧四绕组。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变压比为 : 35/10/0.45(0.40、 0.35)。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a2、 b2 四个端子短接 ; x1、 y1、 x2、 y2 四个端子短接。从 a1( 或 b1、 a2、 b2) 端子和 x1( 或 y1、 x2、 y2) 端子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变压比为 : 35/10/0.90(0.80、 0.7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两个端子短接, x1、 y1 两个端子短接 ; a2、 b2 两个端子短接, x2、 y2 两个端子短接。x1( 或 y1) 端子再与 a2( 或 b2) 短接。从 a1( 或 b1) 端子和 x2( 或 y2) 引 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变压比为 : 35/10/1.80(1.60、 1.4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x1、 b1 两个端子短接, y1、 a2 两个端子短接, x2、 b2 两个端子短接。从 a1 端子和 y2 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变压比为 : 35/20/0.45(0.40、 0.35)。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a2、 b2 四个端子短接 ; x1、 y1、 x2、 y2 四个端子短接。从 a1( 或 b1、 a2、 b2) 端子和 x1( 或 y1、 x2、 y2) 端子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变压比为 : 35/20/0.90(0.80、 0.7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两个端子短接, x1、 y1 两个端子短接 ; a2、 b2 两个端子短接, x2、 y2 两个端子短接。x1( 或 y1) 端子再与 a2( 或 b2) 短接。从 a1( 或 b1) 端子和 x2( 或 y2) 引 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并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变压比为 : 35/20/1.80(1.60、 1.4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A、 B 两个端子短接 ; X、 Y 两个端子短接。从 A( 或 B)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时 ), X( 或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x1、 b1 两个端子短接, y1、 a2 两个端子短接, x2、 b2 两个端子短接。从 a1 端子和 y2 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变压比为 : 70/10/0.45(0.40、 0.35)。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a2、 b2 四个端子短接 ; x1、 y1、 x2、 y2 四个端子短接。从 a1( 或 b1、 a2、 b2) 端子和 x1( 或 y1、 x2、 y2) 端子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变压比为 : 70/10/0.90(0.80、 0.7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两个端子短接, x1、 y1 两个端子短接 ; a2、 b2 两个端子短接, x2、 y2 两个端子短接。x1( 或 y1) 端子再与 a2( 或 b2) 短接。从 a1( 或 b1) 端子和 x2( 或 y2) 引 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并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变压比为 : 70/10/1.80(1.60、 1.4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中压侧 : A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Xm、 Ym 两个端子短接。从 Am( 或 Bm) 端子引出接电 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输出时 ), Xm( 或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x1、 b1 两个端子短接, y1、 a2 两个端子短接, x2、 b2 两个端子短接。从 a1 端子和 y2 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并联, 变压比为 : 70/20/0.45(0.40、 0.35)。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a2、 b2 四个端子短接 ; x1、 y1、 x2、 y2 四个端子短接。从 a1( 或 b1、 a2、 b2) 端子和 x1( 或 y1、 x2、 y2) 端子引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两串两并, 变压比为 : 70/20/0.90(0.80、 0.7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a1、 b1 两个端子短接, x1、 y1 两个端子短接 ; a2、 b2 两个端子短接, x2、 y2 两个端子短接。x1( 或 y1) 端子再与 a2( 或 b2) 短接。从 a1( 或 b1) 端子和 x2( 或 y2) 引 出接电源。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串联, 中压侧两绕组串联, 低压侧四绕组串联, 变压比为 : 70/20/1.80(1.60、 1.40)。
接线方式如下 :
高压侧 : B、 X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高压绕组输出 时 ), Y 端子接地。
中压侧 : Xm、 Bm 两个端子短接 ; 从 Am 端子引出接电抗器 ( 串联谐振采用中压绕组 输出时 ), Ym 端子引出接地。
低压侧 : x1、 b1 两个端子短接, y1、 a2 两个端子短接, x2、 b2 两个端子短接。从 a1 端子和 y2 引出接电源。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
本方案具有高压侧、 中压侧、 低压侧 ; 所述高压侧两绕组, 中压侧两绕组, 低压侧四 绕组 ; 通过高压侧绕组、 中压侧绕组、 低压侧绕组的合理配合, 即看满足一种在试验时不同 的频率要求、 不同电压等级的试验要求、 且可以防止在试验时过电流。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 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 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或任何对本发明中所述平板的移动方式, 均落 在本发明权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