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装置.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970936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95.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98128.8

申请日:

2008.08.29

公开号:

CN101662879A

公开日:

2010.03.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5F 3/0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汉达精密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528308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熹涌伦兴中路一号变更后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综合保税区第二大道269号登记生效日:20130704|||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5F 3/04申请日:20080829|||公开

IPC分类号:

H05F3/04; H05K1/02

主分类号:

H05F3/04

申请人:

佛山市顺德区汉达精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庄国铭

地址:

52830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街道熹涌伦兴中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选择性配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一电子元件,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一放电部及第二放电部。第一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一端选择性连接。第二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二端选择性连接。第一放电部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连接于第一焊接部。第二放电部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第二焊接部,与第一放电部对应而形成放电路径,并将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放电路径消散至第二焊接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选择性配置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一电子元 件,其特征是,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 一第一焊接部,提供该电子元件之该第一端选择性连接; 一第二焊接部,提供该电子元件之该第二端选择性连接; 一第一放电部,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连接于该第一焊接部;及 一第二放电部,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该第二焊接部,与该第一放 电部对应而形成一放电路径,并将该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该放电路径消散 至该第二焊接部。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角度为锐角。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放电部之形状选 自锥形、三角形及针状所构成的群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放电部之形状选 自锥形、三角形及针状所构成的群组。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放电部具有一第 一放电尖端,该第二放电部具有一第二放电尖端,而该第一放电尖端与该第二 放电尖端互相对应而位于该放电路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一放电部涂布一绝 缘漆,但该第一放电部与该第一焊接部连接之处及该第一放电尖端皆不涂布该 绝缘漆。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第二放电部涂布一绝 缘漆,但该第二放电部与该第二焊接部连接之处及该第二放电尖端皆不涂布该 绝缘漆。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 一接地端,连接于该第二焊接部。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 一接地端,连接于该第二放电部。
10: 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配置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之一电子元件,其 特征是,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 一第一焊接部,提供该电子元件之该第一端连接; 一第二焊接部,提供该电子元件之该第二端连接; 至少一第一放电部,每一该第一放电部偏移该第一焊接部之中心线并 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分别连接于该第一焊接部;及 至少一第二放电部,每一该第二放电部偏移该第二焊接部之中心线并 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该第二焊接部,分别与每一该第一放电部对应 而形成一放电路径,并将该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该放电路径消散至该第 二焊接部。
11: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该角度为锐角。
12: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一该第一放电部之形状 选自锥形、三角形及针状所构成的群组。
13: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一该第二放电部之形状 选自锥形、三角形及针状所构成的群组。
14: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一该第一放电部具有一 第一放电尖端,每一该第二放电部具有一第二放电尖端,而每一该第一放电尖 端与每一该第二放电尖端互相对应而分别位于该放电路径。
15: 如权利要求14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一该第一放电部涂布一 绝缘漆,但每一该第一放电部与该第一焊接部连接之处及每一该第一放电尖端 皆不涂布该绝缘漆。
16: 如权利要求14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每一该第二放电部涂布一 绝缘漆,但每一该第二放电部与该第二焊接部连接之处及每一该第二放电尖端 皆不涂布该绝缘漆。
17: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 一接地端,连接于该第二焊接部。
18: 如权利要求10之静电防护装置,其特征是,更包含: 一接地端,连接于该第二放电部。

说明书


静电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静电防护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配置电子元件的静电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针对电路布局(layout),于电路中的同一组焊接点,通常可设置不同的元件,使元件重迭于同一组焊接点,而采用选择的方式使其中一个元件运作,而重迭其上的其它元件则失效。采用元件重迭配置的好处在于,有时不同的电路布局,往往只有一小部分的元件做些许变动,此时若未采用元件重迭配置,则必须针对整块电路板重新布局,而增加电路布局的设计成本。但如果采用元件重迭配置,便可利用选择的方式使重迭其上的元件致能/失能(enable/disable),如此即完成变更元件的动作,而不须重新布线,进而节省电路布局的设计成本。

    电路布局随着半导体制程与单芯片技术的进步,加上电子产品(特别是手持式电子产品)逐渐朝向小型化的趋势迈进,使得电路中的静电放电现象更加显着。而静电放电是造成大多数电子元件或电子系统破坏的主因,而此种静电的破坏会造成半导体元件的损坏,因而影响集成电路的功能,使得电子产品失去功效。以集成电路为例,一般集成电路中所供给的电压约为5伏特、3.3伏特或者更低。然而,静电现象所产的静电电压可高达数千伏特、数万伏特或者更高,因而具有相当的破坏性。也因为静电放电于瞬时中,可产生如此大之电流,因此电路中静电放电之防护极为重要。

    习知技术中针对释放静电多采用尖端放电的原理来实现,其作法为将两个导体尖端对应设置,利用该结构而产生尖端放电效应,将急剧之静电流导入电路之接地端,而防止电路中的元件遭到静电之破坏而失效。

    针对电路布局中元件重迭配置的情形,为了达到静电防护的功能,通常会在同一组焊接点上配置放电尖端。当该组焊接点用以作为静电防护时,则放电尖端不涂绝缘漆,且该组焊接点不配置其它电子元件,如此即可利用放电尖端来放电,而达到静电防护的功能。相对的,如果该组焊接点于电路布局中非用以作静电防护,此时配置其上的放电尖端会涂满绝缘漆,使其失去尖端放电的功能,并可在该组焊接点上配置其它电子元件,而实现其它电子元件之功能。

    然而,习知技术上当该组焊接点作为静电放电之用时,便无法在同组焊接点上配置电子元件,而电子元件则必须由另一组焊接点来配置,而造成电路中焊接点的增加,进而提高成本的支出。再者,习知技术中当焊接点所配置的放电尖端不做静电放电,而同时配置其它电子元件,当元件过锡炉时,容易产生溢锡而引起短路或元件漂移的情形。

    因此,如何解决习知技术之电路布局中,电子元件重迭配置的静电防护装置所衍生的问题,为一亟待解决的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利用本发明所提出的装置,当焊接部配置放电部,而利用尖端放电效应达到消散静电的功能时,可在该组焊接部同时配置其它电子元件,而让该电子元件运作。如此,将充分利用焊接部,达到焊接部的数量较习知技术减少,进而节省焊接部的设置成本。再者,藉由改变放电部之绝缘漆的涂布方式,更可改善溢锡或元件漂移的情形。

    本发明提出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选择性配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一电子元件,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一放电部及第二放电部。第一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一端选择性连接。第二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二端选择性连接。第一放电部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连接于第一焊接部。第二放电部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第二焊接部,与第一放电部对应而形成放电路径,并将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放电路径消散至第二焊接部。

    本发明亦提出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配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一电子元件,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一放电部、第二放电部。第一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一端连接。第二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二端连接。至少一个第一放电部,每一个第一放电部偏移第一焊接部之中心线并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分别连接于第一焊接部。至少一个第二放电部,每一个第二放电部偏移第二焊接部之中心线并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第二焊接部,分别与每一个第一放电部对应而形成放电路径,并将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放电路径消散至第二焊接部。

    【附图说明】

    图1为静电防护装置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电子元件与第一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

    图3为静电防护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为电子元件与第二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

    图5A为电子元件与第三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一);

    图5B为电子元件与第三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该图所示为静电防护装置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所提出的静电防护装置包含: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第一放电部30、第二放电部40。

    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为导体,可用以传导静电,例如为金属材质,但不以此为限。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构成一组可让电路中之元件焊接的位置,元件藉由焊接于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而与电路耦接,使元件正常运作。

    由图1所示可知,第一放电部30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度,而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0。第二放电部40旋转同样的角度,与第一放电部30的差异之处在于,第二放电部40为逆时针旋转,两者的旋转方向相反,如此可让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两者的尖端可互相对应,而形成一条放电路径50。旋转该角度后的第二放电部40连接于第二焊接部20,而与第一放电部30对应形成放电路径50,并将第一焊接部10之静电藉由放电路径50消散至第二焊接部20。其中,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所旋转的角度为锐角。

    于此,更包含接地端60,连接于第二焊接部20或第二放电部40。由于第第二放电部40与二焊接部20互相连接,因此接地端60连接于第二焊接部20或第二放电部40效果一致。如此,可让流通于第一焊接部10的静电透过放电路径50导入第二放电部40到二焊接部20,最后消散于接地端60。

    由图1可看出第一放电部30具有第一放电尖端32,而第二放电部40具有第二放电尖端42,其中第一放电尖端32与第二放电尖端42互相对应而位于放电路径50上。其中,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之形状可选自锥形、三角形及针状所构成的群组。

    请参照图2为电子元件与第一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电子元件70可为电路中的任一种电子元件,例如:压敏电阻(varistor)、电容等。电子元件70具有第一端72与第二端74,当电子元件70欲与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重迭配置时,第一焊接部10提供电子元件70之第一端72连接,而第二焊接部20提供电子元件70之第二端74连接。此时,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以及电子元件70便重迭配置于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上。由于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已分别相对旋转一角度后,才分别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因此所形成的放电路径50会偏离电子元件70。也就是说,当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在进行静电放电时,静电所流经的放电路径50并不会通过电子元件70,因此电子元件70不会因静电放电而损坏。如此,在同一组焊接部(也就是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可同时配置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以及电子元件70,且可各自发挥其功能,而不互相影响,进而使焊接部充分利用,节省电路中焊接部的配置成本。

    再者,由图2所示可知,第一放电部30表面涂布一层绝缘漆(图中以网点区域表示),但须注意的是第一放电部30与第一焊接部10连接之处,以及第一放电尖端32皆不涂布绝缘漆。同样的,第二放电部40表面也涂布一层绝缘漆(图中以网点区域表示),且第二放电部40与第二焊接部20连接之处,以及第二放电尖端42皆不涂布绝缘漆。如此的绝缘漆涂布方式,除了可达到让第一放电尖端32与第二放电尖端42仍然可利用尖端放电效应,而消散静电外,更可让上述之静电防护装置在通过锡炉时,不会产生溢锡或元件漂移的情形,原因说明如下。

    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为吃锡点,过锡炉时锡膏涂布其上,高温使锡膏成为液态而流动,也因此容易产生溢锡而引发短路的情形,或者因液态锡的流动使元件产生漂移的情形。藉由本发明所提出的绝缘漆涂布方式,当绝缘漆涂布于第一放电部30、第二放电部40后,会使第一放电部30、第二放电部40地表面微微突起,而形成略微隆起的屏障。当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上所流动的液态锡遇到第一放电部30、第二放电部40表面上略微突起的绝缘漆时,便会类似屏障般而阻挡液态锡继续往外流动,因而防止了溢锡的现象发生,也同时改善了元件漂移的情形。

    请参照图3,该图所示为静电防护装置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为了达到更好的静电放电效果,于第二实施例中增加多条放电路径,因此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的数量同时增加。

    此外,放电部与焊接部的连接上也有些微差异。其中,每一个第一放电部30偏移第一焊接部10之中心线,接着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分别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0。相同的,每一个第二放电部40同样偏移第二焊接部20之中心线,接着同样旋转该角度,与第一放电部30不同之处在于旋转的方向为逆时针,之后分别连接于第二焊接部20。其中,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所旋转的角度为锐角。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两者之间的旋转方向相反,可让每一个第一放电部30的第一放电尖端32与第二放电部40的第二放电尖端42互相对应,而分别形成多条的放电路径50。如此,流经第一焊接部10的静电便可藉由其中一条或多条的放电路径50,而将静电消散至第二焊接部20。其中,接地端60可连接于第二焊接部20或第二放电部40。

    请参照图4,可看出电子元件70与上述第二实施例连接之示意图。由于,第二实施例中每一个第一放电部30、第二放电部40皆已先偏移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的中心线后,才旋转相对角度而后连接于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因此,由图4可清楚发现,放电路径50更加偏离电子元件70,使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在进行静电放电时,静电所流经的放电路径50更确保不会通过电子元件70,因而电子元件70不会因静电放电而损坏。

    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为例作说明,但其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可以更多也可以只有一个,可依实际需求而设置。如图5A与图5B所示,即表示分别只有一个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对应设置的情形。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之处在于,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偏移第一焊接部10、第二焊接部20的中心线,如此可让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所对应形成的放电路径50,更加偏移重迭设置其上的电子元件70。使得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在进行静电放电时,愈不易影响电子元件70。如此,当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分别设置第一放电部30与第二放电部40而进行静电防护时,更可于第一焊接部10与第二焊接部20上同时设置电子元件70,而让电子元件正常运作。

    虽然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之精神所作些许之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畴内。

静电防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静电防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静电防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静电防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电防护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静电防护装置,可选择性配置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之一电子元件,该静电防护装置包含:第一焊接部、第二焊接部、第一放电部及第二放电部。第一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一端选择性连接。第二焊接部提供电子元件之第二端选择性连接。第一放电部顺时针旋转一角度而连接于第一焊接部。第二放电部逆时针旋转该角度而连接于第二焊接部,与第一放电部对应而形成放电路径,并将第一焊接部之静电藉由放电路径消散至第二焊接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电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