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7012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21 大小:1,012.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80100396.5

申请日:

2007.12.26

公开号:

CN101790664A

公开日:

2010.07.2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4F 1/00申请日:20071226|||公开

IPC分类号:

F24F1/00; F24F13/20

主分类号:

F24F1/00

申请人:

LG电子株式会社

发明人:

阳承勋

地址:

韩国首尔

优先权:

2007.08.29 KR 10-2007-0087154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王艳江;黄霖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进风口;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对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吸嘴,所述吸嘴抽吸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并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吸管(135),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入所述吸管(135);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与所述吸管(135)一起形成抽吸空间(S3);以及空间调节件(159),所述空间调节件(159)布置于所述抽吸空间(S3)以调节所述抽吸空间(S3)的容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空调,包括: 主体,所述主体限定进风口;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对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 吸嘴,所述吸嘴抽吸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并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 吸管,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入所述吸管; 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与所述吸管一起形成抽吸空间;以及 空间调节件,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于所述抽吸空间以调节所述抽吸空间的容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当所述吸嘴移动时,所述遮蔽构件同时移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将所述遮蔽构件固定至所述吸嘴,其中,所述固定构件限定开口部,所述吸嘴的排放部穿过所述开口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在所述固定构件上。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吸嘴和所述固定构件中的一者包括联接突部,而所述吸嘴和所述固定构件中的另一者包括联接孔,所述联接突部联接至所述联接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在所述吸嘴的排放部上。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遮蔽构件限定穿通部,所述排放部穿过所述穿通部。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吸管包括第一分隔壁和第二分隔壁,所述第一分隔壁和所述第二分隔壁与所述遮蔽构件一起限定所述抽吸空间。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在所述第一分隔壁与所述第二分隔壁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产生吸力;以及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吸管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吸嘴的排放部布置在所述空间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分隔壁及所述第二分隔壁中的一者之间。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多个滚子,所述滚子联接至所述吸管以能够旋转并引导所述遮蔽构件的旋转。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其中,每一个所述滚子包括多个突部,而所述遮蔽构件包括多个插入孔,每一个所述滚子的突部插入所述插入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多个肋,所述肋形成在所述吸管上,所述肋引导所述遮蔽构件的移动并且沿上下方向彼此间隔开。
14: 一种空调,包括: 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过滤空气; 吸嘴,所述吸嘴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并包括抽吸部和排放部,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吸入所述抽吸部,所述排放部排放异物; 吸管,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至所述吸管,并且所述吸管限定所述吸嘴移动的开口部; 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与所述吸管连通并产生吸力; 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布置在所述吸管上以遮蔽所述开口部,并且当所述吸嘴移动 时所述遮蔽构件同时移动;以及 空间调节件,当所述吸嘴移动时所述空间调节件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空间调节件与所述遮蔽构件一起在所述吸管中形成抽吸空间, 其中,所述抽吸空间的容积根据所述空间调节件的移动而改变。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吸嘴的排放部穿过所述遮蔽构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在所述吸嘴上。
17: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用以固定所述吸嘴和所述遮蔽构件的固定构件, 其中,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在所述固定构件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调,其中,所述吸管包括一对分隔壁,所述分隔壁限定所述抽吸空间的两侧。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空调,进一步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抽吸装置和所述吸管, 其中,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排放部布置在所述分隔壁中的一者与所述空间调节件之间。

说明书


空调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

    背景技术

    空调借助于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膨胀装置对房间进行制冷和制热。另外,当空调中安装有空气净化单元时,空调对房间中的空气进行净化。

    空调包括各种类型的净化单元和过滤器。过滤器滤出空气中的异物并能够从净化单元拆卸。也就是说,在空调工作的同时,空气中的异物通过过滤器过滤以净化房间中的空气。然后,从空调拆卸过滤器以便进行清洁和更换。

    如果过滤器包括大量异物,那么其抽吸空气的功率会下降。因此,过滤器需要定期地进行清洁和更换。但是,对用户而言,定期地清洁或更换过滤器很不方便。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自动清洁过滤器的空调。

    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通过在抽吸过滤器灰尘的吸管内部的空间内封堵与异物抽吸无关的空间来增强吸力。

    技术方案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进风口;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对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吸嘴,所述吸嘴抽吸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并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吸管,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入所述吸管;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与所述吸管一起形成抽吸空间;以及空间调节件,所述空间调节件布置于所述抽吸空间以调节所述抽吸空间的容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空调,包括:过滤器,所述过滤器过滤空气;吸嘴,所述吸嘴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并包括抽吸部和排放部,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吸入所述抽吸部,所述排放部排放异物;吸管,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至所述吸管,并且所述吸管限定所述吸嘴移动的开口部;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连接至所述吸管并产生吸力;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布置在所述吸管上以遮蔽所述开口部,并且当所述吸嘴移动时所述遮蔽构件同时移动;以及空间调节件,当所述吸嘴移动时所述空间调节件同时移动,并且所述空间调节件与所述遮蔽构件一起在所述吸管中形成抽吸空间,其中,所述抽吸空间的容积根据所述空间调节件的移动而改变。

    在附图和以下的描述中给出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的细节。从所述描述和附图、以及从权利要求中,其它特征将显而易见。

    有益效果

    另外,通过遮蔽吸管内部的空间中与抽吸异物无关的空间,吸力仅仅通过与异物抽吸相关的空间来施加。因而,能够使清洁效率最大化。

    而且,由于遮蔽构件置于吸嘴与固定构件之间,所以所述遮蔽构件通过吸嘴和固定构件而牢固地固定。因而,防止遮蔽构件因振动而脱离,而且当吸嘴和遮蔽构件中的一者受损时,能够用新的来更换仅仅受损的部分。另外,通过遮蔽吸管内部的空间中与抽吸异物无关的空间,吸力仅仅通过与异物抽吸相关的空间来施加。因而,能够使清洁效率最大化。

    而且,由于遮蔽构件置于吸嘴与固定构件之间,所以所述遮蔽构件通过吸嘴和固定构件而牢固地固定。因而,防止遮蔽构件因振动而脱离,而且当吸嘴和遮蔽构件中的一者受损时,能够用新的来更换仅仅受损的部分。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抽吸单元被拆离时空调的立体图。

    图4是抽吸单元被拆离时空调的前视图。

    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吸嘴、移动装置和吸管组件的放大分解立体图。

    图7是吸嘴、移动装置和吸管组件的放大竖向剖视图。

    图8是吸管的水平剖视图。

    图9是吸管的前剖视图。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参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地空调的立体图。

    参照图1,空调包括形成外观的主体2。主体2包括进风口4和出风口6。

    主体2包括过滤空气的过滤器80和对通过过滤器80过滤的异物进行清洁的清洁器(下文将描述)。

    图1中示出了壁挂式空调,但是本公开的范围不局限于此。另外,本公开能够应用于立式空调、吊顶式空调等。

    进风口4可以形成于前部或顶部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可以形成为从前上部延伸至顶部。

    主体2在前部与顶部之间具有边缘。边缘形成为滚圆状或倾斜状。将描述的是进风口4形成为从倾斜部或滚圆部延伸至顶部的情况。

    出风口6可以形成于主体2的前部和底部中的至少一者或者形成于主体2的前下部。或者,出风口6可以形成为从前下部覆盖至底部。

    下文中,主体2在顶部与底部之间具有边缘。边缘呈倾斜状或滚圆形。出风口6形成为倾斜部或滚圆部。

    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是抽吸单元被拆离时空调的立体图。图4是抽吸单元被拆离时空调的前视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空调的分解立体图。

    参照图2至5,主体2包括外壳10,抽吸单元20和排放单元30。

    更具体而言,外壳10包括抽吸装置166和鼓风机50的风扇马达52。外壳10通过联接构件直接附接至墙壁,或者,当附加的安装板11通过联接构件连接至墙壁时,外壳10通过钩子或联接构件附接至附加的安装板11。

    引导气流的通道引导件15、16和17合并于外壳10中。

    在通道引导件15、16和17中,左引导件15和右引导件16从外壳10朝向前部突出,而中部引导件17布置在左引导件15与右引导件16之间。

    热交换支撑件18安装于外壳10以支撑热交换器60(下文描述)并形成空气通道。

    根据该实施方式,右引导件16形成空气通道并支撑热交换器60。热交换支撑件18结合至右引导件16。

    抽吸单元20结合至外壳10的前部而在外壳10与抽吸单元20之间形成空间。抽吸单元20包括进风口4和抽吸格栅21。

    排放单元30将在主体2中经过热交换的空气排放到房间中。排放单元30通过联接构件结合至外壳10和抽吸单元20中的至少一者。

    排水部32形成于排放单元30的顶部以接收从热交换器60落下的冷凝水。排水软管33连接至排水32以将冷凝水引导至主体2的外部。出风口6安置于排水部32的底部。

    叶片34在排放单元30处布置成能够旋转。叶片34调节穿过出风口6的空气的上下方向,而且打开/闭合出风口6。叶片34通过叶片马达35而旋转。另外,百叶片36在排放单元30处布置成能够旋转。百叶片36调节从出风口6排出的空气的左右方向。

    鼓风机50布置在主体2中以将空气吸入主体2,而热交换器60安装在主体2中以在吸入主体2中的空气与制冷剂之间实施热交换。

    更详细地,鼓风机50包括安装至外壳10中的马达安装部19的风扇马达52,结合至风扇马达52的旋转轴的风扇54,和掩盖风扇马达52的马达盖56,如图5所示。横流风扇可以用作风扇54。

    热交换器60布置于抽吸单元20的后部。热交换器60布置在进风口4与风扇54之间。

    热交换器60包括竖直部62、前倾斜部64和后倾斜部66。竖直部62布置在排水部32的顶部上方。前倾斜部64从竖直部62的顶部朝向外壳10的顶部斜对地形成。后倾斜部66从前倾斜部64的顶部朝向外壳10的底部斜对地形成。制冷剂管68连接至热交换器60以连接至室外部(未图示)。

    另一方面,控制箱70安装在主体2中,特别地,安装成环绕风扇马达52。控制箱70安装在外壳10上。

    控制箱70包括控制风扇马达52的操作的主印刷电路板(PCB)和控制清洁装置的操作的清洁PCB 74。

    清洁PCB 74通过引线连接至主PCB 72以响应于主PCB 72的控制信号来控制清洁装置的操作。

    控制箱70包括具有开口前部的接纳部。接纳部在其中接纳主PCB72和清洁PCB 74。箱盖75结合至控制箱70的前部。

    另一方面,过滤器80过滤通过进风口4抽吸的空气中的异物。可以有一个或多个过滤器80。

    过滤器80包括水平部82,和从水平部82向下斜对地形成的倾斜部83。过滤器框90安装于主体2以安装过滤器80。

    过滤器80能够相对于过滤器框90拆卸,可以固定至过滤器框90,或者,可以合并于过滤器框90中。下文中,将对过滤器80能够从过滤器框90拆卸的情况进行描述。

    过滤器框90包括开口部91,所述开口部91布置在热交换器60的前部并允许空气流过。

    过滤器框90包括水平部92和从水平部92的前端向下斜对地形成的倾斜部93。

    外壳10连接至过滤器框90的水平部92的后端。具有联接孔的联接部96在过滤器框90的两侧突出,联接构件穿过所述联接孔。联接凸耳10a形成于外壳10的上部,并且联接构件95联接至与联接孔对应的位置。

    如图2所示,热交换器固定部97形成为固定于热交换器60。切口部97a形成于热交换器固定部97。

    清洁装置包括吸嘴110,移动装置,吸管组件130和抽吸装置166。

    更详细地,吸嘴110沿着过滤器80移动以抽吸过滤器80的异物。吸嘴110沿大致竖直方向伸长并沿着过滤器80横向滑动。

    吸嘴110弯曲成与过滤器80和过滤器框90对应的形式。

    抽吸装置166包括对穿过吸管组件130的异物和空气进行引导的软管170,产生吸力的清洁鼓风机180,和使从清洁鼓风机180排出的空气与异物分离以便储存异物并排放空气的集尘器。

    软管170的一端连接至吸管组件130,另一端连接至清洁鼓风机180。

    清洁鼓风机180包括联接至外壳10的清洁风扇马达181,通过清洁风扇马达181而旋转的清洁风扇182,和联接至清洁风扇马达181并环绕清洁风扇182的清洁风扇壳体184及185。涡轮风扇用作清洁风扇182。

    清洁风扇壳体184及185包括第一主体184和第二主体185,其中清洁风扇马达181的旋转轴穿过所述第一主体184,而所述第二主体185则联接至第一主体184以在第一主体184与第二主体185之间形成气流通道。

    孔口186形成于第二主体185以将空气引向清洁风扇182。

    集尘器190包括具有一个开口部的集尘箱191,和联接至集尘箱191以封堵集尘箱191的开口部的集尘盖192。

    集尘箱191包括从清洁风扇壳体184及185抽吸异物和空气的抽吸口193,和将空气排至集尘箱191的外部的出风口194。

    抽吸口193形成在集尘箱191的第一侧,而出风口194形成在集尘箱191的第二侧。

    分隔壁195设置在集尘器190中以在集尘箱191中形成U形通道。分隔壁195面向形成出风口194的表面,而且与集尘箱191的底部间隔开。分隔壁195从集尘盖192伸向集尘箱191的内部。

    图6是吸嘴、移动装置和吸管组件的放大分解立体图。图7是吸嘴、移动装置和吸管组件的放大竖向剖视图。图8是吸嘴和移动装置的放大前视图。图9是吸管的前剖视图。

    参照图6至9,吸嘴110在面向过滤器80的表面具有抽吸口112。刷子113安装在吸嘴110中以在吸嘴110移动的同时清洁过滤器80的异物。

    通道114形成在吸嘴110中以使异物和空气通过。排放部115形成于吸嘴110的底部以排放异物和空气。排放部115具有矩形管。

    吸嘴110包括下主体116A和联接至下主体116A的上主体116B,从而在下主体116A与上主体116B之间形成通道114。刷子113安装于下主体116A,并且抽吸部112和排放部115形成于下主体116A。

    上引导部117从吸嘴110的顶部突出,而下引导部118从吸嘴110的底部突出。

    上引导部117沿着形成于过滤框90的上导轨94滑动,而下引导部118沿着形成于吸管组件130的下导轨131滑动。

    根据该实施方式,上导轨94形成于过滤器框90,但是能够形成于过滤器80。另外,根据该实施方式,下导轨131形成于吸管组件130,但是能够形成于过滤器框90或过滤器80。

    上引导部117和下引导部118分别是从吸嘴110突出的突部,或者,形成于吸嘴的旋转轴和安装于旋转轴以能够旋转的滚子。

    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上引导部117和下引导部118,所述上引导部117和下引导部118沿左右方向彼此间隔开。

    引导槽部94a形成于上导轨94以允许上引导部117滑动。止挡件94b形成于上导轨94的前部以阻止上引导部117朝向前部脱轨。

    引导槽部132形成于下导轨131以允许下引导部118滑动。

    移动装置120包括使吸嘴110移动的驱动马达121和联接至驱动马达121以使吸嘴110移动的动力传送装置122。

    驱动马达121安装至吸嘴110以使吸嘴110与驱动马达121一起移动。

    动力传送装置122包括通过驱动马达121而旋转的驱动齿轮123,形成于吸管组件130的固定齿轮124,啮合至驱动齿轮123及固定齿轮124以在驱动齿轮123旋转的同时沿着固定齿轮124移动的从动齿轮125及126。

    支撑件形成在吸嘴110上以允许驱动齿轮123和从动齿轮125及126。吸嘴110进一步包括齿轮箱127以掩盖驱动齿轮123和从动齿轮125及126。

    更详细地,驱动马达121结合至上主体116B。马达齿轮121a结合至驱动马达121的旋转轴121b以使驱动齿轮123旋转。固定齿轮124布置在吸管组件130上以平行于吸嘴110的移动方向。

    在驱动齿轮123旋转的同时从动齿轮125及126旋转,而且沿着固定齿轮124移动。由于从动齿轮125及126沿着固定齿轮124移动,所以吸嘴110沿左右方向移动。

    吸管组件130包括吸管135、遮蔽构件150和引导装置160及161。吸管135具有连接至吸嘴110的空间和用于使吸嘴110移动的开口表面134。遮蔽构件150连接至吸嘴110以移动并遮蔽开口表面134。引导装置160及161引导遮蔽构件150的移动。引导装置160及161是滚子。

    吸嘴110的排放部115的下部穿过吸管135的开口表面134以安置在吸管135中。也就是说,当排放部115插入吸管135时,吸嘴110沿着开口表面134的长度方向移动。

    吸管135安装成能够从过滤器框90拆卸。止挡件98从过滤器框90朝向前部突出,而且吸管135放置在止挡件98上。突部136a及136b形成于吸管135和过滤器框90中的一者,而钩子99则形成于另一者以允许突部136a及136b能够拆卸。

    遮蔽构件150和吸管135形成抽吸通道133,即形成吸力被施加至吸管135内部的空间。遮蔽构件150形成为闭环状,即带状。

    遮蔽构件150由诸如橡胶等弹性材料或诸如膜等软性材料形成,从而能够沿着滚子160及161旋转。

    穿通部151形成在遮蔽构件150中,其中吸嘴110的排放部115穿过所述穿通部151。因此,排放部115穿过穿通部151以安置于抽吸通道133。

    该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150可以直接通过诸如粘合剂等粘合构件而固定于吸嘴110,并通过附加的固定构件155而固定于吸嘴110。根据该实施方式,遮蔽构件150通过固定构件155而固定于吸嘴110。

    开口部156形成于固定构件155,其中吸嘴110的排放部115穿过所述开口部156。

    联接突部115a及115b形成在吸嘴110和固定构件115中的一者上,而联接突部115a及115b形成在另一者上。通孔152及153形成在遮蔽构件150上,其中联接突部115a及115b穿过所述通孔152及153。根据该实施方式,联接突部115a及115b形成在吸嘴110上、而联接孔157及158形成在固定构件155上的情况将被作为一种示例而加以描述。

    突出部115c形成在吸嘴110的排放部115的外表面上。联接突部115a及115b从突出部115c朝向底部竖直延伸。

    因此,排放部115穿过穿通部151和开口部156,而联接突部115a及115b穿过通孔152及153和联接孔157及158。

    滚子160及161包括第一滚子160和第二滚子161。第一滚子160在吸管135中的一侧布置成能够旋转并引导遮蔽构件150的旋转。第二滚子160在吸管135中的另一侧布置成能够旋转并引导遮蔽构件150的旋转。

    下文中,第一滚子160在吸管135中的左侧布置成能够旋转,第二滚子161在吸管135中的右侧布置成能够旋转的情况将被作为一种示例而加以描述。

    滚子160及161分别具有一对突出的旋转轴。第一旋转轴160a及161b插入吸管135的前部上的第一孔136a及136b。第二旋转轴160b及161b插入吸管135的后部上的第二孔136a及136b。

    多个突部162及163分别形成在滚子160及161的外周上,并且多个插入孔154形成在遮蔽构件150上,其中突部162及163插入所述插入孔154。

    因此,当吸嘴110移动时,滚子160及161的突部162及163顺序地插入遮蔽构件150的插入孔154并与之接合。于是,突部162及163沿着滚子160及161的外周稳定地旋转。

    吸管135包括管壳136和管罩137。管壳136具有两个开口的相邻侧。管罩137封堵管壳136的一侧并形成位于管壳136与吸管135之间的开口表面134。

    下文中,管壳136具有开口的后部和顶部。管罩137封堵管壳136的后部。管壳136包括左板部139a,右板部139b,前板部139c和底板139d。管罩137包括封堵管壳136的后部的后板部141和从后板部141的两侧突出的左突出部142及右突出部143。

    管罩137的左突出部142插在管壳136的左板部139a与第一滚子160之间,而且接触管壳136的左板部130a。

    右突出部143插入管壳136的右板部139b与第二滚子161,而且接触管壳136的右板部。

    与软管连接的连接部138结合至管罩137。连接部138相对于吸管135的中部布置在一侧。

    引导遮蔽构件150的移动的引导肋144、145、146及147形成在管壳136和管罩137中的至少一者上。

    分隔壁148及149形成在管壳136和管罩137中的至少一者上、位于遮蔽构件150的内部空间中,以封堵第一滚子160中的空间S1与第二滚子S2中的空间S1之间的空间S3。

    分隔壁148及149可以从管壳136的前板部139c的后部朝向管罩137的后板部141的前部突出,而且也可以从管罩137的后板部141的前部朝向管壳136的前板部139c的后部突出。下文中,从管壳136突出的分隔壁148及149的情况将被作为一种示例而加以描述。分隔壁148及149包括位于第一滚子160右边的第一分隔壁148和位于第二滚子161左边的第二分隔壁149。

    因此,在吸管135与遮蔽构件150之间的空间中,包括有滚子160及161的空间S1和S2由遮蔽构件150和分隔壁148及149封堵,因而成为气密性空间S1及S2。清洁鼓风机180的操作期间所产生的吸力仅仅施加至第一分隔壁148与第二分隔壁149之间的空间S3。也就是说,第一分隔壁148和第二分隔壁149限定了抽吸空间的两侧。

    空间调节件159布置在固定构件155上以封堵由遮蔽构件155和吸管135形成的空间的一部分。

    空间调节件159改变吸管135中的抽吸空间的容积。空间调节件159布置在第一分隔壁148与第二分隔壁149之间。

    空间调节件159封堵空间S5和空间S4从而不将吸力施加至连接部138和空间S4。相对于吸嘴110的排放部115,空间S5比较靠近连接部138,而空间S4比较远离连接部138。

    当连接部138布置在吸管135右边时,空间调节件159布置在固定构件155左边。当连接部138布置在吸管135左边时,空间调节件159布置在固定构件155右边。

    也就是说,排放部115和连接部138布置在空间调节件138与分隔壁148及149中的一者之间。

    下文中,将描述具有上述结构的空调的操作。

    首先,当输入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的指令或者当空调的操作状态是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的状态时,通过安装在空调上的控制面板或者远程控制空调的遥控器,主PCB 72将对过滤器进行清洁的信号周期性地输出到清洁PCB中。

    清洁PCB 74驱动驱动马达121并且还输出驱动清洁风扇马达181的控制信号。于是,驱动马达121和清洁风扇马达181工作。

    当驱动马达121工作时,马达齿轮121d和与马达齿轮121d啮合的驱动齿轮122旋转。从动齿轮125及125通过驱动齿轮123而旋转以沿着固定齿轮124移动。于是,当上引导部117沿着导轨94滑动,且下引导部118沿着下导轨131滑动时,吸嘴110沿着过滤器80移动。

    当吸嘴110沿着过滤器80滑动时,过滤器80的异物通过刷子113而从过滤器80分离。在驱动马达121的轴沿一个方向旋转时,如果吸嘴110在过滤器框90处从一端完全移动至另一端,那么驱动马达121的轴沿相反的位置旋转。因而,吸嘴110在过滤器框90处从另一端移动至一端。

    与吸嘴110的移动和因此而发生的异物分离一起,通过清洁风扇马达181和清洁风扇182的旋转而产生吸力。

    一旦施加吸力,从过滤器80分离的异物被吸入吸嘴110中,然后通过排放部115移动至吸管135。更详细地,所分离的异物穿过空间调节件159与连接部138之间的空间S5,然后穿过连接部138和软管170。接下来,异物移动至集尘器190中。

    集尘器190中的异物和空气因集尘器190中的分隔壁195而绕行并穿过“U”形通道。此时,比空气相对较重的异物不会上升到集尘器190的顶部,而且聚集于集尘器190的内底部。空气通过出风口194而排至集尘器190的外部。

    当抽吸异物和空气时,因清洁风扇182而产生的吸力由于遮蔽构件150而不会向遮蔽构件150的外顶部和外底部施加。另外,吸力不会施加至空间调节件150左边以及第二分隔壁149右边。结果,使吸力最大化。

    在清洁过滤器80的同时,抽吸空间S5的容积因空间调节件159而改变。另外,当抽吸空间S5小时,即排放部115靠近连接部138时,清洁风扇马达181受到控制而产生较小的吸力。当抽吸空间S5大时,即排放部115远离连接部138时,清洁风扇马达181受到控制而产生较大的吸力。也就是说,能够以与排放部115与连接部138之间的距离成线性或非线性比例的方式控制清洁风扇马达181的功率消耗。

    图10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除了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因此,将仅仅主要描述该实施方式的特征点,并且为简明起见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10和11,该实施方式的空间调节件202布置在吸嘴110的排放部200上。

    另外,遮蔽构件300通过诸如粘合剂等粘合构件而直接固定在吸嘴110上。

    穿通部302布置在遮蔽构件300上,其中排放部200穿过所述穿通部302。穿通部302通过切割遮蔽构件300的一部分而形成。吸嘴110沿前后方向结合至遮蔽构件300。穿通部302的边部303通过使用粘合构件301而粘附至从排放部200的外周突出的突部303的顶部或底部。

    图12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图13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除了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因此,将仅仅主要描述该实施方式的特征点,并且为简明起见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12和13,该实施方式的空间调节件211布置在吸嘴110的排放部210上。

    联接肋212及213形成在吸嘴110上而且沿竖向彼此间隔开。穿通部311形成在遮蔽构件310上,其中排放部210穿过所述穿通部311。穿通部311通过切割遮蔽构件310的一部分而形成。

    吸嘴110沿前后方向结合至遮蔽构件310。穿通部311的边部312插在联接肋212与213之间。

    图14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的剖视图。图15是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遮蔽构件从排放部拆离时的立体图。

    该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除了遮蔽构件和排放部的联接结构。因此,将仅仅主要描述该实施方式的特征点,并且为简明起见将省略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14和15,该实施方式的空间调节件211布置在吸嘴110的排放部210上。

    穿通部321形成在遮蔽构件320上,其中排放部220穿过所述穿通部321。穿通部321通过切割遮蔽构件320的一部分而形成。

    遮蔽构件320和吸嘴110由固定构件230固定。

    更详细地,联接突部223及224形成在吸嘴110和固定构件230中的一者上,而联接突部223及224结合至其上的联接孔232及233形成在另一者上。联接孔323及324形成在遮蔽构件320上,其中联接突部223及224穿过所述联接孔323及324。

    根据该实施方式,联接突部223及224形成在吸嘴110上,而联接孔232及233形成在固定构件230上的情况将被作为一种示例而加以描述。

    突出部222形成在排放部220的外周上,而联接突部223及224形成在突出部222的顶部上。贯穿孔323及324形成在穿通部321的边部322上。

    穿通部231形成在固定构件230上,其中吸嘴110的一部分穿过所述穿通部231。

    因此,在吸嘴110沿前后方向结合至遮蔽构件320之后,联接突部223及224穿过贯穿孔323及324。当联接突部223及224穿过贯穿孔323及324时,联接突部223及224结合至固定构件230的联接孔232及233。

    在本说明书中每当提及“一种实施方式”,“实施方式”,“示例性实施方式”时意味着关于该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种实施方式中。这些用词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的出现不一定都指代同一实施方式。此外,当关于任意实施方式描述具体的特征、结构或特性时,应当认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关于所述实施方式中的其它实施方式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特性。

    尽管已参照实施方式的多个说明性实施方式描述了实施方式,但是应当理解,仍能够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设计出多种其它改型和实施方式,这些改型和实施方式将落入本公开的原理的精神和范围内。更具体地,可以在本公开、附图和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就主题组合装置的零部件和/或配置做出多种不同变型和改型。除就零部件和/或配置的变型和改型之外,替代性使用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也将是显而易见的。

空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空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空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调.pdf(2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了一种空调。所述空调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限定进风口;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对通过所述进风口抽吸的空气进行过滤;吸嘴,所述吸嘴抽吸所述过滤器的异物并相对于所述过滤器移动;吸管(135),通过所述吸嘴抽吸的异物流入所述吸管(135);遮蔽构件,所述遮蔽构件与所述吸管(135)一起形成抽吸空间(S3);以及空间调节件(159),所述空间调节件(159)布置于所述抽吸空间(S3)以调节所述抽吸空间(S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供热;炉灶;通风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