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968794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76.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104226.0

申请日:

2008.04.16

公开号:

CN101561829A

公开日:

2009.10.21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G06F 17/50公开日:2009102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G06F17/50

主分类号:

G06F17/50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发明人:

吴茹菲; 张海英; 尹军舰

地址:

100029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国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该电路由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本征I区等效电路单元、I-N结等效电路单元和反向电容构成,其中,所述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所述反向电容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并联。利用本发明,实现了包含PIN二极管的RF/MW电路仿真,本发明尤其适用于PIN二极管的RF/MW电路的谐波、互调失真的分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由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本征I区等效电路单元、I-N结等效电路单元和反向电容构成,其中,所述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所述反向电容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并联。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正向偏置下,所述反向电容无限大,相当于断开反向支路,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
在反向偏置下,所述I区电阻无限大,相当于断开正向支路,所述反向电容与寄生电阻依次串联。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寄生电阻包括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N+区电阻以及封装寄生电阻;所述欧姆接触电阻用来表征P+区和N+区的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用来表征P+区的掺杂电阻,N+区电阻用来表征N+区的掺杂电阻,封装寄生电阻表用来征封装引入的寄生电阻。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P-I结的扩散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P-I结的漂移电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区等效电路单元由本征区可变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I区的复合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I区的复合电流。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I-N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N+区注入的电子在I-N结的扩散电流,以及P+区注入的空穴在I-N结的漂移电流。

说明书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微波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
背景技术
PIN管因其截止频率高、正向导通电阻小、反向关断电容低、功率处理能力强、制造技术相对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有源、无源的微波、射频领域,包括移相器、开关、衰减器和限幅器。
在所有这些应用中,开关时间、截止频率和互调等关键参数,均取决于本征区的电荷贮存效应。本征区是在高掺杂的P层和N层中间的未掺杂或低掺杂层。本征区发生复杂的电荷贮存现象,使器件的阻抗随频率和偏置发生显著变化。
微波频段的传统PIN等效电路只包括直流电流控制的电阻,而没有考虑非线性效应。描述阻抗-频率关系的理论分析已经有过研究,但因为没有相应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因而无法与现有的电路仿真软件集成兼容。
实现包含PIN二极管的复杂射频/微波(RF/MW)电路仿真,尤其是大信号输入或者输入端有多个干扰信号的电路,要求其开发出PIN二极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且该电路描述能够PIN管的阻抗-频率关系、终端复合效应及自偏置效应等。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IN二极管非线性等效电路,以实现包含PIN二极管的复杂射频/微波(RF/MW)电路的精确仿真。
(二)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该电路由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I-N结等效电路单元和反向电容构成,其中,所述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所述反向电容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并联。
优选地,在正向偏置下,所述反向电容无限大,相当于断开反向支路,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在反向偏置下,所述I区电阻无限大,相当于断开正向支路,交流信号只能通过反向电容传输,所述反向电容与寄生电阻依次串联。
优选地,所述寄生电阻包括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N+区电阻以及封装寄生电阻;所述欧姆接触电阻用来表征P+区和N+区的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用来表征P+区的掺杂电阻,N+区电阻用来表征N+区的掺杂电阻,封装寄生电阻表用来征封装引入的寄生电阻。
优选地,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P-I结的扩散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P-I结的漂移电流。
优选地,所述I区等效电路单元由本征区可变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I区的复合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I区的复合电流。
优选地,所述I-N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N+区注入的电子在I-N结的扩散电流,以及P+区注入的空穴在I-N结的漂移电流。
(三)有益效果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在直流控制的基础上,考虑了阻抗-频率关系、终端复合效应及自偏置效应等非线性,可以完整地描述PIN二极管的非线性工作机制。同时,用直观的等效电路代替物理分析,可以与现有的电路分析软件兼容,从而实现了包含PIN二极管的RF/MW电路仿真,尤其适用于PIN二极管的RF/MW电路的谐波、互调失真的分析。
附图说明
图1为仅直流电流控制下的I区载流子分布曲线;
图2为仅微波大信号作用下的I区载流子分布曲线;
图3为直流与微波信号共同作用下I区载流子分布曲线;
图4为仅考虑I区的非线性模型的示意图;
图5为掺杂浓度分布(虚线)和包含结复合机制的载流子分布(实线)曲线;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PIN二极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是在PIN二极管的直流控制模型基础上,考虑了交流大信号对PIN管的本征层(I层)的传导调制,综合了PIN管的阻抗-频率关系、终端复合效应和自偏置效应的影响,并能与现有的电路仿真软件集成兼容的非线性等效电路。
研究PIN二极管的非线性,是在大注入状态下进行的,即PIN管的输入微波信号很大,大到在没有处于直流偏置的状态时,仅微波信号也可以驱动PIN管正常工作。大注入状态下研究PIN二极管,只考虑其本征区(I区)的电荷贮存效应,而忽略其他区域的影响,如欧姆接触电阻、重掺杂区电阻、表面漏电导、结的阻抗和寄生阻抗。研究方法,首先定性分析载流子分布,其次用扩散方程得到精确的载流子浓度。
当PIN管只传输直流信号时,重掺杂区向I区注入电子和空穴,浓度远高于I区平衡载流子浓度。在I区边界处载流子浓度最高,而在I区内部的某一个截面上,载流子浓度最低,浓度最低值高于或者等于I区本身的平衡载流子浓度,如图1所示。由于I区向重掺杂区注入的少子浓度很低,载流子的复合主要发生在I区。P+区的空穴和N+区的电子向I区的扩散既与电场有关,同时也与浓度梯度有关。
当有足够大的微波信号驱动PIN管,足以使其正常工作时,I区边界处的载流子浓度通过扩散建立起来,但边界处的浓度衰减很快,信号频率越高,则I区边界的浓度衰减越快。在I区其他区域,载流子浓度保持不变,仍然为I区本身的平衡载流子浓度,如图2所示。微波信号随时间变化,但I区的浓度分布却不变。微波信号的传输是通过载流子在其平均位置上的振动实现的。这时,只要存在直流通路,通过载流子复合,直流电流依然可以流过PIN管。由于大注入状态下,I区边界处,即结处的载流子浓度远高于I区内部的载流子浓度,因而结相当于电学短路,在大注入状态下可以忽略结的阻抗。
当直流与微波信号共同驱动PIN管时,直流信号使整个I区的电荷均匀的增长,而微波信号仅提高I区边界的载流子浓度,并不改变I区内部的载流子浓度,如图3所示。
通过上述的大信号对PIN管的I区电荷(阻抗)的调制分析,可见,大注入下I区的阻抗呈现非线性,因而其输出端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谐波、互调等一系列的失真。下面分析当输入端有多个信号时,在输出端的谐波和互调分量。
当输入信号为:i(t)=Σk=1KIkcos(ωkt)---(1)]]>
则I区电压降为:vi(t)=i(t)Aqμ∫0W/2dxn0(x)[1+Re{Σk=1Knk(x)n0(x)ejωt}]---(2)]]>
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得到:
vi(t)=i(t)Aqμ∫0W/2dxn0(x)Σl=0(-1)l{Σk=1KRe[nk(x)n0(x)ejωt]}---(3)]]>
为了进一步简化,采取了一系列物理近似,
(1)I区载流子寿命足够长,从而忽略I区载流子的复合,令直流注入的载流子浓度保持不变,即n0(x)=n0
(2)信号频率足够高,以使ωτ□1,
(3)所有的电流同相。
在以上假设下,并令I区电流和电压呈关系式Ii(t)=vi(t)/Rs,则I区的总电流为:
Ii(t)=2i(t)WΣl=0(-1)l∫0W/2{Σk=1Kαkcosωkt}ldx]]>
                                      (4)
αk=IkI0WL12ωkτexp[(2x-W)ωkτ2/2L]]]>
式(4)中,l为失真的次数。积分项包含了RF传导调制效应,因而产生了谐波和互调失真。积分项可以通过级数展开写为:
{Σk=1Kαkcosωkt}l=2l!m!n![(α12)m(α22)n···]·cos[(mω1±nω2±···)t]---(5)]]>
其中,l=m+n+…。最终的输出失真电流可以写为:
Ii(t)=Σl=1Σk=1Kβkcos[(ωk±mω1±2±···)t]]]>
                                      (6)
βk=(-1)lIkW2l!m!n!···2-l∫0W/2(α1mα2n···)]]>
至此,考虑了I区的电荷调制效应的非线性等效电路可以表示为图4所示的电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载流子在其他区域的分布。从P+区注入的空穴,在PI结形成复合电流,在I区形成扩散电流,并在IN结形成复合电流。对于N+区注入的电子,同理。载流子分布如图5所示。通过研究结处的复合电流,可以得到结的阻抗:
Zj(f)=Vj(t)Ii(t)---(7)]]>
Vj(t)=VTln[1+Re{Σk=1Knk(W/2)n0(W/2)ejωt}]---(8)]]>
其中,n0(x)=I0L2AqDcosh(x/L)sinh(W/2L)nk(x)=IkL2AqDcosh(x/L)sinh(W/2L)]]>(9)
而Ii(t)为包含了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的输入电流。则总阻抗可以表示为:
Zt(f)=Zi(f)+Zj(f)            (10)
考虑重掺杂区电阻、欧姆接触电阻,用Rs来表示,利用小信号等效电路,可以提取Rs的值(详情参考文献[1])。
当PIN管反向偏置时,反向电容如式(11)所示:
Cv=Cj0(1-VA/φ)γpF---(11)]]>
综合上述本征区的分析、结的分析以及重掺杂区和欧姆接触的分析,最终得到完整的PIN管非线性等效电路,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的示意图,该电路由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I-N结等效电路单元和反向电容构成,其中,所述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所述反向电容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并联。
在正向偏置下,所述反向电容无限大,相当于断开反向支路,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在反向偏置下,所述I区电阻无限大,相当于断开正向支路,交流信号只能通过反向电容传输,所述反向电容与寄生电阻依次串联。反向电容并非无限小,典型值为0.5pF;寄生电阻主要由接触电阻构成,正偏和反偏时相同。
由于PIN管在正向和反向偏置下的工作模式不同,在正向下相当于一个小电阻,而反向下相当于断路,所以一般应用于开关。为了精确分析其物理工作机理,按照它的结构分成了P-I结、I-N结、I区和寄生电阻四部分分别建立模型。由于反向偏置时过剩载流子被抽离出I区,PIN管是关断的,因此没有必要分成四部分考虑,而只研究其电压控制的反向电容。
在非线性等效电路中,所述寄生电阻包括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N+区电阻以及封装寄生电阻;所述欧姆接触电阻用来表征P+区和N+区的欧姆接触电阻,P+区电阻用来表征P+区的掺杂电阻,N+区电阻用来表征N+区的掺杂电阻,封装寄生电阻表用来征封装引入的寄生电阻。
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P-I结的扩散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P-I结的漂移电流,由于受交流大信号的调制,该电流源是变化的。
所述I区等效电路单元由本征区可变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P+区注入的空穴在I区的复合电流,以及N+区注入的电子在I区的复合电流。
所述I-N结等效电路单元由可变结电阻和可变电流源构成,其中,可变电流源提供N+区注入的电子在I-N结的扩散电流,以及P+区注入的空穴在I-N结的漂移电流。
参考文献:[1]Wu Rufei,Zhang Haiying,Yin Junjian,Li Xiao,LiuHuidong,Liu Xunchun,”A Novel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of GaAs PINDiodes,”,Chinese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29(4),April,2008。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IN管的非线性等效电路,该电路由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本征I区等效电路单元、I-N结等效电路单元和反向电容构成,其中,所述寄生电阻、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依次串联,所述反向电容与所述P-I结等效电路单元、I区等效电路单元和I-N结等效电路单元并联。利用本发明,实现了包含PIN二极管的RF/MW电路仿真,本发明尤其适用于PIN二极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