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背压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的排气系统,具体属于一种低背压汽车排气消声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排出废气时,废气的压力在排气管口处迅速变化,产生振动,振动产生噪声。现有技术中,在汽车发动机的排气管中装置消声器,消声器用于消耗气流能量,减少气流的压力波动幅度,可起到减小噪声的作用。但是,在现有的汽车发动机地消声器中,气流通过阻力大,排气背压高,引起的发动机功率损失大、油耗增加,使汽车的动力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低背压消声器,使得气流在通过消声器的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减小,排气背压降低,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功率损失,减少发动机的油耗。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所述筒体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沿垂直于筒体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内,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与筒体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气管、内管和出气管设置在筒体内并平行于筒体的轴向。
本发明更详细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包括一个前端盖、一个筒体、第一隔盘、第二隔盘、进气管、内管、出气管和一个后端盖,所述进气管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中,进气管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进气管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所述筒体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和后端盖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沿垂直于筒体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内,第一隔盘和第二隔盘与筒体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气管、内管和出气管设置在筒体内并平行于筒体的轴向;所述内管为两个,一个内管的前端开口于第一隔盘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另一内管的前端开口于第二隔盘中,后端开口于后端盖中;所述进气管和内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排气阻力,减小了排气背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油耗。对于单级膨胀腔结构的消声器,本发明的直通穿孔管对消声器的阻力损失影响最为明显,其阻力损失系数,即进出口总压差与进口动压之比,比简单膨胀腔的阻力损失系数低78%。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前端盖;2为筒体;3为第一隔盘;4为第二隔盘;5为进气管;6为内管;7为出气管;8为后端盖;9为消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低背压消声器,如图1所示,包括一个前端盖1、一个筒体2、第一隔盘3、第二隔盘4、一个进气管5、两个内管6、一个出气管7和一个后端盖8,所述进气管5的前端开口于前端盖1中,进气管5的后端穿过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进气管5的后端开口于后端盖8中。
所述筒体2的两端与所述前端盖1和后端盖8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沿垂直于筒体2轴向方向设置在筒体2内,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与筒体2之间设置有气密性连接,所述进气管5、内管6和出气管7沿筒体2的轴向设置在筒体2内。一个内管6位于第一隔盘3和第二隔盘4之间的空腔中,其前端开口于第一隔盘3中,后端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另一内管6位于第二隔盘4和后端面8之间的空腔中,其前端开口于第二隔盘4中,后端开口于后端盖8中。所述进气管5和内管6的管壁上设置有若干消声孔9。
本发明中进气管5、内管6和出气管7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将进气管5加长,大部分气体未经第一腔膨胀直接进入第二腔或第三腔,从而将部分形状阻力转为直管中流动的摩擦阻力,从而降低整个系统的阻力。本发明结构简单,极大地降低了整车的排气阻力,减小了排气背压,进一步提高了发动机的功率,降低了油耗。对于单级膨胀腔结构的消声器,直通穿孔管对消声器的阻力损失影响最为明显,其阻力损失系数,即进出口总压差与进口动压之比,比简单膨胀腔的阻力损失系数低78%。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