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920217469.5
2009.10.13
CN201526276U
2010.07.14
授权
有权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21B 17/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中国石油集团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062658 河北省青县102号石油钻杆公司变更后权利人:300457 天津市塘沽区信环西路19号天津滨海服务外包产业园3号楼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10907|||授权
E21B17/00; G06K19/07
E21B17/00
渤海能克钻杆有限公司
姜新越; 王青林; 李齐富; 孙家栋; 陈长青; 司长江; 王建民; 刘智超
062658 河北省青县102号石油钻杆公司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李荣文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识别的钻杆,其结构是: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螺纹圆孔,螺纹圆孔内旋接有外部有外螺纹的芯片盒,芯片盒内设置有无线射频芯片;芯片盒上部的螺纹圆孔密封。本可识别的钻杆避免了因钻杆的磨损而造成的钻杆信息的丢失、钻杆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芯片更加安全、在井下和露天存放时能始终保障芯片的可靠;芯片盒连接牢固、不能脱落、变形;具有信息量大、方便读写的特点。
1. 一种可识别的钻杆,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螺纹圆孔,螺纹圆孔内旋接有外部有外螺纹的芯片盒,芯片盒内设置有无线射频芯片;芯片盒上部的螺纹圆孔密封。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的钻杆,其特征在于:芯片盒的底部与螺纹圆孔之间填充有缓冲层。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的钻杆,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芯片盒的无线射频芯片包覆有石棉。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识别的钻杆,其特征在于:在芯片盒的上端设有可容螺丝刀拧转的拧紧槽。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任意一种可识别的钻杆,其特征在于:在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2-4个螺纹圆孔。
可识别的钻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钻井设备,尤其是一种可识别的钻杆。 背景技术 石油钻杆是油田钻井的主要工具,上部连接方钻杆,下部连接钻铤,在钻井过程中,起着传递扭矩和输送泥浆的作用。在钻井作业中,钻杆工作环境恶劣,要承受高温、高压、介质侵蚀和很高的扭矩,时有钻杆失效情况发生。各油田管子站都比较重视钻杆的历史使用信息管理,定期对钻杆做分级检测,预防钻具失效。目前钻杆生产厂、用户对钻具编号和管理多采用在接头上刻印、手工钢印标识号码,工作量大,容易混乱。手工刻印信息量少(只能容纳生产日期、批次、和管理顺序号)并且标识容易磨损,钻杆修扣也造成刻印标识消失,使钻杆无法识别,不能满足钻杆精确管理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钻杆磨损后仍能识别的可识别的钻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在所述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螺纹圆孔,螺纹圆孔内旋接有外部有外螺纹的芯片盒,芯片盒内设置有无线射频芯片;芯片盒上部的螺纹圆孔密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芯片盒的底部与螺纹圆孔之间填充有缓冲层。这样即可避免本可识别的钻杆在使用过程中因芯片盒剧烈碰撞螺纹圆孔而造成的芯片盒内的无线射频芯片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设置在芯片盒的无线射频芯片包覆有石棉。因钻杆应用于高温环境,将无线射频芯片用石棉包覆,可利用石棉耐高温的性能保护无线射频芯片,防止无线射频芯片在高温环境下损坏。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2-4个螺纹圆孔。设置多个螺纹圆孔,即随螺纹圆孔设置多个无线射频芯片,以防止只设置单个无线射频芯片,在无线射频芯片损坏而造成的无法识别钻杆的情况发生,提高其保险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钻杆接头的螺纹圆孔中设置保存有钻杆信息的无线射频芯片,避免了因钻杆接头的磨损而造成的钻杆信息的丢失、钻杆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芯片更加安全、在井下和露天存放时能始终保障芯片的可靠。无线射频芯片放置在芯片盒内,芯片盒螺纹连接在螺纹圆孔内,这种设置方式连接牢固、不能脱落、变形。采用无线射频芯片,不需将芯片取出即可通过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读取芯片内的钻杆信息,具有信息量大、方便读写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加工简单、芯片可更换,嵌入方式简单有效,且能够多次使用。本实用新型在保证钻杆的设计强度指标、不影响钻杆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使钻具管理工作简单化和信息永久化,方便用户对钻杆管理操作和厂家产品跟踪。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本可识别的钻杆在钻杆的接头1部分设有螺纹圆孔2,螺纹圆孔2最好设置在台间3的前端50-80mm的位置;螺纹圆孔2的大小最好为直径22-28mm、深8-12mm;螺纹圆孔2可设置1-4个,最好设置两个,这两个处于同一圆截面且相对设置。图2所示,螺纹圆孔2的内螺纹与芯片盒外部的外螺纹相配合,将芯片盒固定在螺纹圆孔2内。在芯片盒的底部与螺纹圆孔2之间填充有缓冲层7,缓冲层7最好由弹性材料制成,如橡胶。在芯片盒上部的螺纹圆孔用高温胶4,如环氧树脂灌注,将芯片盒密封在螺纹圆孔内。 本可识别的钻杆中所用的芯片盒最好选用耐高温、高压、高腐蚀、抗磨性好的聚醚醚酮(PEEK)材料注塑而成。图2所示,在芯片盒内设置有包覆有石棉6的无线射频芯片(RFID)9。芯片盒由圆桶形的盒体8和盒盖5构成,盒体8的开口端设有内螺纹,盒盖5上设有外螺纹,通过内、外螺纹的配合,将无线射频芯片9和石棉6封闭在芯片盒内。在盒盖5的上端最好设有可容螺丝刀拧转的拧紧槽,以方便将盒盖拧进盒体以及芯片盒拧紧螺纹圆孔内。 本可识别的钻杆中芯片盒的固定过程为:先将存储有钻杆信息的无线射频芯片9用石棉6包覆,放置到芯片盒的盒体8内,将芯片盒的盒盖5旋接到盒体8上;在钻杆的接头1上开孔,形成螺纹圆孔2;将芯片盒旋拧到螺纹圆孔2内,最后用高温胶4灌注在芯片盒的上部,将芯片盒固定在螺纹圆孔内。 本可识别的钻杆可采用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读取无线射频芯片发射的含有钻杆信息的无线信号,然后将手持数据采集设备读取的信息输入到钻杆的信息数据库内,或在钻杆的信息数据库内查找、对比。
《可识别的钻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识别的钻杆.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识别的钻杆,其结构是:钻杆的接头部分设有螺纹圆孔,螺纹圆孔内旋接有外部有外螺纹的芯片盒,芯片盒内设置有无线射频芯片;芯片盒上部的螺纹圆孔密封。本可识别的钻杆避免了因钻杆的磨损而造成的钻杆信息的丢失、钻杆无法识别的情况发生;芯片更加安全、在井下和露天存放时能始终保障芯片的可靠;芯片盒连接牢固、不能脱落、变形;具有信息量大、方便读写的特点。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