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齿轮箱, 尤其是一种具有两个驱动动力源, 工作时只有通过转换 机构择一选择一个驱动动力源处于工作状态的单输出齿轮箱。
背景技术 在实现动力转换的过程中, 齿轮箱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 人们 对动力的转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各种形式的齿轮箱根据不同的需求应运而生。
目前, 在双动力轴单输出的齿轮箱中, 其双动力轴的动力输入端一般采用平行输 入的方式, 或直接驱动一个变速齿轮, 或通过中间齿轮转换后驱动一个变速齿轮。 这种形式 的双动力轴单输出齿轮箱, 不仅两个动力轴的中心距较大, 导致齿轮箱驱动部分的平行安 装空间较大, 而且为了解决两个动力轴之间的相互干扰, 还必须配有独立的离合器, 在确保 一个动力轴停止工作的状态下, 另一个动力轴才能工作, 否则将会导致齿轮箱损坏 ; 如果在 两个离合器之间设置连锁机构, 必然导致结构复杂。 如何合理选择动力轴的设置方式, 以及 选择合适的转换机构, 是减小动力轴单输出齿轮箱的体积, 确保其正常工作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针对目前双输入单输出的齿轮箱存在的驱动部分的平行安装 空间较大, 转换结构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提供一种对输入轴采用新的设置方式, 并引入由拨 叉驱动内齿套结构的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 一种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 包括箱体、 变速 齿轮组、 动力轴和输出轴, 其特征在于 : 设有正交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 并通过换挡 机构择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离合, 具体结构为 :
a) 驱动轴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 另一端设有外花键, 并配有由转换 拨叉驱动的内齿套 ;
b) 所述的内齿套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 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的内壁和凸 堰的顶部, 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端部外花键匹配, 且能前后滑动 ;
c) 驱动轴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 空心齿轮轴的一端设有锥齿轮, 另一端设有与 内齿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 ;
d) 驱动轴端部为同轴心的第一动力轴, 第一动力轴紧邻驱动轴的端部设有与内齿 套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 ;
e) 垂直于驱动轴方向设置有第二动力轴, 第二动力轴的端部为锥齿轮, 该锥齿轮 与空心齿轮轴一端的锥齿轮匹配 ;
f) 所述的第一动力轴和第二动力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 所述的驱动轴由空心齿 轮轴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空心齿轮轴与驱动轴的接合部设有轴套。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含有行星轮系的变速齿轮组。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驱动轴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 所述的输出轴与行星轮 系的行星轮架连接。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驱动轴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接, 所述的输出轴与行星轮 系的太阳轮轴连接。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由平齿轮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斜齿轮 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锥齿轮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它们之间的组合形成的 变速齿轮组。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为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 轮组。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 为增速齿轮组, 或 减速齿轮组, 或无级变速齿轮组。
在本发明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 为增速齿轮组, 或 减速齿轮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由于将两个动力轴采用正交方式设置, 可以缩小齿轮箱驱动 部分的平行安装空间 ; 由于一个动力轴与驱动轴并通过换挡机构驱动轴连接, 另一个动力 轴垂直于驱动轴, 由锥齿轮驱动套装在驱动轴上的空心齿轮轴, 空心齿轮轴通过驱动换挡 机构来驱动驱动轴, 结构紧凑 ; 将拨叉驱动内齿套结构作为双驱动转换机构, 可以有效地防 止两个动力轴的相互干扰, 双驱动实现切换后, 即使被退出的动力轴还没有完全停止, 也不 会影响新投入使用的动力轴正常工作, 更不会损坏齿轮箱 ; 尤其是变速齿轮组采用行星轮 系后, 齿轮箱将会获得更大的变速比, 具有更小的体积。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发明实施例处于第一动力轴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 2 是本发明实施例处于第二动力轴驱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 1、 第二动力轴, 2、 第一动力轴, 3、 内齿套, 4、 输出轴, 5、 驱动轴, 6、 变速齿轮 组, 7、 空心齿轮轴, 8、 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地公开了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 步的描述,
由图 1 图 2 可见 : 本发明包括第一动力轴 2 和第二动力轴 1, 并通过换挡机构 3 择 一选择它们与驱动轴 5 离合。
驱动轴 5 的一端与变速齿轮组 6 的输入端连接, 另一端设有外花键, 并配有由转换 拨叉驱动的内齿套 3 ;
内齿套 3 中部设有一向内凸起的凸堰, 内花键分别设在内齿套 3 的内壁和凸堰的 顶部, 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 5 端部外花键匹配, 且能前后滑动 ;
驱动轴 5 上套装一个空心齿轮轴 7, 空心齿轮轴 7 的一端设有锥齿轮, 另一端设有 与内齿套 3 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 ;第一动力轴 2 位于驱动轴 5 端部, 并与其同轴心, 第一动力轴 2 紧邻驱动轴 5 的端 部设有与内齿套 3 内壁上内花键对应的外花键 ;
第二动力轴 1 垂直于驱动轴 5, 第二动力轴 1 的端部为锥齿轮, 该锥齿轮与空心齿 轮轴 7 一端的锥齿轮匹配 ;
第一动力轴 2 和第二动力轴 1 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 8, 所述的驱动轴 5 由空心齿轮 轴 7 通过轴承支撑于箱体 8。
在图 1 中, 内齿套 3 位于第一动力轴 2 一侧, 此时, 内齿套 3 内壁上的内花键与第 一动力轴 2 紧邻驱动轴 5 的端部外花键啮合, 内齿套 3 凸堰顶部的内花键与驱动轴 5 端部 的外花键啮合, 在第一动力源的作用下, 第一动力轴 2 通过内齿套 3 驱动驱动轴 5 转动。
在图 2 中, 内齿套 3 位于第二动力轴 2 一侧, 此时, 第二动力轴 1 端部的锥齿轮与 空心齿轮轴 7 一端的锥齿轮啮合, 空心齿轮轴 7 一端的外花键与内齿套 3 内壁上的内花键 啮合, 在第二力源的作用下, 第二动力轴 2 经过空心齿轮轴 7 通过内齿套 3 驱动驱动轴 5 转 动。
在图 1 图 2 所示的本实施例中 : 所述的空心齿轮轴 7 与驱动轴 5 的接合部还设有 轴套。
在图 1 图 2 所示的本实施例中 : 所述的变速齿轮组 6 为含有行星轮系的变速齿轮 组, 其中, 驱动轴 5 与行星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 所述的输出轴 4 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 接, 形成含有行星轮系的减速齿轮箱。
具体实施时, 只要将驱动轴 5 与行星轮系的行星轮架连接, 所述的输出轴 4 与行星 轮系的太阳轮轴连接, 形成含有行星轮系的增速齿轮箱。
具体实施时, 变速齿轮组 6 还可以选择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 组, 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而成, 所述 的变速齿轮组 6 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 可以是增速齿轮组, 或减速齿轮组, 或无级 变速齿轮组。
具体实施时, 变速齿轮组 6 还可以选择由平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 组, 或由斜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形成的变速齿轮组, 或由锥齿轮与行星轮系组合而成, 所述 变速齿轮组 6 的输出端相对于其输入端而言, 可以是增速齿轮组, 或减速齿轮组。
具体实施时, 第一动力源和第二力源可以采用额定转速相同的动力源, 也可以采 用额定转速不相同的动力源, 它们传递到驱动轴 5 转速可以一致, 也可以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