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966843 上传时间:2018-03-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62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43562.9

申请日:

2008.06.27

公开号:

CN101614890A

公开日:

2009.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申请日:2008062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 G02F1/1343; G02F1/13

主分类号:

G02F1/133

申请人: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发明人:

霍思涛; 凌志华; 邱承彬; 刘 倩

地址:

201201上海市浦东新区汇庆路889号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该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在上基板上形成第一选择电极;下基板,与上基板呈面向设置,在下基板一侧设置多条栅极线、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彼此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并在下基板上形成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的第二选择电极;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选择电极和第二选择电极通过突起电极而电性连接。通过该结构设计,在保证高开口率的情况下,简化了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制程,使得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变薄,触摸屏性能更加可靠。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
上基板,在上基板上形成第一选择电极;
下基板,与上基板呈面向设置,在下基板一侧设置多条栅极线和多条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彼此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并在下基板上形成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的第二选择电极;
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突起电极电连接第一选择电极和第二选择电极。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突起电极形成于第一选择电极面向液晶层一侧,且位于第二选择电极在第一选择电极的投影位置处。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突起电极形成于第二选择电极面向液晶层一侧,且位于第一选择电极在第二选择电极的投影位置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遮挡层,且在遮挡层下方形成突起电极。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位于同一层。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位于不同层,且在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之间布置绝缘层。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下基板进一步包括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位于同一层。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下基板进一步包括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位于不同层,且在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之间布置绝缘层。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一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数据线呈空间叠置设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栅极线呈空间叠置设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其中,第二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栅极线之间布置有机膜层。

12.
  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包括:
第一选择电极,形成于上基板上;
第一传输装置,与第一选择电极连接;
第二选择电极,形成于下基板上,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
第二传输装置,与第二选择电极连接;
外设芯片,通过第一传输装置与第一选择电极连接,并且通过第二传输装置与第二选择电极连接;
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
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突起电极电连接第一选择电极和第二选择电极。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突起电极形成于第一选择电极面向液晶层一侧,且位于第二选择电极在第一选择电极的投影位置处。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突起电极形成于第二选择电极面向液晶层一侧,且位于第一选择电极在第二选择电极的投影位置处。

1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遮挡层,且在遮挡层下方形成突起电极。

1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位于同一层。

17.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上基板进一步包括共用电极,该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位于不同层,且在共用电极与第一选择电极之间布置绝缘层。

18.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下基板进一步包括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位于同一层。

19.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下基板进一步包括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位于不同层,且在像素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之间布置绝缘层。

20.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一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数据线呈空间叠置设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二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栅极线呈空间叠置设置。

22.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二选择电极与下基板的栅极线之间布置有机膜层。

2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一传输装置可以是连接器。

2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一传输装置可以是电路。

25.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二传输装置可以是连接器。

26.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其中,第二传输装置可以是电路。

说明书

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以其轻、薄、低辐射等优点逐渐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平板显示装置之一。液晶显示装置利用液晶材料可以根据施加于其上的电场强度来改变透射率的特性而实现不同灰阶的显示。在出射光线上覆盖彩膜层便可以实现图像或影像的彩色显示。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包括操作界面的输入部分及处理通过输入部分输入信号的系统部分。在工作中,液晶显示装置通过单向通讯利用从系统部分输出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图像或影像的显示。
近来,液晶显示装置采用了触摸屏结构,用户的指令可通过液晶显示装置面板上显示的图标直接输入,实现了输入输出的双向功能,而不再是简单的单向通讯、被动系统。
现有的具触摸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是通过将触摸屏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上,并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上显示有具指令的图标。当使用者用手指或光笔等触摸显示图标并选择要执行的命令时,触摸面板检测到触摸点位置并根据所选图标具有的命令来驱动液晶显示装置,以实现特定的显示。触摸屏可以在没有用于计算机的装置(例如键盘或鼠标)时以及没有用于移动产品的小键盘时独立使用,因此,具有触摸结构的面板的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显示系统之中。
但是,触摸屏设置在液晶显示装置的面板上,这样造成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或尺寸增大,显示系统变的复杂。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案设计人凭借从事此行业多年的经验,积极研究改良,于是有了本发明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既保证高开口率又可以减少制程的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
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在上基板上形成第一选择电极;下基板,与上基板呈面向设置,在下基板一侧设置多条栅极线、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彼此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并在下基板上形成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的第二选择电极;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选择电极和第二选择电极通过突起电极而电性连接。
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选择电极,形成于上基板上;第一传输装置,与第一选择电极连接;第二选择电极,形成于下基板上,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第二传输装置,与第二选择电极连接;外设芯片,通过第一传输装置与第一选择电极连接,并且通过第二传输装置与第二选择电极连接;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触摸点检测电路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突起电极电性连接第一选择电极和第二选择电极。
如上所述,通过将触摸结构内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高开口率的情况下,简化了具内置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程,使得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变薄,触摸屏性能更加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基板的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基板的第一共用电极与第二选择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下基板的第三选择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基板的第四选择电极与第二突起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1
上基板              100        下基板        110
电极层              111        第一像素电极  112
第一选择电极        113        液晶层        120
隔件                121        有机膜        130
遮挡层              140        色阻层        150
第一共用电极        160        第二选择电极  161
第一突起电极        162        第一传输装置  170
第二传输装置        180        处理芯片      190
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         2
第二像素电极        210        第一绝缘层    220
第三选择电极        230        第二共用电极  240
第二绝缘层          250        第四选择电极  260
第二突起电极        270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图式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1包括上基板100、与上基板100呈面向设置的下基板110及挟持于上基板100与下基板110之间的液晶层120。在液晶层120中布置有用以保证盒厚的隔件121。
请参阅图2,并结合参阅图1,在下基板110上布置相互垂直的若干栅极线(未图示)与数据线(未图示)。所述若干栅极线与所述若干数据线相互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未图示)。同时,在所述下基板110上形成电极层111。其中,所述电极层111包括形成于每个像素区域内的第一像素电极112及形成于各像素电极112之间的第一选择电极113。第一选择电极113与用以传输该第一选择电极113上输入/输出信号的第一传输装置170连接。第一传输装置170可以为连接器或者电路。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所述栅极线相对应布置,具体而言,即空间叠置而成。在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所述栅极线之间布置有机膜层130。位于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栅极线之间的有机膜层130可以减小由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栅极线产生的电容,进而避免由所述电容产生的延迟效应。
请参阅图3,并结合参阅图1,在上基板10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遮挡层140与色阻层150。在遮挡层140与色阻层15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第一共用电极160。并在所述第一共用电极16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刻蚀第二选择电极161与第一突起电极162。其中,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与第一突起电极162电性连接。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与所述第一共用电极160位于同一层。第二选择电极161与用以传输该第二选择电极161上输入/输出信号的第二传输装置180连接。第二传输装置180可以为连接器或者电路。其中,第二选择电极161位于遮挡层140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的下方,且第二选择电极161与位于下基板110上的数据线对应布置。具体而言,即空间叠置而成。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与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呈异面垂直。因而,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1的开口率将不会受到影响。
请继续参阅图1、图2、图3,并结合参阅图4,详述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1的工作原理。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1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70和第二传输装置180分别与第二选择电极161和第一选择电极113连接的处理芯片190。所述处理芯片190用以为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和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提供初始电位,并处理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触碰后产生的触碰信号。
当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一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1的上基板100受到外力作用时,该触摸点的触碰区域将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此时,第一突起电极162将会向下基板110方向移动而与具有初始电位的第一选择电极113电性连接,进而使得具有初始电位的第二选择电极161与具有初始电位的第一选择电极113电性连接。所述第一选择电极113与所述第二选择电极161导通并输出触碰信号。该触碰信号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70与第二传输装置180传输至处理芯片190。通过处理芯片190对该触碰信号的接受、识别和处理,确定触摸点位置,并发送特定的命令,实现预期的功能。
第二实施例
下面参照图5、图6及图7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的下基板110的第二像素电极210与第三选择电极230不在同一层上,上基板100的第二共用电极240与第四选择电极260不在同一层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此并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5,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2包括上基板100、与上基板100呈面向设置的下基板110及挟持于上基板100与下基板110之间的液晶层120。在液晶层120中布置有用以保证盒厚的隔件121。
请参阅图6,并结合参阅图5,在下基板110上布置相互垂直的若干栅极线(未图示)与数据线(未图示)。所述若干栅极线与所述若干数据线相互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未图示)。在每个像素区域内成型第二像素电极210。在第二像电极21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第一绝缘层220。在所述第一绝缘层220上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第三选择电极230。所述第三选择电极230与所述下基板110的栅极线对应设置,具体而言,即空间叠置而成。同时,第三选择电极230与用以传输该第三选择电极113上输入/输出信号的第一传输装置170连接。第一传输装置170可以为连接器或者电路。
请参阅图7,并结合参阅图5,在上基板10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遮挡层140与色阻层150。在遮挡层140与色阻层15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第二共用电极240。并在所述第二共用电极24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成型第二绝缘层250。在第二绝缘层250的紧邻液晶层120的一侧刻蚀第四选择电极260及第二突起电极270。其中,所述第四选择电极260与第二突起电极270电性连接。同时,第四选择电极260与用以传输该第四选择电极260上输入/输出信号的第二传输装置180连接。第二传输装置180可以为连接器或者电路。第四选择电极260位于遮挡层140面向液晶层120的一侧的下方,且第四选择电极260与位于下基板110上的数据线对应布置。所述第四选择电极260与所述第三选择电极240呈异面垂直。因而,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2的开口率将不会受到影响。
请继续参阅图5、图6、图7,并结合参阅图4,详述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2的工作原理。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二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2进一步包括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70和第二传输装置180分别与第四选择电极260和第三选择电极230连接的处理芯片190。所述处理芯片190用以为所述第三选择电极230和所述第四选择电极260提供初始电位,并处理所述第三选择电极230与所述第四选择电极260触碰后产生的触碰信号。
当具内置触摸屏的第二液晶显示装置2的上基板100受到外力作用时,该触摸点的触碰区域将会因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此时,第二突起电极270将会向下基板110方向移动而与具有初始电位的第三选择电极230电性连接,进而使得具有初始电位的第四选择电极260与具有初始电位的第三选择电极230电性连接。所述第三选择电极230与所述第四选择电极260导通并输出触碰信号。该触碰信号通过第一传输装置170与第二传输装置180传输至处理芯片190。通过处理芯片190对该触碰信号的接受、识别和处理,确定触摸点位置,并发送特定的命令,实现预期的功能。
综上所述,通过将触摸结构内置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设计,在保证高开口率的情况下,简化了具内置触摸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程,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结构变薄,触摸屏性能更加可靠。
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应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因而,如果任何修改和变型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等同物的保护范围内时,认为本发明涵盖这些修改和变型。

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该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上基板,在上基板上形成第一选择电极;下基板,与上基板呈面向设置,在下基板一侧设置多条栅极线、数据线,所述多条栅极线与所述多条数据线彼此垂直并定义若干像素区域,并在下基板上形成与第一选择电极异面垂直的第二选择电极;液晶层,挟持于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其中,所述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多个突起电极,当触摸式液晶显示装置受到外力作用时,第一选择电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