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及其扣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扣合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盖体可相对本体转动的电子设备及其扣合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笔记本电脑、便携式DVD播放器等电子设备在携带时受到振动或者碰撞而无意打开盖体,上述电子设备通常设有可将覆盖于本体上的盖体扣合于本体上的扣合装置。
通常,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盖体上的卡勾、及设置于本体上的与卡勾对应设置的栓槽。当上述电子设备盖合时,卡勾扣合于栓槽之中即可将盖体与本体紧密地盖合在一起。
然,当电子设备打开时,盖体相对本体打开,卡勾通常暴露在外面而很可能因为误撞而断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隐藏卡勾的电子设备。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中可隐藏卡勾的扣合装置。
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盖体、本体、将盖体转动地连接于本体上的枢接装置及将盖体和本体扣合的扣合装置,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的容置口;所述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扣合单元和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卡勾单元,所述扣合单元包括容置于第一容置槽的磁性体及容置于第二容置槽的按钮;所述卡勾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盖体上的卡勾及连接于卡勾和盖体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磁性体对所述卡勾的吸引力克服所述弹性元件对所述卡勾的作用力使卡勾扣合于按钮上以扣合本体和盖体;且在按钮被推动时,所述卡勾可与所述按钮分离使盖体可相对本体转动并在枢转装置和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克服磁性体的吸引力转动至收容于容置口内。
一种扣合装置,用于扣合设有枢转装置的电子设备的盖体和本体,所述本体上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槽及第二容置槽;所述盖体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容置槽相对的容置口;所述扣合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本体上的扣合单元和设置于所述盖体上的卡勾单元,所述扣合单元包括容置于第一容置槽的磁性体及容置于第二容置槽的按钮;所述卡勾单元包括可转动地连接于盖体上的卡勾及连接于卡勾和盖体之间的弹性元件;所述磁性体对所述卡勾的吸引力克服所述弹性元件对所述卡勾的作用力使卡勾扣合于按钮上以扣合本体和盖体;且在按钮被推动时,所述卡勾可与所述按钮分离使盖体可相对本体转动并在枢转装置和弹性元件的作用下克服磁性体的吸引力转动至收容于容置口内。
上述电子设备及其扣合装置中,在按钮被推动时,所述卡勾可脱离所述按钮在枢转装置和弹性元件的作用力下克服磁性体的吸引力使盖体可相对本体转动并收容于容置口,不会暴露在电子设备的表面外。
【附图说明】
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电子设备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Ⅲ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所示Ⅳ-Ⅳ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图2所示Ⅴ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所示Ⅵ-Ⅵ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99包括本体10、盖体20、将盖体20转动地连接于本体10上的枢转装置30、及将覆盖于本体10上的盖体20扣合于本体10上的扣合装置50。扣合装置50包括设置于本体10上的扣合单元70和设置于盖体20上的卡勾单元80。
请同时参阅图2至图4,本体10包括上表面12及自上表面12上远离枢转装置30边缘垂直延伸形成的前表面14。第一容置槽16开口于上表面12。第二容置槽18开口于前表面14上。第一容置槽16和第二容置槽18相互垂直贯穿。
扣合单元70包括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6内的磁性体72、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8内的按钮76及抵接于按钮76的弹性体74。
磁性体72放置于第一容置槽16的底部。按钮76大致呈十字形结构,包括按压部762及位于按压部762两侧的两个扣合部764。其中,按压部762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8并通过第二容置槽18外露,以方便使用者按压按钮76。两个扣合部764容置于第一容置槽16中,两个扣合部764相背的一端分别设有斜面7640。
弹性体74亦容置于第二容置槽18中,且位于按钮76的按压部762与第二容置槽18底面之间。弹性体74在按钮76的按压部762被按压时发生弹性形变,以为按钮76的复位提供回复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体74为压簧。
请同时参阅图2、图5和图6,盖体20具有在覆盖于本体10上时与本体10上表面12相对的前面板24。前面板24上设有远离枢转装置30的容置口242。当盖体20覆盖于本体10上时,容置口242与第一容置槽16相对。容置口242内设置有两个固定柱244和两个转轴246。两个固定柱244设置于两个转轴246之间。两个转轴246在盖体20覆盖于本体10上时垂直于本体10的前表面14。
卡勾单元80包括分别转动地固定于两个转轴246上的两个卡勾82、及分别连接于两个卡勾82和两个固定柱244之间的两个扭簧84。
两个卡勾82均由铁、钴、镍等磁性材料制成,可被磁性体72吸引。两个卡勾82分别包括勾体822及自勾体822相对两端一体延伸形成地枢接部824和勾合部826。两个勾体822上分别凸设有定位柱8220。两个枢接部824上分别开设有用以供转轴246穿过以将卡勾82转动地固定于前面板24上的轴孔8240。
两个扭簧84分别包括套设于两个转轴246上的弹性绕组842及自弹性绕组842两端一体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臂844和第二固定臂846。第一固定臂844和第二固定臂846分别固设在定位柱8220和固定柱244上,可将卡勾82限位在前面板24上的容置口242内。
请再次参阅图1,电子设备99的盖体20相对本体10打开,此时,若需要扣合电子设备99的盖体20与本体10,先转动盖体20使前面板24覆盖于本体10的上表面12。此时,磁性体72对卡勾82的吸引力克服扭簧84对卡勾82的作用力,使卡勾82绕转轴246转出容置口242且勾合部826滑过扣合部764的斜面7640扣合于扣合部764上(请参阅图7),从而将盖体20和本体10扣合。同时,扭簧84的第一固定臂844随着卡勾82转动而被扭转。
若需要将电子设备99的盖体20相对本体10打开,先施加外力推动按压部762使按压部762挤压弹性体74并向第二容置槽18移动直至扣合部764与卡勾82的勾合部826分离。枢转装置30可产生作用力使盖体20相对本体打开一定的角度。此时,扭簧84恢复弹性形变而产生的作用力可克服磁性体72对卡勾82的吸引力使卡勾82转动直至收容于盖体20前面板24上的容置口242中,不会暴露在电子设备99外。此时,电子设备99的盖体20可相对本体10转动。若撤销外力,弹性体74将恢复弹性形变产生弹力推动按钮76复位,以便后续操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扭簧可以用有弹性的具有双臂的弹性元件代替扭簧,其一臂固定于固定柱上,另一臂固定于定位柱上。
可以理解地,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作如下转换,将扣合单元设置在盖体上,将卡勾单元设置在本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