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孔盖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适用于遮盖路面之孔道的人孔盖总成。
背景技术
参阅图1,习知人孔盖总成1依序包含有一上盖11、一调整座12及一底座13;其中,该底座13向上凸伸有一环壁131,且该环壁131圈围出一中空的置放空间132,同时该环壁131上且位于该置放空间132内并间隔环设有复数个阶梯型齿133;另,该调整座12之周缘壁121间隔环设有复数个阶梯型齿122,且该阶梯型齿122亦相对于该底座13之阶梯型齿122位置处设置。
参阅图2,使用时,该底座13放置于路面上预先挖好之孔道14,该调整座12则伸置于该置放空间132,此时可应路面高低适时调整该调整座12与底座13之阶梯型齿122、133卡掣位置,致使置放于该调整座12上之上盖11得以达到升降调整功效。
然,实际使用后发现,该人孔盖总成仍有下列缺失,兹详述如下:
1、该调整座与底座之阶梯型齿应路面高低进行卡掣位置调整时,有其一定高度升降范围之限制,无法额外另行增加高度调整范围,实易影响高度调整之需求。
2、仍续前述,该卡掣接合位置位于最低点时,当然可确保该调整座与底座稳固卡掣咬合,一旦进行调整动作,将易使该调整座与底座之阶梯型齿呈现数点的接触而已,若加上上盖之盖合,将易导致调整座的支撑不足现象发生,影响该人孔道总成使用寿命。
3、仍续第1项所述,鉴于该调整座与底座之阶梯型齿无法紧密地卡掣接合,造成该调整座与底座之阶梯型齿间产生间隙,最后于该底座旁填补混凝土以维持路面平整时,此时混凝土极易由间隙处进入该底座内部,导致日后必须另行施工清洁,增加作业不便,再者,由于混凝土进入该底座内部之影响,致使所灌注之混凝土量并不足以填补路面至平整状态,增加混凝土的灌注量,直接影响费用成本支出外,同时随着填补过程,混凝土的流失亦间接影响路面填补之平整度,将造成作业的不便。
4、由于该阶梯型齿系固设于底座上,故当该调整座与底座之阶梯型齿进行卡掣接合时,该调整座受限于直立状设计,故调整后并无法依据路面倾斜角度进行调整,导致每一处之人孔盖总成之安装必须先行量测订制,方能符合实际安装需求,否则易因尺寸无法吻合造成施工作业的不便,相对地,亦影响施工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孔盖总成,其可轻易调整高低及角度变化,以增进施工作业之方便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人孔盖总成,其包含有:一底座,其上凸伸有一伸置于孔道内之环壁,且该环壁圈围出一中空的置放空间,同时并由该环壁于该置放空间中延伸有一环肋;一调整组,其伸置于该置放空间中,该调整组具有一放置于该环肋上之内基座及一调整座,其中,该内基座之周缘壁间隔环设有复数个阶梯型齿,至于该调整座之周缘壁且相对于该阶梯型齿位置处,亦间隔凸设有阶梯型齿,俾利该内基座及调整座之阶梯型齿得以相互卡掣定位;及一上盖,其可盖置于该调整座上。
该调整座凸伸于底座外之周缘壁外套设有一护套。
该底座之环壁外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个凸耳,而该护套且相对于该凸耳位置处亦凸设有凸耳,以利锁合件伸置将该底座与护套锁合定位。
该底座之环肋上间隔凸设有复数支撑块,且该支撑块上开设定位槽,同时该内基座之周缘壁内凸设有凸环,且该凸环相对于该定位槽位置处亦开设有开孔,以利固定件将该底座与内基座锁合定位。
该定位块与该内基座间设置有垫片。
该垫片之一端面形成有一倾斜面。
该上盖上开设有一凹槽,且该凹槽上设有一活动件,另该上盖上并设有一泄压装置,而该泄压装置并与活动件连动,以控制活动件于开槽上启闭。
该泄压装置具有一固设于上盖上且内部形成一置物空间之基体,以及一容置于置物空间内之弹性体、顶撑体,而前述该顶撑体并与活动件连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实用新型人孔盖总成依序包含一上盖、一底座及一调整组;其中,该调整组具有一内基座及一与该内基座相互卡掣接合之调整座,利用该内基座与该底座间呈非固定状态,因此可适时填补垫片,以提高可调整范围高度外,亦可适时搭配倾斜设计之垫片设置,或者该底座供该内基座置放处形成倾斜设计等方式,均可使与该调整座调整因应路面产生倾斜变化调整,若再搭配该内基座与该底座相对应之阶梯型齿相互卡掣,即可达快速调整高度升降,实可增进施工作业之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人孔盖之示意图;
图2是习知人孔盖之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之泄压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
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之卡掣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及
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之卡掣装置的另一剖视示意图。
11、23 上盖 12、222 调整座
13、21 底座 132、213 置放空间
131、211 环壁 14、31 孔道
15、32 混凝土 22 调整组
221 内基座 214 环肋
24 护套 212、241 凸耳
215 环槽 227 凸环
228 开孔 25 垫片
251 倾斜面 3 路面
4 锁合件 28 卡掣装置
121、223、225 周缘壁 29 泄压装置
122、133、224、226 阶梯型齿 231 凹槽
232 活动件 291 基体
292 置物空间 293 弹性体
294 顶撑体 233 开口
29 容置空间 281 本体
282 弹性件 283 顶推杆
284 摆动臂 285 卡掣端
286 连结端 287 卡掣槽
288 自由端 289 连接杆
6 锁匙 61 连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明白。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人孔盖总成2之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含有一底座21、一调整组22及一上盖23;其中,该底座21上凸伸有一环壁211,且该环壁211外缘间隔环设有复数个凸耳212外,同时该环壁211圈围出一中空的置放空间213,另由该环壁211于该置放空间213中延伸有一环肋214;再者,该调整组22具有一内基座221及一调整座222,同时该内基座221之周缘壁223间隔环设有复数个阶梯型齿224,至于该调整座222之周缘壁225且相对于该阶梯型齿224位置处,亦间隔凸设有阶梯型齿226,另该周缘壁225内凸设有凸环227,同时为预防该调整座222升高后,于其卡掣接合处产生间隙,以及增加该调整座222支撑强度等功效,故于该调整座222凸伸于该底座21外之周缘壁225外,亦套设有一护套24,而该护套24相对于该凸耳212位置处凸设有相对应之凸耳241。
同时配合参阅图4,至于该上盖23系可盖置于该调整座222上,该上盖23上另开设有一凹槽231,且该凹槽231上设有一活动件232,另该上盖23上并设有一泄压装置29,而该泄压装置29并与该活动件232连动,而前述该泄压装置29具有一固设于该上盖23上且内部形成一置物空间292之基体291,以及一容置于该置物空间292内之弹性体293、顶撑体294,而前述该顶撑体294并与该活动件232连动。
参阅图3、5,该底座21埋设于路面3上预先挖好之孔道31,且该内基座221伸置于该置放空间213并放置于该环肋214上,同时该调整座222则叠置于该内基座221上,以使该调整座222与该内基座221之阶梯型齿224、226相互卡掣,此时可应该路面3进行高度调整作业,亦即利用该调整座222与该内基座221上之阶梯型齿224、226相互卡掣接合后,以调高该调整座222高度,即如图5中之该调整座222由假想线a位置调高至实线b位置,俾便该上盖23置放于该调整座222进行盖合时,恰可使与路面3高度齐平,以维施工品质,最后再施予混凝土32填补作业,而在进行填补作业时,为预防该调整座222升高后,于其卡掣接合处产生间隙,以及增加该调整座222支撑强度,故另行套设有一护套24,且辅以锁合件4直接锁合于该护套24之凸耳241与该底座21之凸耳212处定位,因此,混凝土32灌注时不会由间隙处进入该底座21内部,即可按预算之混凝土32量填补至与路面3齐平状态,不会增加混凝土32灌注量,降低多余费用成本支出影响,以及增加作业地方便性。
配合参阅图4,另针对施工者欲将该上盖23盖置于该调整座222时,该孔道31内便会产生一被压缩之气压,且该气压压力大于该弹性体293时,此时该气压即会作用顶推该顶撑件294,致使该顶撑件294连动该活动件232且压缩该弹性体293,以控制该活动件232于该凹槽231上形成开启状态(如假想线所示),而当气压经由该凹槽231处释出减压,直至气压压力小于该弹性体293作用力,则该弹性体293藉弹性回复力顶推该顶撑件294回复定位,亦即该活动件232呈关闭状态(如实线所示),故针对盖合时产生之气压问题,亦可获得解决。
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仍包含有一底座21、一调整组22及一上盖23等构件,前述各构件之构造设计及相互间之组合与高度调整等方式均同于前一实施例所述,恕不赘述;特别是,该底座21之环肋214上间隔凸设有复数支撑块215,且该支撑块215上开设有定位槽216,另该凸环227相对于该定位槽216位置处亦开设有开孔228,再者该环肋214与该内基座221间可适时设置有不同厚度之垫片25,或者以数片该垫片25堆栈方式为之,以提升该调整座222之高度调整范围外,并且为因应该调整座222可偏斜角度调整,以符合路面倾斜角度之需求,故该垫片25之一端面可形成有一倾斜面251,而本实施例图式中,该垫片25系单一形态,且该垫片25上并具有倾斜面251之设计表示。
参阅图7,仅以该垫片25加装方式说明,本实施例组装时,即可视该路面3实际之倾斜变化,而适时搭配该垫片25使用,亦即使该内基座221之置放角度随着该垫片25之倾斜面251而产生倾斜,而后再辅以锁合件4锁合该底座21之凸耳212与该护套24之凸耳241,藉以限制该垫片25置放定位,并进一步增加该人孔盖总成2各构件结合强度。
再者,该调整组22为提升高度调整范围除前实施例所述的设置该垫片25方式外,亦可如图8所示,该底座21直接增加该环肋214厚度,或者于该环肋214上形成倾斜面(图中系以倾斜一角度α表示),均可达成相同之功效。
参阅图9、10,本实用新型之第四较佳实施例,其各构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仍包含有一底座21、一调整组22、一上盖23、一护环24及一垫片25等构造,同时前述构件之组合与调整方式均同于前实施例所述,恕不详述;特别是,本实施例在于该底座21与该护套24间设置有一垫环26,另该上盖23开设有一开口233,且该上盖23上设有一卡掣装置28。
参阅图11,该卡掣装置28具有一本体281、一弹性件282(如弹簧)、一顶推杆283及一摆动臂284;其中,该本体281系设于该上盖23上,且固设后形成一容置空间29;同时,该弹性件282系容置于该容置空间29内;另,该顶推杆283系容置于该容置空间29中且穿置于该弹性件282,使该弹性件282两端分别顶掣于该本体281及该顶推杆283上,而该顶推杆283包容有一卡掣端285,以及一相反于卡掣端285之连结端286,前述该卡掣端285并可适时凸伸于该本体281外;再者,该摆动臂284系枢设于本体281上,并且该摆动臂284之中心点是位于该开口236上,同时该摆动臂284内形成一与该开口233连通之卡掣槽287,另外该摆动臂284之自由端288与该顶推杆283之连结端286相连结,以便摆动臂284摆动带动该顶推杆283移动,藉以控制该顶推杆283顶掣于该调整座222。
同时配合参阅图12,该卡掣装置28更具有一凸伸有一连动块61之锁匙6,该锁匙6可伸置于该开口233内,且藉该连动块61伸置于该卡掣槽287内,以顶掣该摆动臂284产生摆动。其中,该摆动臂286之自由端288与该顶推杆283间衔接有一连接杆289,俾便该摆动臂286摆动同时,藉该连接杆289带动该顶推杆283,藉以控制该顶推杆283顶掣于该调整座222。
应用方式是施工者只需将锁匙6伸置于该开口233内,且藉该连动块61顶掣于卡掣槽287内,俾便转动该锁匙6即可带动该摆动臂284产生摆动,进而连动该顶推杆283内缩于该本体281内,即可快速将该上盖23掀离该调整座222,故操作上更为简易、方便。
由上述之说明,而将本实用新型与习知作一比较,当可得知本实用新型于实用上系确实具有增进之处,兹于以下一一说明:
1、整体强度增加:
藉由该底座之支撑块与该内基座之定位块锁合、该护环之凸耳与该底座之凸耳锁合及该上盖之卡掣装置等增设,故锁合后可大幅提升各构件结合强度,藉此增加人孔盖总成高度调整后支撑强度。
2、降低费用成本:
利用该护套之设置,以使完工时混凝土便不会由间隙处进入该底座内部,即可按预算之混凝土量填补至与路面齐平状态,因此便不会增加混凝土灌注量,俾利降低多余费用成本支出外。
3、可变化角度:
由于该垫片之增设,或者于环肋上形成倾斜面态样等,均可使内基座利用垫片或环肋上之倾斜面,加以调整该内基座之倾斜角度,以增加施工之方便性外,且进一步地提升施工品质。
4、调整范围增加:
仍续第三项所述,当该调整组可调整之范围不足时,即可由垫片弥补此欲调整之范围,以应路面之高度大幅提升调整范围,再者,施工者无须再因应每一孔道与路面之高度不同困扰,而特别订制特定规格之人孔道总成,将有助降低成本支出,大幅地提升经济价值。
归纳前述,本实用新型人孔盖总成具有较大高度范围以供调整外,并且得视路面倾斜适时调整角度变化等功效,以增进施工作业之方便性等功效增进,爰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之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