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6306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7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45341.5

申请日:

2014.06.04

公开号:

CN104054552A

公开日:

2014.09.2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G 23/00申请日:20140604|||公开

IPC分类号:

A01G23/00

主分类号:

A01G23/00

申请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发明人:

赵凤君; 舒立福; 王立中; 周俊亮; 杨光; 田晓瑞; 王明玉; 高仲亮

地址:

100091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东小府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提出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轻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小于20%;
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
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
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大于90%;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的年龄和结实状况;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
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
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草根盘结度;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更新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盖度指标包括地表草本植物盖度;
(2)当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
前一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
当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
当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 气;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当年是种子年;
(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并且要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或植苗的方法:
人工播种: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或第二年春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
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人工植苗:
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
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加上迹地存留落叶松数量不超过3300株/hm2
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
(4)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由于缺乏提供落叶松种源的母树,采取人工播种和人工植苗两种更新方法:
人工播种:
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
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1450-1550个;
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人工植苗
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
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
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
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每公顷3300株。
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植苗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所植苗木数量加上火烧迹地留存落叶松数量为3300株/hm2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采用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1500个。

说明书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东北的寒温带针叶林是横贯欧亚大陆北部的欧亚针叶林区的最南端,属于东西伯亚的南方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此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兴安落叶松是此区域占绝对优势的树种。
兴安落叶松适应范围很广,在较干旱瘠薄的石砾山地以及水湿的沼泽地,均能生长成林。其根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既能在较深厚肥沃的土壤上,形成发达的根系,长成通直高大的森林,又能在严重沼泽化,具有永冻层的土壤上形成表层的浅根系,并随着沼泽地藓类(一般为泥炭藓)的积累和增厚,不断萌发出不定根以适应这种特殊湿冷的生境,形成生产力很低的“小老树”。
由于落叶松生态适应范围很广,依生境条件的差异,兴安落叶松林在植物组成、结构、外貌和林分生产力上有很大差异。
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在大兴安岭北部分布于海拔300~800m的范围内,在南部则分布于海拔950~1500m范围内。多为阳坡和半阳坡,坡度为6~10°,甚至更大一些,但不会超过20°。土壤为生草棕色针叶林土,土层较厚,具有厚的腐殖质层。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均较好,此一林型的生产力在全部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型中是最高的,地位级可以达到Ⅰ~Ⅱ级。在群落结构上的特点是,植物种较多,并且除了乔木层以外,有一个充分发达的草本层。乔木层高达22~28m,最高可达30m。郁闭度在0.5~0.7。主要由兴安落叶松占优势,有较多的白桦和山杨混生,有时由白桦构成第二层。与其他林型不同的是,本林型不存在高灌木层和矮灌木层,但却有发达的草本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可达90%以上,高度可达50~100cm。主要种类有小叶章、大叶章、苔草、矮山黧豆、贝加尔野豌豆、地榆、大叶柴胡、绒背老鹳草、多茎野豌豆、宽叶山蒿、大叶野豌豆、兴安野 青茅等。苔藓地衣在此林型不发育。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林火发生最严重的区域,由于山势和缓,林火一旦发生,蔓延迅速,往往形成大面积的火烧迹地。到目前为止,大兴安岭林区存在着大面积的不同火烧年份、不同火烧强度的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但针对该林型的详细系统的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模式和技术缺乏,无法满足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轻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小于20%;
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
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
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大于90%;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的年龄和结实状况;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
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
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 草根盘结度;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更新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盖度指标包括地表草本植物盖度;
(2)当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
前一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
当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
当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
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当年是种子年;
(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并且要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或植苗的方法:
人工播种: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或第二年春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
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人工植苗:
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 苗;
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加上迹地存留落叶松数量不超过3300株/hm2
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
(4)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由于缺乏提供落叶松种源的母树,采取人工播种和人工植苗两种更新方法:
人工播种:
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
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
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1450-1550个;
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
人工植苗
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
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
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
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3300 株。
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
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
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
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植苗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所植苗木数量加上火烧迹地留存落叶松数量为3300株/hm2
其中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采用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1500个。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是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寒温带受损生态系统退化后仅靠自然恢复时间长,演替方向不确定的难题,有效促进火烧迹地植被正向演替,同时快速恢复生态系统原有功能;
2、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依据植物群落生态学、火生态学和植被演替规律,进行系统规划,采用人工促进天然和人工更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是快速恢复火烧迹地的有效措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轻/中度火烧迹地可提供种源的恢复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1年。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6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受害立木19%,属轻度受损火烧迹地。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
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为成
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23cm。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
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
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
因火烧迹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
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
坡度:<1°
坡向:东坡
土壤厚度:>30cm
土壤草根盘结度:高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
更新植被物种组成:
乔木幼树和幼苗:
兴安落叶松:55株/hm2
蒙古栎:100株/hm2
山杨:200株/hm2
白桦:430株/hm2
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总盖度95%;平均高度70cm。
更新植被总盖度:95%
(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
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 况良好;
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
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
由此判断2011年是种子年。
(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500个;
抚育管理: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4cm。后续的2014、2015、20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2
轻/中度火烧迹地不可提供种源的采用人工播种恢复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1年。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受害立木19%,轻度受损火烧迹地;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
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
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虽然火烧迹地为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但由于火前林分尚属于中 幼龄林,平均胸径小于20cm,尚未大量结实,所以判定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
坡度:<1°
坡向:东坡
土壤厚度:>30cm
土壤草根盘结度:高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
更新植被物种组成:
乔木幼树和幼苗:
兴安落叶松:30株/hm2
蒙古栎:150株/hm2
山杨:100株/hm2
白桦:350株/hm2
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9%;草本植物平均高60cm。
更新植被总盖度:99%
(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
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
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
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
2011年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2011年是种子年;
(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人工播种:
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500个。
播种:2012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
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3cm。后续的2014、2015、20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3
轻/中度火烧迹地不可提供种源的采用人工植苗恢复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2年。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受害立木19%,属轻度受损火烧迹地;确定火前林分状况:
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虽然火烧迹地为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但由于火前林分尚属于中幼龄林,平均胸径小于20cm,尚未大量结实,所以判定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变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
坡度:<1°
坡向:东坡
土壤厚度:>30cm
土壤草根盘结度:高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
更新植被物种组成:
乔木幼树和幼苗:
兴安落叶松:55株/hm2
蒙古栎:100株/hm2
山杨:200株/hm2
白桦:330株/hm2
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9%;草本植物高度60cm。
更新植被总盖度:99%
(2)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人工植苗:
整地:2012年春季,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
植苗方法: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因土壤干旱,进行了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1200株;
抚育管理:
2012、2013年秋季对所植苗木都进行了抚育管理,清除苗木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杂草。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所植苗木成活率85%,苗木平均高95cm。2014年继续对苗木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4
重度及极重度火烧迹地的采用人工播种恢复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1年。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
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受害立木80%,属于重度受损火烧迹地。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
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因火烧迹地属于重度火烧迹地,且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所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
坡度:<1°
坡向:东坡
土壤厚度:>30cm
土壤草根盘结度:高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
更新植被物种组成:
乔木幼树和幼苗:
兴安落叶松:70株/hm2
蒙古栎:150株/hm2
山杨:220株/hm2
白桦:410株/hm2
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8%;草本植物高度60cm。
更新植被盖度:98%
(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
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
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
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 天气;
由于2011年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2011年是种子年;
(3)重/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
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1500个。
播种:2012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
抚育管理:
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5cm。后续的2014、2015、20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
实施例5
重度及极重度火烧迹地的采用人工植苗恢复实施例
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2年。
(1)火烧迹地调查:
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
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
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
受害立木80%,属于重度受损火烧迹地。
确定火前林分状况:
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
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因火烧迹地属于重度火烧迹地,且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所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
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
坡度:<1°
坡向:东坡
土壤厚度:>30cm
土壤草根盘结度:高
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
更新植被物种组成:
乔木幼树和幼苗:
兴安落叶松:70株/hm2
蒙古栎:150株/hm2
山杨:220株/hm2
白桦:410株/hm2
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
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
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8%;草本植物平均高60cm。
更新植被盖度:98%
(2)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
人工植苗:
整地:2012年春季,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随整地随植苗;
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Ⅰ、Ⅱ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
植苗方法: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因土壤干旱,进行了浇水;
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3300株;
抚育管理:
2012、2013年秋季对所植苗木都进行了抚育管理,清除苗木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杂草。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所植苗木成活率85%,苗木平均高97cm。2014年继续对苗木进行抚育管理。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 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54552A43申请公布日20140924CN104054552A21申请号201410245341522申请日20140604A01G23/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地址100091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后东小府2号72发明人赵凤君舒立福王立中周俊亮杨光田晓瑞王明玉高仲亮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目的在于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提出详细和系统。

2、的火后恢复方法,本发明通过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火烧迹地受损级别、火前林分状况、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并通过种子年的判断,确定不同受损级别、落叶松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等多种情况下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51INTCL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3页说明书1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54552ACN104054552A1/3页21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

3、,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火烧迹地调查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轻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小于20;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大于90;确定火前林分状况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的年龄和结实状况;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坡度。

4、、坡向、土壤厚度,土壤草根盘结度;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更新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盖度指标包括地表草本植物盖度;2当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前一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当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当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当年是种子年;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并且要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

5、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或植苗的方法人工播种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或第二年春季;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人工植苗权利要求书CN104054552A2/3页3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

6、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加上迹地存留落叶松数量不超过3300株/HM2;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4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由于缺乏提供落叶松种源的母树,采取人工播种和人工植苗两种更新方法人工播种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整地地块面积1。

7、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14501550个;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人工植苗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

8、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每公顷3300株。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轻。

9、/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植苗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所植苗木数量加上火烧迹地留存落叶松数量为3300株/HM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其特征在权利要求书CN104054552A3/3页4于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采用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1500个。权利要求书CN104054552A1/10页5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生态恢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背景技术0002中国东北的寒温带针叶林是横贯。

10、欧亚大陆北部的欧亚针叶林区的最南端,属于东西伯亚的南方明亮针叶林向南延伸的部分。此区域为我国主要用材林基地之一,森林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兴安落叶松是此区域占绝对优势的树种。0003兴安落叶松适应范围很广,在较干旱瘠薄的石砾山地以及水湿的沼泽地,均能生长成林。其根系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既能在较深厚肥沃的土壤上,形成发达的根系,长成通直高大的森林,又能在严重沼泽化,具有永冻层的土壤上形成表层的浅根系,并随着沼泽地藓类一般为泥炭藓的积累和增厚,不断萌发出不定根以适应这种特殊湿冷的生境,形成生产力很低的“小老树”。0004由于落叶松生态适应范围很广,依生境条件的差异,兴安落叶松林在植物组成、结构、外貌。

11、和林分生产力上有很大差异。0005草类兴安落叶松林在大兴安岭北部分布于海拔300800M的范围内,在南部则分布于海拔9501500M范围内。多为阳坡和半阳坡,坡度为610,甚至更大一些,但不会超过20。土壤为生草棕色针叶林土,土层较厚,具有厚的腐殖质层。由于气候和土壤条件均较好,此一林型的生产力在全部兴安落叶松林的林型中是最高的,地位级可以达到级。在群落结构上的特点是,植物种较多,并且除了乔木层以外,有一个充分发达的草本层。乔木层高达2228M,最高可达30M。郁闭度在0507。主要由兴安落叶松占优势,有较多的白桦和山杨混生,有时由白桦构成第二层。与其他林型不同的是,本林型不存在高灌木层和矮灌。

12、木层,但却有发达的草本层。草本层的总盖度可达90以上,高度可达50100CM。主要种类有小叶章、大叶章、苔草、矮山黧豆、贝加尔野豌豆、地榆、大叶柴胡、绒背老鹳草、多茎野豌豆、宽叶山蒿、大叶野豌豆、兴安野青茅等。苔藓地衣在此林型不发育。0006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林火发生最严重的区域,由于山势和缓,林火一旦发生,蔓延迅速,往往形成大面积的火烧迹地。到目前为止,大兴安岭林区存在着大面积的不同火烧年份、不同火烧强度的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但针对该林型的详细系统的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模式和技术缺乏,无法满足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的需要。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针对草类兴安。

13、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0008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说明书CN104054552A2/10页600091火烧迹地调查0010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011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012轻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小于20;0013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2049;0014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5090;0015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受害立木大于90;0016确定火前林分状况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的年龄。

14、和结实状况;0017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018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0019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0020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0021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022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调查指标包括坡度、坡向、土壤厚度,土壤草根盘结度;0023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调查指标包括更新植被物种组成、高度、盖度,盖度指标包括地表草本植物盖度;00242当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0025前一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0026当年2月中旬至3。

15、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0027当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0028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当年是种子年;0029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030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0031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并且要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0032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0033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0034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或植苗的方。

16、法0035人工播种0036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或第二年春季;0037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450550个。0038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0039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0040人工植苗0041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说明书CN104054552A3/10页7或随整地随植苗;0042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0043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

17、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旱,应及时进行浇水;0044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加上迹地存留落叶松数量不超过3300株/HM2;0045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00464重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047由于缺乏提供落叶松种源的母树,采取人工播种和人工植苗两种更新方法0048人工播种0049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0050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0051工程实施时间种子年发生的秋季;0052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

18、CM,每公顷整地块14501550个;0053播种种子年后第二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0054抚育管理工程实施第二年幼苗出土后及时进行补种、补苗、松土除草,持续5年,每年1次;0055人工植苗0056火烧迹地清理把烧死木、倒木清除出火烧迹地;0057工程实施时期当地表植被盖度超过60以上后再实施;0058整地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在植苗前一个月整地或随整地随植苗;0059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0060植苗方法春季或雨季,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土壤干。

19、旱,应及时进行浇水;0061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3300株。0062抚育管理植苗后及时进行补苗、松土除草,连续3年,每年1次。0063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0064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500个。0065其中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不具有可提供充足种源的落叶松母树时采取人工植苗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所植苗木数量加上火烧迹地留存落叶松数量为3300株/HM2。0066其中重。

20、度及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采用人工播种进行更新的方法中整地步骤每公顷整地块为1500个。006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本发明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00681、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是针对草类兴安落叶松林不同受损程度火烧迹地详细和系统的火后恢复方法,为大面积火烧迹地生态恢复说明书CN104054552A4/10页8工程建设提供技术支撑,本发明可有效解决寒温带受损生态系统退化后仅靠自然恢复时间长,演替方向不确定的难题,有效促进火烧迹地植被正向演替,同时快速恢复生态系统原有功能;00692、本发明一种寒温带草类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火后恢复方法依据植物群落生态学、火。

21、生态学和植被演替规律,进行系统规划,采用人工促进天然和人工更新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投入,是快速恢复火烧迹地的有效措施。具体实施方式0070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0071实施例10072轻/中度火烧迹地可提供种源的恢复实施例0073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松岭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1年。00741火烧迹地调查0075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076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6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077受害立木19,属轻度受损火烧迹地。0078确定火前林分状况0079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

22、落叶松确定火烧前林分为成0080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23CM。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081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0082火前林分为成熟林,且已开始大量结实;0083火烧迹地落叶松母树的平均胸径大于20CM;0084因火烧迹地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0085树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086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0087坡度30CM0090土壤草根盘结度高0091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0092更新植被物种组成0093乔木幼树和幼苗0094兴安落叶松55株/HM20095蒙古栎100株/HM20096山杨20。

23、0株/HM20097白桦430株/HM20098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说明书CN104054552A5/10页90099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总盖度95;平均高度70CM。0100更新植被总盖度950101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0102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0103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0104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0105由此判断2011年是种子年。01063轻/中度受损火。

24、烧迹地实施更新0107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在10月份落叶松大量落种前完成;0108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500个;0109抚育管理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4CM。后续的2014、2015、20。

25、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0110实施例20111轻/中度火烧迹地不可提供种源的采用人工播种恢复实施例0112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1年。01131火烧迹地调查0114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115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116受害立木19,轻度受损火烧迹地;0117确定火前林分状况0118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0119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0120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21虽然火烧迹地为轻/中度受。

26、损火烧迹地,但由于火前林分尚属于中幼龄林,平均胸径小于20CM,尚未大量结实,所以判定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22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0123坡度30CM0126土壤草根盘结度高说明书CN104054552A6/10页100127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0128更新植被物种组成0129乔木幼树和幼苗0130兴安落叶松30株/HM20131蒙古栎150株/HM20132山杨100株/HM20133白桦350株/HM20134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0135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9;草本植物平均高60CM。0136。

27、更新植被总盖度990137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0138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0139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结实的可能;0140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01412011年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2011年是种子年;01423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143人工播种0144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0145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500个。0146播种2012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

28、前播在雪上;0147抚育管理0148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3CM。后续的2014、2015、20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0149实施例30150轻/中度火烧迹地不可提供种源的采用人工植苗恢复实施例0151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

29、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2年。01521火烧迹地调查0153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154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155受害立木19,属轻度受损火烧迹地;确定火前林分状况0156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说明书CN104054552A107/10页11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0157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58虽然火烧迹地为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但由于火前林分尚属于中幼龄林,平均胸径小于20CM,尚未大量结实,所以判定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变地更。

30、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59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0160坡度30CM0163土壤草根盘结度高0164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0165更新植被物种组成0166乔木幼树和幼苗0167兴安落叶松55株/HM20168蒙古栎100株/HM20169山杨200株/HM20170白桦330株/HM20171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0172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9;草本植物高度60CM。0173更新植被总盖度9901742轻/中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175人工植苗0176整地2012年春季,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随整地随植苗;01。

31、77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0178植苗方法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因土壤干旱,进行了浇水;0179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1200株;0180抚育管理01812012、2013年秋季对所植苗木都进行了抚育管理,清除苗木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杂草。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所植苗木成活率85,苗木平均高95CM。2014年继续对苗木进行抚育管理。0182实施例40183重度及极重度火烧迹地的采用人工播种恢复实施例0184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

32、年份为2011年。01851火烧迹地调查0186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187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说明书CN104054552A118/10页120188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189受害立木80,属于重度受损火烧迹地。0190确定火前林分状况0191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0192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93因火烧迹地属于重度火烧迹地,且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所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194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019。

33、5坡度30CM0198土壤草根盘结度高0199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0200更新植被物种组成0201乔木幼树和幼苗0202兴安落叶松70株/HM20203蒙古栎150株/HM20204山杨220株/HM20205白桦410株/HM20206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0207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8;草本植物高度60CM。0208更新植被盖度98020922011年是否为种子年的判断,采用以下方法02102010年6月份的平均温度显著超出多年同期气温平均值,同时光照状况良好;02112011年2月中旬至3月中旬,落叶松花枝水培实验表明落叶松有大量。

34、结实的可能;02122011年5月份中上旬落叶松散粉期和花粉管萌生期未出现降雨和冻害天气;0213由于2011年满足以上三个条件,所以判定2011年是种子年;02143重/极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215工程实施时间2011年秋季;0216整地地块面积1M2M,割除地表草本层,并刨去草皮层达810CM,每公顷整地块1500个。0217播种2012年4月中上旬雪未融化前播在雪上;0218抚育管理02192012年幼苗出土后调查发现,每个整地块平均萌生幼苗34株;2012年夏季对那些未有萌生幼苗的整地块和幼苗不足2株的整地块进行了补苗处理,保证每个整地块幼苗数量大于等于2株;2012年秋季对幼苗。

35、周围萌生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一方面对说明书CN104054552A129/10页13幼苗数量进行了控制,每个整地块保留幼苗23株,另一方面对幼苗周围的杂草进行了清理。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落叶松幼苗平均高达到25CM。后续的2014、2015、2016年秋季将继续对幼苗进行抚育管理。0220实施例50221重度及极重度火烧迹地的采用人工植苗恢复实施例0222本实施例实施地点位于大兴安岭韩家园子林业局,实施年份为2012年。02231火烧迹地调查0224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0225通过查找林火档案确定林火发生的确切时间为2006年5月;0226确定火烧迹地受损级别0227受害立木。

36、80,属于重度受损火烧迹地。0228确定火前林分状况0229通过查找历史档案和火烧迹地存留落叶松发现,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落叶松母树平均胸径11CM,尚未大量结实。0230判断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能否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231因火烧迹地属于重度火烧迹地,且火前林分为中幼龄林,所以火烧迹地上的落叶松母树不能为迹地更新提供充足的种源。0232火烧迹地立地条件调查0233坡度30CM0236土壤草根盘结度高0237火烧迹地已更新植被调查0238更新植被物种组成0239乔木幼树和幼苗0240兴安落叶松70株/HM20241蒙古栎150株/HM20242山杨220株/HM20243白桦410株/。

37、HM20244灌木幼树和幼苗数量极少。0245草本植物草本植物生长茂盛,主要物种有苔草、小叶章、大叶0246章等;草本植物盖度98;草本植物平均高60CM。0247更新植被盖度9802482重度受损火烧迹地实施更新0249人工植苗0250整地2012年春季,采用圆形穴状整地方式,穴径和穴深均在30CM以上,随整地随植苗;0251苗木规格使用GB6000规定的、级兴安落叶松2年生裸根苗;0252植苗方法采用缝植法,在已整地的圆形穴上用锄或锹开缝,放入苗木,深浅适当,说明书CN104054552A1310/10页14不窝根,拔出工具,踏实土壤,植苗时因土壤干旱,进行了浇水;0253植苗配置采用长方形配置,株行距215M,所植苗木数量3300株;0254抚育管理02552012、2013年秋季对所植苗木都进行了抚育管理,清除苗木周围影响其生长的杂草。2013年秋季调查发现,所植苗木成活率85,苗木平均高97CM。2014年继续对苗木进行抚育管理。0256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4054552A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