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209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58883.3

申请日:

2004.05.09

公开号:

CN2703027Y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有效期届满IPC(主分类):E01F 8/00申请日:20040509授权公告日:20050601期满终止日期:20140509|||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F 8/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程越变更后权利人:浙江东发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森仁里1-2-404变更后权利人:311203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金城路451号太古广场1号楼19层登记生效日:20110516|||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E01F 8/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杨益琴变更后权利人:程越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华源一里11号楼2211室变更后权利人: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森仁里1-2-404登记生效日:20110328|||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程越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森仁里1-2-404,邮编:310003变更后权利人:杨益琴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华源一里11号楼2211室,邮编:100073登记生效日:2007.6.29|||授权

IPC分类号:

E01F8/00

主分类号:

E01F8/00

申请人:

程越;

发明人:

程越

地址:

310003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森仁里1-2-404

优先权:

2003.08.15 CN 03209810.3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尉伟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直达声的全声影屏障,适用于双向道路(双向公路、高架公路或复线铁路)。它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侧屏障(11、12),道路中间有中屏障(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上有倾向道路的弯折部(13、14);所述的中屏障(15)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16)或(17);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完全达到直达声全声影效果,且屏障相对高度低,具有牢固安全,材料最省的特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双向道路使用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侧屏障 (11、12),道路中间有中屏障(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上有倾向道 路的弯折部(13、14);所述的中屏障(15)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 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 和中屏障高度为交通法规之最低高限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 屏障上弯折部与同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 屏障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屏障 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该连 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中屏障(15)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 部上边之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或8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侧屏障(11、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11、 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3: 14);所述的中屏障(15)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 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 和中屏障高度为交通法规之最低高限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 屏障上弯折部与同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 屏障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屏障 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该连 线。
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中屏障(15)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 部上边之连线。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或8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侧屏障(11、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11、 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11: 12),道路中间有中屏障(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上有倾向道 路的弯折部(13、14);所述的中屏障(15)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 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 和中屏障高度为交通法规之最低高限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 屏障上弯折部与同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 屏障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 该连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屏障 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该连 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 的中屏障(15)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 部上边之连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屏障(15) 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或8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侧屏障(11、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声影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11、 12)和中屏障(15)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18)。

说明书


组合式全声影屏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直达声的全声影屏障,具体是适用于双向道路(双向公路、高架公路或复线铁路)用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ZL00216248.2公开了一种“道间吸声屏障”,它是在道路两侧的两侧屏障之间设有中屏障,在全声影目的下能部分降低两侧屏障的高度,节约屏障材料。但该屏障有如下不足,一是两种屏障均为直立式屏障,其高度的降低有限;二是中屏障是全屏,其下方部分平面的屏声作用与侧屏障重叠,形成浪费,且其高度由侧屏障高度所决定,不能完全达到全声影的目的。

    另有一种隧道式声屏障,交通躁声得到有效控制,但它也带来造价高昂和驾驶环境恶化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达到直达声全声影效果,相对高度低,最节约屏障材料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

    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侧屏障,道路中间有中屏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上有倾向道路的弯折部;所述的中屏障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根据几何原理,弯折部所形成直达声声影的效率,比直立屏障更好,因而更能降低屏障相对高度和用料,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创新。理论上,只要能保证弯折部长度,就能达到全声影目地。根据路外建筑物情况,当道路仅单侧有建筑物时,侧屏障可以设置在一侧;中屏障上的弯折部可以单侧设置,或双侧(Y形)设置。所述的侧屏障或弯折部可以是直壁形或弯弧形,中屏障则一般采用直壁形,有隔离带的设置于隔离带中间。

    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屏障相对高度和节约屏障材料,还可以采取三个技术方案。一是将侧屏障和中屏障高度设为交通法规之最低高限H,再设弯折部。二是侧屏障上弯折部与同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该连线;中屏障上弯折部与异侧建筑物顶至同侧车道远车辆之连线垂直,并达到或超过该连线;因为达到该连线的方案最省材,超过该连线的方案屏声音效果更好。三是中屏障下设有通透的空间,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根据几何原理可知,上述方案所确定的两屏障相对高度最低,材料也最省。

    两屏障之间有直线或拱形安全筋,可以提高屏障的整体抗风、抗震能力;而拱形安全筋的卸荷作用更好。安全筋的连接可以是屏障之间,或弯折部之间,或屏障和相对的弯折部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完全达到直达声全声影效果,且屏障相对高度低,具有牢固安全,材料最省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用于道路两侧都有建筑物的情况。见图1,本例是双向四车道组合式全声影屏障,它由道路两边的侧屏障11、12,和道路中间的中屏障15构成;两侧屏障高度为交通法规之最低高限H,其上有弯折部13、14。中屏障15下有通透的空间15-1,空间的上边不高于近车辆至异侧弯折部上边之连线;中屏障上有一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17。车辆1-4从左到右排列;路外左建筑21,右建筑22。

    各弯折部的高度(即长度和斜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按以下方式确定。

    弯折部13与左侧建筑物21顶至左侧车道远车辆2之连线垂直,并达到该连线。

    弯折部14与右侧建筑物22顶至右侧车道远车辆3之连线垂直,并达到该连线。

    弯折部17与左侧建筑物21顶至右侧车道远车辆4之连线垂直,并达到该连线。

    由于右侧建筑物22顶至左侧车道远车辆1之连线受弯折部17阻断,弯折部16就可以不设。

    每隔一定距离,弯折部14和17,中屏障15和弯折部13之间设安全筋18。

    当建筑物仅在道路一侧时,侧屏障只在同侧设置即可。

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式全声影屏障.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对直达声的全声影屏障,适用于双向道路(双向公路、高架公路或复线铁路)。它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有侧屏障(11、12),道路中间有中屏障(1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屏障上有倾向道路的弯折部(13、14);所述的中屏障(15)上有一个或两个倾向道路的弯折部(16)或(17);屏障高度由路两侧建筑物高度所决定。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能完全达到直达声全声影效果,且屏障相对高度低,具有牢固安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