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防汛袋.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193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96.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320129354.3

申请日:

2003.12.14

公开号:

CN2700398Y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5.18|||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04

主分类号:

E02B3/04

申请人:

曾德胜;

发明人:

曾德胜

地址:

423000湖南省郴州市人民西路9号北湖区统计局程应萍转

优先权:

2003.08.11 CN 03207537.5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层柔性防水织物或多层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最内层为单层不透水、具有一定强度的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制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其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填充口和相应数量的沉头式密封盖;当容器内充满填充物成型对,为可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可大幅度减少填充原料的成本。有利于提高了堤坝整体结构的牢固性。便于机械运输,提高筑堤的劳动效率。防汛袋体积大,增强了堤坝结构的牢固性。大大减少了管涌、滑坡、崩岸和漫溢等险情的出现概率。可方便地折叠收藏,多次使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层柔性防水织物或多层 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其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填充口(9)和相应数量的沉头式密 封盖(4);当容器内充满填充物成型时,为可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
2: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最内层为单层不 透水、具有一定强度的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 力强度的经编织物制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
3: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表面或相邻表 面的邻接处环绕有与容器本体结合为一体的加强筋带(2)。
4: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适当部位设置 有充气孔(6)。
5: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密封盖(4)上 设置有充气孔(6)。
6: 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侧面四周或对 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布有接口(10),相邻两软体容器之间相对应的接口(10)可以通过连接装 置相连接,使相邻的两软体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说明书


多功能防汛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主要用于构筑防汛子堤等临时性墙体和水上漂浮物的结构单元。

    背景技术

    洪涝灾害是自然界中危害较大、损失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汛期由于大量雨水积聚于江河之中,使水位大大超出正常水位。堤防是防御洪水的最后屏障,构筑临时性子堤,是防止洪水大面积泛滥的主要措施之一。现有技术当中,构筑子堤主要采用沙袋、卵石、泥土等原料。采用现有技术构筑子堤,存在以下缺点:一是汛期需要的原材料量巨大,原料来源困难,成本高。二是构成子堤的沙袋等结构单元体积小、相互结合力小,造成子堤结构不牢固,在洪水的冲击下,容易遭到破坏,造成缺堤。三是砂袋等搬移工程量大,导致劳动强度大、抢险人员多,特别是到后期,清理抢险用料的劳动强度也大。我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98244350的多功能防汛袋,该防汛袋具有内外两层,内层为塑料袋,外层为编织袋,四周设有粘结带,袋底设有两个豁口,袋口下端也设有粘结带。该防汛袋由于设置了粘结带和豁口,沙袋与沙袋之间可以相互连接,加强了子堤的结构强度,但是,由于其用沙土作填充物,仍然没有解决原材料运输和取得需要耗费大量地人力、物力和资金成本的根本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可就地取材,利用水作填充物,原料成本低,且便于机械输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如下设计的:

    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层柔性防水织物多层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其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填充口和相应数量的沉头式密封盖;当容器内充满填充物成型时,为可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

    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最内层为单层不透水,具有一定强度的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制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

    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表面或相邻表面的邻接处环绕有与容器本体结合为一体的加强筋带。

    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适当部位设置有充气孔。

    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密封盖上设置有充气孔。

    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体容器的侧面四周或对应的两个侧面上分布有接口,相邻两软体容器之间相对应的接口可以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使相邻的两软体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由于采用水这种汛期随时可见的物质作为填充料,原料的取得运输容易、方便。可大幅度减少填充原料的成本。

    2、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在填充后,成为可以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且防汛袋的外表面的适当部位分布有许多系带,筑堤时,相邻防汛袋之间相互接触的部位通过系带相互连接,提高了堤坝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3、筑堤时,可先将未填充的防汛袋放置于指定位置,然后再灌水,不需要象沙袋那样填充满后再搬移,因此,防汛袋的尺寸可适当增大,据预测,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汛袋较防汛用普通沙袋体积可增大10~100倍,甚至更多。因此,增强了堤坝结构的牢固性。同时,由于堤坝离水源较近,可以采用水泵等机械直接将水灌入防汛袋内,较填充、搬运沙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

    4、避免了大量采用砂、石、土等汛期比较紧缺的材料,不会在堤坝后方出现坑塘多的情况,大大减少了管涌、滑坡等险情的出现概率。

    5、汛期结束后,放出填充水,防汛袋可方便地折叠收藏,多次使用。

    6、可以将防汛袋制成可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这样也可以增强堤坝整体结构的牢固性。

    7、一定数量的软体容器可以通过接口、连接装置相连通,一次可给相互连通的软体容器连续灌水。这样,既加大了相邻软体容器之间的结合力,又方便了往软体容器内灌水。在软体容器的接口处安装阀门,可以随时关闭接口处的阀门,使软体容器保持密闭状态。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剖视图

    图3为密封盖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6、图7为另外两种形状的防汛袋的立体形状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防汛袋构筑子堤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7所示防汛袋构筑子堤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同一水平层面的多个相连防汛袋的灌水原理图。

    图中  1-系带、2-加强筋带、3-容器本体、31-容器体外层。32-容器体内层。4-密封盖、5-包角。6-充气孔、7-手柄、8-单向阀、9-填充孔、10-接口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层状物缝制、压合或粘结而成。本具体实施方式推荐最内层使用不透水的PE膜、PVC膜或橡胶膜的热压、粘合成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缝制成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推荐使用的是长方体或长方体的变形,如图1、6、7所示;推荐使用的子堤构筑方式如图8、9所示;推荐使用的防汛袋灌水连接方式如图10所示。此外,假如用水、水砂混合体等流体或半流体做填充物时,本具体实施方式推荐,在每个单体的防汛袋上至少使用两个填充孔,这样,在进行填充时,便于把防汛袋内的空气及时排除加快了填充速度。

    实施例

    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其结构如图1-5所示。所述的防汛袋为中空的长方体软体容器,不用时可折叠收藏。建议推荐多功能防汛袋的长为1.5米、宽为1米、高为1米。防汛袋的上表面分布有2个填充孔9和密封盖4。防汛袋的容器本体32最内层使用不透水的PE膜、PVC膜或橡胶膜的加热加压粘合成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31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缝制成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填充孔9和密封盖4由具有一定刚性和强度的非金属材料制成,如橡胶、塑料等。填充孔9内壁加工有内螺纹,密封盖4的外壁加工有与填充孔9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密封盖4旋入填充孔9内后,不漏气、不漏水,以保证防汛袋的密封性能。密封盖4上安装有充气孔6,充气孔6的通道上安装有单向阀8。密封盖4的经常与手接触的部位凹陷如盖本体形成便于手抓握操作的手柄7。防汛袋的外表面沿不同环绕方向分布有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制成的加强筋带2和包角5,加强筋带2通过缝制的方式与容器本体3的外表层连结为一体;包角5则连接与防汛袋的边、角部位。防汛袋上的加强筋带2相互交会的部位、加强筋带2与包角5相互交会的部位,多个表面相交的角等部位上连接有系带1。所述的软体容器的侧面四周分布有接口10,相邻两软体容器之间相对应的接口10可以通过连接装置相连接,使相邻的两软体容器的内部空间相连通。

    下面结合不同的使用情况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

    一、汛期采用多功能防汛袋来进行护岸、护坡、管涌抢险、加筑子堤和堤防背水侧除险。使用时,往多功能防汛袋内灌水,水满后拧紧密封盖。取代沙袋用于除险。象砌砖墙一样将众多防汛袋相互连接、重叠,上下左右相邻的防汛袋之间用系带打结连接,构成整体性牢固结构子堤或压重物来达到除险的目的。汛期过后仅需将密封盖拧开,放出防汛袋内的填充水,折叠收藏以备下次使用。非汛期可用作构筑低水头拦河坝体。

    二、汛期堤坎抢护。经急流顶冲,堤坝前形成陡坎险情时,可采用多功能防汛袋装填较稠的流动性的泥浆,拧紧密封盖,左右相邻的防汛袋之间打结连制成长6~12m或更长的土枕,齐力往下推滚,如果重量不够时,可在泥浆中加入沙子,如此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沉放,直至陡坎处土枕高出水面为止。汛期过后,仅需将防汛袋密封盖拧开,注水排出泥沙,松解系带所打的结扣,整理好多用途防汛袋以备下次使用。

    三、在汛期或非汛期,将密封盖的防汛袋内冲压空气,左右互相间用系带打结相连成整体,根据实际需要连结成片状或线状,作浮体用于水上运输或水上养殖围栏。

多功能防汛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多功能防汛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多功能防汛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功能防汛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功能防汛袋.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防汛袋。其特征在于:由具有一定强度的、多层柔性防水织物或多层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最内层为单层不透水、具有一定强度的膜状物围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外层至少有一层或多层为高抗拉力强度的经编织物制成的密闭可折叠软体容器。其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填充口和相应数量的沉头式密封盖;当容器内充满填充物成型对,为可拼凑的规则立体形状。所述的多功能防汛袋,可大幅度减少填充原料的成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