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96191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0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20040018.6

申请日:

2004.04.15

公开号:

CN2700412Y

公开日:

2005.05.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5.5.18|||授权

IPC分类号:

E03B11/16

主分类号:

E03B11/16

申请人:

王树人;

发明人:

王树人

地址:

255038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共青团东路淄博市自来水公司技术开发处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巩同海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属于自来水增压供水装置。包括设置有凸出接口的缓冲调节罐以及与之匹配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该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同时该联接导管也是潜水泵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缓冲调节罐内部设置潜水泵的结构形式,所以就简化了现有设备必须在缓冲调节罐外部独立配置的复杂的供水泵机组,这样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包括设置有凸出接口的缓冲调节罐以及与之匹配的管道, 其特征在于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该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 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同时该联接导管也是潜水泵的支撑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调节缓冲罐卧式安装时,上 述潜水泵部分或全部探伸到缓冲调节罐的凸出接口中,凸出接口联接进水管。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调节缓冲罐立式安装时,上 述潜水泵整体设置在缓冲调节罐的下方。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缓冲调节罐设置的出水导管 上套装开孔加强板,且该开孔加强板与缓冲调节罐联接为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孔加强板设置于缓冲调节 罐的外部。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开孔加强板设置于缓冲调节 罐的内部。
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调节缓冲罐卧式安装时, 缓冲调节罐内同时设置1台以上潜水泵,且上述各潜水泵部分或全部探伸到各自对应的缓冲 调节罐的凸出接口中,该凸出接口联接进水管中,各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与缓 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调节缓冲罐立式安装时, 缓冲调节罐内同时设置1台以上潜水泵,且各潜水泵均设置在缓冲调节罐内的下方,同时各 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

说明书


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来水增压供水装置,具体是一种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二次加压供水设备除无吸程管道给水设备及管网叠压供水设备外,均不能利用自来水管网余压,从而造成能源上的浪费。目前常用的二次加压装置是自来水进入水池或水箱,再经加压后送到用户的用水点。在这一过程中水与空气充分接触容易被污染,严重影响供水的水质;而无吸程管道给水设备及管网叠压供水设备,虽利用了自来水管网的余压,但需要配置独立的供水加压泵机组,存在了设备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的缺陷,此外也因配置的辅助设备多,造成了制造成本高,水泵效率低,运行成本加大,从而最终影响供水成本。对于如何才能合理的简化上述设备的结构,使之结构简单、紧凑,提高泵的效率,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成为本行业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设备制造成本低的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包括设置有凸出接口地缓冲调节罐以及与之匹配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该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同时该联接导管也是潜水泵的支撑杆。

    当上述调节缓冲罐卧式安装时,潜水泵可部分或全部探伸到缓冲调节罐的凸出接口中,该凸出接口联接进水管,以使潜水泵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况环境中工作,得到管道中自来水的及时冷却;当调节缓冲罐立式安装时,因调节缓冲罐内的水位较高,所以潜水泵组整体设置在缓冲调节罐的下方即可。

    此外为使出水导管有更强的支撑力,加强与联接导管相联的潜水泵的工作稳定性,可在缓冲调节罐设置的出水导管上套装开孔加强板,且该开孔加强板与缓冲调节罐联接为一体,该开孔加强板即可设置于缓冲调节罐的外部,也可设置在缓冲调节罐的内部。

    因设备中的潜水泵出现故障时,严重影响到各楼层的供水,故可在调节缓冲罐卧式安装时,缓冲调节罐内同时设置1台以上潜水泵,且上述各潜水泵部分或全部探伸到各自对应的缓冲调节罐的凸出接口中,各凸出接口联接进水管,同时各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在当调节缓冲罐立式安装时,缓冲调节罐内同时设置1台以上潜水泵,各潜水泵均设置在缓冲调节罐内的下方,同时各潜水泵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此时进水管只需设置一条即可。这样,在缓冲调节罐1内的其中一台潜水泵出现故障时,可以快速的通过控制系统启动缓冲调节罐内设置的另一台潜水泵,从而为实现连续供水提供有力的保障。缓冲调节罐内潜水泵的数量,可根据设备的实际要求而定。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的结构形式,所以就简化了现有设备必须在缓冲调节罐外部独立配置的复杂的供水泵机组,这样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缓冲调节罐1内设置潜水泵3,该潜水泵3的出水口通过联接导管2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4联接为一体,同时该联接导管2也是潜水泵3的支撑杆,使潜水泵3悬装在联接导管2端部。

    当调节缓冲罐1卧式安装时,潜水泵3部分或全部可探伸到缓冲调节罐1的凸出接口6中,该凸出接口6联接进水管7,以使潜水泵3能够在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得到管道中自来水的及时冷却,使潜水泵3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在使用时,自来水先经进水管7进入到调节缓冲罐1内,然后在潜水泵3的加压下给各搂层供水。因与出水导管4相联的联接导管2同时作为潜水泵3的支撑架,所以出水导管4必须有较强的支撑力,以使与联接导管2相联的潜水泵3能够稳定的工作,故在出水导管4上套装开孔加强板5,开孔加强板5再与缓冲调节罐1联接为一体。该开孔加强板5即可设置于缓冲调节罐1的外部,也可设置在缓冲调节罐1的内部。

    此外为保障供水的连续性,避免因潜水泵发生故障时影响正常的供水,可采用在缓冲调节罐1内设置1台或1台以上备用泵的结构形式。如当调节缓冲罐1卧式安装时,如图2所示缓冲调节罐1内可同时设置潜水泵3、8,且潜水泵3、8可部分或全部探伸到各自对应的缓冲调节罐1的凸出接口6中,凸出接口6再分别联接进水管7,潜水泵3、8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2与缓冲调节罐1上设置的出水导管4联接为一体;或当调节缓冲罐1立式安装时,如图3所示缓冲调节罐1内同时设置潜水泵3、8,潜水泵3、8均设置在缓冲调节罐1内的下方,同时潜水泵3、8的出水口分别通过联接导管2与出水导管4联接为一体。因潜水泵3、8均设置在缓冲调节罐1内部,所以此时进水管7只需设置一条即可。

    各潜水泵的电源线还可与缓冲调节罐1外的压力、液位等常规的总监控控制装置互连,以实现对潜水泵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这样,在其中的一台潜水泵3或8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总监控控制装置快速的启动缓冲调节罐1内设置的另一台潜水泵,从而为实现连续供水提供有力的保障。缓冲调节罐内潜水泵的数量,可根据设备或楼层建筑的实际要求而定。压力、液位等总监控控制装置为现有常规的成熟技术的多种结构形式,在此不再一一描述。潜水泵可采用QJ200型系列产品,也可采用其它系列的现有技术产品。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的结构形式,所以就简化了现有设备必须在缓冲调节罐外部独立配置的复杂的供水泵机组,这样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简单、紧凑,占地面积小。

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接力式加压供水设备,属于自来水增压供水装置。包括设置有凸出接口的缓冲调节罐以及与之匹配的管道,其特征在于缓冲调节罐内设置潜水泵,该潜水泵的出水口通过联接导管与缓冲调节罐上设置的出水导管联接为一体,同时该联接导管也是潜水泵的支撑杆。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缓冲调节罐内部设置潜水泵的结构形式,所以就简化了现有设备必须在缓冲调节罐外部独立配置的复杂的供水泵机组,这样不仅降低了设备的制造成本,而且结构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