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96162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5.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19393.1

申请日:

2017.03.02

公开号:

CN106906759A

公开日:

2017.06.3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1F 7/04申请日:20170302|||公开

IPC分类号:

E01F7/04

主分类号:

E01F7/04

申请人:

衡阳市金泓建筑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金钊; 谢飞帆; 陶林辉

地址:

421001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白云路34号(一会馆)金泓公司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1、护顶体和支撑柱3;路体1一侧设有防护设施11。护顶体包括护顶21和连接在护顶21下端的支撑竖墙22。护顶21一端与山体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连接。支撑竖墙22上端与护顶21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4连接;支撑柱3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路体1上,上端与护顶21连接。本发明可使来自山体的落石将掉落在护顶上表面上,不会滑落到路体上,保障了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山体中渗出的水可通过排水通道流入边沟,再通过边沟排走;护顶的结构强度高,顶部可种植草皮,增加山区绿化面积,生态环保。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路体一侧临山,另一侧设
有防护设施;其特征是:其还包括护顶体和支撑柱;护顶体包括护顶和连接在护顶下端的支
撑竖墙;护顶位于路体上方,一端与山体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支撑竖墙位于路体与
山体之间,其上端与护顶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连接;支撑柱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
路体上,上端与护顶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是:支撑竖墙
与山体通过锚杆连接;支撑竖墙在朝向路体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支撑竖墙上设有排水通
道,排水通道将支撑竖墙的两侧墙面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是:护顶的顶
部与路体之间所成角度为20°-7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是:a为30°或
35°。
5.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
是:护顶的顶部内面呈拱形;护顶内部设有用于安置管线的管线通道。
6.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
是:护顶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挂件下端连接有遮蔽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其特征是:护顶与支
撑柱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挂件下端连接有遮蔽帘。

说明书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傍山公路,特别是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

背景技术

傍山公路依山而建,公路一侧紧邻山体,另一侧通常是山崖。现有的傍山公路顶部
没有设防护结构,在某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的路段,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
全难以得到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
态傍山公路。它解决了现有的傍山公路在某些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高发路段,司
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
路体一侧临山,另一侧设有防护设施;其还包括护顶体和支撑柱;护顶体包括护顶和连接在
护顶下端的支撑竖墙。护顶位于路体上方,一端与山体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连接,支撑竖
墙位于路体与山体之间,其上端与护顶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连接;支撑柱下端直接
或间接固定在路体上,上端与护顶连接。

本发明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撑竖墙与山体通过锚杆连接;支撑竖墙在朝向路
体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支撑竖墙上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道将支撑竖墙的两侧墙面连通。

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的顶部与路体之间所成角度为20°-70°。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a为30°或35°。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的顶部内面呈拱形;护顶内部设有用于安置
管线的管线通道。

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护顶与支撑柱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挂件下端连
接有遮蔽帘。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护顶体包括护顶和连接在护顶下端的支撑竖墙,护顶位于路体上方。来自山体的落
石将掉落在护顶上表面上,不会滑落到路体上,保障了司机和行人的人身安全。

2、护顶为斜向布置,便于掉落在护顶上的山体落石滑落到山崖下,而不是堆积在
护顶上。

3、支撑竖墙在朝向路体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支撑竖墙上设有排水通道,排水通
道将支撑竖墙朝向山体的一侧与朝向路体的一侧连通。山体中渗出的水可通过排水通道流
入边沟,再通过边沟排走。

4、护顶中设有管线通道,可容纳水、电、油、天然气等管线,无需在山体上开挖管线
通道。

5、护顶的顶部内面呈拱形,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

6、护顶的顶部设有排水沟,由于护顶存在斜度,山体渗水落入排水沟后,可顺利排
放到山崖下。另外,护顶的顶部可种植草皮,增加山区绿化面积,生态环保。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1、护顶体和支撑
柱3。

路体1一侧临山,另一侧设有防护设施11。防护设施11为护栏和/或路墩。

护顶体包括护顶21和连接在护顶21下端的支撑竖墙22。护顶21位于路体1上方,一
端与山体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连接,护顶21的顶部与路体1之间所成角度为20°-70°。护
顶21与山体4连接的一端高于其与支撑柱3连接的一端。支撑竖墙22位于路体1与山体4之
间,其上端与护顶21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4连接。

支撑柱3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路体1上,上端与护顶21连接。

优选,支撑竖墙22在朝向路体1一侧的下端设有边沟221,边沟221与支撑竖墙22一
体成型或与路体1一体成型或为一个独立的部件。支撑竖墙22上设有排水通道222,排水通
道222将支撑竖墙22的两侧墙面连通。

优选,护顶21的顶部与路体1之间所成角度为30°-50°;再优选30°-40°;更优选
30°。

优选,护顶21内部设有多个用于安置管线的管线通道211,各管线通道之间相互独
立,互不连通。

优选,护顶21的顶部内面呈拱形。

优选,支撑竖墙22与山体4通过锚杆5连接。

优选,护顶21与支撑柱3连接的一端设有挂件6,挂件6下端连接有遮蔽帘7。

优选,护顶21的顶部设有排水沟(图中未示出),便于将山体渗水引导排放至山崖
下。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具有顶部防护结构的隐蔽式生态傍山公路,包括路体1、护顶体和支撑柱3;路体1一侧设有防护设施11。护顶体包括护顶21和连接在护顶21下端的支撑竖墙22。护顶21一端与山体4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柱3连接。支撑竖墙22上端与护顶21连接,下端直接或间接与山体4连接;支撑柱3下端直接或间接固定在路体1上,上端与护顶21连接。本发明可使来自山体的落石将掉落在护顶上表面上,不会滑落到路体上,保障了司机和行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