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结构形式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结构形式。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海岸线长,江、河、湖泊和岛屿众多,近年来多采用对环境、景观影
响小的水下隧道方式,其中相当一部分水下隧道都采用沉管法建设。
沉管法隧道最终接头是实现隧道最终贯通的重要连接结构,也是整个工程关键工
序中的重点环节。以往水下隧道最终接头施工往往是采用在接头四周水下安装止水钢封板
后,再在封板内部现浇接头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工艺复杂,周期较长,水下钢封板安装伴
随长时间的人工水下作业。如何实现沉管法隧道最终接头的快速、方便施工,一直是隧道沉
管工法探索的方向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施
工难度小、施工速度快的沉管隧道最终接头的结构形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基础垫层、千斤顶顶推系统、
两侧相邻长管节、端封墙、接触面、双面楔形最终接头、螺栓、注浆、橡胶止水带;所述的基础
垫层上设置有两侧相邻长管节,两侧相邻长管节上均安装有千斤顶顶推系统,两侧相邻长
管节内均设置有端封墙,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个端面设置有呈双面楔形,且两个端面设置
有接触面和橡胶止水带,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个端面之间设置有双面楔形最终接头,双面
楔形最终接头的两侧也设置有接触面和橡胶止水带;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与双面楔形最
终接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的最终接头底部与基础垫层之间设置注浆。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与双面楔形最终接头之间还设置有橡胶板。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面楔形最终接头的两侧面与两侧相邻长管节的两个端面配
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面楔形最终接头采用浮吊设备水中运输。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双面楔形最终接头的自身重力和管段顶部千斤顶顶推
压接,使接触面紧贴,橡胶止水带压缩达到最终接头止水效果,通过螺栓使双面楔形最终接
头与左右两侧管节永久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沉管隧道的最终
接头结构形式,沉管最终接头结构尺寸小,预制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证;施工难度小;双面
楔形,易于止水带压缩;预制构件水下对接,施工速度快,极大减小了人工水下操作工作量
和最终结构的施工难度,有很大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装配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隧道拆除端封墙连通图;
图4是本发明管底注浆、施工附属工程图;
图5是本发明最终接头接缝大样图。
附图标记说明:
基础垫层1、千斤顶顶推系统2、两侧相邻长管节3、端封墙4、接触面5、双面楔形最终接
头6、螺栓7、注浆8、橡胶止水带9、橡胶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参看如图1——图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它包含基础垫层1、
千斤顶顶推系统2、两侧相邻长管节3、端封墙4、接触面5、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螺栓7、注浆
8、橡胶止水带9;所述的基础垫层1上设置有两侧相邻长管节3,两侧相邻长管节3上均安装
有千斤顶顶推系统2,两侧相邻长管节3内均设置有端封墙4,两侧相邻长管节3的两个端面
设置有呈双面楔形,且两个端面设置有接触面5和橡胶止水带9,两侧相邻长管节3的两个端
面之间设置有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的两侧也设置有接触面5和橡胶止
水带9;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3与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的两侧相邻长
管节3的最终接头底部与基础垫层1之间设置注浆8。
作为优选,所述的两侧相邻长管节3与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之间还设置有橡胶板
10。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的两侧面与两侧相邻长管节3的两个端面配
合。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采用浮吊设备水中运输。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利用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的自身重力和管段顶部
千斤顶顶推压接,使接触面5紧贴,橡胶止水带9压缩达到最终接头止水效果,通过螺栓7使
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与左右两侧管节永久连接。
本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时:
1、两侧相邻长管节3预制时,将千斤顶顶推系统2两端支座同时预制;
2、两侧相邻长管节3的端面安装橡胶止水带9,沉放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测定端面数
据,将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运输到位;
3、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逐步沉放,动态调整定位精度及管节姿态,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
沉放到位;
4、利用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的自身重力及千斤顶顶推系统的推力,将双面楔形最终接
头6和两侧相邻长管节3结合面贴紧,橡胶止水带9压缩止水;
4、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内结合腔排水,形成干施工环境;
5、用螺栓8连接双面楔形最终接头6和两侧相邻长管节3;
6、拆除端封墙4和千斤顶顶推系统2;
7、管底后注浆8;
8、回填保护,管内附属工程施工。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产生的有益效果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用
于沉管隧道的最终接头结构形式,沉管最终接头结构尺寸小,预制方便,施工质量容易保
证;施工难度小;双面楔形,易于止水带压缩;预制构件水下对接,施工速度快,极大减小了
人工水下操作工作量和最终结构的施工难度,有很大推广价值。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
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
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
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
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