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结构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大跨度钢桁架越来越多,结构形式越来越复杂,已有技术
不能满足吊装需求,特别是对那些跨外悬挑而导致底面场地不能满足吊装需求的结构,采
用钢支架支撑空中对接的方法又不能满足工期要求,且高空作业较多,施工安全性较差。
例如某工程钢桁架基本情况:钢桁架高度7.6m,支撑点高度42.0m,支撑点处跨度
60.0m,钢桁架总长77.6m,单榀钢桁架重约122.5t,钢桁架支撑点外悬挑长度8.8m,悬挑部
分与混凝土结构形成整体结构,这种结构一般传统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钢桁架中间设置钢支架作为临时支撑,钢桁架分两段拼装,采用高空对接,用
一台履带吊吊装,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1)需要钢支架支撑及其相应基础,强度需验算;
2)措施费用较高,混凝土、钢材用料较大,不节能环保;
3)桁架高空对接,高空作业工作量较大,安全系数降低;
4)高空组对时,桁架起拱度、旁弯难控制,焊接变形较难控制;
5)施工进度较慢;
6)措施用钢支架拆除较麻烦;
(2)钢桁架长度大大超过两侧建筑物之间的宽度,在钢桁架投影区域附近选取一
榀桁架可拜访的场地组对钢桁架,再采用两台吊车抬吊吊装,此方法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与两侧混凝土结构施工存在交叉作业,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对于多榀钢桁架,只能组装一榀钢桁架并安装完成后,方可进行下一榀钢桁架
组对,安装工期较长;
3)履带吊主杆较高,影响塔吊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大跨度钢桁架的安装方法,解决在构件正下
方组对场地不够、钢桁架跨度较大且数量较多时钢桁架的安装过程中的进度、精度、安全以
及质量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经过研究和总结得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
公开了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A1、对支撑点钢柱柱顶标高和中心线二次复测,微调直至满足大跨度钢桁架安装
要求;
A2、组装场地清理、找平、压实,马凳制作完成、摆放就位并调整好马凳顶部水平度
及标高;
A3、吊装地面场地清理,吊车行走道分层回填、压实并验收;
A4、钢桁架分段制作好,按需求进场并验收合格;
A5、吊车进场组装、验收合格,吊索具、吊耳检查验收合格;
步骤二:钢桁架组装
采用马凳作为支撑装置,利用辅助吊车对所述钢桁架进行拼装;
B1、将钢桁架上弦杆、钢桁架下弦杆摆放就位,调整对接接口间隙,初步调整钢桁
架下弦起拱度,初步确定钢桁架上弦位置并摆放就位;
B2、测量已摆放钢桁架下弦标高并调整至预定范围内,以钢桁架中间点为基准,两
侧对称各选取5~9点作为起拱度测量控制点;
B3、以钢桁架中心为基准,两侧对称测量钢桁架下弦起拱度,并控制钢桁架总长、
两端支撑点长度;
B4、以钢桁架下弦为基准调整钢桁架上弦起拱度及钢桁架高度;
B5、以钢桁架上弦和钢桁架下弦中心为基准,两侧选取对称点测量对角线,两侧对
称进行对比、调整,找正好后将钢桁架上弦和钢桁架下弦接口耳板连接固定,在马凳上焊接
挡块固定钢桁架上弦杆和钢桁架下弦杆;
B6、在钢桁架上弦杆和钢桁架下弦杆两端上方焊接挡块,将钢桁架上弦杆和钢桁
架下弦杆安装就位并点焊,钢桁架上弦杆和钢桁架下弦杆安装完成后复测钢桁架长度及起
拱度;
B7、钢桁架焊接完成后复测钢桁架尺寸并无损检测,检测合格后焊缝除锈防腐;
步骤三:第一榀大跨度钢桁架吊装
C1、所述钢桁架拼装完成后,利用两台吊车对钢桁架进行抬吊,两台吊车必须同步
将钢桁架缓缓板起;
C2、所述钢桁架板起后,离地300mm~700mm时静止两分钟,确认吊索具、吊耳7等无
异常情况后,按预定行走路线行走;
C3、行走过程中将所述钢桁架向平行于就位时的方向转动,走至极限位置后,停车
再次检查确认;
C4、确认无误后两台吊车缓缓起钩,使钢桁架整体高于支撑点标高,一侧履带吊缓
缓行走,调整钢桁架使之平行于钢桁架中心线,后两台履带吊同步、缓慢行走至钢桁架就位
位置;
C5、钢桁架就位后在支撑点两侧设置刚性支撑、中间设置揽风绳,固定牢固、支撑
点焊接完成后摘钩;
步骤四:后续钢桁架安装
D1、后续大跨度钢桁架依次安装,钢桁架就位后,找正标高及垂直度;安装流程与
步骤三相同;
D2、每榀钢桁架找正后,间隔填充与上一榀钢桁架间的次梁,确保钢桁架系统稳定
后摘钩;
D3、当钢桁架安装完成后,及时填充中间连接次梁,形成整体。
优选的,所述A4中吊耳有两处且位于钢桁架中心线两侧。
优选的,所述B2中两侧对称各选取7点作为起拱度测量控制点。
优选的,所述C1中两台吊车为履带吊。
优选的,所述C2中钢桁架板起后,离地500mm时静止两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获得以下技术效果:
(1)采用本发明的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对组装、吊装场地不能满足安装需求,
特别对受限空间或支撑点外悬挑的大跨度钢桁架,安装进度更快、安全效果更好。
(2)采用本发明的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对各种类型大跨度钢结构安装具有通
用性,适用于各种安装条件。
(3)采用本发明的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更加节约施工成本,降低安全风险,地
面组装方便快捷,有效提高安装进度和质量。本发明对大跨度钢结构就位时的场地相对要
求不高,不需设置大型钢架支撑,减小大型吊机使用时间,大大提高安装工作效率,桁架整
体地面组装、焊接完成,有效减少高空工作量,钢桁架底面组装时无需大型吊车,有效节省
机械台班费;单件重量大,数量多,特别是跨度较大,且跨外悬挑造成安装空间局限性较大
的桁架安装工程,采用钢支架支撑高空组对的方法又无法满足工期要求;实际吊装时间更
短、实用性更强。
(4)采用本发明的大跨度钢桁架安装方法,钢桁架组装工作连续进行,提高工作效
率;桁架组装、焊接在胎具上完成,质量容易控制;可以避开施工集中区域场地进行组装,不
影响其他专业施工进度,提高整个工程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
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钢桁架吊装及行走路线示意图。
图2是钢桁架吊耳位置示意图。
图3是钢桁架吊装就位示意图。
其中:1.钢桁架,2.第一吊车,21.第一吊车行走路线,22.第一吊车履带,3.第二吊
车,31.第二吊车行走路线,32.第二吊车履带,4.吊车站位区,5.构件堆放区,6.建筑物,7.
吊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
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
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吊车站位区4和构件堆放区5位于建筑物6同一侧,两台吊车分别
是第一吊车2和第二吊车3,第一吊车行走路线21和第二吊车行走路线32如图所示。大跨度
钢桁架1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
A1、对支撑点钢柱柱顶标高和中心线二次复测,微调直至满足大跨度钢桁架1安装
要求;
A2、组装场地清理、找平、压实,马凳制作完成、摆放就位并调整好马凳顶部水平度
及标高;
A3、吊装地面场地清理,吊车行走道分层回填、压实并验收;
A4、钢桁架1分段制作好,按需求进场并验收合格;
A5、吊车进场组装、验收合格,吊索具、吊耳7检查验收合格;
步骤二:钢桁架组装
采用马凳作为支撑装置,利用辅助吊车对所述钢桁架1进行拼装;
B1、将钢桁架1上弦杆、钢桁架1下弦杆摆放就位,调整对接接口间隙,初步调整钢
桁架1下弦起拱度,初步确定钢桁架1上弦位置并摆放就位;
B2、测量已摆放钢桁架1下弦标高并调整至预定范围内,以钢桁架1中间点为基准,
两侧对称各选取5点作为起拱度测量控制点;
B3、以钢桁架1中心为基准,两侧对称测量钢桁架1下弦起拱度,并控制钢桁架1总
长、两端支撑点长度;
B4、以钢桁架1下弦为基准调整钢桁架1上弦起拱度及钢桁架1高度;
B5、以钢桁架1上弦和钢桁架1下弦中心为基准,两侧选取对称点测量对角线,两侧
对称进行对比、调整,找正好后将钢桁架1上弦和钢桁架1下弦接口耳板连接固定,在马凳上
焊接挡块固定钢桁架1上弦杆和钢桁架1下弦杆;
B6、在钢桁架1上弦杆和钢桁架1下弦杆两端上方焊接挡块,将钢桁架1上弦杆和钢
桁架1下弦杆安装就位并点焊,钢桁架1上弦杆和钢桁架1下弦杆安装完成后复测钢桁架1长
度及起拱度;
B7、钢桁架1焊接完成后复测钢桁架1尺寸并无损检测,检测合格后焊缝除锈防腐;
步骤三:第一榀大跨度钢桁架吊装
C1、所述钢桁架1拼装完成后,利用两台吊车对钢桁架1进行抬吊,两台吊车必须同
步将钢桁架1缓缓板起;
C2、所述钢桁架1板起后,离地300mm时静止两分钟,确认吊索具、吊耳7等无异常情
况后,按预定行走路线行走;
C3、行走过程中将所述钢桁架1向平行于就位时的方向转动,走至极限位置后,停
车再次检查确认;
C4、确认无误后两台吊车缓缓起钩,使钢桁架1整体高于支撑点标高,一侧履带吊
缓缓行走,调整钢桁架1使之平行于钢桁架1中心线,后两台履带吊同步、缓慢行走至钢桁架
1就位位置;
C5、钢桁架1就位后在支撑点两侧设置刚性支撑、中间设置揽风绳,固定牢固、支撑
点焊接完成后摘钩;
步骤四:后续钢桁架1安装
D1、后续大跨度钢桁架1依次安装,钢桁架1就位后,找正标高及垂直度;安装流程
与步骤三相同;
D2、每榀钢桁架1找正后,间隔填充与上一榀钢桁架1间的次梁,确保钢桁架系统稳
定后摘钩;
D3、当钢桁架1安装完成后,及时填充中间连接次梁,形成整体。
其中:所述A4中吊耳7有两处且位于钢桁架1中心线两侧;所述C1中两台吊车为履
带吊。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B2中两侧对称各选取7点作为起拱度测量控制点;所述C2中
钢桁架1板起后,离地500mm时静止两分钟。
在有些实施例中:所述B2中两侧对称各选取9点作为起拱度测量控制点;所述C2中
钢桁架1板起后,离地700mm时静止两分钟。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
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
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
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
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
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
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
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
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