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961081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0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152182.8

申请日:

2017.03.15

公开号:

CN106869289A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3F 5/04申请日:20170315|||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04; E03F5/042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威信广厦模块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海蓉爱亨

地址:

212132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新区安港路4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代理人:

汤磊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水封缸、漏斗和盖板,地漏主体包括圆柱形外壳和排水短管,地漏主体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水封缸设于圆柱形外壳内,水封缸包括缸壁、环形槽和缸内管,缸壁的顶面均匀的设有四个卡槽,环形槽的外围顶部和缸壁的底部连接,内围顶部和缸内管的底部连接;漏斗设于水封缸内,漏斗包括圆柱形筒和搭接板,圆柱形筒的底部是开口的,顶部是密封的,四个搭接板位于圆柱形筒的顶部外侧并卡入卡槽内;盖板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盖板设于圆柱形外壳的顶部开口处。本发明的优点是地漏主体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安装地漏时,地漏主体能完全预埋到楼板内,施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包括地漏主体(1)、水封缸(2)、漏斗(3)和盖板
(4),所述地漏主体(1)包括圆柱形外壳(11)和排水短管(12),所述排水短管(12)设在圆柱
形外壳(11)的下端,所述地漏主体(1)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
所述水封缸(2)设于圆柱形外壳(11)内,所述水封缸(2)包括缸壁(21)、环形槽(22)和
缸内管(23),所述缸壁(21)和缸内管(23)均为圆柱形,所述缸壁(21)的顶面均匀的设有四
个卡槽,所述环形槽(22)的外围顶部和缸壁(21)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内围顶部和缸内管
(23)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水封缸(2)的底部和圆柱形外壳(11)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漏斗(3)设于水封缸(2)内,所述漏斗(3)包括圆柱形筒(31)和搭接板(32),所述圆
柱形筒(31)的底部是开口的,顶部是密封的,四个所述搭接板(32)均匀的分布在圆柱形筒
(31)的顶部外侧并卡入卡槽内,所述搭接板(32)之间形成供废水流入的空间,所述漏斗(3)
内部和水封缸(2)内壁之间形成流道;
所述盖板(4)上设有若干个排水孔(41),所述盖板(4)设于圆柱形外壳(11)的顶部开口
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板(32)的下方
设有倒梯形的导流板(33),所述导流板(33)的一个侧边和圆柱形筒(3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缺口
(211)和夹持部(212),所述缺口(211)和夹持部(212)中间的夹缝相贯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外壳(11)的
上端外围设有止水盘(13),所述止水盘(13)将圆柱形外壳(11)分为两部分,所述止水盘
(13)以下的部分圆柱形外壳(11)位于楼板内,以上的部分圆柱形外壳(11)位于楼板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封缸(2)的上端
外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1)的壁
厚在4mm以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主体(1)、水封
缸(2)和漏斗(3)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

说明书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排水地漏,特别是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

背景技术

同层排水是指卫生间内卫生器具排水短管不穿越楼板,排水横管在本层内与排水
总管连接,一旦发生需要清理疏通的情况,本层内就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排水方式。由于同层
排水技术具有房屋产权明晰、卫生器具的布置不受限制、排水噪音小、渗漏水机率小等优
点,因此在建筑工程排水系统领域中备受关注。

同层排水地漏是同层排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产品,而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地
漏以地漏本体与外加存水弯管件的组合形式来实现排水、液封防臭的功能,其组合安装高
度大于楼板的厚度,若想将传统地漏全部预埋在楼板内只能局部降板或者抬高地面装饰层
来实现同层排水,导致施工工艺难度增大、生产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能够实现
在建筑物同层排水技术中不降板以及不抬高地面装饰层的情况下,将地漏全部预埋在楼板
内,解决施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包
括地漏主体、水封缸、漏斗和盖板,所述地漏主体包括圆柱形外壳和排水短管,所述排水短
管设在圆柱形外壳的下端,所述地漏主体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所述水封缸设于圆柱形
外壳内,所述水封缸包括缸壁、环形槽和缸内管,所述缸壁和缸内管均为圆柱形,所述缸壁
的顶面均匀的设有四个卡槽,所述环形槽的外围顶部和缸壁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内围顶
部和缸内管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所述水封缸的底部和圆柱形外壳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
所述漏斗设于水封缸内,所述漏斗包括圆柱形筒和搭接板,所述圆柱形筒的底部是开口的,
顶部是密封的,四个所述搭接板均匀的分布在圆柱形筒的顶部外侧并卡入卡槽内,所述搭
接板之间形成供废水流入的空间,所述漏斗内部和水封缸内壁之间形成流道;所述盖板上
设有若干个排水孔,所述盖板设于圆柱形外壳的顶部开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在建筑物内安装地漏时,地漏本体需
预埋在楼板内,然后将水封缸放进地漏主体的圆柱形外壳内,再将漏斗放入水封缸内使漏
斗的圆柱形筒套设在水封缸的缸内管外,最后将盖板盖在地漏主体圆柱形外壳的顶面;废
水从盖板上的排水孔流入地漏主体的圆柱形外壳内,由于漏斗的顶部是密封的,只有搭接
板之间形成的空间是与下部相连通的入口,因此废水通过漏斗上搭接板之间形成的空间流
入水封缸内,废水在水封缸内累积,当液面达到缸内筒的顶面时开始外溢,废水沿着缸内筒
的内壁流到圆柱形外壳的底部后根据重力的作用从排水短管流出;由于地漏主体的高度小
于楼板的厚度,因此地漏能够完全埋在楼板内而不需降板或者抬高装饰层,施工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板的下方设有倒梯形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一个侧边和圆
柱形筒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搭接板之间的空间流入的废水可顺着导流板进入水封
缸,避免水流外溢。

进一步的,所述卡槽包括缺口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包括上夹块和下夹块,所述缺
口和夹持部中间的夹缝相贯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漏斗放入水封缸内时,首先把漏斗上的四个搭接板放
入水封缸上与之相对应的缺口内,再顺时针旋转漏斗使漏斗的搭接板完全进入卡槽的夹持
部内,搭接板就被稳固的夹在夹持部内;将漏斗从水封缸内拿出来时,先逆时针旋转漏斗使
搭接板从卡槽的夹持部进入卡槽的缺口内,再向上提起漏斗使漏斗从水封缸内分离出来;
漏斗和水封缸之间的卡接方式简单牢固、安装方便快速。

进一步的,所述圆柱形外壳的上端外围设有止水盘,所述止水盘将圆柱形外壳分
为两部分,所述止水盘以下的部分圆柱形外壳位于楼板内,以上的部分圆柱形外壳位于楼
板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楼板内安装地漏时,首先需将地漏本体预埋在楼板内,
预埋时,圆柱形外壳止水盘以下的部分及止水盘要没入楼板的混凝土内并确保止水盘上表
面与混凝土楼板上表面齐平,止水盘以上的部分要暴露在混凝土楼板的上方以方便在其外
围安装楼板的装饰层;止水盘作为将漏斗本体预埋到混凝土楼板内的一个参考物,预埋时
只要确保止水盘上表面和混凝土楼板上表面齐平就可以保证地漏主体和排水立管预埋件
顺利连接,并可确保漏斗主体和排水立管的接口之间具有一定的坡度。

进一步的,所述水封缸的上端外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嵌设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水封缸外围设置密封圈使水封缸和地漏本体的圆柱形
外壳更加紧密的贴合在一起,有效的防止了排水立管内的臭气或废水从水封缸和圆柱形外
壳之间的缝隙反溢到室内。

进一步的,所述地漏主体的壁厚在4mm以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地漏主体的壁厚高于市场上的水封地漏的壁厚,因
此地漏的耐用性增强,使用寿命更长。

进一步的,所述地漏主体、水封缸和漏斗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聚氯乙烯具有耐腐蚀性好、抗冲击性强、无毒无味等
优点,因此用聚氯乙烯材料制成的漏斗结实耐用、对人体无害。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地漏主体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在
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安装地漏时,可以将地漏主体完全预埋到楼板内,而不需降板或者抬高
地面装饰层,施工难度小、生产成本低;地漏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耐用性强、使用寿命长,
并且密封性好,臭气和废水不会反溢出来;地漏本体上带有排水短管,方便与预埋管件的连
接,减少漏水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水封缸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4中A-A部分的剖面图;

图6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体现地漏和楼板的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漏主体;11、圆柱形外壳;12、排水短管;13、止水盘;2、水封缸;21、缸壁;
211、缺口;212、夹持部;22、环形槽;23、缸内管;24、密封圈;3、漏斗;31、圆柱形筒;32、搭接
板;33、导流板;4、盖板;41、排水孔;5、混凝土楼板;6、瓷砖;7、瓷砖粘结剂;8、隔音层;9、防
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
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
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如图1所示,包括地漏主体1、水封缸2、漏斗3和盖板4,地
漏主体1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地漏主体1包括圆柱形外壳11、止水盘13和排水短管12,止
水盘13位于圆柱形外壳11的上端,排水短管12设于圆柱形外壳11的下端,水封缸2置于圆柱
形外壳11的内部,水封缸2的底部和圆柱形外壳11的底部之间形成空腔,漏斗3位于水封缸2
内,漏斗3的内壁和水封缸2的内壁之间形成流道,盖板4盖设在地漏主体1的圆柱形外壳11
的顶面。

如图2所示,水封缸2包括缸壁21、缸内管23和环形槽22,缸壁21和钢内管均为圆柱
形,环形槽22的外围顶部和缸壁21的底部一体成型连接,环形槽22的内围顶部和钢内管一
体成型连接;缸壁21的顶面均匀的设有四个卡槽,卡槽包括缺口211和夹持部212,缺口211
和夹持部212中间的夹缝相贯通。

如图3-5所示,漏斗3包括圆柱形筒31、搭接板32和导流板33,圆柱形筒31的底部是
开口的,顶部是密封的,四个搭接板32均匀的分布在圆柱形筒31的顶部外侧,搭接板32之间
形成供废水流入的空间,导流板33为倒梯形,导流板33的顶部和搭接板32连接并且一个侧
边和圆柱形筒31连接。

如图6所示,地漏的盖板4为圆形,盖板4的中心处设有圆形排水孔41,该圆形排水
孔41的四周均匀的分布着四个长条形的排水孔41,并且每两个长条形排水孔41之间均匀的
分布着六个和盖板4中心处相同的圆形排水孔41。

地漏主体1上端的排水短管12长为400mm,直径为50mm,方便地漏主体1和预埋管件
的连接,减少漏水风险;水封缸2的缸内管23的顶面和环形槽2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50mm,
可以有效的确保水封缸2的液封高度最大可达50mm,满足了国家规定的要求,使地漏具有较
好的防臭作用;制作地漏主体1、水封缸2和漏斗3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无毒无害、结实耐
用。

如图7所示,采用同层排水技术在楼板上安装地漏时,首先将地漏主体1预埋在混
凝土楼板5内,预埋时需注意漏斗3主体上的止水盘13的上表面要和混凝土楼板5的上表面
齐平,以便地漏主体1能够与排水立管预埋件顺利连接,并可确保地漏主体1和排水立管的
接口之间有一定的坡度,方便地漏内的废水通过重力的作用流进排水立管;然后将水封缸2
置于地漏主体1的圆柱形外壳11的内部,为了确保水封缸2和圆柱形外壳11之间的密封性,
避免排水立管内的臭气和废水从水封缸2和圆柱形外壳11之间的缝隙外溢出去,需在水封
缸2上端外围套设一个密封圈24;再将漏斗3放进水封缸2内,使圆柱形筒31套在缸内管23
上,最后将盖板4盖在地漏本体圆柱形外壳11的顶面。

当地面蓄积废水时,废水沿着楼板流到地漏所在的位置,通过盖板4上的排水孔41
流入地漏本体的圆柱形外壳11内,再通过搭接板32之间形成的空间顺着导流板33流进水封
缸2内,这时废水开始在水封缸2内蓄积,当液面达到缸内管23的顶面高度时废水开始向水
封缸2外溢出,废水沿着缸内管23的内壁流进圆柱形外壳11的底部,根据重力的作用顺着排
水横管排入排水立管内。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同层排水地漏,包括地漏主体、水封缸、漏斗和盖板,地漏主体包括圆柱形外壳和排水短管,地漏主体的高度小于楼板的厚度;水封缸设于圆柱形外壳内,水封缸包括缸壁、环形槽和缸内管,缸壁的顶面均匀的设有四个卡槽,环形槽的外围顶部和缸壁的底部连接,内围顶部和缸内管的底部连接;漏斗设于水封缸内,漏斗包括圆柱形筒和搭接板,圆柱形筒的底部是开口的,顶部是密封的,四个搭接板位于圆柱形筒的顶部外侧并卡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