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96097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60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093298.9

申请日:

2017.02.21

公开号:

CN106869386A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B 5/23申请日:20170221|||公开

IPC分类号:

E04B5/23

主分类号:

E04B5/23

申请人:

南昌大学

发明人:

雷斌; 林天翔; 兰鹏; 王鑫焱; 薛景丹; 刘学文; 王泳康; 熊进刚

地址:

330031 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学府大道9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代理人:

刘凌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梁体包括: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填充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沿梁长方向设置的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叠合梁的若干纵筋和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本发明整体制作便捷,经济效益高,底板钢钉设计能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与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之间胶结更紧密,提高梁的整体性,并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改善其变形性能,增加构件的延性。适用于重载、工业厂房、高层建筑和大跨等的梁结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由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
型槽、填充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沿梁长方向
设置的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叠合梁的若干纵筋和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长
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组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的长、宽
和高依据实际施工要求选择适当的尺寸,一般梁宽宜与柱宽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高强再生
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径d大于50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高强建筑
垃圾再生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骨架为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梁长方向设置纵筋
和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箍筋,在底板设置底板钢钉,保证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和再生块体混凝土有效粘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填充于高
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的空槽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重量比在2:1-
4:1之间。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
于,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柱上施工,并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与预制梁的顶标高相同;
(2)在制作工厂,利用橡胶芯模等工具,完成设置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凹型槽槽
长的若干纵筋、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等部件的下料,纵筋
和箍筋间相互垂直焊接和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制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并
提前预埋好吊装弯钩;
(3)待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养护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将
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吊装置于柱体上方;
(4)将提前将再生混凝土块体充分浇水润湿,浇筑时按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混凝土重
量比2:1-4:1投放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中,充分振捣、压实;
(5)在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顶部上方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顶板。

说明书

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建筑垃圾再生块体混凝土作为填充材
料的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

背景技术

我国建筑业拆除重建后排放的废商品混凝土量巨大,不仅带来了严重的环境和社
会问题,占用了城市建设中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也增加了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面对日益
严峻环境污染、日趋紧张的土地供给和日渐耗尽的矿产资源等问题,开展建筑垃圾的综合
利用已刻不容缓。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破碎后作为再生集料制造建筑结构中的构
件,可以解决天然集料资源紧张的问题,实现混凝土的再生与循环利用,实现了可持续发
展。

目前国内城市超高层建筑的兴建发展迅猛,装配式结构已被广泛用于超高层建筑
结构中。本发明所涉及的高强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结合了传统钢筋混凝土技术成熟性和我国
建筑垃圾量大的二者的优势,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工期较短,有利于较好保护生态环境,
美化环境等众多优点。该叠合梁设置型钢,更好地提高了梁的整体性能、受力性能和施工性
能,具有造价低,施工简单,工期较短,有利于较好保护生态环境等众多优点。且本发明采用
部分预制部分现浇的思想,适合于不同工程情况需求,使其力学性能和整体性不亚于甚至
超过传统钢筋混凝土梁。

发明内容

为提供一种节能环保,整体性能好,并且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克服上
述现有技术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制作方法。梁体采用
钢筋材料和再生混凝土材料,利用半现浇半预制的施工工艺,具有施工便捷、性能优良、成
本低廉的特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及实现上述要求,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高强
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其特征在于:由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填充于高强
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沿梁长方向设置的于高强再生
骨料混凝土叠合梁的若干纵筋和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
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组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的长、宽和高依据实际施工
要求选择适当的尺寸,一般梁宽宜与柱宽相同,可以减小截面尺寸,继而提高楼层净高空
间。

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径d大于50cm。

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骨架为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
梁长方向设置纵筋和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箍筋,在底板设置底板钢钉,以保证高强
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和再生块体混凝土有效粘结,提高接合面的承载力。

填充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的空槽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混凝
土的重量比在2:1-4:1之间。

5、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的施工方法,步骤如下:

(1)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柱上施工,并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与预制梁的顶标高相同;

(2)在制作工厂,利用橡胶芯模等工具,完成设置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凹型槽槽
长的若干纵筋、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等部件的下料,纵筋
和箍筋间相互垂直焊接和再生骨料混凝土浇筑,制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并
提前预埋好吊装弯钩;

(3)待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养护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将
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吊装置于柱体上方;

(4)将提前将再生混凝土块体充分浇水润湿,浇筑时按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混凝土重
量比2:1-4:1投放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中,充分振捣、压实;

(5)在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顶部上方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顶板。

本发明的创新性:1.本发明适用于钢材和混凝土的混合结构,工厂化生产,强度
高、耐腐蚀、耐久性能好,施工便捷。2.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槽底带有钢钉,在浇
筑再生块体混凝土时,能增大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与混凝土界面粘结力,显著
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变形能力和延性,有效的防止预制凹型槽与再生块体混凝土界面
脱空,可以保持更好的稳定性,保证结构的强度。3.选用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相比普通混
凝土,具有绿色、节能、轻质高强且耐久性良好,节约成本的优点。4、预制再生骨料混凝土凹
型槽可以起到节省模板的作用,耐火性能比普通利用再生块体混凝土材料现浇于高强再生
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中,大大简化了再生混凝土循环利用时的破碎、筛分、净化等处
理过程,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能源,可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循环利用。除此之外,选用块
体混凝土,可以实现结构良好的整体性。大大提高该梁体的强度。5.本发明专利采用的预制
装配技术和传统工艺相比,简化了施工工艺和施工难度,能充分发挥和有效提升传统梁的
受力性能、耐久性能、耐火性能和经济性能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可广泛适用于大跨度、重荷
载或复杂、不规则的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立体示意图。

图2为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截面图。

图3为一种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截面图。

图中:1—纵筋;2—箍筋; 3—底板钢钉;4—再生骨料混凝土;5—再生块体混凝
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由再生骨
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填充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
土5、沿梁长方向设置的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叠合梁的若干纵筋1和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
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2、底板钢钉3组成。。本发明用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整体
制作便捷,经济效益高,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改
善其变形性能,增加构件的延性。底板钢钉3的设计能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与
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之间胶结更紧密,提高叠合梁的整体性,适用于重载、工业厂房、高层
建筑和大跨等的梁结构。

实施例1:

1.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柱上施工,并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与预制梁的顶标高相同。

2、在制作工厂,利用橡胶芯模等工具,完成设置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
梁梁长的若干纵筋1、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2、底板钢钉3等部件的下
料,纵筋1和箍筋2间相互垂直焊接和再生骨料混凝土4浇筑,制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并提前预埋好吊装弯钩。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径d大于50cm。

3、待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养护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输至施工现
场,利用吊装弯钩将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吊装置于柱体上方。

4、将提前将再生混凝土块体5充分浇水润湿,浇筑时在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空槽内投放提前润湿的再生混凝土块体5,再加入新混凝土,按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
混凝土重量比2:1投放,同时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压实,直至空槽内部被灌满,在再生骨料混
凝土预制凹型槽顶部上方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顶板。

5、养护至硬化,待其凝固后得到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继而完成整体
浇筑。

实施例2:

1.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柱上施工,并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与预制梁的顶标高相同。

2、在制作工厂,利用橡胶芯模等工具,完成设置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
梁梁长的若干纵筋1、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2、底板钢钉3等部件的下
料,纵筋1和箍筋2间相互垂直焊接和再生骨料混凝土4浇筑,制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并提前预埋好吊装弯钩。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径d大于50cm。

3、待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养护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输至施工现
场,利用吊装弯钩将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吊装置于柱体上方。

4、将提前将再生混凝土块体5充分浇水润湿,浇筑时在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空槽内投放提前润湿的再生混凝土块体5,再加入新混凝土,按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
混凝土重量比3:1投放,同时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压实,直至空槽内部被灌满,在再生骨料混
凝土预制凹型槽顶部上方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顶板。

5、养护至硬化,待其凝固后得到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继而完成整体
浇筑。

实施例3:

1.根据设计要求在墙柱上施工,并预留施工缝,施工缝与预制梁的顶标高相同。

2、在制作工厂,利用橡胶芯模等工具,完成设置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
梁梁长的若干纵筋1、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2、底板钢钉3等部件的下
料,纵筋和箍筋间相互垂直焊接和再生骨料混凝土4浇筑,制成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
型槽,并提前预埋好吊装弯钩。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径d大于50cm。

3、待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养护硬化达到设计强度后,运输至施工现
场,利用吊装弯钩将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吊装置于柱体上方。

4、将提前将再生混凝土块体5充分浇水润湿,浇筑时在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
凹型槽空槽内投放提前润湿的再生混凝土块体5,再加入新混凝土,按再生块体混凝土与新
混凝土重量比4:1投放,同时用振捣棒充分振捣、压实,直至空槽内部被灌满,在再生骨料混
凝土预制凹型槽顶部上方现浇再生骨料混凝土顶板。

5、养护至硬化,待其凝固后得到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继而完成整体
浇筑。

具体实施例中,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可以为圆形、方形等各种适于施
工的形状。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
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及其施工方法,高强建筑垃圾再生混凝土叠合梁梁体包括: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填充于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空槽内的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沿梁长方向设置的于高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混凝土叠合梁的若干纵筋和沿凹型槽长方向垂直设置的若干闭合的箍筋、底板钢钉。本发明整体制作便捷,经济效益高,底板钢钉设计能使高强再生骨料混凝土预制凹型槽与现浇再生块体混凝土之间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