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补漏方法,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
法。
背景技术
建筑物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平台楼顶的构造型式,其普遍存在因容易出现裂缝
而造成漏水的问题,尤其遇到雨季会导致屋顶漏水,浸湿墙壁,影响居住。究其原因,主要是
由于地脚或者局部下沉造成应力发生变化而产生裂缝、以及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导致混凝土
热胀冷缩不均而产生裂缝。对于上述漏水问题,人们现有的楼顶防漏手段最普遍的做法有
两种:一是在楼顶重新铺一层防漏材料,如铺一层水泥砂石,不仅浪费材料,还会增加楼顶
顶面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防漏并未达到理想效果,该方法存在的不足是使用寿命短,一般
为3至5年;二是通过熬化的沥青修补楼顶表面的裂缝,该方法的缺陷在于沥青只能封盖住
楼顶裂缝的浅层部分,很难渗入裂缝深层,而处在裂缝浅层的沥青会因为风吹日晒而脆化、
风化而脱层、开裂,雨水又会随着原裂缝渗漏,而且修补后的屋顶表面不均匀,不整齐,返修
量大。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性可填充整条裂缝、补漏效果好、环保、施工
简便的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次性可填充整条裂缝、补漏效果好、环保、
施工简便的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它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步骤(1),水泥平台楼顶找缝,即在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泼洒清水,以便明确楼顶
裂缝的准确位置,并在裂缝裂开的位置做好标识,以便后期补漏施工;
步骤(2),对楼顶下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进行封堵,即在楼顶下表面上找到穿透裂
缝的位置,并确定裂缝的裂开张度以及长度,首先,将AB胶按照A胶:B胶为1:1的重量配比进
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AB胶从楼顶下表面的裂缝裂开开口均匀地刮进裂缝内,待AB胶充
分硬化并凝固固结后形成第一AB胶封堵层,达到从楼顶下表面对楼顶裂缝进行密封封堵的
目的;
步骤(3),对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进行封堵,即:首先,将AB胶按照A胶:B胶
为1:1的重量配比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后的AB胶从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开口均匀地刮
进裂缝内,同时在裂缝的两端留出溢流端口,且在沿裂缝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留出注胶
端口;待AB胶充分硬化并凝固固结后形成第二AB胶封堵层,达到从楼顶上表面对楼顶裂缝
进行密封封堵的目的;
步骤(4),通过注胶装置向楼顶裂缝层注胶,首先将补漏装置固定在相应裂缝预留
的注胶端口位置;其次将AB胶按照A胶:B胶为3:1的重量配比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后
的AB胶装入补漏装置的胶筒内;最后通过打气筒的不断缓慢打气加压,利用胶筒内不断增
大的气压推动AB胶经由补漏装置的注胶口、裂缝预留的注胶端口而缓慢地注入整个楼顶裂
缝层中,直到裂缝两端留出的溢流端口有AB胶流出停止注胶即可。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第一AB胶封堵层的厚度为3~5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第二AB胶封堵层的厚度为3~5mm。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2)中第一AB胶封堵层的宽度大于楼顶下表面
裂缝的缝隙宽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第二AB胶封堵层的宽度大于楼顶下表面
裂缝的缝隙宽度。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步骤(4)中的补漏装置包括胶筒固定座、胶筒、胶筒
盖和打气筒,所述胶筒固定座可拆卸地设置在胶筒的底部,所述胶筒固定座的底面上设有
注胶口,所述胶筒盖可拆卸地设置在胶筒的顶部,所述胶筒盖上设置有打气孔,所述打气筒
出气管与打气孔相连通。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胶筒固定座与胶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胶筒采用透明的塑料材质制成,以便于在注胶过程
中观察胶筒内AB胶的注射量。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胶筒盖与胶筒通过螺纹配合连接。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发明,所述胶筒固定座的直径设计成比胶筒的圆筒直径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只需沿楼房屋顶的裂缝进行补
漏,与现有手段整个楼房屋顶都覆盖防漏材料的技术相比,节约材料更环保,补漏施工效率
效率更高,而且通过加压注入楼顶裂缝层的AB胶水几乎可充满整条裂缝,AB胶水充分硬化
并固结后,与楼顶混凝土结合紧密,不会产生新的裂缝,补漏防漏效果好,使用寿命长。
2、本发明的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本发明采用将AB胶灌入楼顶裂缝
层内,AB胶是A、B两液混合硬化胶的别称,A液是本胶,B液是硬化剂,A组分是丙烯酸改性环
氧或环氧树脂,或含有催化剂及其他助剂,B组分是改性胺或其他硬化剂,或含有催化剂及
其他助剂,A胶、B胶在常温下按一定比例混合后才能硬化,AB胶具有很高的粘接强度,因此
利用AB胶来对楼房屋顶的裂缝进行补漏,有效阻止了裂缝的漏水;此外,丙烯酸改性环氧或
环氧树脂可渗入屋顶内堵塞水泥微孔、毛细孔,其具有较强的粘合性,进一步提高了楼顶裂
缝的抗渗漏性以及延长了楼顶防漏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补漏注胶装置正立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补漏注胶装置倒立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楼顶下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进行封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进行封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楼顶上、下表面裂缝封堵的剖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通过补漏注胶装置向裂缝层注胶补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阐述,其中,本发明的方向以图1为标准。
如图1至图6所示,实施本发明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所采用的补漏注
胶装置1包括胶筒固定座11、胶筒12、胶筒盖13和打气筒,其中,补漏装置1呈纵向设置,胶筒
固定座11设置在胶筒12的底部,胶筒固定座11与胶筒12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气密封的可拆卸
连接,胶筒固定座11的底面上居中位置设有上下贯通的注胶口111,胶筒12用于存放已调制
混合好的AB胶,胶筒12采用透明的抗压强度大的塑料材质制成,其壁厚在5mm,胶筒12上标
有刻度,以便于在注胶过程中观察测量胶筒12内AB胶的注射量,胶筒12也可以采用设有透
明观察的不透明塑料材质或者铝合金等金属材质制成;胶筒盖13设置在胶筒12的顶部,胶
筒盖13与胶筒12通过螺纹配合实现气密封的可拆卸连接,胶筒盖13上设置有打气孔131,打
气孔131上设置有打气连接接口,打气筒采用现有技术实现。
本发明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水泥平台楼顶找缝,即:在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泼洒清水,以便明确楼顶
裂缝的准确位置,并在裂缝裂开的位置做好标识,以便后期补漏施工,其裂缝标识可采用粉
笔或者硬物划出的痕迹作为标识记号。
步骤(2),对楼顶下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2进行封堵,即:在楼顶下表面(与楼顶上
表面相应的室内天花板)上找到穿透裂缝的位置,并确定裂缝的裂开张度以及长度,首先,
按照不同的补漏施工环境下的温度,将AB胶按照相应的重量配比进行混合(如在施工环境
温度为35℃,AB胶的混合比例为A胶:B胶为1:1);然后,将混合后的AB胶从楼顶下表面(室内
天花板)的裂缝裂开开口均匀地刮进裂缝内形成第一AB胶封堵层3,并将楼顶下表面的裂缝
裂开开口处的AB胶刮平整,形成第一AB胶封堵层3;待刮进楼顶下表面的裂缝裂开开口处的
AB胶充分硬化并固结后,第一AB胶封堵层3的厚度为3~5mm,第一AB胶封堵层3的宽度大于
楼顶下表面裂缝的缝隙宽度,达到从楼顶下表面对楼顶裂缝进行密封封堵的目的。
步骤(3),对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5进行封堵,即:首先,按照不同的补漏施
工环境下的温度,将AB胶按照相应的体积比进行混合(如在施工环境温度为35℃,AB胶的混
合比例为A胶:B胶为1:1);然后,将混合后的AB胶从楼顶上表面(水泥平台楼顶)的裂缝裂开
开口均匀地刮进裂缝内,并将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开口处的AB胶刮平整形成第二AB胶封
堵层4,在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5长度方向的两端处留出溢流端口51,且在沿楼顶上
表面的裂缝裂开张口5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留出注胶端口52;待刮进楼顶上表面的裂缝裂
开开口5处的AB胶充分硬化并固结后,第二AB胶封堵层4的厚度为3~5mm,第二AB胶封堵层4
的宽度大于楼顶下表面裂缝的缝隙宽度,达到从楼顶上表面对楼顶裂缝进行密封封堵的目
的。
步骤(4),通过注胶装置1向楼顶裂缝层6注胶,即:首先,将补漏装置1的胶筒固定
座11的底面通过AB胶固定在相应裂缝层预留的注胶端口52位置,且胶筒固定座11的注胶口
111正对裂缝预留的注胶端口52;其次,待胶筒固定座11完全固定后,将胶筒12气密封地安
装在胶筒固定座11上,并将AB胶按照A胶:B胶为3:1的重量配比进行均匀混合;然后,将混合
后的AB胶装入胶筒12,盖上胶筒盖13,并将打气筒14出气管上的连接口连接到胶筒盖13上
的打气孔131的打气连接接口上;最后,在高温暴晒的天气条件下,通过打气筒14的不断缓
慢打气加压,利用胶筒12内不断增大的气压推动存放于胶筒12内的AB胶,使得AB胶经由注
胶口111、裂缝预留的注胶端口52而缓慢地注入整个楼顶裂缝层6中,直到裂缝两端留出的
溢流端口51有AB胶流出停止注胶即可;待裂缝两端留出的溢流端口51有AB胶时,停止注胶
并擦干净残留在胶筒固定座11上的胶水。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发明建筑物水泥平台楼顶裂缝补漏方法的填补封堵效果,在步
骤(4)中还可以通过再次注胶确保裂缝上部达到充分填补的效果,即:在楼顶裂缝层6第一
次注胶后,为了防止第一次所注入的AB胶裂缝被充分吸收并凝固后,造成楼顶裂缝层6的上
部出现局部空洞而达不到最佳封堵效果,需要在间隔一天后,第二次通过注胶装置1向楼顶
裂缝层6注AB胶,以对第一次注胶后可能造成楼顶裂缝层6上部出现空洞部分进行再次充填
封堵。
为了进一步增大胶筒固定座11与楼顶的接触面积,以增强胶筒固定座11与楼顶平
台面之间的密封性,将胶筒固定座11的直径设计成比胶筒12的圆筒直径大。
本发明的技术关键是防水粘接剂AB胶的重量配比,本实施例的AB胶的重量配比是
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出的,其配比是严格科学的,当将AB胶按照A胶:B胶为3:1的重量配比
进行均匀混合后,透明AB的密度几乎等同于水,不仅可以充满整条裂缝,还不会出现因出现
B胶过多而导致AB胶凝固时间短导致裂缝不能完全充注AB胶而影响封堵效果,不会出现因
出现A胶过多而导致AB胶过于软化难以及时凝固影响封堵效果。此外,透明AB胶也可替换为
琥珀胶、水晶胶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实施
过程中可能存在局部微小的结构改动,如果对本发明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
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