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60672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7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905346.0

申请日:

2015.12.10

公开号:

CN106869527A

公开日:

2017.06.2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E04H1/12

主分类号:

E04H1/12

申请人:

柳州市京阳节能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韦战

地址:

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东新区初阳路19号A区厂房3栋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荆门市首创专利事务所 42107

代理人:

董联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由支架体、支板体两个部分中的主支杆、自收椅、支架座、调高柄、主支架、主遮板、附遮板、推拉板、调节轴构成,主支杆设置于支架座上、主支架下之间并由可上下升降高度套筒组成,自收椅设置于主支杆下部两侧并由坐板与弹簧管组成,固定在主支杆上端的主支架两侧固定槽连接主遮板,附遮板设置于主遮板内、在主遮板中作伸进拉出并锁定,推拉板设置于主支架和主遮板中、一端与附遮板一侧连接及另一端设有齿轮孔与设置于主支架中的调节轴缘边齿轮啮合。本发明设计结构精巧、综合性能优越、经济适用、车站道路通用、遮阳挡雨均可、高宽度可调节、新颖雅观便利、安全节能环保、制用成本更低,其综合经济效益明显。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由支架体、支板体两个部分组成,所述支架体包括主支杆(1)、自收椅(2)、支架座(3)、调高柄(4)、主支架(5),所述主支杆(1)设置于支架座(3)上侧和主支架(5)下侧之间并由可上下升降高度套筒组成,所述自收椅(2)设置于主支杆(1)下端两侧和由坐板与弹簧管组成,所述支架座(3)设置于主支杆(1)下侧和侧边上设有固定孔,所述调高柄(4)设置于主支杆(1)上套筒一侧固定孔中,所述主支架(5)设置于主支杆(1)上侧和两侧设有主遮板(6)固定槽及锁定栓; 所述支板体包括主遮板(6)、附遮板(7)、推拉板(8)、调节轴(9),所述主遮板(6)设置于主支架(5)两侧固定槽中和内侧可设置与藏匿附遮板(7)和推拉板(8)一端,且两侧设有附遮板(7)固定槽及锁定栓,所述附遮板(7)设置于主遮板(6)内侧和可在主遮板(6)中作前后移动并可用预设锁定栓与之固定,所述推拉板(8)设置于主支架(5)和主遮板(6)中和一端与附遮板(7)一侧连接及另一端设有齿轮孔与调节轴(9)缘边齿轮咬接,且左右两块推拉板(8)所设齿孔一端分别与调节轴(9)上缘和下缘咬接,所述调节轴(9)设置于主支架(5)中和缘边设有与左右推拉板(8)一端所设齿轮孔相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为对称两两以上组合设置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架(5)外侧设有可拆卸式封闭盖和盖中设有调节轴(9)通孔,且位于该通孔外侧的调节轴(9)连接有旋转手轮用于旋转调节轴(9)缘边齿轮。

说明书

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置,特别是一种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在许多火车、汽车、公交车等专设站台和路口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的红绿灯等候区大都未设遮阳雨棚架,或有其它遮阳雨棚架则设置滞后、简陋、繁杂、欠雅与不便,给乘客和过往者带来诸多不利并影响交通安全与环境观瞻。为此,本发明人采取综合设计理念将现有类似技术进行全面分析、揉合、优化、提高与创新,发明了可调节高度和伸缩遮阳挡雨架宽度及附设自收坐板,且经济适用、安全雅观及节能环保的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相关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设计结构精巧、综合性能优越、多能经济适用、车站道路通用、遮阳挡雨均可、高宽度可调节、新颖雅观便利、安全节能环保、制用成本更低的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主支杆设置于支架座上、主支架下之间并由可上下升降高度套筒组成,自收椅设置于主支杆下部两侧并由坐板与弹簧管组成,固定在主支杆上端的主支架两侧固定槽连接主遮板,附遮板设置于主遮板内、在主遮板中作伸进拉出并锁定,推拉板设置于主支架和主遮板中、一端与附遮板一侧连接及另一端设有齿轮孔与设置于主支架中的调节轴缘边齿轮啮合。

主支架两侧设有主遮板固定槽及锁定栓,主支架外侧设有可拆卸式封闭盖和盖中设有调节轴通孔,且位于该通孔外侧的调节轴连接有旋转手轮。

主支杆上套筒一侧固定有调高柄。

所述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为对称两两以上组合设置方式。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结构,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由于将支架体、支板体两个部分中的主支杆、自收椅、支架座、调高柄、主支架、主遮板、附遮板、推拉板、调节轴等进行有机综合设置,形成主支杆可支持主支架和支板体,自收椅可方便乘客等车歇息,支架座可固定主支杆,调高柄可升降和固定主支杆上下套筒,主支架可设置和固定主遮板与调节轴,主遮板可遮阳挡雨和设置附遮板,附遮板可按需加宽遮阳挡雨面,推拉板可齿轮孔配合配合调节轴上下缘齿轮同步牵拉和推伸左右两块附遮板,调节轴可接受转动并利用齿轮牵拉和推伸左右推拉板。因此,本发明设计结构精巧、综合性能优越和使用效益极为明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的降缩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1-主支杆,2-自收椅,3-支架座、4-调高柄,5-主支架,6-主遮板,7-附遮板,8-推拉板,9-调节轴。

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主要由支架体、支板体两个部分组成。

所述支架体包括主支杆1、自收椅2、支架座3、调高柄4、主支架5,所述主支杆1设置于支架座3上侧和主支架5下侧之间并由可上下升降高度套筒组成,其作用是支持主支架5和支板体,所述自收椅2设置于主支杆1下端两侧和由坐板与弹簧管组成,其作用是方便乘客等车歇息,所述支架座3设置于主支杆1下侧和侧边上设有固定孔,其作用是固定主支杆1,所述调高柄4设置于主支杆1上套筒一侧固定孔中,其作用是升降和固定主支杆1上下套筒,所述主支架5设置于主支杆1上侧和两侧设有主遮板6固定槽及锁定栓(图中未示出),其作用是设置和固定主遮板6与调节轴9。

所述支板体包括主遮板6、附遮板7、推拉板8、调节轴9,所述主遮板6设置于主支架5两侧固定槽中和内侧可设置与藏匿附遮板7和推拉板8一端,且两侧设有附遮板7固定槽及锁定栓(图中未示出),其作用是遮阳挡雨和设置附遮板7,所述附遮板7设置于主遮板6内侧和可在主遮板6中作前后移动并可用预设锁定栓与之固定,其作用是按需加宽遮阳挡雨面,所述推拉板8设置于主支架5和主遮板6中和一端与附遮板7一侧连接及另一端设有齿轮孔与调节轴9缘边齿轮咬接,且左右两块推拉板8所设齿孔一端分别与调节轴9上缘和下缘咬接,其作用是齿轮孔配合配合调节轴9上下缘齿轮同步牵拉和推伸左右两块附遮板7,所述调节轴9设置于主支架5中和缘边设有与左右推拉板8一端所设齿轮孔相配,其作用是接受转动并利用齿轮牵拉和推伸左右推拉板8。

其中所述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为对称两两以上组合设置方式。

其中所述主支架5外侧设有可拆卸式封闭盖和盖中设有调节轴9通孔,且位于该通孔外侧的调节轴9连接有旋转手轮用于旋转调节轴9缘边齿轮。

工作实例:

将本发明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的支架座3用螺杆固定于车站站台或路口非机动车或人行道一侧所择定地基上,并按所需高度调节主支杆1上下套筒并用调高柄4固定锁死(固定好后可将柄杆取走,以保安全),接着将左右主遮板6设置于主支架5左右两个槽口中并用锁定栓固定,并将附遮板7设置于主遮板6内侧活动槽中,再将左右两块推拉板8的一端分别与附遮板7一侧连接和另一端分别与调节轴9上下缘齿轮吻接,并按照所要遮挡路面宽度等旋转调节轴9旋转手轮通过左右推拉板8适当伸或缩附遮板7宽度并用锁定栓固定(因有推拉板8推拉着,也可不固定)固定安装好后,如有乘客需要等车歇息将自收椅2往下按压即可坐靠,当乘客离开时自收椅2在弹簧杆作用下即自动上翻,避免灰尘和占位。同时,当非机动车使用人和行人等在路口通道上待红绿灯暂停等待时,上方主遮板6和附遮板7即给大家遮阳挡雨。如要拆卸时只需按原安装程序进行反序拆卸即可。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简要实施例,本发明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所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发明的精神与原则和技术范畴内所作的任何修改及相似与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技术范畴内。

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控站道遮阳避雨装置,由支架体、支板体两个部分中的主支杆、自收椅、支架座、调高柄、主支架、主遮板、附遮板、推拉板、调节轴构成,主支杆设置于支架座上、主支架下之间并由可上下升降高度套筒组成,自收椅设置于主支杆下部两侧并由坐板与弹簧管组成,固定在主支杆上端的主支架两侧固定槽连接主遮板,附遮板设置于主遮板内、在主遮板中作伸进拉出并锁定,推拉板设置于主支架和主遮板中、一端与附遮板一侧连接及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