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人们居住的环境逐步实现了地面硬化,降低
了居住环境的泥土覆盖率,使得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但是,由于传统的地面硬化处理是采用
混凝土以及其他不透水的材料进行覆盖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容易导致人们居住环境的恶
化,如:出现“城市荒漠化”及“热岛效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内涝,并且大量的水
资源通过排水设施排放,造成城市地下水回升幅度较差,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城市水平衡。
基于此,透水砖的研发,引起了材料、环境、建筑工程等领域技术人员的关注,使得
透水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关于透水砖的研究方案,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以
及保湿性得到了改善,同时还有大量的技术文献报道了多种功能的透水砖,如透水砖能够
对污水进行过滤处理;透水砖能够实现自清洁,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等。
对于透水砖的质量追求,依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考虑的方向,尤其是透水砖
的透水性能和保水性能的改善。也正是基于此,本研究者在对透水砖的保水性和透水性做
出综合考虑后,为透水砖的生产和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透水砖及其制备方
法。
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透水砖分为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之间通过设置连接件,实
现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的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件是在透水基层上表面设置孔,在透水表
层下表面上设置丁字钩,丁字钩能够刚好进入孔中,并在孔中设置有横杆,能够将丁字钩固
定,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形成整体。通过对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之间的连接关系采用
连接件处理,避免了传统的两层结构的透水砖结合不紧密,导致两层分散,影响产品的整体
质量。
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更优,对于透水基层,其原料成分为骨料和粘土
按照质量比为1.5~2.7:0.7~1混合均匀后,搅拌,陈化,挤压成型。所述的透水表层,其原
料成分为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3~1.9:0.6~0.9混合均匀后,搅拌,陈化,压制成型。
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更优,并且抗折、抗压强度更好,则,透水基层,其
骨料为0.4~1mm的砂,粘土含水率为40-50%。所述的透水表层,其骨料为0.4~0.9mm的砂,
粘土含水率为35~45%。
为了能够确保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提高,避免传统的
粘土透水性能较差,使得加入粘土后的骨料透水性能大幅度降低,则,所述的粘土中含有以
质量百分计的秸秆粉5-15%。所述的骨料为球体,并且在挤压成型后,相邻四颗骨料相切紧
靠,形成沙漏状的孔隙。
为了能够增强透水砖的抗污能力,提高自我清洁能力,则,所述的粘土中还含有占
粘土质量1-2%的纳米二氧化钛。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成品率更高,制作陈本更低,具体采用了如下制
备方法:
(1)制备透水基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基层;
(2)制备透水表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表层;
(3)制备透水砖:将透水基层上表面上设置成一个孔,并且在透水表层的下表面上
设置与孔相对应的丁字钩,并将丁字钩挤压进入孔中,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紧密贴合
在一起,并且形成整体,获得坯体;将坯体采用红外线照射干燥10min,红外线照射控制温度
为200℃;再对透水表层上色处理,置于烧制炉中,在1h升温至1180℃,保温10min,并在
10min冷却至700℃,再在50min冷却至30-60℃,再置于常温环境中放置,即可获得透水砖。
在上述制备方法中,其通过预先红外干燥处理,有效的避免了透水砖直接烧制过
程温度过高导致的开裂现象,提高了透水砖砖坯的受热均匀性,而且还结合变温升温,和急
冷、变温急冷的处理,使得砖体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砖体结构的抗折抗压强度。
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和抗折、抗压强度均得到保障,所述的粘土是改
性粘土,改性方法是:将粘土与水玻璃按照质量比为3:0.5-1.1混合均匀后,加入占粘土质
量0.1-3.5%的氧化铝,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研磨机中研磨,并喷雾干燥,获得粉末;再将
粉末调整为含水率为30-50%的浆,得到改性粘土;其中水玻璃模数为0.5~3.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性效果体现在:
通过对透水砖的结构设置成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并对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采用
连接件连接,使得上下两层不易分离,并且能够整体成型,有效的提高透水砖的抗折、抗压
强度,而且还在两层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提高了透水效率,改善了透水砖的透水性能。
尤其是对骨料和粘土在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中的配比设计,使得透水砖的整体透
水性能得到综合性的提高,而且确保了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较高,使得抗折强度达到6-
9MPa,单块砖的抗压强度达到41.5MPa以上;并且透水砖的透水系数为0.068cm/s左右。并且
在陈化作用下,有效的增强了粘土对骨料之间的粘结性能,这里采用的骨料,主要为石英
砂、花岗岩砂中的一种。
对于骨料颗粒度以及粘土的含水率的限定,能够有效的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提
高,而且确保了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较优,尤其是提高了透水砖的成型率,降低加工成
本。
在秸秆粉的加入,并且对秸秆粉的加入量进行限定,使得确保了粘土的粘性较高,
而且使得在后续加工的透水砖的孔隙率增多,提高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改善透水砖的品质。
纳米二氧化硅对有机污染物具有催化分解的作用,尤其是在光照条件下,能够促
使羟基自由基等的形成,提高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催化分解,提高了透水砖自我清洁能力。
水玻璃与氧化铝的加入,能够有效的使得粘土的孔隙率提高,并且确保粘土的粘
性较强,提高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改善透水砖的品质;通过改性后的粘土,其在低温下
氮吸附分析,其吸附孔体积为0.2~3.0ml/g。再将其作为透水砖制备时的粘结剂使用后,能
够有效的避免传统的粘土粘结导致大部分孔隙被填充,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性能,而且也
使得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均较优;具体通过实验对比,其透水系数为0.078cm/s,单块抗
压强度为40.8MPa以上,抗折强度达到6-9MPa。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
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一种透水砖,透水砖砖体分为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之间通
过设置连接件,实现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的可拆卸连接;其中连接件是在透水基层上表面
设置孔,在透水表层下表面上设置丁字钩,丁字钩能够刚好进入孔中,并在孔中设置有横
杆,能够将丁字钩固定,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形成整体。通过对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之
间的连接关系采用连接件处理,避免了传统的两层结构的透水砖结合不紧密,导致两层分
散,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更优,对于透水基层,其原料成
分为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5~2.7:0.7~1混合均匀后,搅拌,陈化,挤压成型。尤其以
1:0.4混合较佳;所述的透水表层,其原料成分为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3~1.9:0.6~
0.9混合均匀后,搅拌,陈化,挤压成型。尤其以1.5:0.7较佳。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更优,并且抗折、抗压强度更
好,则,透水基层,其骨料为0.4~1mm的砂,粘土含水率为40-50%。含水率在45%更优;所述
的透水表层,其骨料为0.4~0.9mm的砂,粘土含水率为35~45%。尤以40%的含水率更优。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确保透水砖的抗折、抗压强度,使得透水砖的透水性能
提高,避免传统的粘土透水性能较差,使得加入粘土后的骨料透水性能大幅度降低,则,所
述的粘土中含有以质量百分计的秸秆粉5-15%。所述的骨料为球体,并且在挤压成型后,相
邻四颗骨料相切紧靠,形成沙漏状的孔隙。
在某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增强透水砖的抗污能力,提高自我清洁能力,则,所述
的粘土中还含有占粘土质量1-2%的纳米二氧化钛。
对于透水砖制备方法的实施例,其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透水基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基层;
(2)制备透水表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表层;
(3)制备透水砖:将透水基层上表面上设置成一个孔,并且在透水表层的下表面上
设置与孔相对应的丁字钩,并将丁字钩挤压进入孔中,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紧密贴合
在一起,并且形成整体,获得坯体;将坯体采用红外线照射干燥10min,红外线照射控制温度
为200℃;再对透水表层上色处理,置于烧制炉中,在1h升温至1180℃,保温10min,并在
10min冷却至700℃,再在50min冷却至30-60℃,再置于常温环境中放置,即可获得透水砖。
通过预先红外干燥处理,有效的避免了透水砖直接烧制过程温度过高导致的开裂
现象,提高了透水砖砖坯的受热均匀性,而且还结合变温升温,和急冷、变温急冷的处理,使
得砖体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砖体结构的抗折抗压强度。
本发明创造优选在某些实施例中,对于粘土采用改性粘土处理较优,而对于改性
粘土,具体采用以下这种改性方法处理:
将粘土与水玻璃按照质量比为3:0.5-1.1混合均匀后,加入占粘土质量0.1-3.5%
的氧化铝,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研磨机中研磨,并喷雾干燥,获得粉末;再将粉末调整为含
水率为30-50%的浆,得到改性粘土;其中水玻璃模数为0.5~3.1。
有效的提高了粘土的粘性以及孔体积,提高了透水砖的透水性能。
本发明创造尤其是以沙漏状的孔隙设置,使得透水砖的保水性能较优。
具体的本发明创造的研究通过以下的操作方式来进行处理的:
实施例1
一种透水砖,其包括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透水基层和透水表层通过连接件紧密
贴合为一个整体,连接件为在透水基层上表面设置一个孔,在透水表层设置一个丁字形钩,
并通过丁字形钩能够刚好进入孔中,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紧密贴合为一个整体,避免
了两层结构的设置导致错开现象,提高了透水砖的品质;而使得在透水砖两层结构之间形
成毛细输水通道,提高透水性能,而且还能够有效的增强透水砖的保水性能,避免水蒸气直
接散发到空气中。
其制备过程中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的:
(1)制备透水基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基层;
(2)制备透水表层:将骨料与粘土混合均匀后,将其搅拌、陈化、挤压成型,获得透
水表层;
(3)制备透水砖:将透水基层上表面上设置成一个孔,并且在透水表层的下表面上
设置与孔相对应的丁字钩,并将丁字钩挤压进入孔中,使得透水基层与透水表层紧密贴合
在一起,并且形成整体,获得坯体;将坯体采用红外线照射干燥10min,红外线照射控制温度
为200℃;再对透水表层上色处理,置于烧制炉中,在1h升温至1180℃,保温10min,并在
10min冷却至700℃,再在50min冷却至30-60℃,再置于常温环境中放置,即可获得透水砖。
在透水基层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5:0.7混合均匀;
在透水表层的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3:0.6混合均匀。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均同实施例1,在透水基层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
按照质量比为2.7:1混合均匀;
在透水表层的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9:0.9混合均匀。透水
基层,其骨料为0.4~1mm的砂,粘土含水率为40%。透水表层,其骨料为0.4~0.9mm的砂,粘
土含水率为35%。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均同实施例1,在透水基层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
按照质量比为2:0.8混合均匀;
在透水表层的制备过程中,是将骨料和粘土按照质量比为1.5:0.7混合均匀。透水
基层,其骨料为0.4~1mm的砂,粘土含水率为50%。透水表层,其骨料为0.4~0.9mm的砂,粘
土含水率为45%。粘土中含有以质量百分计的秸秆粉5%。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他均同实施例1,粘土中还含有占粘土质量1%的纳米二氧
化钛。
实施例5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其他均同实施例2,粘土中还含有占粘土质量2%的纳米二氧
化钛。
实施例6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其他均同实施例3,粘土中还含有占粘土质量1.5%的纳米二
氧化钛。
实施例7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其采用的粘土为改性粘土,改性方法为:将粘土与水玻璃按
照质量比为3:0.8混合均匀后,加入占粘土质量2%的氧化铝,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研磨机
中研磨,并喷雾干燥,获得粉末;再将粉末调整为含水率为40%的浆,得到改性粘土;其中水
玻璃模数为2.1。
实施例8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其采用的粘土为改性粘土,改性方法为:将粘土与水玻璃按
照质量比为3:0.5混合均匀后,加入占粘土质量3.5%的氧化铝,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研磨
机中研磨,并喷雾干燥,获得粉末;再将粉末调整为含水率为30%的浆,得到改性粘土;其中
水玻璃模数为0.5。
实施例9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其采用的粘土为改性粘土,改性方法为:将粘土与水玻璃按
照质量比为3:1.1混合均匀后,加入占粘土质量0.1%的氧化铝,搅拌混合均匀后,置于研磨
机中研磨,并喷雾干燥,获得粉末;再将粉末调整为含水率为50%的浆,得到改性粘土;其中
水玻璃模数为3.1。
本发明创造分别对上述实施例中制备的透水砖的性能指标检测,其结果如下表所
示:
![]()
![]()
除此之外,本发明创造的研究者还做了如下实验:
将碗中装满水后,采用上述实施例制备的透水砖盖在碗上,并置于阳光下照射7
天,再观察透水砖上的水分情况以及碗中的剩余水量,具体得出,透水砖覆盖碗的一面上,
残留着大量的水珠,并且碗中的水并未被完全晒干;与此同时的是,采用传统的透水砖(如
专利号为200610140628.7的复合透水砖)按照上述实验进行操作,并在同样的天气下照射7
天,再观察,其结果为:透水砖砖体较为干燥,碗中的水无剩余。
由此可见,本发明创造的透水砖,具有较优的保水性能,能够为城市生态环境的水
平衡起到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