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

上传人:g**** 文档编号:96052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6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77253.4

申请日:

2016.11.30

公开号:

CN106745763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61130|||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C02F3/10; E02B5/00; E02B5/08; C02F101/16(2006.01)N; C02F101/20(2006.01)N; C02F101/30(2006.01)N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扬州大学

发明人:

徐波; 刘鹏程; 高琛; 陆伟刚; 姚天雯; 毕超; 袁程; 孙膑; 吴月; 许伟健

地址:

225009 江苏省扬州市大学南路8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扬州苏中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2

代理人:

许必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包括进(出)水渠道,第一、二排涝闸门、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进(出)水渠道的第一、二侧壁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二、三、四隔墩,第一侧壁与第一隔墩之间、第四隔墩与第二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第一、二隔墩之间、第三、四隔墩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二、三隔墩对应端之间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排涝闸门。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渠道的工作方法。本发明巧妙的利用闸门实现景观渠道的双向净水,生物球可以及时更新替换,且兼顾排涝,结构对称、美观、维修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包括进(出)水渠道(1),其特征是,设有第一、二排涝
闸门(31、32)、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进
(出)水渠道(1)的第一、二侧壁(11、16)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二、三、四隔墩(12、
13、14、15),第一、二、三、四隔墩(12、13、14、15)与进(出)水渠道(1)的第一、二侧壁(11、16)
之间平行设置;第一侧壁(11)与第一隔墩(12)之间、第四隔墩(15)与第二侧壁(16)之间分
别形成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第一、二隔墩(12、13)之间、第三、四隔墩(14、15)之间分别形
成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正、逆向景观渠道分别为溢流堰结构,正、逆向景观渠道朝向相
反;
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第一、
二正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第二、三隔墩(13、14)
对应端之间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逆向景观
渠道闸门(41)、第一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墩(12)的两端;第二逆向
景观渠道闸门(42)、第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2)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隔墩(15)的两端;第一、
二逆向景观闸门(41、42)对称设置;第一、二正向景观闸门(51、52)对称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进(出)水
渠道(1)内设有第一、二分水墙(21、22),第一分水墙(21)设置在第一排涝闸门(31)外侧,第
二分水墙(22)设置在第二排涝闸门(31、32)外侧,第一、二分水墙(21、22)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正、逆向景观
渠道均包括若干层并排设置的生物球净化区(6)、水生植物区;所述生物球净化区(6)内装
有生物球,水生植物区内装有基质,基质上种有水生植物;正向景观渠道位于第一、二正向
景观渠道闸门(51、52)进水侧,正向景观渠道自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起由低至高设置;逆向景
观渠道位于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进水侧,逆向景观渠道自正向景观渠道闸门
起由低至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生物球(7)由
聚烯烃塑料骨架与以醛化纤纶为材料的软性纤维填料构成,生物球(7)比表面积为2500~
4000m2/m3,密度为3.5~7.0kg/m3,直径为5c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生物球(7)表
面附着一层生物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其特征是,所述生物球净化区
(6)底部设有滤网。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工作方法,其特征是,所述
方法为:当污水从左向右流时,过滤污水时将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和第一、二逆向景观
渠道闸门(41、42)放下挡水,打开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污水从第一、二正向
景观渠道闸门(51、52)所在的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左高右低,污水从高处向低处溢流,
流经生物球净化区和水生植物区,逐层溢流,充分净化;
当污水从右向左流时,过滤污水时将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
道闸门(51、52)放下挡水,打开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污水从第一、二逆向景
观渠道闸门(41、42)所在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结构与正向净水时相反,为左低右高,净
水方式与正向净水相同;
当需要排涝时关闭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
(51、52),打开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即可顺利排涝。

说明书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景观渠道,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
方法。

背景技术

在景点的水流往往会有超标的重金属残留和农药残余,又需要兼顾美观,因而需
要一些景观渠道来净化水流,现在有的净化水流的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一种排
水过滤景观渠道,将排水渠道设置在蓄水池一侧的上方,在排水渠道内侧底部设置碎石过
滤层,碎石过滤层中布置排水管,排水管末端延伸到排水渠外侧并指向蓄水池。碎石过滤层
上设置隔离板,在隔离板上设置滤网,滤网上方设置土壤。雨水流到排水渠道中,经过土壤、
过滤网、碎石过滤层通过排水管进入蓄水池,确保蓄水池水源的洁净性。第二种是一种明暗
双层结构的排水沟用于农田灌溉和排水工程,主要包括排水明沟,排水暗沟,排水明沟为矩
形混凝土结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暗沟处于明沟下方,形状为矩形,排水暗沟沟槽内填充
碎石,碎石用土工布包裹。

以上两种净水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种方式不足之处在于它只能过滤一
些体积较大的杂物,对于溶在水里的农药,重金属不能起到过滤净化的作用,而且旁边要配
有蓄水池收到的约束条件较多且无法排涝;第二种装置虽然考虑到排涝但过滤系统相对单
一,对水中的有害物质无法做到吸附净化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双向净化的景观溢
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本发明利用闸门来控制景观渠道对污水的双向净化,结构简单,便于
控制,能有效地实现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净化,本发明既能去污净化,又能排涝。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
溢流渠道,包括进(出)水渠道,其特征是,设有第一、二排涝闸门、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
门、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进(出)水渠道的第一、二侧壁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
一、二、三、四隔墩,第一、二、三、四隔墩与进(出)水渠道的第一、二侧壁之间平行设置;第一
侧壁与第一隔墩之间、第四隔墩与第二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第一、二
隔墩之间、第三、四隔墩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正、逆向景观渠道分别为溢流
堰结构,正、逆向景观渠道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二正向
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二、三隔墩对应端之间分别设置所
述第一、二排涝闸门。

优选的,所述第一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分别位于所述第一
隔墩的两端;第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隔墩的两
端;第一、二逆向景观闸门对称设置;第一、二正向景观闸门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出)水渠道内设有第一、二分水墙,第一分水墙设置在第一排涝闸
门外侧,第二分水墙设置在第二排涝闸门外侧,第一、二分水墙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正、逆向景观渠道均包括若干层并排设置的生物球净化区、水生植物
区;所述生物球净化区内装有生物球,水生植物区内装有基质,基质上种有水生植物;正向
景观渠道位于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进水侧,正向景观渠道自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起由
低至高设置;逆向景观渠道位于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进水侧,逆向景观渠道自正向景
观渠道闸门起由低至高设置。

优选的,所述生物球由聚烯烃塑料骨架与以醛化纤纶为材料的软性纤维填料构
成,生物球比表面积为2500~4000m2/m3,密度为3.5~7.0kg/m3,直径为5cm。

优选的,所述生物球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

优选的,所述生物球净化区底部设有滤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工作方法,当污水从
左向右流时,过滤污水时将第一、二排涝闸门和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放下挡水,打开
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污水从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所在的渠道流过,所在景观
渠道左高右低,污水从高处向低处溢流,流经生物球净化区和水生植物区,逐层溢流,充分
净化;

当污水从右向左流时,过滤污水时将第一、二排涝闸门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放
下挡水,打开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污水从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所在渠道流过,
所在景观渠道结构与正向净水时相反,为左低右高,净水方式与正向净水相同;

当需要排涝时关闭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打开第
一、二排涝闸门即可顺利排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第一,本发明包括进(出)水渠道、分水墙、排涝闸门、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正向景观渠道
闸门、生物球净化区、生物球、水生植物、基质。具体如下:景观渠道为溢流式渠道,共分成3
层。当污水从左向右流时,过滤污水时将排涝闸门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放下挡水,打开正向
景观渠道闸门,污水从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所在的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左高右低,污水从
高处向低处溢流,流经生物球净化区和水生植物区,逐层溢流,充分净化。反之,若污水从右
向左流时,过滤污水时将排涝闸门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放下挡水,打开逆向景观渠道闸门,
污水从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所在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结构与正向净水时相反,为左低右
高,净水方式与正向净水相同。当需要排涝时关闭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
打开排涝闸门即可顺利排涝。

第二,生物球由聚烯烃塑料骨架与以醛化纤纶为材料的软性纤维填料构成其比表
面积范围为2500~4000m2/m3,密度为3.5~7.0kg/m3,生物球净化球直径为5cm。为了进一步增
强去污能力,在生物球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可以减少污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物质的含
量。在生物球净化区布置生物球时,可以现在生物球净化区布置一层滤网,当生物球使用一
段时间后需要更换时,可以将滤网拉起,更换生物球。

第三,1、本发明利用闸门来控制景观渠道对污水的双向净化,结构简单,便于控
制。2、本发明能有效地实现对污水中重金属的吸附、净化。3、本发明既能去污净化,又能排
涝。当正常使用时打开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关闭排涝闸门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即可实现正
向净水,当需要逆向净水时打开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关闭正向景全渠道闸门和排涝砸门即
可。当需要进行排涝时关闭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打开排涝闸门即可。4、
结构对称,外形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正向景观渠道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逆向景观渠道剖视图;

图中:1进出水渠道、21第一分水墙、22第二分水墙、31第一排涝闸门、32第二排涝闸门、
41第一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2第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51第一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2第二正
向景观渠道闸门、6生物球净化区、7生物球、8水生植物、9基质、第一侧壁11、第一隔墩12、第
二隔墩13、第三隔墩14、第四隔墩15、第二侧壁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与所述实施
例。

实施例: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包括进出水渠道1、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第一、二逆
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

进出水渠道1的第一、二侧壁11、16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二、三、四隔墩
12、13、14、15,第一、二、三、四隔墩12、13、14、15与进出水渠道1的第一、二侧壁11、16之间平
行设置;第一侧壁11与第一隔墩12之间、第四隔墩15与第二侧壁16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逆
向景观渠道;第一、二隔墩12、13之间、第三、四隔墩14、15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正向景观渠
道;正、逆向景观渠道分别为溢流堰结构,正、逆向景观渠道朝向相反;

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第一、二
正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第二、三隔墩13、14对应端
之间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

第一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第一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墩12的
两端;第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2、第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2分别位于所述第四隔墩15的两
端;第一、二逆向景观闸门41、42对称设置;第一、二正向景观闸门51、52对称设置。

进出水渠道1内设有第一、二分水墙21、22,第一分水墙21设置在第一排涝闸门31
外侧,第二分水墙22设置在第二排涝闸门31、32外侧,第一、二分水墙21、22对称设置。

正、逆向景观渠道均包括若干层并排设置的生物球净化区6、水生植物区;所述生
物球净化区6内装有生物球,水生植物区内装有基质,基质上种有水生植物;正向景观渠道
位于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进水侧,正向景观渠道自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起由低至
高设置;逆向景观渠道位于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进水侧,逆向景观渠道自正向
景观渠道闸门起由低至高设置。

生物球7由聚烯烃塑料骨架与以醛化纤纶为材料的软性纤维填料构成,生物球7比
表面积为2500~4000m2/m3,密度为3.5~7.0kg/m3,直径为5cm。

生物球7表面附着一层生物膜。

生物球净化区6底部设有滤网。

上述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的工作方法,当污水从左向右流时,过滤污水时将
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和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放下挡水,打开第一、二正向景
观渠道闸门51、52,污水从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52所在的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
左高右低,污水从高处向低处溢流,流经生物球净化区和水生植物区,逐层溢流,充分净化;

当污水从右向左流时,过滤污水时将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
闸门51、52放下挡水,打开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污水从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
闸门41、42所在渠道流过,所在景观渠道结构与正向净水时相反,为左低右高,净水方式与
正向净水相同;

当需要排涝时关闭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41、42和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51、
52,打开第一、二排涝闸门31、32即可顺利排涝。

如图1-3所示,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包括1进出水渠道、2分水墙、3排涝
闸门、4逆向景观渠道闸门、5正向景观渠道闸门、6生物球净化区、7生物球、8水生植物、9基
质,如图1、2、3所示。本发明通过闸门来控制水流,7生物球在6生物球净化区内,水生植物区
在6生物球净化区外侧,水生植物区内装有9基质,其上有8水生植物。水流经过6生物球净化
区净化后溢流到水生植物区,经过水生植物的吸收后溢流向下一层,下一层与上一层结构、
功能相同,以此逐层净化。

所述6生物球净化区和水生植物区在同一层,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增减层数来达
到不同的净化效果。在6生物球净化区内放置7生物球时,先放置一层滤网,当生物球需要更
新时,提起滤网即可进行更换。

当正常使用时打开5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关闭3排涝闸门和4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即
可实现正向净水,当需要逆向净水时打开4逆向景观渠道闸门,关闭5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和3
排涝闸门即可。当需要进行排涝时关闭5正向景观渠道闸门和4逆向景观渠道闸门,打开3排
涝闸门即可。

本发明先通过8生物球的吸附和逐层溢流来实现对水流的净化作用,再通过闸门
的控制来实现双向净水,最后通过3排涝闸门兼顾渠道的排涝功能。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但其不得解释
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对其在
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及其工作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双向净化的景观溢流渠道,包括进(出)水渠道,第一、二排涝闸门、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闸门;进(出)水渠道的第一、二侧壁之间沿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一、二、三、四隔墩,第一侧壁与第一隔墩之间、第四隔墩与第二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第一、二隔墩之间、第三、四隔墩之间分别形成第一、二正向景观渠道;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内分别设置所述第一、二逆向景观渠道闸门;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