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框架结构.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96034 上传时间:2018-01-24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828574.3

申请日:

2002.03.18

公开号:

CN1623023A

公开日:

2005.06.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24

主分类号:

E04B1/24

申请人:

罗伯特·J·西蒙斯;

发明人:

罗伯特·J·西蒙斯

地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海达德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张小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柱件、横梁和交叉支撑的建筑框架结构及其方法。柱件的特征在于由多个细长的角铁形部件组装在一起而成,其中角铁形部件由多个分隔件分隔开,分隔件建立了位于隔开的相对支腿之间的面朝横向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容纳横梁的中部腹板的插入端和交叉支撑件的端部。在两个柱件之间的垂直堆叠连接的头尾相连区域呈现与横梁中部腹板的插入端形成紧凑的、摩擦约束衔接的形式。构架中的柱件可以通过一定量的有益的独自的负载操作来应对于强烈的负载,这是由多个角铁形部件,及通过适度的可逆的抗摩擦的能量消耗的纵向相对移动来进行的和提供的。这种负载也可以通过横梁和柱件间的衔接处的可逆的摩擦相对运动来抵抗。类似的摩擦连接还存在于交叉连接的横梁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细长结构的柱件,该柱件具有至少一个端部,该端被构造成能与另一相同柱件的相同端形成头尾连接,其中该衔接产生于并通过一细长横梁的中部腹板的端部区域,所述柱件包括:
多个细长的角铁形部件,每个部件具有一对以一定角度接合的细长支腿;
位于并固定在所述角铁形部件的相对两端的中心处的分隔件结构,该分隔件以这样一种方式定位所述部件,即,沿着柱件的长度方向,每个支腿与相邻部件的一支腿隔开、相对并基本上平行,并且其中相对支腿间的距离具有相对于横梁的中部腹部板的厚度呈间隙配合的尺寸关系,其中横梁将通过一衔接方式连接到柱件上;以及
在所述至少一端部区域,衔接-容纳结构形成于所述支腿内,其适合产生所述至少一端和类似柱件的一个类似端部的横梁-衔接连接,利用这种连接得到这样一种状况,即,横梁中部腹板的端部间隙配合在相对支腿间的空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件,沿其长轴方向看,具有通常为交叉形状的横向的横截面轮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件,沿其长轴方向看,具有由所述支腿定义的通常为交叉形状的横向的横截面轮廓,其中支腿位于从柱件的长轴径向向外延伸的平面内。

4.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柱件,所述角铁形部件和所述分隔件结构是用螺栓拧在一起的。

5.
  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柱件,所述衔接-容纳结构包括多个容纳螺栓的通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件,沿其长轴方向看,通常具有由所述凸缘限定的星形辐射状的外观。

7.
  一个细长结构柱件,包括:
一根长轴,以及多个细长部件,这些部件彼此间通常并排地有效连接在一起,并且具有这样一种形式,即在有限范围内允许在这些部件彼此间产生可逆的通常是纵向的相对移动。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件,所述细长部件中的相邻部件包括被分隔件分隔开的对面相向的通常平行的细长支腿,在所述支腿和所述分隔件之间存在一摩擦接触界面,在一个所述部件相对于相邻部件纵向相对移动时,该分界面呈现滑动摩擦性能。

9、
  一个细长的相互连接的结构柱件/横梁组件,包括:
一个具有面朝横向的凹槽的细长柱件;
一个位于所述凹槽中的卡件;和
一个细长横梁,该横梁具有一个包括一端部延伸部分的细长的中部腹板,其中端部延伸部分包括一个钩状件,柱件和横梁相互连接时,在所述钩状件接合所述卡件的情况下,端部延伸部分容纳在所述凹槽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所述柱件呈由多个细长的角铁形部件组装而成的形式,相邻的所述角铁形部件具有细长的、相对的、隔开的支腿,所述凹槽由一对隔开的、相对的支腿定义。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件,还包括一个位于一对垂直的细长横梁之间的交叉横梁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一个连接到一横梁上的卡件和一个用于另一横梁的相关联的钩状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组件,其形成了一个建筑构架结构的一部分,该建筑构架结构包括多个竖直的平面区域,每个竖直的平面区域以一对横向隔开的柱件和一对与所述柱件相互连接的纵向隔开的横梁为界,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结构还包括一个细长的交叉支撑件,其以一定角度延伸跨跃至少一个所述平面区域,所述交叉支撑件的两端容纳并固定在所述横向隔开的一对柱件中的一个柱件上的面朝横向的凹槽内。

13.
  一个结构建筑柱件组件,该组件可以多个、隔开的竖直结构形式用在一个建筑构架中,该建筑构架还包括细长的通常为水平的横梁,该横梁具有连接并横跨相邻柱件间区域的端部,所述柱件组件包括:
多个细长的并排相邻的角铁形部件,每个部件具有以一定角度相交的细长支腿;
位于所述柱件部件之间并使所述部件以共同的相互隔开的关系定位的分隔件结构,每个柱件部件上的每个支腿与下一相邻的柱件部件上的一支腿隔开、相对并基本平行,相对支腿间的间距是可调的,其名义上通具有在它们之间容纳横梁一端部的尺寸;
形成在一对所述相对支腿上的固定-容纳结构,该固定-容纳结构位于沿着柱件长度从所述分隔件结构隔开的一位置处,并能在该处形成接合力可调整的,连接固定一个梁端,该端位于这些相对支腿间,调整这种连接固定能够改变相连的横梁和柱件间的摩擦接合的程度。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柱件组件,还包括分隔件接合力调整机制,可操作地连接所述柱件部件和所述分隔件结构,其可调整地来确定柱件部件和分隔件结构间的摩擦接合程度。

说明书

建筑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建筑框架结构,尤其涉及能在该结构中使用的独特的柱体、横梁、交叉支撑及互连结构。这里将显示并描述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其操作方法、以及几个所示的变化实例。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加长柱件结构,该柱件结构由多个加长的角铁形部件组装而成,通过螺栓将这些部件及位于其间的分隔件连为一体,其中分隔件帮助限定了柱件的最终结构。在本发明的一个首选柱件实施例中,使用了四个这种角铁形部件,一般来说这些部件中的每一个均具有加长的,直角的,与普通结构相同的角铁形截面的形式,以及十字形分隔件(一个或多个)位于这些部件之间并将它们分隔开。这四个加长部件以这样一种方式排列,即,它们的支腿基本上从组装好的柱件的长轴以星形方式辐射。每个角铁形部件的每个支腿与相邻的一个该部件的一支腿相向而对。
这些角铁形部件和一个或多个分隔件是通过螺母-螺栓连接起来的,在这些元件间形成了一摩擦界面。根据该连接具有的张紧程度,可以调节摩擦连接的程度。角铁形部件和分隔件的组装连接形成了一个通常为十字形(横截面)的柱状组件。每个柱状组件在这里也称做一个柱件结构或一个柱件。
给定这种柱状组件中,显而易见在一个组装好的柱件的相对支腿之间的区域含有空隙或凹槽。在一个建筑框架结构中,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最佳方式,使用这些凹槽来接纳加长工字梁内的中部腹板的改进的插入端部区域(延伸区域)。在一个最佳实施例中,这些凹槽还容纳十字支撑件的端部,其中每个十字支撑件均具有平直的金属块的形式。改进的工字梁由从其上下凸缘去除一较短部分以产生一中部腹板延伸部分而得到。适当的设置在柱件的角铁形部件的凸缘以及横梁的中部腹板延伸部分端部上的螺栓孔或开口与螺母-螺栓组件一起配合来完成一柱件和一横梁间的固定组装。在这种立柱/横梁组件中,柱件和横梁通过一摩擦界面直接相互接合,其摩擦接合的程度可利用螺母-螺栓来调整。
对于这种柱件/横梁的相互连接,设置在工字梁的腹板末端凸起处的最低处的开口具有一个向下开的钩状件形式,在一个构架结构的快速、初始组装中,该钩状件延伸进入柱件的凸缘间的开放或凹入区域。在重力的影响下,暴露并面向下方的钩状件挂住并架在一预装的螺母-螺栓组件,其中螺栓的杆部延伸通过并横跨一对凸缘间的区域来起一卡子的作用,钩状件可以定位于该卡子上并达到重力稳定。这种定位快速地引入了被组装构架的初始稳定性,并且起到指示柱件和横梁的正确的相对位置的作用。
应当认识到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可以被改进并可能在某些应用中实现。例如,柱件可以由三根而不是四根加长部件形成。对于仅具有三根这种部件的柱件,这些元件的支腿间的内角,环绕着柱件的长轴前进,可以是120°-120°-120°、135°-139°-90°或180°-90°-90°。对这些组合的说明在这里仅用于说明而无法列举。
另一个改进部分包括交叉支撑件的构造和结构。这种构造可以是例如一个直角角铁的形式、一个管状件的形式,或一个由平板和角铁构成的焊接组件地形式。对这些组合的说明在这里仅用于说明而无法列举。
尽管可以根据本发明制造不同长度的用部件组装的柱件,但是该长度主要由设计者选择,这里特别展示并讨论两种不同的长度。这两个长度之中主要的一个是长度为一个多层建筑中的典型两层楼高度的柱件。另一个长度是柱件大致上具有一层楼高度的长度。各个柱件头尾相连的堆叠在一起以形成加长的竖直的柱件堆叠体,该柱件堆叠体确定了整个建筑构架的高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趣的特征,两个柱件堆叠体头尾抵接,这种抵接基本存在于最终建筑的一个预期楼层高度的位置处。在该位置,根据本发明的特别特征,在这些端部连接的堆叠柱件间产生一个直接的结构衔接,该衔接是通过螺母-螺栓连接的横梁的中部腹板的端部延伸区域而建立。因此,根据本发明,横梁和柱件间的结构连接作为相邻的堆叠柱件间的连接衔接件。引入到衔接的螺母-螺栓组件中的张紧程度控制了横梁和柱件间存在的摩擦接合的程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有趣的特征,提供了一种独特方法,该方法是在多个竖直的矩形区域引入垂直平面交叉支撑的方法,其中这些矩形区域被一对垂直隔开的横梁和一对水平隔开的柱件跨越。尽管可以将不同的特定部件用作交叉支撑结构,但是其中一种非常有用并在这里显示的是交叉并支撑这种间隔的普通的平直钢条。这些钢杆的两端被用镙栓固定在柱件的角铁形部件的相对凸缘间的凹槽处。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在一个根据本发明形成的建筑结构的柱件和横梁间作用并传递的力位于通过柱件和横梁的中心纵轴的竖直平面内。因此,如所希望的,负荷操纵基本上在相邻的连接部件之间的中心处进行。通过交叉支撑元件传递的力也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内。
螺母-螺栓,即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细长柱件和分隔件间以及横梁和柱件间的相互连接区域的摩擦界面连接,允许在某些特定负荷环境下在这些部件间有限量的相对滑动。这种滑动加强了建筑构架结构的负荷承载能力,并以无害的热的形式提供了一定量的能量消耗。
下面给出的本发明的详细描述将清楚地显示本发明在几个方面的特殊特征和优势。
本发明提出的另一种设计包括了一种位于横向相邻的水平横梁中部区域间的跨梁连接。带有通孔的连接件拧到并穿过相邻横梁的中部腹板,并具有一些与可用作衔接件的柱件的凸缘端部区域相同的某些特征,以允许安装加长的跨梁,该梁连接于横梁与横梁之间,并位于一对柱件中间的位置。
图1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建筑框架结构的一部分的示意性的杆件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柱件的上端部分视图,并被用在图1所示的建筑框架结构中。
图3是图2中部分显示的柱件的的顶端轴向视图。
图4、5A和5B以分离的方式分别显示了用在图2和图3中柱体的柱体分隔件和组成该分隔件的各部件。
图6是根据本发明使用的一特定构造的工字梁的部分等距图。
图7是一特定构造的槽型横梁的部分等距图。该梁也可根据本发明来使用。
图8是显示互连结构的部分视图,该互连结构存在于图1的框架结构中的堆叠柱件和横梁间,以及柱件和对角的交叉支撑件间的。
图9是详细显示在组装及连接横梁和一对堆叠柱件的初始步骤的部分视图。
图10是显示大致如图9中所示部件的等距的放大视图。
图11显示在两个横梁和一对堆叠柱件间的已完成的衔接连接状态的示意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剖面线12-12剖开的视图。
图13是与图9非常相似的一个视图,不同之处在于此处所示为横梁和柱件间的相互连接位于柱件两端的垂直中间位置处。
图14是显示使用在图1的建筑框架结构中出现的柱件堆叠体下端处的一基板结构的视图。
图15是与图2类似的一部分视图,其显示了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即在柱体中的角铁形部件能够相对于另一角铁形部件和该柱体中的一分隔件(未显示)独立、纵向地移动。
图16和17是比较一普通的矩形管状柱体和一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交叉形柱体的视图,它们以不同的方式容纳建筑物的内墙结构在其上的固定。
图18和19与图3类似,区别在于所显示的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个组装的星形横截面的柱体的两种不同的改进形式。
图20部分性地显示了一个交叉横梁连接的端部。
图21和22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柱体的改变形式的两种不同的横截面。
图23-25显示了交叉支撑件的各种改变形式。
现在来看附图,首先参见附图1-5B,图1中表示的是根据本发明构造的一个多层建筑构架结构的一节段部分21。在构架结构21中,显示了四个柱件堆叠体22、24、26和28,每个柱件堆叠体由多个头尾连接的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接衔细长柱件构成。这里所用的术语“柱件堆叠体”是指多个端部连接的柱件,而所用的词“柱件”代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单个柱件体。为了显示本发明提供的典型的多功能性,在这些柱件堆叠体中显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柱件-双层楼柱件和单层楼柱件。
堆叠体22中的三个柱件以30、32和34显示。正如随后将更详细地描述的,柱件32的上端32a连接到柱件30的下端,柱件32的下端32b连接到柱件34的上端。柱件30(仅部分地显示)和32是两层楼柱件(见长度L),柱件34是单层楼柱件(见长度I)。另一柱件专门在图1中用35表示。该柱件实质上与柱件32的结构相同。
在图1所示的几个柱件堆叠体之间延伸并连接到这些堆叠体上的是多根水平的横梁,如以36、38和40表示的三根横梁。这三根横梁中的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并具有构架结构21的一层楼高度的间距。在图1中,横梁36以其近端在柱件30、32之间的头尾连接处衔接(下面将进行解释)到柱件堆叠体上。在图1中,横梁38以其近端连接到柱件32的相对端(上端和下端)的垂直中心处。在图1中,横梁40以其近端连接到柱件32、34之间的头尾连接处。正如将要解释的,上述横梁36、40的端部连接到柱件堆叠体22内的柱件上的方式与图1中横梁38的近端连接到柱件32的上下两端间的中心处的方式稍有不同。
如图1中所示,具有多个较大的黑点。这些黑点代表分隔件或分隔结构的位置,这些分隔件或分隔结构形成了构架结构中使用的多个柱件的部分结构。例如,图1中42、44处显示的是构成柱件32的一部分的两个黑点(分隔件)。这两个点显示了柱件32内的分隔点在结构21中的位置,其大致上位于楼层的中点处。因此,点42代表柱件32内的一分隔件,该分隔件通常是垂直地位于横梁36、38间的中心处。点44以及其所代表的柱件32内的分隔件通常是垂直地位于横梁38、40间的中心处。黑点45代表单层楼柱件34内的一分隔件,该分隔件通常是垂直地位于横梁34的上下两端的垂直中心处。图1中的空心点代表在各柱件堆叠体内的垂直相邻柱件间的头尾连接。
图2和图3更详细地显示了柱件32的结构,以及图1所示柱件堆叠体中使用的各种柱件中的许多其它结构。柱件32在这里具有四个细长的角铁形部件46、48、50和52。这些角铁形部件基本上彼此平行,并平行于柱件32的中心长轴32c。部件46、48、50和52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直角横截面,该直角横截面由有角度地相交的支腿,如部件46中的支腿46a、46b形成。这些支腿在一个诸如拐角46c的细长的线性拐角处汇合。拐角46c紧邻轴线32c并基本上与其平行。
如图所示,柱件32通常具有一个交叉形状的横截面结构,其以这样一种方式形成,即,使角铁形部件内的各支腿基本上从轴线32c处横向向外辐射(星形)。每个角铁形部件中的每各支腿与下一相邻角铁形部件的一支腿隔开、彼此面对并基本平行。
如图2所示,在柱件32的上端区域32a设置有对齐的通孔,诸如设置在凸缘46b上的通孔54。正如将要解释的,这些通孔用于连接诸如横梁36的横梁,以及用于衔接到诸如横梁30的上部横梁的底侧。
在前面提到的图1中的黑点42、44的位置处,设置了交叉形状的由两部件构成的分隔件,诸如在图3-5B中不同显示的分隔件42。该分隔件42由两个相同结构的部件构成,其中一个是在图5A中单独显示的42a,另一个是在图5B中单独显示的42b。这些分隔部件具有中部凹口,使得它们能够如图4装配在一起,并且部件42a、42b的向外延伸部分设置有通孔,诸如显示在部件42b中的孔56。
分隔件42通常位于横梁36、38的纵向中心处,并位于柱件部件46、48、50和52的相对支腿之间。该分隔件利用合适的螺母-螺栓组件,如图3中以58所示的组件并通过设置在部件46、48、50、52的支腿中的合适的容纳通孔(未显示)而拧在其位置处。类似地,分隔件44被置于立柱32内垂直地位于横梁38、40的中心处。当位于其位置时,这些分隔件将柱件的角铁形部件分隔开并且这些分隔件的中心线与前面提到的柱件轴线32c重合。每个部件42a、42b的厚度最好大约等于横梁的中心腹板部分的厚度,其中横梁用在图1所示的建筑构架结构中。
在每个柱件中,角铁形部件、分隔这些部件的一个或多个分隔件、以及将所有东西绑在一起的螺母-螺栓组件(以及相关的通孔)以这样一种方式相互包容,即与每个分隔件相应的区域处具有一摩擦界面。该界面可以允许在这些元件之间有一特定小量的相对纵向运动(沿柱件的长轴方向)。引进到螺母-螺栓组件中的松紧程度决定了摩擦接合的程度,因而该摩擦接合是可选择及可调节的。本发明的该特征的重要性将在下面更详细地描述。
一个组装好的柱件,如柱件32,呈四个彼此间如上所述并显示的方式布置的直角的角铁形部件组装在一起的形式,并通过螺母-螺栓组件保持在一起,其中螺母-螺栓组件将这些角铁形部件夹持在诸如分隔件42、44的分隔件上。该结构的结果是具有沿着柱件32的长度横向向外的开口或凹槽,这些开口或凹槽部分地由角铁形部件的相对支腿间存在的间隔构成。
这些凹槽在这里被用来容纳诸如横梁36、38、40等横梁的中部腹板的延伸端部,这将在下面描述。
暂时转向图15,此处,部分显示的角铁形部件46、48、50、52是分隔开的部件。在图15中,虚线60和虚线箭头62显示了角铁形部件48从其相对于另外三个角铁形部件46、50、52的实线轮廓位置稍稍向上位移。类似地,双点划线64和双点划线箭头66显示了角铁形部件50相对于部件46、48、50向上的位移。部件48、50的这些移动位置在图15中被夸大了。这么做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前面提到过),即,这些内置于角铁形部件和间隔件间的紧固区域之中的冗余是如此工作的,即在能使柱件32产生弯曲的严酷负荷条件下,其中的角铁形部件实际上可以彼此相对地稍稍移动从而有点象作为独立部件起作用。这种移动在这些元件彼此接触的区域产生摩擦的、消耗能量的减速作用。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柱件的这种能力提供了这样一种柱件,即该柱件可以起到吸收作用到建筑构架上的震动的热能消耗器的作用。
现在参见图6,7,18和19,从图6开始,其以36部分地显示了前面提到的横梁36的一端部。横梁36包括一个中部腹板36a和上下凸缘36b和36c。如图所示,凸缘36b和36c的一较短部分已经被去除以产生并暴露来自于中部腹板36a的延伸部分36d。
在延伸部分36d上设置有三个在垂直方向上间隔开的通孔36e和一个朝下的通孔状钩状件36f。这种根据本发明的设置而从普通工字梁改造的形式如何工作,将在下面描述。
图7中以68显示了用于本发明的另一横梁结构。横梁68由一种普通的槽形元件改成,该槽形元件具有一中部腹板68a和上下凸缘68b和68c。上下凸缘的端部已经被如图所示地去除,来得到并暴露一来自于中部腹板68a的延伸部分68d。延伸部分68d与前面提到的图6中的延伸部分36d类似,也包括三个通孔68e和一个通孔状钩状件68f。不必更多的描述,就可以清楚如何用槽状横梁68替代工字梁36。
图18和19显示了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星形横截面柱件结构的改进形式。在图18中显示一个柱件70,该柱件70具有由角铁形部件72、74、76形成的一种三边结构。部件72、74、76包括成对的以一定角度相交的细长支腿,诸如支腿72a和72b,它们在一个诸如拐角72c的细长线性拐角处交接,其中该拐角基本上平行于并稍许离开柱件70的长轴70a。在图18显示的特定结构中,三个角铁形部件中的每一个在成对的支腿间的内角大约为120度。
合适的分隔件结构,在柱件70的部件72、74和76间的以78显示的分隔件以与前述在诸如部件46、48、50和52的柱件部件间的分隔件42相同的方式起作用。分隔件和角铁形部件间的连接也与柱件32的前述连接相似。
在图19中显示了另一种柱件结构80,具有与图18中显示的柱件70类似的一种三边结构。为了简化的目的,附图18中用于柱件70的几个部件的同一套参考标号也用于图19中的柱件80的相似位置和相似部件。柱件80和柱件70间的主要不同在于,在柱件80中,两个角铁形部件的以一定角度相交的支腿具有大约135度的内角,第三个角铁形部件的支腿具有大约90度的内角。
现在转回图8-12,图8更详细地显示了建筑结构21内的包括柱件30,32和横梁36,38的区域的细节。在该图中,柱件和横梁彼此间完全组装在一起,其中横梁36的端部区域36d产生了柱件30和32之间的头尾衔接,横梁38的端部区域通过螺母-螺栓组件连接到基本上位于柱件32的两端间的纵向中心区域处。应当记得,柱件32具有基本上横跨构架结构21的两层楼尺寸的长度。如图8中所示,一个具有四个螺母-螺栓组件的螺母-螺栓模式被用在柱件30,32和横梁38间的连接区域。在柱件32和横梁38间的连接区域,其处在柱件间没有发生衔接,横梁36的端部也利用螺母-螺栓组件构成的四个螺母-螺栓模式连接到柱件部件46,48的支腿。这样,在横梁36的端部连接区域包括三个通孔和一个朝下的钩状件。类似地,在横梁38的端部区域也包括三个通孔和一个朝下的钩状件。
如图8中所示,一个交叉支撑结构包括一对杆件结构的交叉支撑件82,84。这两个交叉支撑件横跨由横梁36,38和柱件32,35构成的矩形区域。这两个交叉支撑件的端部延伸通过并位于角铁形部件的支腿间的间距/凹槽之间,并通过位于图8中以86,88显示的区域处的螺母-螺栓组件适当地固定在那里。交叉支撑件82,84与横梁36,38的长轴和柱件32的长轴基本上位于同一平面内。
图9显示了在横梁36和柱件30,32相互连接之前的各部件的情况。在图9的实线部分,柱件32的上端初始地设置有一螺母-螺栓组件90,螺栓的杆部延伸通过设置在角铁形部件46,48上的通孔中的最下面一个。柱件30还不占据其在图9中的实线位置,而是位于图9中的向上有一定间隔的点划线位置处。
横梁36的端部包括中部腹板延伸部分36d,其朝向角铁形部件46,48间的凹槽并如弯箭头92所示进入一合适位置。这包括延伸部分36d在部件46,48间的插入以及利用重力将钩子36f钩在螺母-螺栓组件90的螺栓杆上。
然后横梁36定位使得其长轴基本上垂直于柱件32的长轴,而柱件30被降低进入到它在图9中实线所示的位置。当此操作发生后,设置在横梁延伸部分36d、柱件32上端和柱件30下端的通孔排列成一条直线,从而允许螺母-螺栓组件相对于所示的其它通孔插入并拧紧。
这得到了一个柱件30,32和横梁36间完成了的组装,其中横梁36的腹板延伸部分36d在柱件30,32的相邻端间产生了一衔接。该情况清楚地显示在图11和12中。图10也有益于说明该情况,在该图中显示的是将上面的柱件30向下降低到柱件32的上端之前的这些部件的情况。使用的用于产生横梁36和柱件30,32间的相互衔接的多个螺母-螺栓组件被适当地拧紧,来建立预期程度的摩擦的相互接合,该摩擦的相互接合直接存在于横梁36和柱件30,32的相对表面间。
图13显示了发生在横梁38和柱件32的垂直中部间的相互连接的同样的过程。
现在来完成对各附图中显示的内容的描述,图14显示了一个用在构架结构21中的基板结构94,其与诸如柱件堆叠体22的不同柱件堆叠体的基部相邻。这些基板结构将堆叠体有效地连接到基础(未显示)上。基板结构94包括一通常为水平的板96,在板96上表面上焊接有一交叉结构98。该交叉结构是基本上与分隔件42相同的一分隔件结构。该交叉结构接受堆叠体22中的最下面柱件的下端,该柱件利用相对的分隔开的支腿在其下端容纳该交叉结构。合适的螺母-螺栓组件(未显示)将这些部件固定在该基板结构上。
图16和17示意性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在这两个图中特别使用了一比较的方式来显示其不同之处,即在使用一普通的矩形管状柱件(图16)和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一交叉形柱件(图17)的不同情况下,它存在于在一建筑物的拐角处汇合的墙壁(具有厚度W)处。
在图16中,显示了一个普通的中空矩形的方形横截面柱件100与四个内墙结构102、104、106和108。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使用具有图17中所示墙壁厚度的墙结构,柱件100的拐角将突出并暴露在外。为了不使这些拐角突出,则必须增大墙壁厚度,而增大的墙壁厚度将转变为一个完成的建筑物内的可用楼层空间的减小。
如图17中所示,其显示了一个柱件32的横截面的横向周界轮廓,这些相同的墙壁结构102、104、106、108以这样一种方式集合在一起,即,它们的拐角不会由于柱件的任何部位的突出而被破坏。
在图20中,部分地显示了位于一对相互垂直的横梁110、112之间的跨梁连接(仅显示了一端),其中横梁110、112可以形成图1中构架结构21的一部分。特别地,横梁110的纵向中心区域具有两对(通过螺栓)连接到其中部腹板110a两侧的直角连接件,诸如那对容纳在其中的连接件114、116。连接件114、116分别包括隔开的平行的支腿114a、116a,它们基本上以与前述角铁形部件46、48、50和52的支腿间设置的间距相同的间距分隔开(如图所示)。
包括诸如两个以118显示的孔的四个通孔设置在支腿114a、116a上。一个螺母-螺栓组件120配置在最下面的相对通孔中,螺栓的杆部横跨支腿114a、116a之间的区域。
部分地显示但还未连接的是,设置有带通孔的中部腹板延伸部分112a的横梁112的端部,其中最下面的通孔实际上是一与前述钩状件36f相似的钩状件112b。横梁110、112的完整连接基本上以与上述柱件-横梁连接相同的方式完成。
图21显示了一个用于细长部件的改进的柱件130的横截面,该柱件包括一个平板132、两个直角的角铁形部件134、136。一个与这些部件一起使用的分隔件结构以138显示。
图22显示了具有另一改进的横截面形状的柱件140,该柱件包括一个槽形件142、两个直角的角铁形部件144、146。一个与这些部件一起使用的分隔件结构以148显示。
图23显示了一改进的交叉支撑结构150,其通过将一平板152和一角铁154焊接在一起组成。
图24显示了交叉支撑结构的另一改进形式156,其具有普通的直角角铁的形状。
图25显示了交叉支撑结构的另一改进形式,其具有一直线的管状结构。
目前已经全部显示并描述了本发明的特殊特征。本发明的柱件和横梁部件,其可以使用标准结构的横截面部件容易地构成,以允许可以非常容易地、直观地和极度精确地就地组装和构造。螺母-螺栓连接件,基本上就是由这些组件组装成一个建筑构架所需的所有东西,建立起所有所需的连接和接合,而不需要使用焊接。柱件和横梁之间的连接区域极其重要,在该处横梁端部产生了在垂直堆叠的相邻柱件间的承载负载的衔接。类似的连接还存在于横梁和横梁之间。具有各种不同可行结构的多组件组装的柱件,具有明显小于可比较的重力承载管状柱件的重力覆盖区域。相互连接的柱件、横梁和交叉连接结构在同一个包含各自纵轴的竖直平面内传递和控制负荷。相对运动、能量消耗、摩擦连接存在于:(a)柱件内,(b)柱件、横梁和交叉连接件之间,和(c)从横梁到横梁,以对传递到建筑物的猛烈负荷提供合适及宽泛的反应。

建筑框架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框架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框架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框架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框架结构.pdf(2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柱件、横梁和交叉支撑的建筑框架结构及其方法。柱件的特征在于由多个细长的角铁形部件组装在一起而成,其中角铁形部件由多个分隔件分隔开,分隔件建立了位于隔开的相对支腿之间的面朝横向的凹槽,该凹槽用于容纳横梁的中部腹板的插入端和交叉支撑件的端部。在两个柱件之间的垂直堆叠连接的头尾相连区域呈现与横梁中部腹板的插入端形成紧凑的、摩擦约束衔接的形式。构架中的柱件可以通过一定量的有益的独自的负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