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眩板.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959077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183061.1

申请日:

2016.12.20

公开号:

CN106758897A

公开日:

2017.05.3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F 7/06申请日:20161220|||公开

IPC分类号:

E01F7/06

主分类号:

E01F7/06

申请人:

重庆浙升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魏正治

地址:

402660 重庆市潼南区工业园区(南区)B5-1/0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棱镜智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2

代理人:

周维锋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板,包括底座、框体和板体,框体通过两个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连接板与底座连接,框体下端与底座之间留有间距,板体位于框体内,板体通过同轴且分列板体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与框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下端穿过框体后位于所述间距处,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于限制板体旋转角度的角度限制机构,角度限制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下端的齿轮、紧套于两个带轮上的同步带和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与同步带连接的弹性件,齿轮位于同步带内、且与同步带啮合,同步带的两侧都设有一连接块,每个连接块的两端都与一个弹性件连接。该结构的防眩板,可以让风通过,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而且成本较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防眩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体和板体,所述框体通过两个设置在其下端
两侧的连接板与底座连接,框体下端与底座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板体位于框体内,板体通过
同轴且分列板体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与框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下端穿过框体后位
于所述间距处,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于限制板体旋转角度的角度限制机构,所述角
度限制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下端的齿轮、紧套于两个带轮上的同步带和一端与连接板
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与同步带连接的弹性件,所述齿轮位于同步带内、且与同步带啮
合,所述同步带的两侧都设有一连接块,每个连接块的两端都与一个所述弹性件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力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开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
风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斜孔段,光线不能水平通过所述通风孔。

说明书

防眩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板。

背景技术

防眩板是高速公路上为解决对向车灯眩光,安装在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交通安全
产品。抗风强度是防眩板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增强防眩板的抗风强度,目前普遍的做法是
增强防眩板的厚度和及其根部的强度,从而导致成本较高。

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防眩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眩板,可以让风通过,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抗
风性能,而且成本较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眩板,包括底座、
框体和板体,所述框体通过两个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连接板与底座连接,框体下端与底座
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板体位于框体内,板体通过同轴且分列板体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与
框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下端穿过框体后位于所述间距处,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
于限制板体旋转角度的角度限制机构,所述角度限制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下端的齿
轮、紧套于两个带轮上的同步带和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与同步带连接
的弹性件,所述齿轮位于同步带内、且与同步带啮合,所述同步带的两侧都设有一连接块,
每个连接块的两端都与一个所述弹性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件为弹力绳。

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开有多个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斜孔段,
光线不能水平通过所述通风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防眩板,包括底座、框体和板体,所述框体通过
两个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连接板与底座连接,框体下端与底座之间留有间距,所述板体位
于框体内,板体通过同轴且分列板体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与框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
下端穿过框体后位于所述间距处,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于限制板体旋转角度的角度
限制机构,所述角度限制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下端的齿轮、紧套于两个带轮上的同步
带和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与同步带连接的弹性件,所述齿轮位于同步
带内、且与同步带啮合,所述同步带的两侧都设有一连接块,每个连接块的两端都与一个所
述弹性件连接。该结构的防眩板,可以让风通过,从而使其具有很好的抗风性能,而且成本
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为通风孔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
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眩板,包括底座1、框体2和板体3,
所述框体2通过两个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连接板6与底座1连接,框体2下端与底座1之间留
有间距,所述板体3位于框体2内,板体3通过同轴且分列板体3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4、5
与框体2转动连接,第二转轴5的下端穿过框体2后位于所述间距处,优选第二转轴5的下端
被支撑在底座1上,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于限制板体3旋转角度的角度限制机构7,所
述角度限制机构7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5下端的齿轮71、紧套于两个带轮72上的同步带74和
一端与连接板6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75与同步带74连接的弹性件,两个带轮72分别套
设在一被支撑框体2和底座1之间的带轮轴73上,连接块75与同步带7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
71位于同步带74内、且与同步带74啮合,齿轮71的两端同时与同步带74啮合,所述同步带74
的两侧都设有一连接块75,每个连接块75的两端都与一个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无风的环境
下,板体3与框体2共面,此时,弹性件处于自然状态,当有风吹到板体3上、且使其旋转时,齿
轮71转动带动同步带74转动,从而使其中两个弹性件受拉,当风力很大时,弹性件被进一步
拉伸,板体3旋转的最大角度为90°,即当板体3与框体2垂直时,此时一方面弹性件的阻力足
够大,另一方面板体3对风的阻力最小,在弹性件的作用下,板体3不再旋转。板体3通过正
转、反转来自适应大风方向。在同步带74的正向或反向转动中,连接块75始终在同步带74的
直线段上往复运动。通过使板体3的可旋转设置,从而使得该结构的防眩板可以让风通过,
从而对风的阻力小,抗风性能好,因此不需要对板体3和底座1进行增厚、增强设计,从而成
本相对较低。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件为弹力绳76,结构简单,同一连接块75上
的两根弹力绳76,其中一根受拉时,另一根不工作,同时也不会干扰同步带74的转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板体3上开有多个通风孔31,所述通风孔31具有
两个对称设置的斜孔段311,光线不能水平通过所述通风孔31,即每个斜孔段311与另一个
斜孔段311连通的一端的最低点高于该斜孔段311与本体共面的一端的最高点,或每个斜孔
段311与另一个斜孔段311连通的一端的最高点低于该斜孔段311与本体共面的一端的最低
点,光线只能以折射的方式通过该通风孔31。通风孔31既能让风通过,从而减小板体3对风
的阻力,又避免了对向车灯光线通过该通风孔31后对司机的正常驾驶造成不利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
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
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
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
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
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
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
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
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防眩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防眩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防眩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眩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眩板.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板,包括底座、框体和板体,框体通过两个设置在其下端两侧的连接板与底座连接,框体下端与底座之间留有间距,板体位于框体内,板体通过同轴且分列板体上下两端的第一、二转轴与框体转动连接,第二转轴的下端穿过框体后位于所述间距处,还包括位于所述间距处的用于限制板体旋转角度的角度限制机构,角度限制机构包括套设在第二转轴下端的齿轮、紧套于两个带轮上的同步带和一端与连接板连接、另一端通过一连接块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