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用卷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天窗
用遮阳卷帘装置,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天窗上均会设置遮阳卷帘,在不需要开启天窗或太阳
直晒的情况下,可以将遮阳卷帘展开避免阳关对车内暴晒;当
需要开启天窗或者透过天窗看车外时需要将遮阳卷帘卷起露
出天窗。遮阳卷帘通常包括卷帘布和收卷装置,卷帘布的一端
卷绕在收卷装置上,卷帘布的另一端由牵拉装置通过电机驱动
或通过手动拉动,则卷帘布被抽出或重新卷绕。
目前现有的收卷装置应用在卷帘布上时,卷帘布的两侧虽
然也设有加强带,但该加强带直接在收卷装置上的进行卷绕和
沿主延伸方向拉出,这样在收卷和拉伸过程中,由于卷帘布两
侧加强带上的引导带一般为极薄扁平状的具有记忆功能的金
属弹片,其与导轨或收卷装置直接接触会引起延伸和收卷不顺
畅,同时在延伸过程中由于卷帘布被直进直出的拉动,卷帘布
的边缘区域布料的强度不够,长期使用后会出现拉动不顺滑甚
至变形撕裂的情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
汽车用遮阳卷帘装置。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帘布、卷绕引导组
件和导轨,所述卷帘布沿主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加强
带,该加强带包括设置其上的导向条,以卷帘布沿其主延伸方
向的中心对称线为基准线,所述卷绕引导组件包括沿卷帘布主
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卷绕件和引导通道,该引导通道的入口端
与卷绕件底部连通供卷绕于卷绕件上的加强带进出所述引导
通道,引导通道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引导加强带变形的变形部,
引导通道的出口端形成有一用于引导加强带进出导轨的开槽,
该开槽的开口从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自上斜向下与引导通道的
底部连通,且该开槽与引导通道底部形成锐角夹角;所述导轨
的内部中空且导轨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边上开设有供卷帘布伸
出的导轨开口,导轨中空部分的横截面大于并重叠于引导通道
开槽的横截面;所述卷帘布上的加强带在卷绕件上卷绕和展开
并经引导通道引导变形后由开槽进入导轨,该加强带受导轨引
导并沿该导轨滑动。
其进一步的技术特征在于:
引导通道内所述的变形部为一翻转部,该翻转部自引导通
道前段的底部向上弯曲并扭转半周后与所述开槽的开口连通。
引导通道内所述的变形部为一设有分离口的分离部,该分
离部设置于引导通道的出口端,所述分离口与开槽的开口连通
且形状一致。
所述导轨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导轨开口开设于该方形结
构朝向基准线一侧的侧边底部。
以导轨远离基准线的一侧为外侧,所述方形结构的开口处
朝向开口内部形成有垂直面凸起,所述方形结构的底边上对应
垂直面凸起处下凹形成下凹面,该下凹面的内侧边缘凸起形成
圆弧凸起,该下凹面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与方形结构的外侧边
连接构成水平面平台,所述圆弧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水平面平台
的顶面,所述下凹面介于圆弧凸起与水平面平台之间,所述导
向条由卷帘布牵引与水平面平台呈倾斜状抵靠于垂直面凸起
上,该导向条的倾斜度与引导通道上开槽的倾斜度一致。
所述导向条分别胶黏于卷帘布沿主延伸方向两侧处的上
表面。
以卷帘布的主延伸方向为基准,所述卷帘布两侧的边缘分
别与相应的导向条外侧边缘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两者齐平、卷帘
布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卷帘布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
边缘并朝导向条上表面翘起、和卷帘布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
边缘并向上翻折连接于导向条上表面中的一种。
所述卷帘布沿主延伸方向两侧的下表面分别以胶黏式或
缝纫式设有衔接面料,导向条胶黏于衔接面料的上表面处。
以卷帘布的主延伸方向为基准,所述衔接面料外侧边缘分
别与相应导向条外侧边缘之间的位置关系为两者齐平、衔接面
料外侧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衔接面料外侧边缘凸出于
导向条外侧边缘并朝导向条上表面翘起、和衔接面料外侧边缘
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并向上翻折连接于导向条上表面中的
一种。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在现有技术的收卷装置
上增设一具有变形部的引导通道,该变形部能够对卷帘布两侧
的加强带引导变形后再进入与之匹配的轨道,可以将加强带进
行翻转或者与底部的卷帘布分离,从而避免在导轨中滑动不顺
畅及因卷帘布的边缘区域布料的强度不够,长期使用后会出现
拉动不顺滑甚至变形撕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中A-A面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B面剖视图;
图5为图2中C-C面剖视图;
图6为图2中D-D面剖视图;
图7为图2中E-E面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的正视图;
图9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2的俯视图;
图10为图9中A-A面剖视图;
图11为图9中B-B面剖视图;
图12为图9中C-C面剖视图;
图13为图9中D-D面剖视图;
图14为图9中E-E面剖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卷帘布受导轨引导时横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带翻转部的卷绕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带分离部的卷绕引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9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0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1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22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五;
图23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六;
图24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七;
图25为本发明加强带结构示意图之八;
其中:
1-卷帘布; 101-加强带;
102-导向条; 2-卷绕引导组件;
201-卷绕件; 202-引导通道;
203-变形部; 203a-翻转部;
203b-分离部; 203b1-分离口;
204-开槽; 3-导轨;
301-导轨开口; 302-垂直面凸起;
303-下凹面; 304-圆弧凸起;
305-外侧边; 306-水平面平台;
4-衔接面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图1至图25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
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在
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均视
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例1:翻转式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
参照图1至图7及图16进行具体实施例1的说明,所采
用卷帘布及加强带的结构如图18所示。
一种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帘布1,该卷帘布
沿主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加强带101,该加强带包括
设置于卷帘布上的导向条102,所述导向条102为两条且分别
胶黏于卷帘布1沿主延伸方向两侧处的上表面。以卷帘布的主
延伸方向为基准,卷帘布1两侧的边缘分别与相应的导向条
102外侧边缘之间齐平(也可为以下方式:卷帘布边缘凸出于
导向条外侧边缘、卷帘布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并朝导向
条上表面翘起,或卷帘布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并向上翻
折连接于导向条上表面)。为能更好的表明本具体实施例,此
次采用二者边缘齐平的方式。
卷绕引导组件2包括沿卷帘布主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卷
绕件201和引导通道202,该引导通道的入口端与卷绕件底部
连通供卷绕于卷绕件上的加强带101进出所述引导通道202,
引导通道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引导加强带变形的变形部203。本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变形部203为一翻转部203a(参见图1、
图2、图3和图16),该翻转部自引导通道前段的底部向上弯
曲并扭转半周后与所述开槽的开口连通。引导通道的出口端形
成有一用于引导加强带进出导轨的开槽204,该开槽的开口从
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自上斜向下与引导通道的底部连通,且该开
槽与引导通道的底部形成锐角夹角。
所述导轨的内部中空且导轨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边上开设
有供卷帘布伸出的导轨开口301,导轨中空部分的横截面大于
并重叠于引导通道开槽的横截面;所述卷帘布上的加强带101
在卷绕件201上卷绕和展开并经引导通道202引导变形后由开
槽204进入导轨3,该加强带受导轨引导并沿该导轨滑动。该
导轨3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导轨3的横截面也可以根据实际
需要设计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等),导轨开口301开设于该
方形结构朝向基准线一侧的侧边底部。以导轨远离基准线的一
侧为外侧,该方形结构的开口处朝向开口内部形成有垂直面凸
起302,所述方形结构的底边上对应垂直面凸起处下凹形成下
凹面303,该下凹面的内侧边缘凸起形成圆弧凸起304,该下
凹面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与方形结构的外侧边305连接构成
水平面平台306,所述圆弧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水平面平台的顶
面,所述下凹面介于圆弧凸起与水平面平台之间,所述导向条
102由卷帘布牵引与水平面平台306呈倾斜状抵靠于垂直面凸
起302上,该导向条的倾斜度与引导通道上开槽的倾斜度一
致。
如图1至图7及图16所示,在汽车的卷帘布1的两端为
加强带101,加强带101卷绕在卷绕件201上(该加强带为导
向带和卷帘布组成的两层结构),该加强带的端部通过卷绕件
201底部与引导通道202连通的地方进入引导通道202,加强
带(即导向带和胶黏有该导向带的卷帘布部分)经翻转部引导
翻转,加强带前端底部向上弯曲并扭转半周,然后从开槽204
中穿出,此时加强带由之前的单层延伸经翻转后形成与卷帘布
之间有一锐角夹角的双层延伸,上层为从开槽204中穿出的加
强带,下层为卷帘布,加强带与卷帘布在开槽的开口处连接。
加强带通过开槽204与导轨横截面相接处进入导轨,由于导轨
3内部中空部分的横截面大于并重叠与引导通道开槽的横截
面(参见图7),因此经翻转后呈一定角度的加强带能够顺利
的进入导轨中。此时导轨内部,卷帘布从导轨开口301处延伸
出来,加强带被卷帘布牵引,加强带的一侧抵靠在垂直面凸起
302上防止加强带下滑处导轨,加强带的另一侧底与水平面平
台306接触,这样加强带在导轨中受到垂直面凸起302的限制,
呈与卷帘布为一夹角的状态延伸。
卷帘布上两侧的加强带也可以为如图19至图25中的任意
一种,加强带经翻转部翻转后,原本胶黏在引导带(通常引导
带采用具有弹性的记忆金属制备成极薄的长条状金属弹片)下
方的卷帘布翻至上方,而原本位于引导带旁边的卷帘布随着翻
转则到引导带的下方,加强带在导轨内滑行的时候,其中的引
导带两面均受到卷帘布的包覆,金属片没有直接和导轨接触,
因此在延展时能够更加的顺畅。
具体实施例2:分离式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
参照图8至图15及图17进行具体实施例2的说明,所采
用的卷帘布及加强带的结构如图25所示。
一种汽车天窗用遮阳卷帘装置,包括卷帘布1、该卷帘布
沿主延伸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加强带101,该加强带包括
设置于卷帘布上的导向条102,其具体链接方式可以为图25
所示状态。所述卷帘布1沿主延伸方向两侧的下表面分别以胶
黏式或缝纫式设有衔接面料4,导向条102胶黏于衔接面料的
上表面处。以卷帘布的主延伸方向为基准,衔接面料4外侧边
缘分别与相应导向条102外侧边缘之间的位置关系为:衔接面
料外侧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并向上翻折连接(可采用胶
黏方式)于导向条上表面,也可为以下方式:两者齐平、衔接
面料外侧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缘、衔接面料外侧边缘凸出
于导向条外侧边缘并朝导向条上表面翘起。为能更好的表明本
具体实施例,此处采用衔接面料外侧边缘凸出于导向条外侧边
缘并向上翻折连接于导向条上表面的方式。其中衔接面料4
的厚度与卷帘布1的厚度可一致,也可小于或大于卷帘布1
的厚度,本具体实施例中选用衔接面料4的厚度小于卷帘布1
的厚度。
卷绕引导组件2包括沿卷帘布主延伸方向依次设置的卷
绕件201和引导通道202,该引导通道的入口端与卷绕件底部
连通供卷绕于卷绕件上的加强带101进出所述引导通道202,
引导通道的内部形成有能够引导加强带变形的变形部203。本
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变形部为一设有分离口203b1的分离部
203b(参见图8、图9、图10和图17),该分离部设置于引导
通道的出口端,所述分离口与开槽204的开口连通且形状一
致。引导通道的出口端形成有一用于引导加强带进出导轨的开
槽204,该开槽的开口从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自上斜向下与引导
通道的底部连通,且该开槽与引导通道的底部形成锐角夹角。
所述导轨的内部中空且导轨靠近基准线的一侧边上开设
有供卷帘布伸出的导轨开口301,导轨中空部分的横截面大于
并重叠于引导通道开槽的横截面;所述卷帘布上的加强带101
在卷绕件201上卷绕和展开并经引导通道202引导变形后由开
槽204进入导轨3,该加强带受导轨引导并沿该导轨滑动。
该导轨3的横截面呈方形结构(导轨3的横截面也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设计为其他形状,如三角形等),导轨开口301开
设于该方形结构朝向基准线一侧的侧边底部。以导轨远离基准
线的一侧为外侧,该方形结构的开口处朝向开口内部形成有垂
直面凸起302,所述方形结构的底边上对应垂直面凸起处下凹
形成下凹面303,该下凹面的内侧边缘凸起形成圆弧凸起304,
该下凹面的外侧边缘向外延伸与方形结构的外侧边305连接
构成水平面平台306,所述圆弧凸起的最高点低于水平面平台
的顶面,所述下凹面介于圆弧凸起与水平面平台之间,所述导
向条102由卷帘布牵引与水平面平台306呈倾斜状抵靠于垂直
面凸起302上,该导向条的倾斜度与引导通道上开槽的倾斜度
一致。
如图8至图15及图17所示,加强带由引导带所在一侧的
卷帘布侧边翻折共同卷压在卷绕件上,此时卷绕在卷绕件上的
不仅有加强带,还包括翻折后位于加强带下方的卷帘布部分,
当将加强带101和卷帘布的端部通过卷绕件201底部与引导通
道202连通的地方进入引导通道202后,将加强带的部分穿设
进分离部203b上的分离口203b1内,然后继续沿主延伸方向
拉动卷帘布,则卷帘布带动加强带在分离部滑行,实现将卷压
在卷绕件上的加强带和卷帘布分离开,分离后加强带通过开槽
204与导轨横截面相接处进入导轨,由于导轨3内部中空部分
的横截面大于并重叠与引导通道开槽的横截面,因此经分离后
的加强带能够顺利的进入导轨中。这样在卷帘布卷绕时可以将
原本呈展开状态的卷帘布及其边缘的加强带均卷绕在卷绕件
上,在延展时能够将加强带与位于其底部的卷帘布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