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鞋子的机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生产鞋子的机器。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在鞋子生产中,通常是将鞋帮粘合到鞋的内底上。为此目的,将鞋帮安置在鞋楦上并拉伸,而其基底已预先与鞋的内底联接。在鞋的内底的轮廓上涂布胶合剂以后,该鞋帮的边缘部分被折拢,并且被压靠在鞋的内底上,以便获得所需要的粘着力。
根据现有技术,在制鞋工业中,通过使用预组合机器,可以自动执行上述操作,其中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执行添加胶合剂的操作。
使用能够自动执行这些的操作的机器有两个优点,一个是从数量观点来看,这些机器可以获得高生产率,另一个是采用这些机器,可以成功地保证获得质量一致的产品。
对于这些机器必须满足的要求是与现存的鞋的内底地不同的形状和大小相适应。鉴于这一点,应该考虑到对于具有同样尺寸的鞋的内底,可以具有不同形状和配置(例如狭窄或宽大)的模型。
为了取得满意的鞋帮与鞋的内底的粘接,胶合剂应该很好地供给在鞋的内底的轮廓上。因此,很显然,由于鞋的内底的形状的变化,为供应胶合剂所提供的装置必须能在必要处供给胶合剂,而与鞋的内底的形状无关。
还应该考虑到胶合剂的供给应该仅仅限于鞋的内底必须与鞋帮胶合的部分,即,沿鞋的内底的轮廓上。事实上,存在于这些部分之外的胶合剂不利于鞋帮必须进行的后续工序的处理。
能够执行上述的操作的机器机器是已知的,例如,欧洲专利申请EP-A-1036516。在现有技术的机器中,借助于具有多个胶合剂供给器的胶合剂供给板,在鞋的内底的前部供给胶合剂,在鞋的内底的后部借助两个可移动的胶合剂供给器供给胶合剂,这两个可移动的胶合剂供给器沿着鞋的内底其余部分的轮廓移动。
该专利还指出,当鞋的内底的形状和大小改变时,该胶合剂供给板能够适应于鞋的内底的前部的轮廓,而该两个胶合剂供给器从该胶合剂供给板开始跟随鞋的内底的轮廓移动。
尽管在欧洲专利申请EP-A-1036516中提出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为具有不同的形状和尺寸的鞋的内底设计的,但是当鞋的内底的前部有尖的或钝头的形状时,它不能令人满意地把胶合剂施加到鞋的内底上。
为了消除这些缺点,已经提出用于生产鞋子的机器,其中胶合剂借助于两个可移动的供给器添加,以便沿鞋的内底的轮廓供给胶合剂,直到鞋的内底的前端为止。
但是,这些机器也有问题,如有关胶合剂供给均匀性和鞋的内底对鞋楦的底部的压力等问题。具体说,当鞋楦特别尖时,可移动的供给器不能沿着鞋的内底的轮廓正常地供给胶合剂,特别是,在鞋的内底的端部的边缘。此外,如果鞋的内底非常薄,当供给器离开鞋的内底以便允许将鞋帮折回到该鞋的内底上时,由供给器施加的压力不足以将鞋的内底的端部牢固地压靠在鞋楦的基底上。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问题,提出本发明的用于生产鞋子的机器,其具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特征并且同时消除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点。
这些问题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生产鞋子的机器解决。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以非限制性说明的方式所提供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提供的机器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机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2-5示出图1中的机器在机器的不同工作位置时,胶合剂供给器的示意透视图;
图6示出在机器工作时机器1的胶合剂供给板在机器处于不同位置的示意图;
图7-9示出图1中的机器的胶合剂供给器根据该机器的第一种工作模式的示意图;
图10-12示出图1中的机器的胶合剂供给器的根据该机器的第二种工作模式示意图;
图13示出鞋楦的透视图,而鞋帮和鞋的内底联接在一起;以及
图14-18示出在机器1的工作循环中不同阶段鞋的内底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标号1表示用于在鞋楦2上预装配和装配鞋帮21的机器。鞋的内底23与鞋楦2的底部15相联,鞋的内底23在后端32和前端31之间延伸。
机器1包括支撑框架3,在支撑框架3上固定有定位装置5,其构造成用于支撑鞋楦2的端部6。
在此实例中,定位装置5采取支撑元件4的形式,该支撑元件4具有较小尺寸的平三角形平面,鞋楦2构造成以被支撑的方式定位在该三角形平面上。
该支撑元件4倾斜设置,使得垂直于其三角形平面的直线Z-Z基本上与操作者的观察线重合,操作者站在机器1的前面观察其表面(在图1中用0表示的点处)。
机器1包括一个上部推动装置7,两个侧部推动装置,均由标号8表示,和一个后部推动装置9。这些推动装置构造成分别与鞋楦2中的背面10、鞋侧面11和鞋后跟12相接合,以便在运行的工作位置将鞋楦自身保持在压靠接触在支撑元件4的三角形表面上(图3-5)。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简便起见,没有示出支撑元件4或其它元件,这些元件对于理解本发明的机器的运行不是最主要的,但它们对于机器的工作是必须的。
围绕支撑元件4的周围设置多个夹紧装置,其用标号13表示,使其面向鞋楦2的端部6的轮廓。夹紧装置13的打开和关闭以常规的已知方式受控,并且它们根据需要单独移动,以便在施加胶合剂之前,在鞋楦2的鞋帮21上获得需要的张紧力。
机器1还包括整体由标号14表示的装置,以便在打开夹紧装置13之后,向鞋楦2底部15折回鞋帮21的边缘,还包括图中未示出的装置,用于沿着施加有胶合剂24的鞋的内底23的轮廓从下方将鞋帮21的折回边缘压靠在鞋的内底23上。
在所示实例中,用于折回鞋帮21边缘的装置14包括两个拱形板17,其形成鞋楦2的端部6的轮廓,并且朝向鞋楦自身移动。
机器1包括在鞋的内底23上供给胶合剂24的装置。这些装置包括具有多个喷嘴20的胶合剂供给板19,和一个或多个胶合剂供给器22,在该实例中有两个胶合剂供给器22。
该胶合剂供给板19设置在支撑元件4附近,并且其特定的形状使其符合鞋楦前部的轮廓。根据优选实施例,该供给板19通过未在图中示出的紧固元件与下面的支撑板28连接。
有利的但不是必须的,供给板19可以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部件,诸如,例如在欧洲专利申请EP-1036516号中描述的那样铰链联接,其内容结合于此供参考。
该板19的喷嘴20与电阻器连接,其能够加热胶合剂,使其能够流动并便于供给。
通过驱动装置40,该供给板19能够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在静止位置,供给板19与鞋楦2分开,在工作位置,该板19与鞋楦2接触,特别是,与安置在鞋楦的底部15的鞋的内底23接触,以便沿着鞋的内底23的前部轮廓27供给胶合剂。换句话说,供给板19能够在鞋楦2的端部6供给胶合剂。具体说,该板19具有表面部分19a,其在供给胶合剂时能够与鞋的内底相邻接。优选地,所述驱动装置40不直接作用在供给板19上,而作用在支撑板28上。
通过驱动装置41,供给器22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它们从下面与鞋楦2接合,更具体地说与设置在鞋楦2的底部15上的内底23接合,以便沿着鞋的内底23的轮廓27供给。
特别的,供给器22是可移动的,它们由机器1的框架3支撑,从而能够沿内底23底轮廓27移动。换句话说,供给器22能够吻合内底23的侧面,以便沿侧面供给胶合剂24。
根据优选实施例,该供给器22与支撑元件33连接,在支撑元件33作用有驱动装置41,其移动供给器22,使得侧面从鞋的内底23的后部开始沿着鞋的内底23的轮廓27移动。
优选地,该供给器22具有热塑性胶合剂纤维(thread)(图中未示出),并且一端在辊子中,其使它能够涂布沿着鞋的内底23的前部轮廓27所供给的胶合剂24。
有利的是,供给器22连接有电阻器,能够加热热塑性胶合剂纤维,直到它成为粘性流体。
驱动装置40、41可以包括,例如,液力的驱动装置、步进电机或其他能够正常用于自动移动两个或多个部件的现有装置。此外,机器1可以具有命令和控制装置,以便控制所述驱动装置40、41的操作,即,为了分别控制该板19的运动和供给器22从后部移动到工作位置的运动。
有利的是,供给板19的静止位置能够允许供给器22推进到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而不引起供给板19和供给器22之间的干扰。具体说,供给板19的静止位置允许供给器22推进到鞋的内底的前端31,使得供给器22在供给板19的上方。
优选地,该板19从工作位置通过平行于所述Z-Z方向(图1)的平移运动移动到与鞋楦2间隔开的静止位置。
优选地,支撑板28与伸缩式导向装置42连接,该导向装置可以移动以便获得该板19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的移动,反之亦然。在图中所示的实例中,导向装置42按照平行于所述Z-Z方向(图1)的直轴线延伸,并且在这个方向是可移动的。
未在图中示出的驱动装置与伸缩式导向装置42连接。
可选地,该支撑板28可以由在导向装置上的滑动导向件所支撑,该导向装置沿所述Z-Z方向延伸。该滑动件被驱动装置所驱动,以便控制该滑动件沿该导向装置运动。
在静止位置,该板19的上表面19a和鞋的内底23之间的距离沿Z-Z方向测量为10cm或以上,优选在10cm到13cm之间,例如11.5cm。
前述值是参考一般的生产鞋子的机器以举例方式提供的。很显然,这些值可以根据该板19的大小、供给器22的尺寸和生产鞋子的该机器1总的大小变化。
根据优选实施例,该板19可以停止在静止位置(R)和工作位置(O)之间的中间位置(I)。在机器的每个驱动循环中,当需要使用供给板19时,可以防止长时间的暂停时间,为了将该板19从与鞋楦2间隔开的位置移动到将胶合剂供给到鞋的内底23的工作位置,这是必须的。
事实上,由于在中间位置(I),板19的的表面部分19a和鞋的内底23之间的距离沿Z-Z轴测量很短(在该实例中,在2cm和3cm之间,例如2.5cm),并且大大短于该间隔开的静止位置和用于供给的工作位置之间的距离,因此供给板19行进到用于供给的工作位置(图11)所花的时间相当短。
该供给板19具有热塑性胶合剂纤维(在图中用虚线表示)。有利的是,该供给板19与电阻器连接,其能够加热该热塑性胶合剂纤维,以便将其变为能够借助于喷嘴20供给的流体。该热塑性材料纤维可以是与用于供给器22的材料同样的类型。
该供给板19的电阻器由在伸缩式引导装置42内延伸的电源电缆供给。供给板19包括温度传感器,其通过电线连接于控制单元。
该电源电缆和传感器的电线是松弛的,即比所需的稍长,以便允许该板19在静止位置和工作位置之间移动。至于热塑性胶合剂纤维,由于它们是连续供给,在跟随供给板19和支撑28的运动中没有什么问题。
有利的是,该伸缩式导向装置42由管状元件构成,该板19的电阻器的电源电缆、温度传感器的电线和热塑性胶合剂纤维通过其里面。
当机器1工作时,鞋楦2被支撑在支撑元件4上。随后,推动装置7、8和9将鞋楦2固定在其工作位置。通过夹紧装置13,鞋帮21张紧拉伸在鞋楦2上。
供给装置运行的描述从起始状态开始,在起始状态,供给板19和供给器22处于静止位置并且准备接收来自指令和控制装置的指令。
具体说,下面描述关于机器1的运行,用于将鞋帮胶合到具有中等到高硬度的鞋的内底上和/或锥形的端部。在这种情况下,胶合剂通过使用供给器22能够有利地单独供给。
图2和图6示出在静止位置(R)的该板19和供给器22。
另一方面,如果该供给板19处于静止位置(R)和工作位置(O)之间的中间位置(I),则该供给板19必须向下移动,将其从中间位置(I)移动到静止位置(R),以便允许供给器22推进。
在这一点,通过被指令和控制装置控制的驱动装置41,供给器22从静止位置向前到工作位置,以便沿该鞋的内底23的轮廓的相应部分进行胶合剂供给(图14-18)。
图3和图7至图9示出该供给器22在工作位置的运动和在静止位置(R)的板19。
该供给器22能够沿着该鞋的内底23的所述轮廓部分移动,以便跟随预先存储的路径,并对鞋的内底23保持固定的压力。通过这种方式,供装置22使鞋的内底23压靠在鞋楦2的底部15。
具体说,该板19呈现的静止位置使供给器22能够朝着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前进,而在该供给板19和该供给器22之间不发生冲突。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即,如果该板19处在中间位置或在工作位置,则该供给器22只能在该供给板19的附近沿着该鞋的内底23的轮廓27供给胶合剂,该板19的出现将阻止该供给器22继续朝着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前进。
在供给胶合剂24的阶段完成之后,供给器22在脱离点29离开鞋的内底23,该脱离点位于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附近,因此,只允许另一供给器22继续前进到该鞋的内底端部的前端(图14-18)。一旦另一供给器22也到达该鞋的内底端部的前端,后者离开该鞋的内底23,并且两个供给器22都返回到静止位置。
优选至少有两个供给器22,以便每个供给器能够沿着该鞋的内底23的相应的不同部分26供给胶合剂24。
具体说,该部分26确定该鞋的内底23的轮廓27,沿着该轮廓供给胶合剂24。
该供给器22因此可以沿着该内底23的轮廓27的相应的不同部分26移动,该轮廓27的不同部分确定所述预定的路径。该路径被存储以便自动控制该供给器自身的移动,并且该路径能够根据鞋的内底23形状变化。
从该鞋的内底23的后部开始朝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有利地在鞋的内底上供给胶合剂24,如图3所示。
如果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是锥形的,在供给胶合剂24的阶段完时,两个供给器22均在位于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附近的脱离点29离开该鞋的内底23。具体说,每个供给器将在连续的短暂的瞬间经过这个点29通过,以防止与另一个供给器发生干扰。
可选地,在供给胶合剂24的阶段完时,第一供给器在位于前端部分31附近的第一点29离开鞋的内底23,而另一个供给器在位于离第一点29预定距离处的第二点30离开,以便不与第一个供给器相干扰。
根据所述的实施例,脱离点29和30设置成沿鞋的内底23的纵轴线A-A相互对齐,纵轴线A-A经过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
该点29和30在图中以非限制性的例子示出,因此根据鞋的内底23不同的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形状,有允许修改该供给器22的脱离位置的可能性。
如果胶合剂必须供给在具有非常尖的前部轮廓的鞋楦上和/或不是很刚性的鞋的内底上,必须插入一个合适形状的供给板19。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仅仅使用供给器22,从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的边缘的胶合剂供给的均匀性方面考虑,不是令人满意的。而且,在该供给器22离开该鞋的内底2到插入用于折回鞋帮21的装置3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仅仅靠供给器22施加的压力不足以将鞋的内底23牢固地压靠在鞋楦2的底部15上。
在这种情况下,该供给器22位于在该供给板19附近(图10),并且通过从该板19向鞋的内底23的后端32的移动将胶合剂供给到鞋的内底23上(图11和12)。
图4和图11示出在该板19附近的工作位置的供给器22和在中间位置的该板。
同时随着在该供给板19附近的两个供给器22的位置的移动,或当两个供给器22在这个位置时,借助于被指令和控制装置控制的驱动装置40,该供给板19从静止位置(R),或更有利地,从中间位置(I),向工作位置(O)移动,在这种情况下,胶合剂通过喷嘴20供给到鞋的内底23上。
随后,该两个供给器22和供给板19返回(图12)到各自的静止位置或中间位置。图5示出了在工作位置的该板19和两个供给器22。
胶合剂沿着该鞋的内底23的前部轮廓27供给,具体说,在该鞋的内底23的前端31。
当用该板19供给胶合剂的工作完成时,控制该驱动装置40以便使该板19返回到静止位置。
随后,用于折回鞋帮21的边缘的装置14向着鞋的内底23被驱动,并且然后,驱动用于将该边缘本身压靠在鞋的内底23的装置以便确保正确地将鞋帮21胶合到鞋的内底23上。
在机器1的每个操作循环中,指令和控制装置能够根据鞋帮21将被胶合到其上的鞋的内底23的类型命令并控制驱动装置40、41。例如,操作者可以决定只使用供给器22而不使用供给板19,或如前面例子中所描述的那样,连续使用用于供给胶合剂的供给板19和供给器22。
正如从前面的描述中所知道的,限据本发明用于生产鞋子的机器具有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同时,消除现有技术中用于生成鞋子的机器中存在的缺点。
具体说,该机器能够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中使用。根据第一种工作模式,仅仅使用可移动的供给器,特别是,用于具有锥形轮廓的鞋楦和具有中等至高硬度的鞋的内底。按照第二种模式,还使用供给板,特别是,用于具有特别尖的末端和具有低硬度的鞋的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