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井盖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工程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
式井盖。
背景技术
目前市政工程使用的井盖常为圆形铁盖,且安放于路面上的井盖常常会因为井壁
凹台的不平整和井盖下端面磨损造成配合间隙过大,而对在井盖上面过往的行人和汽车造
成危险;且圆形铁盖过于单薄,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取,在夜晚由于光线较暗,行人和汽车没
有及时发现井盖被盗,而掉入其中,从而造成人员受伤和财产上的损失;
本发明设计一种基于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井盖解决如上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
井盖,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井盖,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井盖拆卸机构、井
盖固定机构,其中井盖拆卸机构安装在井壁内,井盖固定机构位于井盖拆卸机构的内侧。
上述井盖拆卸机构包括环形套、第一钥匙腔、第二钥匙腔、螺帽、扇形孔、固定杆、
螺杆、固定圆环、扇形腔、第一扇形外壳、圆环轴套、井壁、井壁凹台、圆形腔、拉绳、带动块、
第三扇形外壳、带动块孔、带动块槽、第二扇形外壳、第一圆柱腔、第一扇形腔、第一限位块、
第二扇形腔、限位框、第二限位块,其中井壁内圆面上端开有井壁凹台;井壁的下端内圆面
上开有第一扇形腔;井壁的上端面开有向下延伸的圆形腔,且圆形腔的一端与井壁下端的
第一扇形腔相通;圆形腔上端的內圆面上安装有环形套;固定圆环的外圆面安装在圆形腔
下端的内圆面上,圆环转轴的上端开有第二钥匙腔,圆环转轴靠近环形套一端的外圆面上
开有扇形孔;圆环转轴安装在圆形腔内,圆环转轴的上端安装在环形套的内圆面上,且圆环
转轴穿过固定圆环;圆环转轴的內圆面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螺帽;固定杆的一端为
圆环状,螺杆上端面开有第一钥匙腔;螺杆的外圆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上安装有一个固定杆,
螺杆外圆面与固定杆圆环一端配合;两个固定杆分别位于两个螺帽的下侧;螺杆通过固定
杆安装在圆形腔的内圆面上,且固定杆穿过扇形孔;螺杆穿过螺帽且与螺帽配合;圆环轴套
安装在圆环转轴的下端,且位于固定圆环的下侧;第一扇形壳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腔;第一
扇形壳的侧面开有第二扇形腔,第一扇形壳通过第一圆柱腔安装在环形轴套的外圆面上;
且第一扇形壳位于第一扇形腔的下端面上;第二扇形壳的侧面开有第三扇形腔,第二扇形
壳的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第一限位块;第二扇形壳通过两个第一限位块安装在第二扇形腔
中,限位框安装在第二扇形腔端面;两个第一限位块与安装在第二扇形腔的限位框配合;第
三扇形壳的上下端面均安装有第二限位块,第三扇形壳通过两个第二限位块安装在第三扇
形腔中,限位框安装在第三扇形腔端面;两个第二限位块与安装在第三扇形腔的限位框配
合;第一扇形壳具有第一圆柱腔的一端开有带动块槽,第一圆柱腔和环形轴套上均开有带
动块孔,且带动块孔与带动块槽配合;带动块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上,另一端安装在圆环
转轴上,且带动块穿过带动块槽和带动块孔;第三扇形壳与第一扇形腔配合;拉绳的一端安
装在第一扇形腔的内侧,另一端安装在第一扇形壳上。
上述井盖固定机构包括第三钥匙腔、井盖、支撑圆环、支撑腔、第一拉杆、转轴、第
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圆形重物、圆环转轴、转轴腔,其中井盖上端面的中心开有转
轴腔,井盖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圆柱腔,且第二圆柱腔和转轴腔相通,井盖上位于圆柱腔的
上侧开有支撑腔,且支撑腔的中心与井盖的中心共线;转轴的上端面开有第三钥匙腔;转轴
穿过转轴腔;支撑圆环的内圆面安装在转轴的外圆面上,且支撑圆环位于支撑腔的内侧;第
三拉杆的一端安装在转轴的下端;第四拉杆的下端安装在圆形重物上,上端安装有第五拉
杆;第五拉杆一端安装有第二拉杆,第一拉杆安装在第二拉杆上;第一拉杆与第三拉杆配
合。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第一钥匙腔的横截面为三边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
或六边形。
相对于传统的市政道桥工程井盖技术,本发明一种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井
盖是由固定井盖机构和拆卸井盖机构构成,其分别具有固定井盖和拆卸井盖的作用。
本发明中支撑腔的作用是可以使安装在转轴上的支撑圆环进行转动;支撑圆环通
过转轴、第三拉杆、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四拉杆、第五拉杆的配合将圆形重物悬挂于支撑
腔内,由于圆形重物自身的重力作用,安装在井壁凹台上的井盖会受到圆形重物一个向下
的拉力,使井盖更加稳固,且不易被移动;本发明中转轴的上端开有第三钥匙腔,通过辅助
设备和第三钥匙腔的配合可以转动转轴,进而安装在转轴上的支撑圆环、第三拉杆也随之
转动。
本发明中圆环转轴的上端开有第二钥匙腔,其作用是可以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二钥
匙腔的配合使用对圆环转轴进行转动;安装在圆环转轴外圆面上的环形套和固定圆环其作
用是可以让环形转动轴在其内侧进行转动,且不影响环形转动轴的上下移动;圆环转轴的
外圆面上开有扇形孔,其作用是防止圆环转轴在旋转和上下移动时对固定杆造成干涉;安
装在圆环转轴下端外圆面上的圆环轴套可以保证圆环转轴在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扇形壳
进行转动;且在圆环转轴向上移动时,第一扇形壳也会跟着向上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的第
一扇形腔的配合,第二扇形壳可以在第一扇形壳内进出,且不会滑出第一扇形壳;通过第二
限位块和第二扇形腔的配合,第三扇形壳可以在第二扇形壳内进出,且不会滑出第二扇形
壳的;安装在第三扇形壳侧面的带动块可以随着圆环转轴进行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
第三扇形壳进行转动;固定杆的作用是可以将螺杆固定在圆形腔的內圆面上,当螺杆和螺
帽发生转动时,限制螺杆向上移动;螺帽可以保证在螺杆和螺帽发生转动时,被限制上下移
动的螺杆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螺帽和圆环转轴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扇形壳一端的外侧与第一
扇形腔的内侧之间通过拉绳连接,所以第二外壳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将第一外壳整体拉出第
一扇形腔。
在井盖使用时,将井壁上端的内圆面上加工成本发明中的凹台形状,通过辅助设
备和圆环转轴上侧的第二钥匙腔的配合将转动圆环转轴进行转动,圆环转轴在转动的同时
将带动安装在圆环转轴上的带动块进行转动,而带动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的侧面
上,从而带动块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第二扇形壳内侧第三扇形壳进行转动;当第二限
位块与第三扇形腔一端的限位框接触时,第三扇形壳将带动第二扇形壳进行转动;当转动
过程中第一限位块和第二扇形腔一端的限位框接触时,第二扇形壳将带动第一扇形壳进行
转动;当将第一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被整体拉出时,放下圆形重块;第一扇形
壳、第二扇形壳和第三扇形壳位于圆形重块正下方;之后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钥匙腔的配
合对螺杆进行转动,因为螺杆固定在圆形腔的内圆面上,且不会上下移动,所以在转动螺杆
时,与螺杆配合的两个螺帽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在螺帽上的圆环转轴也跟着向上移
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向上移动,进而将带动位于第一扇形壳、
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上侧的圆形重物向上运动,这时第一拉杆与第三拉杆脱开,通过辅
助设备和第三钥匙腔的配合将第三拉杆移动到第一拉杆的下侧,接着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
钥匙腔的配合将第一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向下移动,当移动到圆形重物与第一
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完全脱离后;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二钥匙腔的配合将第一扇
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依次移动到第一扇形腔内侧;进而让圆形重物通过自身的重
力作用悬挂于井盖的下端,达到固定井盖的作用;当需要进行日常维修时,通过辅助设备和
圆环转轴上侧的第二钥匙腔的配合将带动圆环转轴进行转动,圆环转轴在转动的同时将带
动安装在圆环转轴上的带动块进行转动,而带动块的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的侧面上,从
而带动块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第二扇形壳内侧第三扇形壳进行转动;当第二限位块与
第三扇形腔一端的限位框接触时,第三扇形壳将带动第二扇形壳进行转动;当转动过程中
第一限位块和第二扇形腔一端的限位框接触时,第二扇形壳将带动第一扇形壳进行转动;
当将第一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被整体拉出时,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钥匙腔的配
合对螺杆进行转动,因为螺杆固定在圆形腔的内圆面上,且不会上下移动,所以在转动螺杆
时,与螺杆配合的两个螺帽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在螺帽上的圆环转轴也跟着向上移
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形壳、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向上移动,进而将带动位于第一扇形壳、
第二扇形壳、第三扇形壳上侧的圆形重物向上运动,这时第一拉杆位于第三拉杆上侧,通过
辅助设备和第三钥匙腔的配合将第三拉杆移动与第一拉杆分开,之后打开井盖,通过辅助
设备将重块取出,之后开始日常维修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部件外观示意图。
图2是整体部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整体部件结构剖视图。
图4是井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圆环安装示意图。
图6是转轴安装示意图。
图7是第一扇形腔结构示意图。
图8是井壁凹台结构示意图。
图9是圆环转轴安装示意图。
图10是固定杆安装示意图。
图11是第一扇形壳安装示意图。
图12是第一扇形壳结构示意图。
图13是第二扇形壳结构示意图。
图14是第三扇形壳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名称:1、环形套,2、第一钥匙腔,3、第二钥匙腔,4、井壁,5、第三钥匙腔,
6、井盖,7、螺帽,8、扇形孔,9、固定杆,10、螺杆,11、固定圆环,12、支撑腔,13、第一扇形腔,
14、第一扇形壳,15、圆环轴套,16、井壁凹台,17、第一拉杆,18、转轴,19、第二拉杆,20、第三
拉杆,21、第四拉杆,22、圆形重物,23、圆环转轴,24、转轴腔,25、支撑圆环,26、圆形腔,27、
拉绳,28、带动块,30、第三扇形壳,31、第二扇形壳,32、第一圆柱腔,33、第二扇形腔,34、第
一限位块,35、第三扇形腔,36、第二限位块,37、第二圆柱腔,38、第五拉杆,39、带动块孔,
40、带动块槽,41、限位框。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它包括井盖6拆卸机构、井盖6固定机构,其中井盖6拆卸机构安装
在井壁4内,井盖6固定机构位于井盖6拆卸机构的内侧。
如图9所示,上述井盖6拆卸机构包括环形套1、第一钥匙腔2、第二钥匙腔3、螺帽7、
扇形孔8、固定杆9、螺杆10、固定圆环11、扇形腔、第一扇形外壳、圆环轴套15、井壁4、井壁凹
台16、圆形腔26、拉绳27、带动块28、第三扇形外壳、带动块孔39、带动块槽40、第二扇形外
壳、第一圆柱腔32、第一扇形腔13、第一限位块34、第二扇形腔33、限位框41、第二限位块36,
其中如图7、8所示,井壁4内圆面上端开有井壁凹台16;井壁4的下端内圆面上开有第一扇形
腔13;井壁4的上端面开有向下延伸的圆形腔26,且圆形腔26的一端与井壁4下端的第一扇
形腔13相通;如图2、3所示,圆形腔26上端的內圆面上安装有环形套1;固定圆环11的外圆面
安装在圆形腔26下端的内圆面上,圆环转轴23的上端开有第二钥匙腔3,如图3所示,圆环转
轴23靠近环形套1一端的外圆面上开有扇形孔8;圆环转轴23安装在圆形腔26内,圆环转轴
23的上端安装在环形套1的内圆面上,且圆环转轴23穿过固定圆环11;如图2、3所示,圆环转
轴23的內圆面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螺帽7;固定杆9的一端为圆环状,螺杆10上端面
开有第一钥匙腔2;如图10所示,螺杆10的外圆面的上下两端分别上安装有一个固定杆9,螺
杆10外圆面与固定杆9圆环一端配合;两个固定杆9分别位于两个螺帽7的下侧;如图3、10所
示,螺杆10通过固定杆9安装在圆形腔26的内圆面上,且固定杆9穿过扇形孔8;螺杆10穿过
螺帽7且与螺帽7配合;圆环轴套15安装在圆环转轴23的下端,且位于固定圆环11的下侧;如
图12所示,第一扇形壳14的一端开有第一圆柱腔32;第一扇形壳14的侧面开有第二扇形腔
33,如图11所示,第一扇形壳14通过第一圆柱腔32安装在环形轴套的外圆面上;且第一扇形
壳14位于第一扇形腔13的下端面上;如图13所示,第二扇形壳31的侧面开有第三扇形腔35,
第二扇形壳31的上下两端面均安装有第一限位块34;第二扇形壳31通过两个第一限位块34
安装在第二扇形腔33中,限位框41安装在第二扇形腔33端面;两个第一限位块34与安装在
第二扇形腔33的限位框41配合;如图14所示,第三扇形壳30的上下端面均安装有第二限位
块36,第三扇形壳30通过两个第二限位块36安装在第三扇形腔35中,限位框41安装在第三
扇形腔35端面;两个第二限位块36与安装在第三扇形腔35的限位框41配合;第一扇形壳14
具有第一圆柱腔32的一端开有带动块槽40,如图9、11所示,第一圆柱腔32和环形轴套上均
开有带动块孔39,且带动块孔39与带动块槽40配合;带动块28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30上,
另一端安装在圆环转轴23上,且带动块28穿过带动块槽40和带动块孔39;第三扇形壳30与
第一扇形腔13配合;如图8所示,拉绳27的一端安装在第一扇形腔13的内侧,另一端安装在
第一扇形壳14上。
如图2、3所示,上述井盖6固定机构包括第三钥匙腔5、井盖6、支撑圆环25、支撑腔
12、第一拉杆17、转轴18、第二拉杆19、第三拉杆20、第四拉杆21、圆形重物22、圆环转轴23、
转轴腔24,其中如图4所示,井盖6上端面的中心开有转轴腔24,井盖6的下端面上开有第二
圆柱腔37,且第二圆柱腔37和转轴腔24相通,井盖6上位于圆柱腔的上侧开有支撑腔12,且
支撑腔12的中心与井盖6的中心共线;转轴18的上端面开有第三钥匙腔5;转轴18穿过转轴
腔24;支撑圆环25的内圆面安装在转轴18的外圆面上,且支撑圆环25位于支撑腔12的内侧;
如图6所示,第三拉杆20的一端安装在转轴18的下端;如图5所示,第四拉杆21的下端安装在
圆形重物22上,上端安装有第五拉杆38;第五拉杆38一端安装有第二拉杆19,第一拉杆17安
装在第二拉杆19上;第一拉杆17与第三拉杆20配合。
上述第一钥匙腔2的横截面为三边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
上述第三钥匙腔5的横截面,为三边形或四边形或五边形或六边形。
上述螺帽7为两个或三个。
综上所述:
本发明一种市政道桥工程使用的重力式井盖6是由固定井盖6机构和拆卸井盖6机构构
成,其分别具有固定井盖6和拆卸井盖6的作用。
本发明中支撑腔12的作用是可以使安装在转轴18上的支撑圆环25进行转动;支撑
圆环通过转轴18、第三拉杆20、第一拉杆17、第二拉杆19、第四拉杆21、第五拉杆38的配合将
圆形重物22悬挂于支撑腔12内,由于圆形重物22自身的重力作用,安装在井壁凹台16上的
井盖6会受到圆形重物22一个向下的拉力,使井盖6更加稳固,且不易被移动;本发明中转轴
18的上端开有第三钥匙腔5,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三钥匙腔5的配合可以转动转轴18,进而安
装在转轴18上的支撑圆环25、第三拉杆20也随之转动。
本发明中圆环转轴23的上端开有第二钥匙腔3,其作用是可以通过辅助设备和第
二钥匙腔3的配合使用对圆环转轴23进行转动;安装在圆环转轴23外圆面上的环形套1和固
定圆环11其作用是可以让环形转动轴在其内侧进行转动,且不影响环形转动轴的上下移
动;圆环转轴23的外圆面上开有扇形孔8,其作用是防止圆环转轴18在旋转和上下移动时对
固定杆9造成干涉;安装在圆环转轴18下端外圆面上的圆环轴套15可以保证圆环转轴18在
转动时不会带动第一扇形壳14进行转动;且在圆环转轴18向上移动时,第一扇形壳14也会
跟着向上移动;通过第一限位块34的第一扇形腔13的配合,第二扇形壳31可以在第一扇形
壳14内进出,且不会滑出第一扇形壳14;通过第二限位块36和第二扇形腔33的配合,第三扇
形壳30可以在第二扇形壳31内进出,且不会滑出第二扇形壳31的;安装在第三扇形壳30侧
面的带动块28可以随着圆环转轴23进行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第三扇形壳30进行转
动;固定杆9的作用是可以将螺杆10固定在圆形腔26的內圆面上,当螺杆10和螺帽7发生转
动时,限制螺杆10向上移动;螺帽7可以保证在螺杆10和螺帽7发生转动时,被限制上下移动
的螺杆10通过螺纹配合带动螺帽7和圆环转轴23向上移动;由于第一扇形壳14一端的外侧
与第一扇形腔13的内侧之间通过拉绳27连接,所以第二外壳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将第一外壳
整体拉出第一扇形腔13。
具体实施方案:在井盖6使用时,将井壁4上端的内圆面上加工成本发明中的凹台
形状,通过辅助设备和圆环转轴23上侧的第二钥匙腔3的配合将转动圆环转轴23进行转动,
圆环转轴23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圆环转轴23上的带动块28进行转动,而带动块28的
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30的侧面上,从而带动块28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第二扇形壳31
内侧第三扇形壳30进行转动;当第二限位块36与第三扇形腔35一端的限位框41接触时,第
三扇形壳30将带动第二扇形壳31进行转动;当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块34和第二扇形腔33一
端的限位框41接触时,第二扇形壳31将带动第一扇形壳14进行转动;当将第一扇形壳14、第
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被整体拉出时,放下圆形重块;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和
第三扇形壳30位于圆形重块正下方;之后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钥匙腔2的配合对螺杆10进
行转动,因为螺杆10固定在圆形腔26的内圆面上,且不会上下移动,所以在转动螺杆10时,
与螺杆10配合的两个螺帽7将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在螺帽7上的圆环转轴23也跟着向上
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向上移动,进而将带动位于第
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上侧的圆形重物22向上运动,这时第一拉杆17与
第三拉杆20脱开,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三钥匙腔5的配合将第三拉杆20移动到第一拉杆17的
下侧,接着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钥匙腔2的配合将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
壳30向下移动,当移动到圆形重物22与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完全脱
离后;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二钥匙腔3的配合将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
依次移动到第一扇形腔13内侧;进而让圆形重物22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悬挂于井盖6的下
端,达到固定井盖6的作用;当需要进行日常维修时,通过辅助设备和圆环转轴23上侧的第
二钥匙腔3的配合将带动圆环转轴23进行转动,圆环转轴23在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圆
环转轴23上的带动块28进行转动,而带动块28的一端安装在第三扇形壳30的侧面上,从而
带动块28转动的同时将带动安装在第二扇形壳31内侧第三扇形壳30进行转动;当第二限位
块36与第三扇形腔35一端的限位框41接触时,第三扇形壳30将带动第二扇形壳31进行转
动;当转动过程中第一限位块34和第二扇形腔33一端的限位框41接触时,第二扇形壳31将
带动第一扇形壳14进行转动;当将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30被整体拉出
时,通过辅助设备和第一钥匙腔2的配合对螺杆10进行转动,因为螺杆10固定在圆形腔26的
内圆面上,且不会上下移动,所以在转动螺杆10时,与螺杆10配合的两个螺帽7将向上移动,
从而带动安装在螺帽7上的圆环转轴23也跟着向上移动,从而带动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
壳31、第三扇形壳30向上移动,进而将带动位于第一扇形壳14、第二扇形壳31、第三扇形壳
30上侧的圆形重物22向上运动,这时第一拉杆17位于第三拉杆20上侧,通过辅助设备和第
三钥匙腔5的配合将第三拉杆20移动与第一拉杆17分开,之后打开井盖6,通过辅助设备将
重块取出,之后开始日常维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