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
背景技术
随着各大发达城市的日新月异,各种各样的造型新颖、功能齐全的地标性建筑纷
纷拔地而起。由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领域使用的资源越来越多,加大了原材料的消耗
量,例如沙、石、铁矿石以及黏土等原材料,这些原材料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木
材的大量使用也加剧了土地的沙漠化。
在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的建材工业具备的一定的规模,材料的种类也
越来越多。新型建筑材料有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筑材料,从功能上可分为墙体材
料、门窗材料等。从材质上,有天然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推
动了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工艺的变化,而新的建筑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对建筑材料品种和
质量提出更高和多样化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将不同材质的材料相结合,通
过对传统楼板结构的改进,发挥各材质的优点,形成具有耐磨、保温、承重特点的楼层板,该
楼层板成本较低,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包括第一面层、第二面层以及设置于第一面层、第二面
层之间的芯层,第一面层、第二面层均包括依次叠层布置的外饰层、金属层以及砂浆层,设
置于第一面层的砂浆层以及设置于第二面层的砂浆层分别布置在芯层相对的两侧。
优选地,楼层板还包括用于加强承重的承重件,承重件沿第一面层至第二面层的
方向贯穿芯层,且承重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面层、第二面层。
优选地,承重件包括金属丝、钢钉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芯层上设有通孔,承重件穿过通孔与第一面层、第二面层固定连接。
优选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且以矩阵排列的方式布置于芯层。
优选地,承重件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面层内的金属层、第二面层内的金属层。
优选地,金属层包括金属网。
优选地,金属网具有均匀分布的网格。
优选地,承重件与金属层相互垂直。
优选地,外饰层、金属层、砂浆层、芯层的厚度比为8~10:2~3:8~10:50。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该楼层板包括芯层及作为结构层的第一面
层和第二面层,第一面层、第二面层具有耐磨、抗冲击、抗挤压的特点且设置于芯层相对的
两侧。芯层置于楼层板的中心,具有隔热、隔音的特点,起到保温的作用。楼层板还包括用于
加强承重的承重件,承重件沿第一面层至第二面层的方向贯穿芯层,且承重件的两端分别
固定于第一面层、第二面层。承重件将第一面层与第二面层相连接,加强楼层板的紧密程
度,增强稳固性。同时增强楼层板抗横向、纵向、斜向的冲击能力,不易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
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
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10-第一面层;111-第一外饰层;113-第一金属
层;115-第一砂浆层;120-第二面层;121-第二外饰层;123-第二金属层;125-第二砂浆层;
130-芯层;200-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1-承重件;20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
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
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
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
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
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
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
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垂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
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
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
“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
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
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
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
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包括第一面层110、第二
面层120以及设置于第一面层110、第二面层120之间的芯层130。第一面层110、第二面层120
主要起到耐磨、承重的作用,芯层130起到保温的作用。
芯层130作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的内芯,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隔热、隔音、耐
腐蚀、耐水蒸气渗透及耐候性等性能。在本实施例中,芯层130为泡沫板如聚苯乙烯板材,经
加热预发后在模具中加热成型的白色物体,其具有微细闭孔的结构特点,具有重量轻、隔
热、隔音等特点,具有保温的作用。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芯层130可选取塑料板或岩棉
板,本发明对其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为长方体,作为芯层130的苯板则为长方
体,较优的,苯板的长度为2800~3200mm,宽度为400~800mm。
如图2所示,第一面层110包括依次叠层布置的第一外饰层111、第一金属层113以
及第一砂浆层115,第二面层120包括依次叠层布置的第二外饰层121、第二金属层123以及
第二砂浆层125。
第一外饰层111、第二外饰层121均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的表面层,与外界接
触,起到保护结构层、承接并传递荷载、装饰等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饰层111、第二外
饰层121均为砂浆层。以无机硅酸盐水泥为凝结材料,天然砂为骨料,添加特种胶粉、助剂制
成。外饰砂浆具有材质轻的特点,解决了建筑物的重量问题;柔性好,适用于圆柱体及弧形
的造型,应用范围广;其形状、大小、颜色可按实际需要进行改变,可塑性强;具有防水、抗
渗、透气、、耐磨、抗收缩的特点,增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的性能;施工简单、耐久性好,
应用更加广泛。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外饰层可以采用涂料或石材等外饰材料,本发明
对其不做限定。
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23作为结构层稳固及加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
的承重能力。具体的,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23为网格结构。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格
由金属丝横向、纵向交错布置形成,较优的,网格大小均匀且均匀分布于金属网格。金属层
网格结构可有效的分散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受到的横向、纵向、斜向的冲击力,具有承
重力强,抗挤压能力强,不易损坏的优点。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金属丝可采用平行分
布的形式或随意交叉的形式构成金属层,也可以针对实际需要形成不同的结构,本发明对
其不做限定。
金属丝包括铁丝、铜丝、不锈钢等材料,为了使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具有较好
的承重能力,本实施例采用铁丝构成铁丝网作为金属层。
第一砂浆层115、第二砂浆层125布置在芯层130相对的两侧,具有承重及保温的作
用。砂浆作为建筑上使用的黏结物质,由一定比例的水泥、沙子和水混合制成。为了具有不
同的性质,可以改变砂浆中水泥、沙子和水的比例,也可以加入其他的添加剂来增强性能。
为了使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具有较优的建筑性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外饰层
111、第一金属层113、第一砂浆层115、芯层130的厚度比为8~10:2~3:8~10:50。经发明人
大量的实验测试,第一外饰层111、第一金属层113、第一砂浆层115、芯层130的厚度比在该
范围中,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的重量较轻,隔热、隔音效果较好,且横向、纵向、斜向的抗
冲击力、承重力强、抗挤压能力较强。较优的,第一外饰层111、第一金属层113、第一砂浆层
115、芯层130的厚度比为9:2:9:50。第二外饰层121、第二金属层123、第二砂浆层125的厚度
分别与第一外饰层111、第一金属层113、第一砂浆层115的厚度相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
与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100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
请参照图3及图4,为了进一步增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的承重能力及抗挤压
能力,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还包括用于加强承重的承重件201。承重件201沿第一面层
110至第二面层120的方向贯穿芯层130,且承重件2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面层110、第二
面层120。承重件201置于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中,可增强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对横
向及竖向外力的承受能力,增强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201为金属丝,在本发明的其
他实施例中,承重件201可为钢钉等,本发明对其不做限定。
具体的,芯层130上设有通孔203,承重件201穿过通孔203与第一面层110、第二面
层120固定连接。第一面层110、第二面层120的结构中,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23相对
第一外饰层111、第二外饰层121、第一砂浆层115、第二砂浆层125较稳固,可承受的外力更
强,更易与其他配件连接。较优的,承重件201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面层110内的第一金属
层113、第二面层120内的第二金属层123。作为另一种实现方式,承重件201的两端分别固定
于第一面层110内的第一砂浆层115、第二面层120内的第二砂浆层125或是固定于第一面层
110内的第一外饰层111、第二面层120内的第二外饰层121。
在本实施例中,承重件201具体的为铁丝,铁丝与铁丝网固定连接,铁丝的直径优
选为2~5mm。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承重件201可以为不锈钢丝或钢钉,本发明对其不
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铁丝与铁丝网以缠结及焊接的形式固定连接,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
例中,铁丝与铁丝网可采用增加连接件,通过连接件进行固定连接,本发明对其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通孔203中设有两个承重件201,且承重件201以垂直于芯层130的方式
与第一金属层113、第二金属层123连接,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通孔203中设置的
承重件201可以为一个或四个,且承重件201以相对倾斜于芯层130的方式设置于通孔203,
本发明对其不做限定。
为了符合建筑学中的受力原理,通孔203以一定的规格设置在芯层130上,具体的,
通孔203以矩阵排列的方式布置于芯层130。
在本实施例中,芯层130为长方体。较优的,芯层130的长度为3000mm,宽度为
600mm,厚度为50mm。以距芯层130长度方向的边180mm、距芯层130宽度方向的边120mm处为
中心,设置半径为50mm的通孔203。通孔203在芯层130上沿宽度方向的间隔为180mm,沿长度
方向的间隔为900mm,则通孔203在芯层130上的个数为12个。经发明人的研究发现,该结构
可赋予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较强的外力承受能力,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为简化表示,本实施例中未提及处,请参阅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磨保温承重板房(图未示),包括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
耐磨保温承重板房以轻钢为骨架,以耐磨保温承重楼层板200为围护材料,以水平
或竖直组合形式搭建成主体,采用螺栓进行连接而成。耐磨保温承重板房具有较轻的主体,
可方便快捷的进行组装和拆卸,实现了临时建筑的通用标准化,树立了环保节能、快捷高效
的建筑理念。
为简化表示,本实施例中未提及处,请参阅实施例2中相应内容。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
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