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管连接挡墙的实施方案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造挡墙的实施方案,特别是一种制造方管与挡墙连接的一种方
管连接挡墙的实施方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挡墙与挡墙的连接都是采用直缝对接的方式实施的,此直缝对接的挡
墙连接方式不能使挡墙成为一个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方管将挡墙连接成一个整体的一种方管连接挡墙的实施
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方管连接挡墙的实施方案,实施此方案所用设备包括沉管机和挡墙制造机。
挡墙制造机的结构包括:包括前后并排设置的两个三角架,前部的三角架由上部
的第一臂杆、左下部的第二臂杆以及右下部的第三臂杆组成,后部的三角架由上部的第四
臂杆、左下部的第五臂杆以及右下部的第六臂杆组成;第一臂杆的中间上部以及第四臂杆
的中间上部分别固定一个纵板,两个纵板的上端通过一个臂板固定在一起,臂板的上端固
定于支撑臂的下端;两个三角架的左上端固定第一轮轴,两个三角架的右上端固定第二轮
轴,两个三角架的下端固定第三轮轴;第一轮轴上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一转轮、第八转
轮、第四转轮,第二轮轴上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二转轮、第九转轮、第五转轮,第三轮轴上
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三转轮、第七转轮、第六转轮;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以及第三转轮上
绕有一条第一链轨,第四转轮、第五转轮以及第六转轮上绕有一条第二链轨,第七转轮、第
八转轮以及第九转轮上绕有一条第三链轨;第一链轨上安装多个梯形铲,第二链轨上安装
多个梯形铲,第三链轨上安装多个鱼尾铲。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方管将挡墙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续挡墙结构,用于基础工程抵抗土体应力
的变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挡墙制造机的前视图;
图2为挡墙制造机的后视图;
图3为图1的A—A视图;
图4为图1的B—B视图;
图5为图1的C—C视图;
图6为图1的D—D视图。
图7为方管将多个挡墙连接的截面图。
图中:1、主臂,2、臂板,3、纵板,4、第一臂杆,5、第二臂杆,6、第三臂杆,7、第一轮
轴,8、第二轮轴,9、第三轮轴,10、第一转轮,11、第二转轮,12、第三转轮,13、第一链轨,14、
梯形铲,15、梯形斗,16、第四臂杆,17、第五臂杆,18、第六臂杆,19、第四转轮,20、第五转轮,
21、第六转轮,22、第二链轨,23、第三链轨,24、鱼尾铲,25、第七转轮,26、第八转轮,27、第九
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方管连接挡墙的实施方案,实施此方案所用设备包括沉管机和挡墙制造机。
挡墙制造机的结构包括:前后并列设置的两个三角架,前部的三角架由上部的第
一臂杆4、左下部的第二臂杆5以及右下部的第三臂杆6组成,后部的三角架由上部的第四臂
杆16、左下部的第五臂杆17以及右下部的第六臂杆18组成;第一臂杆的中间上部以及第四
臂杆的中间上部分别固定一个纵板3,两个纵板的上端通过一个臂板2固定在一起,臂板的
上端固定于支撑臂1的下端;两个三角架的左上端固定第一轮轴7,两个三角架的右上端固
定第二轮轴8,两个三角架的下端固定第三轮轴9;第一轮轴上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一转
轮10、第八转轮26、第四转轮19,第二轮轴上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二转轮11、第九转轮27、
第五转轮20,第三轮轴上从前到后顺次安装有第三转轮12、第七转轮25、第六转轮21;第一
转轮、第二转轮以及第三转轮上绕有一条第一链轨13,第四转轮、第五转轮以及第六转轮上
绕有一条第二链轨22,第七转轮、第八转轮以及第九转轮上绕有一条第三链轨23;第一链轨
上安装多个梯形铲14,第二链轨上安装多个梯形铲,第三链轨上安装多个鱼尾铲。
所述第一转轮内设置有驱动装置。
所述第五转轮内设置有驱动装置。
所述第七转轮内设置有驱动装置。
挡墙制造机工作时,第一转轮内的驱动装置驱动第一转轮带动第一链轨正转,第
五转轮内的驱动装置驱动第五转轮带动第二链轨正转,第七转轮内的驱动装置驱动第七转
轮带动一条第三链轨反转,第一链轨上的多个梯形铲以及第二链轨上的多个梯形铲在正转
中挖掘,第三链轨上的多个鱼尾铲在反转中挖掘,带有土渣的梯形铲以及鱼尾铲经过梯形
斗上部时,土渣跌落于梯形斗中,梯形斗接满后,提出挡墙制造机,倒掉梯形斗内的土渣,挡
墙制造机重新返回孔中,继续工作,直到挖掘成一定深度的孔体,在此孔体内置放钢筋笼,
浇灌混凝土,制作成左右两端分别带有凹三角的挡墙。
制造方管与挡墙连接的实施方案为:在需要制造挡墙的轴线位置,用沉管机沉入
一定数量的方管,每两个相邻的方管间隔一个挡墙的长度,随后用挡墙制造机在每两个方
管之间制造一个混凝土挡墙,使挡墙两端的凹三角对合于方管的棱角,其后在方管内灌注
混凝土,由此形成由方管将多个挡墙连接成一个整体的连续挡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