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桩方法.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957499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761.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0232730.8

申请日:

2017.04.11

公开号:

CN106836223A

公开日:

2017.06.1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9/02申请日:20170411|||公开

IPC分类号:

E02D9/02

主分类号:

E02D9/02

申请人:

国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吉剑峰; 杨亦贵; 董荣贵; 李力; 张鹏; 张红兵; 林咸灶; 何伟斌; 李鹏

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正大道399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代理人:

陈鹏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拔桩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在拔桩时会破坏冠梁的问题。本拔桩方法,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由若干根桩和冠梁组成,桩埋在地基中,各根桩的顶部通过冠梁相连接,桩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本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桩周边挖土方;B、拔桩前准备;C、拔桩;D、重复步骤C。本拔桩方法具有在不破坏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情况下拔出冠梁正下方桩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拔桩方法,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由若干根桩(2)和冠梁(3)组成,所述桩(2)埋在地
基(1)中,各根所述桩(2)的顶部通过所述冠梁(3)相连接,所述桩(2)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
而成,其特征在于,本拔桩(2)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桩周边挖土方:选取需要的桩(2),在所述桩(2)的四周挖出一个坑(4),使所述桩(2)
的顶部露出;
B、拔桩前准备:凿除所述桩(2)露出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切断钢筋并保留设定长
度的钢筋露在所述桩(2)的顶部,该部分钢筋作为第一焊接段(5),在冠梁(3)上设置提升系
统,所述提升系统包括第二连接件(6),将第二连接件(6)的底部与第一焊接段(5)焊接固
连;
C、拔桩:提升系统启动,将所述桩(2)从地基(1)中拔出设定的高度,然后凿除所述桩
(2)拔出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切断钢筋并保留设定长度的钢筋露在所述桩(2)的顶
部,该部分钢筋作为第二焊接段(18),通过提升系统使第二连接件(6)下移,将第二连接件
(6)的底部与第二焊接段(18)焊接固连;
D、重复步骤C:分多次拔桩(2),每次将所述桩(2)的一段拔出,直到将埋在地基(1)中的
所述桩(2)完全拔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中,第二连接件(6)
和第一焊接段(5)一一对应设置,第二连接件(6)和第一焊接段(5)焊接固连后,对第二连接
件(6)和第一焊接段(5)进行预拉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中,第二连接件(6)
和第二焊接段(18)一一对应设置,在拔桩(2)前,对第二连接件(6)和第二焊接段(18)进行
预拉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C和步骤D中,
开始拔桩(2)时,通过提升系统慢速拉拔桩(2),当所述桩(2)开始上移时,通过提升系统匀
速拉拔桩(2)。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C、D中,在切
断钢筋前,通过至少四根额外的固定钢筋对桩(2)进行定位,防止桩(2)由于自重下滑。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和步骤B之
间,对所述桩(2)的四周进行预钻孔,以降低所述桩(2)四周的泥土对桩(2)的摩擦阻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B、C、D中,选取
1-3根钢筋,在拔桩(2)的过程中将钢筋折弯不切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A中,对所述坑
(4)进行加固处理,且设置水泵对所述坑(4)中的积水进行排放,所述坑(4)的深度为2-4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吊车
(7)、千斤顶(8)、上连接块(9)、下连接块(10)和第一连接件(11),所述上连接块(9)和下连
接块(10)通过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件(11)相连,所述上连接块(9)上间隔固连有若干个吊
环(12),所述下连接块(10)底部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呈圆柱状的连接柱(13),所
述连接柱(13)的外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固连有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件(6),所述上连接块(9)
位于冠梁(3)的上方,所述下连接块(10)位于冠梁(3)的下方,所述吊车(7)通过拉索(14)与
吊环(12)相连,所述千斤顶(8)设置在冠梁(3)上,且千斤顶(8)的顶部能抵靠在上连接块
(9)的底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拔桩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冠梁(3)上设有钢梁(15),
所述钢梁(15)和冠梁(3)之间垫有木垫(16),所述千斤顶(8)设在钢梁(15)上,所述钢梁
(15)和冠梁(3)通过呈环形的槽钢(17)相固定,所述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6)均为
钢筋或者钢索。

说明书

一种拔桩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拔桩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物都设计有地下室,为确保地下室土方开挖的安全,基坑周边都设计有
基坑围护结构,基坑围护结构最常用的为排桩结构形式。

在检测排桩是否合格,实际中一般根据《基桩钢筋笼长度磁测井法探测技术规程》
来检测钻孔灌注桩的钢筋笼长度,在实际测试中,桩与测试孔的垂直度影响、各类桩的钢筋
规格和数量的差异,桩与测试孔间距不同等因素,在解释钢筋笼长度时均会带来相应的误
差。因此需要拔出围护桩验证钢筋笼长度来验证检测的准确性,现有的拔桩方法,例如中国
专利文献资料公开了用拔桩机进行拔桩的施工方法[申请号:200710026145.9;授权公告
号:CN100535261C],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破碎承台,露出被拔桩的桩头;(2):把钢
丝绳放入上节套管、下节套管中,钢丝绳的顶端挂在搭扣上,末端位于上节套管和下节套管
的结合部位;(3):用吊车吊挂振动锤,使上节套管、下节套管中心线与被拔桩中心线在同一
条直线上;再通过步骤(4)、(5)、(6)、(7)、(8)中的开动振动锤等,最后将桩从地下拔出。

该种拔桩施工方法,通过高压泵系统、空压机系统、吊车系统和套管系统实现较为
省力的拔桩,能够拔出二节或者二节以上的桩;但是当基坑围护结构采用排桩结构形式时,
排桩由顶部冠梁相连形成一个围护整体,使用该种结构的拔桩施工方法时,需要凿断冠梁,
会破坏冠梁,影响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拔桩方法,解决的
技术问题是如何在不破坏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情况下拔出冠梁正下方的桩。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拔桩方法,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由
若干根桩和冠梁组成,所述桩埋在地基中,各根所述桩的顶部通过所述冠梁相连接,所述桩
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其特征在于,本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桩周边挖土方:选取需要的桩,在所述桩的四周挖出一个坑,使所述桩的顶部露
出;

B、拔桩前准备:凿除所述桩露出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切断钢筋并保留设定
长度的钢筋露在所述桩的顶部,该部分钢筋作为第一焊接段,在冠梁上设置提升系统,所述
提升系统包括第二连接件,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与第一焊接段焊接固连;

C、拔桩:提升系统启动,将所述桩从地基中拔出设定的高度,然后凿除所述桩拔出
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切断钢筋并保留设定长度的钢筋露在所述桩的顶部,该部分钢
筋作为第二焊接段,通过提升系统使第二连接件下移,将第二连接件的底部与第二焊接段
焊接固连;

D、重复步骤C:分多次拔桩,每次将所述桩的一段拔出,直到将埋在地基中的所述
桩完全拔出。

本拔桩方法为非破坏性分段式多次拔桩方法,通过分段多次对桩进行拔升,然后
将每次拔出的桩中的混凝土凿除,将拔出的桩中的钢筋进行切割,使在拔桩的过程中,不会
对冠梁造成破坏,不会破坏基坑围护结构体系,从而确保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安全性。桩周
边挖土方是为了使操作人员可以进入到坑中对桩中的混凝土进行凿除,对桩中的钢筋进行
切割和焊接等操作;本拔桩方法中,通过桩中本身带有的钢筋与提升系统中的第二连接件
焊接固连,使桩与提升系统相连,使提升系统能带动桩上移,无需添加额外的辅助连接结
构,可以简化提升系统。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中,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焊接段一一对应设
置,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焊接段焊接固连后,对第二连接件和第一焊接段进行预拉直。该种结
构,保证在拔桩的过程中桩受力均匀,且受力方向沿竖直方向,使桩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出
现倾斜的问题,使拔桩省力,且提高拔桩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中,第二连接件和第二焊接段一一对应设
置,在拔桩前,对第二连接件和第二焊接段进行预拉直。该种结构,保证在拔桩的过程中桩
受力均匀,且受力方向沿竖直方向,使桩在上升的过程中不会出现倾斜的问题,使拔桩省
力,且提高拔桩的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C和步骤D中,开始拔桩时,通过提升系统慢
速拉拔桩,当所述桩开始上移时,通过提升系统匀速拉拔桩。开始时,慢速拔拉,以破坏桩四
周的泥土,减少桩四周的泥土对桩的摩擦阻力,提高安全性,当桩开始上移时,通过匀速拔
桩,使桩承受的摩擦阻力最小,使桩能够省力、安全的拔出。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C、D中,在切断钢筋前,通过至少四根额
外的固定钢筋对桩进行定位,防止桩由于自重下滑。至少四根额外的固定钢筋等间距设置,
在各个方向均对桩进行定位,拉住桩,使桩不会由于自重下滑,保证桩能够安全的拔出。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和步骤B之间,对所述桩的四周进行预钻
孔,以降低所述桩四周的泥土对桩的摩擦阻力。桩打在地基中,地基中的泥土对桩产生的摩
擦阻力很大,通过预钻孔,使桩四周的泥土变松,降低地基四周泥土对桩的摩擦阻力,使桩
能够更加省力的拔出。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B、C、D中,选取1-3根钢筋,在拔桩的过程中
将钢筋折弯不切断。该种方式,是为了配合检测桩中钢筋的长度,将钢筋折弯后,不会影响
到桩的正常拔拉。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中,对所述坑进行加固处理,且设置水泵
对所述坑中的积水进行排放。对坑进行加固和排水,使坑不会出现塌方的问题,提高操作的
安全性。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在所述步骤A中,所述坑的深度为2-4米。坑度为2-4米,
一是方便操作工人进行操作,二是桩向上拔时,每次拔的高度不会过长,每次拔的高度在
0.5-2米较为合适,因此,坑的深度与拔桩的高度相适配,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所述提升系统包括吊车、千斤顶、上连接块、下连接块
和第一连接件,所述上连接块和下连接块通过若干根所述第一连接件相连,所述上连接块
上间隔固连有若干个吊环,所述下连接块底部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呈圆柱状的连
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固连有若干根所述第二连接件,所述上连接块位
于冠梁的上方,所述下连接块位于冠梁的下方,所述吊车通过拉索与吊环相连,所述千斤顶
设置在冠梁上,且千斤顶的顶部能抵靠在上连接块的底部。

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第一连接件该种结构的设置,使冠梁位于上连接块、下连接
块和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处,该种结构使在拔桩的过程中不会对冠梁造成破坏,不会破坏基
坑围护结构体系,从而确保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安全性;吊车通过拉索与吊环相连,通过吊
车使连接柱移动到位,连接柱的直径与桩的直径相适配,连接柱周向外侧壁上的第二连接
件与桩中的钢筋相适配,将第二连接件与桩中的钢筋通过焊接固连,连接柱和第二连接件
的设置,使桩在拔拉的过程中受力均匀且不会倾斜,提高拔桩的安全性。拔桩时,千斤顶设
置在冠梁上,且千斤顶的顶部抵靠在上连接块的底部,千斤顶开始时缓慢的进行预拉,使第
一连接件拉直,然后千斤顶持续施加力,拉动桩匀速上升,当上连接块上升的高度大于千斤
顶的最大行程时,可以在千斤顶和上连接块之间垫加木板,通过吊车对上连接块和下连接
块的位置进行限定,通过千斤顶拔桩,使桩能够顺利的拔出,且安全性高。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所述冠梁上设有钢梁,所述钢梁和冠梁之间垫有木垫,
所述千斤顶设在钢梁上,所述钢梁和冠梁通过呈环形的槽钢相固定。木垫起到缓冲的作用,
木垫的设置确保钢梁稳定水平,确保连接柱周围的第二连接件与桩中的钢筋位于同一直线
上。

在上述的一种拔桩方法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钢筋或者钢索。第
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具有一定的强度,保证能承受拔桩的拉力,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
连接件均能与钢筋进行焊接固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拔桩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拔桩方法为分段式多次拔桩方法,在拔桩的过程中,不会破坏冠梁,使基坑围
护结构体系中的所有的桩均依然通过冠梁相连,不会破坏基坑围护结构体系,从而确保基
坑的安全性。

2、本拔桩方法是通过桩中本身带有的钢筋与提升系统中的第二连接件焊接固连,
使桩与提升系统相连,无需添加额外的辅助连接结构,可以简化本提升系统,而且钢筋和第
二连接件通过焊接固连,通过切割断开,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拔桩方法拔桩时的整体状态示意图一。

图2是本拔桩方法拔桩时的整体状态示意图二。

图3是本拔桩方法中坑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拔桩方法中第一连接块、第二连接块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地基;2、桩;3、冠梁;4、坑;5、第一焊接段;6、第二连接件;7、吊车;8、千斤
顶;9、上连接块;10、下连接块;11、第一连接件;12、吊环;13、连接柱;14、拉索;15、钢梁;16、
木垫;17、槽钢;18、第二焊接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本拔桩方法主要用来对桩2中的钢筋的长度进行检测,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
中,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由七根桩2和冠梁3组成,桩2埋在地基1中,七根桩2的顶部通过冠梁3
相连接,桩2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在实际生产中,桩2的数量可以为四根或者三十根,
本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桩周边挖土方:选取需要被检测的桩2,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该桩2的四周
挖出一个深度为三米的坑4,使该桩2的顶部露出,在实际生产中,该坑4的深度可以为两米
或者四米,通过木桩2对坑4进行加固处理,且设置水泵对坑4中的积水进行排放,使坑4中不
会产生积水,使坑4不会塌方,确保操作工人的安全。

B、拔桩前准备:对选定桩2的四周进行预钻孔,以降低桩2四周的泥土对桩2的摩擦
阻力,凿除桩2露出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四根额外的固定钢筋对桩2
进行定位,防止桩2由于自重下滑,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六根或者八根额外的固定钢筋
对桩2进行定位;本实施例中,选取两根钢筋,在拔桩2的过程中将钢筋折弯不切断,然后将
其余的钢筋切断只保留设定长度的钢筋露在桩2的顶部,该部分钢筋作为第一焊接段5,在
实际生产中,也可以选取一根或者三根钢筋。

在冠梁3上设置提升系统,本实施例中,提升系统包括吊车7、千斤顶8、上连接块9、
下连接块10和第一连接件11,在实际生产中,提升系统可以仅仅包括千斤顶8、上连接块9、
下连接块10和第一连接件11,无需使用吊车7,如图4所示,上连接块9、下连接块10均呈方
形,上连接块9的边角上均固连有吊环12,上连接块9和下连接块10相对的两外侧壁均通过
第一连接件11相连,下连接块10底部的中间处具有向下凸出设置的呈圆柱状的连接柱13,
连接柱13的外侧壁上沿周向间隔固连有第二连接件6,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
接件6均为钢筋,在实际生产中,第一连接件11和第二连接件6可以均为钢索。上连接块9位
于冠梁3的上方,下连接块10位于冠梁3的下方,吊车7通过拉索14与吊环12相连,冠梁3上设
有钢梁15,钢梁15和冠梁3之间垫有木垫16,千斤顶8设在钢梁15上,且千斤顶8的顶部能抵
靠在上连接块9的底部,钢梁15和冠梁3通过呈环形的槽钢17相固定。第二连接件6和第一焊
接段5一一对应设置,将第二连接件6的底部与第一焊接段5焊接固连,然后将四根额外固定
钢筋割断,对第二连接件6和第一焊接段5进行预拉直。

C、拔桩:如果千斤顶8伸出的高度不够与上连接块9接触时,可以在千斤顶8和上连
接块9之间垫加木板,启动吊车7和千斤顶8,开始时,先慢速拉拔桩2,使桩2松动,当桩2开始
上移时,通过千斤顶8匀速拉拔桩2,最终将桩2从地基1中拔出设定的高度,然后凿除桩2拔
出段中的混凝土使钢筋露出,通过四根额外固定钢筋对桩2进行定位,防止桩2由于自重下
滑,将选取的两根钢筋折弯,然后将其余的钢筋切断只保留设定长度的钢筋露在桩2的顶
部,该部分钢筋作为第二焊接段18,第二连接件6和第二焊接段18一一对应设置,将第二连
接件6的底部与第二焊接段18焊接固连,然后将四根额外的固定钢筋割断,对第二连接件6
和第二焊接段18进行预拉直。

D、重复步骤C:分多次拔桩2,每次将桩2的一段拔出,直到将埋在地基1中的桩2完
全拔出,然后测量两根折弯未被切断的钢筋的长度,检测钢筋的长度是否合格。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
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
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地基1、桩2、冠梁3、坑4、第一焊接段5、第二连接件6、吊车
7、千斤顶8、上连接块9、下连接块10、第一连接件11、吊环12、连接柱13、拉索14、钢梁15、木
垫16、槽钢17、第二焊接段1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
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发明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
发明精神相违背的。

一种拔桩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一种拔桩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一种拔桩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拔桩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拔桩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拔桩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基坑围护结构体系在拔桩时会破坏冠梁的问题。本拔桩方法,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由若干根桩和冠梁组成,桩埋在地基中,各根桩的顶部通过冠梁相连接,桩由钢筋和混凝土浇筑而成,本拔桩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桩周边挖土方;B、拔桩前准备;C、拔桩;D、重复步骤C。本拔桩方法具有在不破坏基坑围护结构体系的情况下拔出冠梁正下方桩的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