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957104 上传时间:2018-03-21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80046894.0

申请日:

2015.09.02

公开号:

CN106687654A

公开日:

2017.05.17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49/00申请日:20150902|||公开

IPC分类号:

E05B49/00

主分类号:

E05B49/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渡边章代

地址:

日本三重县

优先权:

2014.09.02 JP 2014-178410

专利代理机构: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代理人:

高培培;谢丽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能够在确认了便携设备处于车外且离开了预定距离以上之后自动地将车门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在设置于车辆(C)的车门(D)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3)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车门(D)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1)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便携设备(3)的无线通信,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上锁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将车门(D)上锁。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
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
所述车载上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
距离;
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
上锁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门上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其中,
具备车内外判定部,该车内外判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判定该便携设
备是否处于车内,
所述上锁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一个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为所述
预定距离以上且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其他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将所
述门上锁。
3.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
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
所述车载上锁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
距离;
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
车内外判定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便携设
备的无线通信,判定该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
所述距离确定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再
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
所述车载上锁装置还具备上锁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
车内之后,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为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由所述距
离确定部进行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该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其中,
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之后,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
定的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距离确定部反复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
车辆的距离,
在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距离被反复确定到的情况下,所述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其中,
在从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时起经过了预定时间以上
之后,在判定为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所述便携设备的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
下,所述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其中,
具备警告部,该警告部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进行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在由所
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时进行警告。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其中,具备:
原动机动作检测部,对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原动机的动作状态进行检测;以及
开闭检测部,对所述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
所述距离确定部在所述原动机停止且所述门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开始
所述便携设备的距离的确定。
8.一种上锁系统,具备:
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载上锁装置;以及
便携设备,与该车载上锁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说明书

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而将车辆的门上锁的车载上锁
装置及上锁系统。

背景技术

存在一种具有离开锁定(walk away lock)功能的门锁控制装置(例如,专利文献
1)。门锁控制装置如果在发动机停止后检测到车门的开闭,则通过电波对用于请求使用者
所持有的便携设备的ID的ID请求信号进行无线发送。便携设备接收从门锁控制装置发送来
的ID请求信号,并向门锁控制装置发送响应信号。门锁控制装置通过接收从便携设备发送
的响应信号,识别便携设备的存在。门锁控制装置尽管周期性地发送ID请求信号,但在一定
时间以上未从便携设备返送回响应信号的情况下,对电动门锁装置提供上锁指示信号,自
动地将车门上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927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的门锁控制装置中,在无线通信环境处于恶劣的状况的情况
下,尽管持有便携设备的使用者存在于车辆的周围,仍有可能接收响应信号失败,自动地将
车门上锁。根据情况,当在车辆内有便携设备的情况下,车门也有可能被上锁。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认了便携设备处于车外且离开预定距离以
上之后自动地将车门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
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在所述车载上锁装
置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
车辆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上锁部,
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门上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
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在所述车载上锁装
置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
车辆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车内外判
定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
判定该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所述距离确定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
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再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所述车载上锁装
置还具备上锁部,该上锁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之后,
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为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
进行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将所述门上锁。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上锁系统,具备:上述的任一个车载上锁装置;以及便
携设备,与该车载上锁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此外,本申请不仅能够实现为具备这样的特征处理部的车载上锁装置,还能够实
现为将上述特征处理作为步骤的上锁控制方法,或者实现为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步骤的
程序。另外,能够实现为实现车载上锁装置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半导体集成电路,或者实现
为包括车载上锁装置或者上锁系统的其他系统。

发明效果

根据上述内容,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在确认了便携设备处于车外且离开了预定距离
以上之后自动地将车门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上锁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

图2是示出车载设备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图3是示出便携设备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

图4是示出上锁处理所涉及的车载控制部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5是概念性地示出预定距离范围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距离确定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7是示出在距离确定的处理中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警告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1上锁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示出第2上锁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示出变形例中的距离确定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另外,也可以任意地组合以下记载的实
施方式的至少一部分。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
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在所述车载上
锁装置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
所述车辆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上锁
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是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将所述门上锁。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通过与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
辆的距离。然后,车载上锁装置在判定为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为预定距离以上的情
况下,将车辆的门上锁。由于是在确认了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之后将车辆的门上锁
的结构,因此在持有便携设备的使用者从车辆离开了的情况下将门上锁。

即,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位置不确定的状态下,不会将车辆的门上锁。车载上
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基本上不对车辆的门进行上
锁。这是由于,即使所述距离的确定失败,也有便携设备存在于车辆周围的可能性,如果在
便携设备的位置不确定的状态下自动地将车辆的门上锁,则有可能产生问题。

(2)优选构成为,具备车内外判定部,该车内外判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
通信,判定该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所述上锁部在由所述判定部判定为一个所述便携设
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为所述预定距离以上且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其他所述便
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将所述门上锁。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通过无线通信来判定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车载上
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为预定距离以上且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将
门上锁。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自动地将车辆的门上锁而将便携设备锁入车内的情形。

(3)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车载上锁装置,在设置于车辆的门处于关闭状态
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所述门上锁,在所述车载上
锁装置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
所述车辆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车内
外判定部,在由该判定部判定为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通过与所述便携设备的无线
通信,判定该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所述距离确定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
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再次确定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所述车载
上锁装置还具备上锁部,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之后,在
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为所述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或者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进
行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该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通过与便携设备的无线通信,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
辆的距离。然后,车载上锁装置在判定为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
下,通过无线通信来判定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小于预定
距离的情况下,并非立即成为将车辆的门上锁的状况,而是预测到直至便携设备从车辆离
开预定距离以上为止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车载上锁装置在再次确认便携设备的距离之
前,执行确认便携设备是否处于车内的处理。

在判定为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车载上锁装置再次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
车辆的距离。在确认了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之后,在判定为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为
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车载上锁装置将车辆的门上锁。另外,在确认了便携设备未处于车
内之后,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预测到便携设备移动至车载
上锁装置的无线通信范围外的情况,因此车载上锁装置将车辆的门上锁。

这样,在本方式(3)中,构成为在便携设备未从车辆离开预定距离以上的阶段中先
确认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因此能够在确定便携设备从车辆离开了预定距离以上的情况下
迅速地将门上锁。

另外,方式(3)的车载上锁装置起到与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

(4)优选构成为,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之后,在
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距离确定部反复确定所述
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在小于所述预定距离的距离被反复确定到的情况下,所
述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
下,反复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然后,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存在于距车辆小
于预定距离的区域中的状态持续了一定期间的情况下,将车辆的门上锁。

在使用者再次返回到车内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能够自动地将
车辆的门上锁。

(5)优选构成为,在从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时起
经过了预定时间以上之后,在判定为由所述距离确定部确定的所述便携设备的距离小于所
述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上锁部将所述门上锁。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情况
下,开始经过时间的计时。然后,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存在于距车辆小于预定距离的区
域中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车辆的门上锁。

在使用者再次返回到车内的可能性较低的情况下,为了安全起见,能够自动地将
车辆的门上锁。

(6)优选构成为具备警告部,该警告部在由所述距离确定部进行的距离的确定失
败的情况下,在由所述车内外判定部判定为所述便携设备未处于车内时进行警告。

在本申请中,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发
出警告。

车载上锁装置在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将
车辆的门上锁。这是由于,即使所述距离的确定失败,也有便携设备存在于车辆周围的可能
性,如果在便携设备的位置不确定的状态下自动地将车辆的门上锁,则有可能产生问题。因
此,车载上锁装置能够发出警告,委托使用者进行门的上锁。

(7)优选构成为具备:原动机动作检测部,对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原动机的动作状态
进行检测;以及开闭检测部,对所述门的开闭状态进行检测,所述距离确定部在所述原动机
停止且所述门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开始所述便携设备的距离的确定。

在本申请中,在原动机停止且车辆的门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处于
使用者从车辆下车并离开的状况的可能性较高,因此执行上述方式(1)~方式(6)的处理。

(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上锁系统,具备:上述的任一个车载上锁装置;以
及便携设备,与该车载上锁装置进行无线通信。

在本申请中,起到与方式(1)~方式(7)同样的效果。

(9)所述车载上锁装置优选构成为,具备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天线发送所述便携
设备的检测用信号的车载发送部,所述便携设备具备:便携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车载发送部
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检测部,检测该便携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以及便携发送部,发送包括由该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的信息的响应信号,
所述车载上锁装置具备接收从所述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的车载接收部,所述距离
确定部根据由所述车载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响应信号中包含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
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便携设备对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的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进行检测,并向车载上锁装置发送包括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响应信号。便携设备检测
的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而变化。因此,根据探测用
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确定所述距离。车载上锁装置接收从便携设备发送的响应信号,
利用所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中包含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

(10)所述车载上锁装置优选构成为,具备从设置于所述车辆的天线发送所述便携
设备的检测用信号的车载发送部,所述便携设备具备:便携接收部,接收从所述车载发送部
发送的所述检测用信号;检测部,检测该便携接收部接收的所述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距离计算部,根据该检测部所检测到的所述接收信号强度,计算所述便携设备相对于所
述车辆的距离;以及便携发送部,发送包括由该距离计算部计算出的距离的信息的响应信
号,所述车载上锁装置具备接收从所述便携设备发送的所述响应信号的车载接收部,所述
距离确定部根据由所述车载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响应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确定所述便携设
备相对于所述车辆的距离。

在本申请中,便携设备对从设置于车辆的天线发送的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
进行检测。便携设备检测的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根据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而
变化。因此,根据探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便携
设备根据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距离,并向车载上锁装置发
送包括所确定的距离的信息的响应信号。车载上锁装置接收响应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响
应信号中包含的信息来确定便携设备相对于车辆的位置。

关于车载上锁装置所进行的便携设备的距离的确定,不一定需要由车载上锁装置
根据接收信号强度来进行全部处理。也可以在便携设备侧执行距离的确定处理的一部分。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情况]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载上锁装置以及上锁系统的具体例。
此外,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通过权利要求书来表示,意思是指包括在与权利要求
书均等的意义以及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图1是示出上锁系统的一个结构例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上锁系统具备使用设
置于车辆C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以及RF接收天线21来收发各种信号的车载上锁装置1以及
在与该车载上锁装置1之间收发该信号的一个或多个便携设备3。车载上锁装置1确定便携
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执行车门D的上锁处理或者警告处理。

多个LF发送天线22例如是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第1车内天线22c、
第2车内天线22d、后门天线22e等,各LF发送天线22利用LF频带的电波来发送信号。此外,LF
频带是发送信号的电波波段的一例,不一定限定于此。驾驶员座天线22a以及副驾驶座天线
22b分别配置于驾驶员座侧的支柱以及副驾驶座侧的支柱。第1车内天线22c设置于车辆C的
前部,第2车内天线22d配置于车辆C的中央部。后门天线22e配置于车辆C的后门。

在此,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c主要用于通过对处于车
外的便携设备3发送各种信号来进行对处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驾驶员座天线
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c主要对各天线附近的车外区域分别发送各种信号。更
详细地说,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c主要作为对处于车外的便携
设备3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车外天线而发挥功能。此外,构成为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
的检测用信号基本上从全部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在检测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时,
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后门天线22c也作为向该便携设备3发送检测用信号
的天线而发挥功能。

另一方面,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主要用于通过对处于车内的便携
设备3发送各种信号来进行对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检测。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
车内天线22d主要对各天线附近的车内区域分别发送各种信号。更详细地说,第1车内天线
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主要作为对处于车内的便携设备3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车内天线
而发挥功能,该处理开始信号用于使用于检测该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处理开始。此外,构成
为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检测用信号基本上从全部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在检测处
于车外的便携设备3的位置时,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也作为向该便携设备3
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天线而发挥功能。

设置2个车内天线即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是由于通过1个LF发送
天线22无法覆盖车内的整个区域,即便携设备3无法在车内的整个区域内接收到从1个LF发
送天线22发送的各种信号。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从全部的LF发送天线22发送位置检测用信号的例子,
但根据状况,本发明并不排除从一部分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的情况。

图2是示出车载上锁装置1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车载上锁装置1具备控制该车载
上锁装置1的各结构部的动作的车载控制部10。车载控制部10是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多核CPU等的微型计算机。在车载控制部10中
设置有车载接收部11、车载发送部12、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以及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

车载控制部10通过执行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中存储的后述的控制程序来控制各
结构部的动作,执行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确定以及与距离的确定结果相应的预
定处理。

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是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电
可擦除可编程ROM)、闪存存储器等非易失性存储器。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存储用于通过车
载控制部10控制车载上锁装置1的各结构部的动作来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并
进行车门D的上锁处理或者警告处理的控制程序。

车载接收部11连接于RF接收天线21,接收利用UHF频带的电波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
响应信号等各种信号,并向车载控制部10输出所接收到的信号。能够以UHF频带的电波进行
通信的区域较宽,因此对车辆C中的RF接收天线21的配置没有特别限定。

车载发送部12连接于多个LF发送天线22,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发送用于进
行便携设备3的车内外判定的检测用信号。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强度以
处于车内或者车外的便携设备3能够接收来自2个以上的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的方
式设定。

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而开始计时,将计时结果提供给车
载控制部10。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例如用于对在后述的预定距离范围内存在便携设备3的
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

对车载控制部10连接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后门开关43等,并将
与各门开关的操作状态对应的门信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以下,将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
驾驶座门开关42、后门开关43中的任一个适当地称为门开关。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来自
各门开关的门信号来识别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以及后门开关43的操作状
态。驾驶员座门开关41或者副驾驶座门开关42各自是用于对驾驶员座侧或者副驾驶座侧的
车门D进行上锁或者解锁的开关,设置于驾驶员座外侧或者副驾驶座外侧的门把手。后门开
关43是用于对作为车门D之一的后门进行上锁或者解锁的开关,设置于后门的外侧。各门开
关是按钮。此外,也可以设置检测使用者对门把手的接触的接触传感器来代替按钮。另外,
车载控制部10可以直接取得与各门开关的操作对应的门信号,也可以经由门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其他ECU等取得门信号。

另外,对车载控制部10连接检测各车门D的开闭的门开闭检测开关44。门开闭检测
开关44是根据车门D的开闭而接通或断开的开关,构成为将与接通断开状态对应的开闭信
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

进而,对车载控制部10连接电子门锁装置45、原动机动作检测部46以及警告部47。

电子门锁装置45具备进行各车门D的上锁以及解锁的上锁机构以及驱动该上锁机
构的致动器。电子门锁装置45依照车载控制部10的控制来驱动致动器,进行车门D的上锁以
及解锁。

原动机动作检测部46例如是点火开关,构成为将与点火开关的操作位置相应的信
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车载控制部10能够根据与点火开关的操作位置相应的信号来识别
原动机是否处于动作中。此外,本申请中的原动机处于动作中的状态还包括通过怠速停止
功能而暂时停止的状态。另外,在搭载有智能启动系统的车辆C的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从
未图示的车身ECU等接收基于智能启动按钮操作的与原动机的动作状态相关的信号,识别
原动机的动作状态。

警告部47是具有能够对使用者发出警告的发光部或者输出声音的扬声器、警笛等
的装置。发光部是车内灯、车外的辅助灯、设置于侧后视镜的灯等。车载控制部10能够通过
控制警告部47的动作,利用光或者声音对使用者提供与车门D的上锁相关的警告。

此外,在图2中,图示为驾驶员座门开关41、副驾驶座门开关42、后门开关43、门开
闭检测开关44、电子门锁装置45、原动机动作检测部46以及警告部47直接连接于车载控制
部10的情形,但各种开关乃至警告部47也可以通过信号线直接连接,也可以经由CAN或者
LIN等车载通信网络连接,也可以经由其他ECU连接。

图3是示出便携设备3的一个结构例的框图。便携设备3具备控制该便携设备3的各
结构部的动作的便携控制部31。便携控制部31是例如具有一个或多个CPU、多核CPU等的微
型计算机。在便携控制部31中设置有便携接收部32、便携发送部35、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7以
及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8。

便携控制部31通过读取在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7中存储的后述的控制程序而控制
各结构部的动作,从而控制各结构部的动作,执行向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为了确定便携设备
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所需的信息的处理。

便携设备用存储部37是与车载设备用存储部13相同的非易失性存储器。便携设备
用存储部37存储用于执行如下处理的控制程序,即通过便携控制部31控制便携设备3的各
结构部的动作来向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包括用于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信息
的响应信号等的处理。

便携接收部32经由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3连接于接收天线34,接收利用LF频带的
电波从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的各种信号,并向便携控制部31输出。接收天线34例如是3轴天
线,无论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朝向或者姿势如何,都能够获得稳定的接收信号强度。

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33是检测接收天线34所接收到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
度并将所检测到的接收信号强度向便携控制部31输出的电路。

便携发送部35连接于RF发送天线36,依照便携控制部31的控制,发送与从车载上
锁装置1发送来的检测用信号相应的响应信号。便携发送部35利用UHF频带的电波来发送响
应信号。此外,UHF频带是发送信号的电波波段的一例,不一定限定于此。

便携设备用计时部38依照便携控制部31的控制而开始计时,将计时结果提供给便
携控制部31。计时部用于计测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

图4是示出上锁处理所涉及的车载控制部10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5是概念性地
示出预定距离范围的说明图。在图5中,双点划线A所示的半圆表示以车辆C的外侧面、特别
是以副驾驶座天线22b、驾驶员座天线22a以及后门天线22e各自为中心的预定距离的位置。
预定距离例如是2米。以下,将双点划线A所示的半圆的内侧的区域称为预定距离范围内,将
该半圆的外侧的区域称为预定距离范围外。虚线B所示的半圆的外侧表示无线通信范围外
即无法进行车载上锁装置1与便携设备3的无线通信的区域。对车载上锁装置1与便携设备3
能够进行无线通信的范围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为能够在以各天线为中心的2.5m的
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理想的是,优选能够在以车辆C为中心的10米的范围内进行无线通信
的状态。如以下说明的那样,车载控制部10根据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位置处于预定距
离范围内、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外还是处于无线通信范围外,执行自动地将车门D上锁的处理
或者各种警告处理。

车载控制部10通过原动机动作检测部46检测原动机的动作状态,判定原动机是否
停止(步骤S11)。在具有怠速停止功能的车辆C的情况下,在通过该怠速停止功能而使原动
机暂时地停止时,判定为原动机处于动作中。在判定为原动机未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11:
“否”),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原动机停止的情况下(步骤S11:“是”),车载控制部10通过门开闭检测开
关44检测车门D的开闭状态,判定是否车门D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且全部的车门D成为
关闭状态(步骤S12)。例如,当在车门D是打开状态的情况下开闭信号是高电平且在车门D是
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开闭信号是低电平的情况下,车载控制部10在开闭信号从高电平变化到
低电平时,判定为车门D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即可。另外,在与全部的车门D各自对应的
开闭信号是低电平的情况下,判定为全部的车门D是关闭状态即可。在判定为不存在车门D
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且全部的车门D变成关闭状态这样的变化的情况下(步骤S12:
“否”),车载控制部10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车门D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且全部的车门D成为关闭状态的情况下
(步骤S12:“是”),车载控制部10通过与便携设备3的无线通信,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
的距离(步骤S13)。

此外,在图4所示的处理执行中,车载控制部10监视车门D的开门以及原动机的启
动。车载控制部10构成为在检测到车门D的开门的情况下,例如在高电平的开闭信号作为中
断信号输入到车载控制装部10的情况下,使执行中的处理中止,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12。这
是由于,在车门D变成打开状态的情况下,不需要自动的上锁处理以及警告处理。另外,车载
控制部10在探测到原动机的启动的情况下,例如在与使原动机启动的点火开关的操作对应
的信号输入到车载控制部10的情况下,使执行中的处理中止。这是由于,在原动机正在动作
的情况下,不需要自动的上锁处理以及警告处理。

图6是示出距离确定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图7是示出在距离确定
的处理中收发的信号的时序图。

在图7中,“车载设备”是示出车载上锁装置1所具备的车载控制部10的处理执行状
态的时序图。空心的矩形部分表示车载控制部10执行某些处理的时间段。

在图7中,“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第1车内天线22c”、“第2车内
天线22d”、“后门天线22e”是示出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附加了左斜
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表示从驾驶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第1车内天线22c、第2车
内天线22d或者后门天线22e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定时。处理开始信号是用于使用于检测便
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处理开始的信号。

另外,涂黑的矩形部分表示发送用于确定便携设备3的距离的检测用信号的定时。

在图7中,“便携设备”是示出便携设备3发送响应信号的定时的时序图。右斜下的
矩形部分表示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存在便携设备3,从便携
设备3发送响应信号。响应信号是包括用于检测便携设备3的位置的信息的信号。

车载控制部10通过对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信号,使其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
检测用信号(步骤S31)。更具体地说,车载控制部10在检测用信号的发送之前使便携设备3
起动,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用于使处理开始的处理开始信号。例如,如图7所示,从驾驶
员座天线22a、副驾驶座天线22b以及后门天线22e在针对每个LF发送天线22而不同的定时
连续地发送处理开始信号(附加了左斜下阴影线的矩形部分)。有时在车辆C内或者车辆C周
围存在多个便携设备3,但该处理开始信号是多个便携设备3能够共同接收的信号。接收到
从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的处理开始信号的便携设备3从休眠状态起动。

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车载控制部10不等待来自便携设备3的响应,从多个LF发
送天线22在针对每个LF发送天线22而不同的定时连续地发送检测用信号(涂黑的矩形部
分)。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还在于最后发送处理开始信号的LF发送天线22(在
此,后门天线22e)最后发送检测用信号这一点。如果紧接在从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处理
开始信号之后从同一该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则会对该LF发送天线22造成负荷。
但是,通过构成为在从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了处理开始信号的情况下从其他LF发送天线
22发送检测用信号,最后从该一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能够防止由信号发送造
成的负荷集中于该一个LF发送天线22。

其中,在本发明中,发送检测用信号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顺序不受如上所述的
特别限定,能够按任意的顺序设定。

另外,上述的距离的确定方法是一例,也可以构成为仅根据来自一个发送天线的
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来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

便携控制部31经由接收天线34通过便携接收部32接收从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
测用信号(步骤S32)。然后,便携控制部31检测所接收到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
骤S33)。接下来,便携控制部31向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包括如图7所示地从各LF发送天线22
发送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响应信号(右斜下的矩形部分)(步骤S34)。

车载控制部10通过车载接收部11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步骤S35)。然
后,车载控制部10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中包含的接收信号强度,计算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
辆C的距离(步骤S36),并结束处理。从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测用信号在便携设备3中的接
收信号强度对应于该LF发送天线22与便携设备3的距离。因此,根据从多个各LF发送天线22
发送的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计算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位置或者便携设
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

返回到图4,结束了步骤S13的处理的车载控制部10判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
距离的确定是否成功(步骤S14)。在判定为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14:“否”),车载
控制部10判定距离的确定是否失败了预定次数以上(步骤S15)。对预定次数没有特别限定,
是2~3次。尽管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辆C周围,由于某些理由,距离的确定仍有可能失败,因
此,为了在多次尝试进行距离的确定且距离的确定失败了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处理为便
携设备3不存在于车辆C周围,设置步骤S15的处理。

在判定为失败次数小于预定次数的情况下(步骤S15:“否”),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
返回到步骤S13,反复执行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确定。在判定为距离的确定失败
了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步骤S15:“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警告所涉及的处理(步骤
S16),并结束处理。

图8是示出警告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车载控制部10通过对
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信号,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并通过车载接收部11
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从而搜索车内的便携设备3(步骤S51)。例如,车载控制
部10从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发送处理开始信号,从各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
测用信号。车载控制部10接收与检测用信号相应地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根据接收
到的响应信号,判定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还是处于车外。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仅根据有没有
针对从第1车内天线22c以及第2车内天线22d发送的信号的响应,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
车内。

接下来,车载控制部10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内(步骤S52)。此外,由于某些原
因,有可能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搜索失败而错误地判定为便携设备3未处于车内,因此可以
构成为在车内的便携设备3的搜索失败了预定次数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便携设备3未处于
车内。对预定次数没有特别限定,是2~3次。在后述的步骤S72、步骤S92的处理中也一样。在
判定为便携设备3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52:“否”),车载控制部10执行离开的警告处
理(步骤S53),并结束处理。即,由于存在使用者在未将车门D上锁的状态下离开车辆C的可
能性,因此车载控制部10控制警告部47的动作而对使用者发出未上锁的警告。警告部47例
如通过灯的亮灯、警笛来发出警告。此外,在此,车门D未被上锁。

当在步骤S52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52:“是”),车载控制部
10执行防止锁入的警告处理(步骤S54),并结束处理。即,由于存在便携设备3被忘在车内的
可能性,因此车载控制部10控制警告部47的动作,对使用者发出防止锁入便携设备3的警告
处理。警告部47例如通过灯的亮灯、警笛来发出警告。此外,在此,车门D未被上锁。

返回到图4,当在步骤S14中判定为距离的确定成功的情况下(步骤S14:“是”),车
载控制部10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图5所示的预定距离范围内(步骤S17)。例如,车载控制
部10判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是否小于预定距离。

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外的情况下(步骤S17:“否”),车载控制部
10执行第1上锁处理(步骤S18),并结束处理。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情
况下(步骤S17:“是”),车载控制部10执行第2上锁处理(步骤S19),结束处理。

图9是示出第1上锁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车载控制部10通过
对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信号,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并通过车载接收部
11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从而搜索车内的便携设备3(步骤S71)。

接下来,车载控制部10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内(步骤S72)。在判定为便携设
备3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72:“否”),车载控制部10通过向电子门锁装置45输出指示
车门D上锁的上锁指示信号,将车门D上锁(步骤S73),并结束处理。

在步骤S72中,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72:“是”),车载控制
部10执行由使用者设定的处理(步骤S74),并结束处理。使用者能够预先设定在步骤S74中
执行的处理内容。

在一个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的预定距离范围外且其他便携设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
下,考虑到仅仅是持有一个便携设备3的使用者离开到了车外而持有其他便携设备3的同行
乘客处于车内的状况,因此使用者有可能因警告而感到不适。由此,也可以设定成在步骤
S74中不执行特殊的处理就结束处理。另外,根据使用者的设定,可以仅执行由警告部47进
行的警告,也可以构成为进行车门D的上锁。

图10是示出第2上锁处理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车载控制部10通
过对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信号,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并通过车载接收
部11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从而搜索车内的便携设备3(步骤S91)。

接下来,车载控制部10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内(步骤S92)。在判定为便携设
备3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92:“是”),车载控制部10通过警告部47执行预定的警告处理
(步骤S93),并结束处理。

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未处于车内的情况下(步骤S92:“否”),车载控制部10通过车
载设备用计时部14开始计时(步骤S94)。然后,车载控制部10通过与便携设备3的无线通信,
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步骤S95),判定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
(步骤S96)。在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情况下(步骤S96:“是”),车载控制
部10判定从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开始计时起是否经过了预定时间(步骤S97)。对预定时间
未特别限定,例如是30秒左右的时间。在判定为未经过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7:“否”),
车载控制部10使处理返回到步骤S95,反复执行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确定。此
外,对步骤S95~步骤S97中的所述距离的确定周期未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按400毫秒周期来
执行。

当在步骤S96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外的情况下,或者在便携设备
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步骤S96:“否”),或者当在步骤S97中判定为经
过了预定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7:“是”),车载控制部10通过向电子门锁装置45输出指示车
门D上锁的上锁指示信号,将车门D上锁(步骤S98),并结束处理。

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上锁系统以及车载上锁装置1中,通过步骤
S13、步骤S17、步骤S73的处理,车载上锁装置1能够在确认了便携设备3处于车外且处于预
定距离范围外之后,自动地将车门D上锁。即,能够切实地防止在便携设备3的位置不确定的
状态下将车门D上锁,在持有便携设备3的使用者移动至预定范围外的情况下自动地将车门
D上锁。

另外,通过步骤S72或者步骤S92的处理,车载上锁装置1构成为在确认了便携设备
3未处于车内之后将车门D上锁,因此能够切实地防止自动地将车门D上锁而将便携设备3锁
入车内的情形。

进而,通过步骤S13、步骤S17、步骤S94~步骤S98的处理,车载上锁装置1能够在便
携设备3从预定距离范围内移动到预定距离范围外的情况下,自动地将车门D上锁。另外,由
于是在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阶段中先确认便携设备3未处于车内的构成,因此
能够在便携设备3从车辆C离开到了预定距离范围外的情况下迅速地将车门D上锁。

进而,通过步骤S94~步骤S98的处理,在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状态持
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使用者再次返回到车内的可能性较低,因此,为了安全起见,
车载上锁装置1能够自动地将车辆C的车门D上锁。

进而,通过步骤S13~步骤S16的处理,车载上锁装置1能够在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
辆C的距离的确定失败的情况下发出警告,委托使用者进行车门D的上锁。即使便携设备3相
对于车辆C的距离的确定失败,也有便携设备3存在于车辆C周围的可能性,如果在便携设备
3的位置不确定的状态下自动地将车辆C的车门D上锁,则有可能产生问题,因此车载控制部
10不执行上锁处理。

进而,在原动机停止且车辆C的车门D从打开状态变成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处于使
用者从车辆C下车并离开的状况的可能性较高,因此车载上锁装置1能够切实地实施车门D
的上锁处理以及各种警告的处理。

进而,车载上锁装置1根据来自设置于车辆C的多个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在
便携设备3中的接收信号强度,能够进一步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因此与仅利
用来自1根LF发送天线22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的情况相比,能够更准确地确定所
述距离。

(变形例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18中,说明了在确认了便携设备3未处于车内之后进行
车门D的上锁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当在步骤S17的处理中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
离范围外的情况下,不进行便携设备3是否处于车内的判定就将车门D上锁。

(变形例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步骤S94~步骤S97的处理中,说明了在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
辆C的距离小于预定距离的状态持续了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将车门D上锁的结构,但也可
以构成为,不进行经过时间的计时而在以预定次数确定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便携设备3
的距离的情况下,换言之,在以预定次数反复判定为便携设备3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的情况
下,将车门D上锁。

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车载设备用计时部14以及计时处理。

(变形例3)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主要由车载上锁装置1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
辆C的距离的例子,但也可以构成为在便携设备3侧计算所述距离。

图11是示出变形例3中的距离确定所涉及的子程序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距离的
确定所涉及的处理以外的结构、处理内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详细内容。车载控
制部10通过对车载发送部12提供控制信号,从多个LF发送天线22发送检测用信号(步骤
S131)。

便携控制部31经由接收天线34通过便携接收部32接收从LF发送天线22发送的检
测用信号(步骤S132)。然后,便携控制部31检测所接收到的检测用信号的接收信号强度(步
骤S133)。接下来,便携控制部31根据接收信号强度,计算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步
骤S134)。然后便携控制部31向车载上锁装置1发送包括在步骤S134中计算出的距离的信息
的响应信号(步骤S135)。

车载控制部10通过车载接收部11接收从便携设备3发送的响应信号(步骤S136)。
然后,车载控制部10根据接收到的响应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
距离(步骤S137),并结束处理。

变形例3的上锁系统以及车载上锁装置1起到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作用效果。

标号说明

1 车载上锁装置

3 便携设备

10 车载控制部

11 车载接收部

12 车载发送部

13 车载设备用存储部

14 车载设备用计时部

21 RF接收天线

22 LF发送天线

22a 驾驶员座天线

22b 副驾驶座天线

22c 第1车内天线

22d 第2车内天线

22e 后门天线

31 便携控制部

32 便携接收部

33 接收信号强度检测部

34 接收天线

35 便携发送部

36 RF发送天线

37 便携设备用存储部

38 便携设备用计时部

41 驾驶员座门开关

42 副驾驶座门开关

43 后门开关

44 门开闭检测开关

45 电子门锁装置

46 原动机动作检测部

47 警告部

C 车辆

D 车门。

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能够在确认了便携设备处于车外且离开了预定距离以上之后自动地将车门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及上锁系统。在设置于车辆(C)的车门(D)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与便携设备(3)进行无线通信并根据无线通信的结果将车门(D)上锁的车载上锁装置(1)中,具备:距离确定部,通过与便携设备(3)的无线通信,确定便携设备(3)相对于车辆(C)的距离;判定部,判定由该距离确定部确定的距离是否为预定距离以上;以及上锁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锁;钥匙;门窗零件;保险箱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