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清洁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95445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57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816517.7

申请日:

2016.09.09

公开号:

CN106639391A

公开日:

2017.05.10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H 4/16申请日:20160909|||公开

IPC分类号:

E04H4/16

主分类号:

E04H4/16

申请人:

安德烈斯·弗兰克尔

发明人:

安德烈斯·弗兰克尔

地址:

奥地利佩希托尔茨多夫

优先权:

2015.09.10 AT A50778/201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顾峻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游泳池的水下清洁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布置有泵,泵具有电动机和叶轮,其中,壳体包括用于流体路径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流体路径形成起始于第一入口开口的第一通道部段和容纳叶轮的第二通道部段,其中,第二通道部段相对于第一通道部段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叶轮轴线相对于入口开口的开口截面的法线以倾斜的方式布置。第一横截表面A与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A/B小于2.8,其中,第一横截表面A由第一通道部段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而第二横截表面B由直接在叶轮入口处的第二通道部段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为获得最简单、低成本的水下清洁器并并具有高吸入功率和低流体损失,第一通道部段连续地汇聚进入第二通道部段。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尤其用于游泳池的水下清洁器(1),包括:壳体(2),在所述壳体内布置有尤其是
电池驱动的泵,所述泵具有电动机(4)和叶轮(3),其中,所述壳体(2)包括用于流体路径的
入口开口(23)和出口开口(22),所述流体路径形成起始于第一入口开口(23)的第一通道部
段(13)和容纳所述叶轮(3)的第二通道部段(14),其中,所述第二通道部段(14)相对于所述
第一通道部段(13)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且叶轮轴线(18)相对于所述入口开口(23)的所述开
口截面的法线(24)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且其中,第一横截表面A与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A/B
小于2.8,其中,所述第一横截表面A由所述第一通道部段(13)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而所
述第二横截表面B由直接在叶轮入口处的第二通道部段(14)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其特
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部段(13)连续地汇聚进入所述第二通道部段(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截表面A与所述第二
横截表面B的比值A/B小于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截表面A与所述
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A/B小于1。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呈轴
向叶轮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部段
(14)形成所述出口开口(2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用于污物过滤器
(15)的接纳件布置在所述出口开口(22)的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部段
(14)优选地由圆柱形管道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入口开口
(23)的区域内,所述第一通道部段(13)的中心流体轴线(16)与所述叶轮轴线(18)和/或与
所述第二通道部段(14)的中心流体轴线(17)形成30°至90°之间、优选地在70°至80°之间的
角(α)。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3)直接
布置在所述第二通道部段(14)的起始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部
段(14)的起始区域直接与所述第一通道部段(13)的末端区域相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部
段(13)基本具有矩形或椭圆形截面,其中,优选地,所述截面在所述第一通道部段(13)的起
始区域与末端区域之间渐缩。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水下清洁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4)
经由齿轮(5)作用在所述叶轮(3)上,使得所述电动机(4)的速度与所述叶轮(3)的速度之间
的比值大于1。

说明书

水下清洁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游泳池的水下清洁器,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布置有尤
其是电池驱动的泵,该泵具有电动机和叶轮,其中,壳体包括用于流体路径的入口开口和出
口开口,所述流体路径形成起始于第一入口开口的第一通道部段和容纳叶轮的第二通道部
段,其中,第二通道部段相对于第一通道部段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且叶轮轴线相对于入口开
口的开口截面的法线以倾斜的方式布置,且其中,第一横截表面A与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
A/B小于2.8,其中,第一横截表面A由第一通道部段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且第二横截表
面B由直接在叶轮入口处的第二通道部段中的最小流体截面限定。

背景技术

US 2005/0247613 A1公开了一种水下真空清洁器,其中,叶轮的旋转轴线相对于
入口横截表面的法线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具有锥形截面的第一通道部段相邻于水下真空清
洁器的入口开口布置,第一通道部段向吸入腔室开口,吸入腔室中布置有污物过滤器。第二
通道部段起始于所述吸入腔室,吸入腔室中布置有具有径向叶轮的泵。进入泵的入口截面
的尺寸相对较小。由于各种偏转和尖锐边缘,尤其在第一通道部段后产生漩涡,这限制了吸
入功率。

从WO 2014/173937 A1中已知一种水下清洁器,其中,叶轮轴线布置成垂直于入口
开口的开口截面。呈轴向叶轮形式的叶轮靠近底部布置,直接在水下清洁器的入口开口的
区域内。当使用大直径的轴向叶轮时,低流速的滞留区域可特别地形成于叶轮轴线下方,滞
留区域中清洁效果减少。通过增加叶轮的直径而增加的吸入功率因而受某些限制的影响。

从US 8,397,331 B2中已知一种水下清洁器,该水下清洁器包括起始于入口开口
的第一通道部段和容纳叶轮的第二通道部段,其中,第二通道部段相对于第一通道部段以
倾斜的方式布置,且叶轮轴线相对于入口开口的开口截面的法线布置。第一通道部段的最
小第一横截表面与第二通道部段的最小横截表面的比值小于2.8。内部污物收集腔室形成
于第一通道部段与第二通道部段之间,其中,流体截面在第一通道部段进入污物收集腔室
的孔的区域内和从污物收集腔室进入第二通道部段的出口区域内突然改变,这导致了漩涡
和相对较高的流体损失。内部污物收集腔室的另一缺点为:从外部不能看见填充程度,且为
了清空污物收集腔室,需要打开壳体。从US 2001/0032809 A1中已知类似的水下清洁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开发一种水下真空清洁器,尤其是在使用相对较大的叶轮时,该
水下真空清洁器以可能的最简单的方式形成、生产简单且提供好的吸入效果。

根据本发明,这由某种方式实现,该方式使得第一通道部段连续地汇聚进入第二
通道部段。

因为污物收集在布置在叶轮的压力侧上的污物过滤器中、在壳体外部的第二通道
部段的出口开口的区域内,所以这是可能的。因而,可省略会导致流体损失的内部污物收集
腔室。因而可避免漩涡和流体损失。

当比值A/B等于或小于0.5时,可获得最优的结果。

在水下清洁器的优选实施例中,叶轮呈轴向叶轮的形式,这导致以下优点:可获得
相对较高的流速并因此获得特别大的吸入功率。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出口开口由第二通道部段形成。这导致了以下优点:布置是
紧凑的。

在该情形下,由于因而可获得简单、紧凑且节省成本的构造,这样的实施例是有利
的,其中,用于污物过滤器的接纳件布置在出口开口的区域内。获得另一优点:通过将过滤
器布置在压力侧,当过滤器被阻塞时,吸入不会导致任何问题。此外,可避免过滤器在吸入
侧的缺点:当吸入元件从池中移除且将水下清洁器放置于地面上时,污物颗粒重新掉落至
水下清洁器外。此外,粗的污物可被叶轮粉碎,从而导致了另一优点。

为了产生由漩涡和分离的颗粒所导致的可能的最低等级的损失,作为另一优选实
施例,第二通道部段呈圆柱形管道的形式。该构造还可以低成本生产。

第一通道部段的中心流体轴线与第二通道部段的中心流体轴线之间的夹角优选
地包含30°至90°的角,其中,该角度为70°至80°之间的实施例是特别优选的。由于该布置,
大的污物颗粒也可被吸入其中的区域可延伸至从第一通道部段的初始区域起覆盖的整个
区域。这在叶轮轴线布置成垂直于入口开口的开口截面的那种水下清洁器的情形下是不可
能的。在这些清洁器中,速度的减小发生在接近叶轮轴线处,且因此产生清洁效果局部减小
的区域。

为了进一步减小水下清洁器的尺寸,在优选地实施例中,叶轮直接布置在第二通
道部段的起始处。

水下清洁器还优选地形成为:第二通道部段的起始区域直接与第一通道部段的末
端区域相邻,这对于具有较少分离和由此所导致的损失的最复杂的方案是有利的。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段具有矩形的或椭圆形的截面,优选地从第一
通道部段的起始区域渐缩至第一通道部段的末端区域。该实施例提供以下优点:在游泳池
的清洁期间,角落和台阶也可更轻易地被清洁。

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齿轮布置在电动机与叶轮之间,且电动机的速度与叶轮的
速度之间的比值大于1。该实施例提供高速紧凑型马达的安装可由。因而可使用较低功率的
马达,这允许了相对而言较大的吸入功率。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考非限制性附图更具体地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水下清洁器的侧视图;

图2示出了水下清洁器的正视图;

图3示出了水下清洁器沿图1中的线III-III的剖视图;

图4示出了水下清洁器沿图2中的线IV-IV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水下清洁器的入口侧视图;

图6示出了水下清洁器的侧视图,以及

图7示出了水下清洁器沿图6中的线VII-VII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所示的用于游泳池的水下清洁器1例如包括壳体2,具有电动机4和齿轮5的叶
轮3作为泵在壳体2中运行。叶轮3由电动机4介由齿轮5驱动。电动机4和齿轮5以及叶轮3的
安装件均容纳与泵壳体6中。泵壳体6介由悬挂件7与壳体2连接。可再充电的电池8布置在例
如悬挂件7的上方,在壳体2的上部侧。电池8以防水的方式布置,通过电池壳体盖9密封在壳
体2内。用于电池壳体盖9的封闭件10附连至壳体2。为了将电动机4与电池8之间的电连接件
容纳在所述悬挂件内,悬挂件7呈中空形式。开关11位于壳体2的外侧且相邻于封闭件10,可
经由开关致动电动机4的电源。根据另一替代的变型(未进一步详细示出),电池8直接布置
在泵壳体6上或泵壳体6内。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叶轮3呈轴向叶轮的形式。

为了使水下清洁器1能够在游泳池的底部运动,可将杆(未进一步详细示出)安装
在该装置上。所述杆与杆接纳件12连接。杆接纳件12位于壳体2的顶侧且在电池8后方。在所
示的实施例中,杆接纳件12与壳体2刚性连接。杆接纳件12也可相对于壳体2可枢转地布置。

壳体2包括第一通道部段13和第二通道部段14。叶轮3和带有电动机4和齿轮5的泵
壳体6设置在第二通道部段14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通道部段14具有圆柱形管道的形
状,其中,第一通道部段13直接汇聚至第二通道部段14。

污物过滤器15在压力侧附连至第二通道部段14的出口开口22。在所示的实施例
中,叶轮3包括两个叶轮叶片,通过叶轮叶片,树叶和其它污物可轻易地从游泳池的表面移
除且可被传送进入污物过滤器15。

入口开口23位于水下清洁器1的底侧且面向待清洁的表面。法线24垂直于由入口
开口23所限定的平面而竖立,且平行于第一通道部段13的中心流体轴线设置。

在所述的实施例中,第一通道部段13的中心流体轴线16和叶轮轴线18夹有70°至
80°的角度α。在该实施例中,叶轮轴线18与第二通道部段14的中心流体轴线17一致。

由第一通道部段13的最小流体截面所限定的第一横截表面A在第一通道部段13中
被特别地示出,第二通道部段14的第二横截表面B在叶轮3的入口区域内同样被特别地示
出。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横截表面A与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小于0.5。

为了允许吸入效果作用在可能的最大表面积上,流体截面在第一通道部段13的入
口开口23的区域内被强烈地扩宽。如图2中所示,沿第一通道部段13的中心流体轴线16至叶
轮3的截面连续减小至第一横截表面A。辊轮19在第一通道部段13的入口处附连至壳体2的
前侧。两个较大的辊轮20在第一通道部段13的入口处附连至壳体2的后侧,分别附连至第一
通道部段13的中心流体轴线16的左侧和右侧。这三个辊轮用于确保离底部足够的距离,使
得水下清洁器1不会紧紧吸住游泳池的底部,从而可能进一步地运动。刷子21围绕第一通道
部段13的入口开口23布置。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获得更好的清洁效果,在四个点附连有刷子
21。

为了防止进入叶轮3的内部,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在入口开口23处的保护栅格25。因
而可避免损伤。

水下清洁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下清洁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下清洁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下清洁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清洁器.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游泳池的水下清洁器,包括:壳体,在壳体内布置有泵,泵具有电动机和叶轮,其中,壳体包括用于流体路径的入口开口和出口开口,流体路径形成起始于第一入口开口的第一通道部段和容纳叶轮的第二通道部段,其中,第二通道部段相对于第一通道部段以倾斜的方式布置,叶轮轴线相对于入口开口的开口截面的法线以倾斜的方式布置。第一横截表面A与第二横截表面B的比值A/B小于2.8,其中,第一横截表面A由第一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