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窗框底框上的平开式开窗器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窗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窗框底框上的平开式开窗器。
背景技术
开窗器是用于打开和关闭窗户的机器,通常称作为“开窗机”或“开窗器”,国外一般称作“开窗器”,而在国内大都叫作“开窗机”。现为国内建筑行业的高新产品,而“智能电动窗户”则为现代窗户行业的最新发展。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大型建筑、体育场馆、娱乐场所以及家居窗户过高时人不易操作启闭,并且由于消防排烟的要求,开启扇的开启角度尽可能的大,这样才能满足建筑物的消防排烟面积要求。平移窗由于结构简单,开启后通风面积大,因此在很多场合都使用此种窗型。传统的平移窗使用螺杆式或者齿条式电动开窗器来实现开启扇的启闭,成本高,结构复杂,安装的时候受空间限制,并且对于不同尺寸的平移窗需要单独设计电动开窗器,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
目前,智能家居中经常需要用到平移式电动开窗器,而市场上的平移式电动开窗器存在以下不足:(1)功能单一,只停留在普通开与关的功能上,开关过程既无美感,同时也容易因为突然开启引起窗户冲击易损坏玻璃、易伤人或动物;(2)安全系数低,在工作过程只是执行开或关的指令,完全没考虑到是否有障碍物,容易夹伤人或动物;(3)对安装条件要求高,只能在较宽的窗户上沿侧装,在窗户框边沿过窄的场所无法安装;(4)窗户锁扣采用拔动式的,对于较高的窗户安装不便;(5)用传统的微动开关作行程开关,并且行程需要人工调节,同时由于两端开关是通过裸露的PCB装在导轨两端的,特别是湿度较大的使用环境容易接触不良、短路,而且开关坏了后电机无法停止,容易烧坏电路也容易因此引发火灾;(6)传动同步带采用螺丝打孔固定,完全破坏了皮带的原来性能,造成皮带易拉断、易变形,同时也影响产品使用寿命;(7)产品工作只能通过接外部开关控制元件控制,无法直接与智能无线对接,用户可选控制方式单一;(8)传动系统与外壳完全分开,如果安装条件不足,无法安装外壳,传动系统完全祼露在外面,既不美观,也易触电,不安全;(9)主传动导轨加工工序多,需二次、三次加工,组装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使用,方便安装,可远程操控,方便开启平开式窗户等优点的一种应用于窗框底框上的平开式开窗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一种应用于窗框底框上的平开式开窗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背面通过多个转轴固定在窗框的下框上,所述壳体正面上设有控制按钮和信号收发装置;所述窗框内部设有多个轨道凹槽,所述轨道凹槽内部设有多个滚轮;所述转轴穿过窗框与轨道凹槽中的滚轮通过连接杆连接。
所述壳体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电路板,电机;所述蓄电池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电机,控制按钮,信号收发装置;所述电机连接转轴。
本发明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可通过市电、干电池或蓄电池给装置供给电能,通过控制按钮和主控电路板驱动马达,马达转动带动转轴,转轴驱动旋转连接轴,旋转连接轴驱动滚轮,达到控制门窗开关的目的。本发明中,无线收发装置方便接收无线指令,可远程发送相关指令,控制门窗开关,同时可通过无线收发装置接收门窗是否闭合严实的相关数据,调整门窗闭合力度,达到严密闭合门窗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方便使用,方便安装,可远程操控,方便开启平开式窗户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连接示意图。
附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图。
附图中:1-壳体,2-窗框,3-轨道凹槽,4-滚轮,5-控制按钮,6-信号收发装置,7-转轴,8-旋转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应用于窗框2底框上的平开式开窗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背面通过多个转轴7固定在窗框2的下框上,所述壳体1正面上设有控制按钮5和信号收发装置6;所述窗框2内部设有多个轨道凹槽3,所述轨道凹槽3内部设有多个滚轮4;所述转轴7穿过窗框2与轨道凹槽3中的滚轮4通过连接杆连接。
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蓄电池,控制电路板,电机;所述蓄电池连接控制电路板,所述控制电路板分别连接电机,控制按钮5,信号收发装置6;所述电机连接转轴7。
实施例2
本发明工作原理:
本发明中,可通过市电、干电池或蓄电池给装置供给电能,通过控制按钮5和主控电路板驱动马达,马达转动带动转轴7,转轴7驱动旋转连接轴8,旋转连接轴8驱动滚轮4,达到控制门窗开关的目的。本发明中,无线收发装置方便接收无线指令,可远程发送相关指令,控制门窗开关,同时可通过无线收发装置接收门窗是否闭合严实的相关数据,调整门窗闭合力度,达到严密闭合门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