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95212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2.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07503.X

申请日:

2014.03.17

公开号:

CN104995412A

公开日:

2015.10.2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F15B 11/02登记生效日:20170303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日立建机株式会社变更后权利人:株式会社日立建机Tierra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日本东京都变更后权利人:日本滋贺县|||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5B 11/02申请日:20140317|||公开

IPC分类号:

F15B11/02; E02F9/22; F15B11/00; F15B11/05; F15B11/17

主分类号:

F15B11/02

申请人:

日立建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究; 钓贺靖贵; 竹林圭文; 森和繁; 中村夏树

地址:

日本东京都

优先权:

2013-060962 2013.03.22 JP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代理人:

张敬强; 严星铁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除了具备两个排出口(102a、102b)并进行道路传感控制的主泵(102)以外,还设置用于对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分别进行辅助驱动并进行两个道路传感控制的辅助泵(202、302),构成为,在驱动起重臂缸(3a)或悬臂缸(3b)时,对切换阀(141)或(241)进行切换而使压力油合流地供给,在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以外的驱动器驱动时,仅供给主泵的压力油。即、通过要求流量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大不相同的情况多的两个特定驱动器能够用各自的排出口的压力油驱动,从而抑制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而且在驱动要求流量小的驱动器的情况下,能够在容积效率优良方面利用液压泵。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具备:
第一泵装置,其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
多个驱动器,其通过从上述第一排出口以及上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驱动;
多个流量控制阀,其对从上述第一排出口以及上述第二排出口向上述多个驱动器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进行控制;
多个压力补偿阀,其分别对上述多个流量控制阀的前后差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多个流量控制阀的前后差压与目标差压相等;以及
第一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上述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比通过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上述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驱动器包括:包含第一特定驱动器的第一驱动器组;以及包含第二特定驱动器的第二驱动器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是要求流量比其他驱动器大而且同时被驱动时负载压的差变大的情况多的驱动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以及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是要求流量比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小的驱动器,
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经由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上述第一排出口连接,
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经由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上述第二排出口连接,
还具备:
第二泵装置,其具有经由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所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连接的第三排出口;
第三泵装置,其具有经由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所对应 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连接的第四排出口;
第二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上述第二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的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第三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上述第三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的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第一切换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切断上述第一排出口与上述第三排出口的连通,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一排出口与上述第三排出口连通;以及
第二切换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切断上述第二排出口与上述第四排出口的连通,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二排出口与上述第四排出口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包含第三特定驱动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包含第四特定驱动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是在同时被驱动时,通过供给流量相同从而发挥规定的功能的驱动器,
还具备第三切换阀,该第三切换阀除了同时驱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一个驱动器时以外,切断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与第二排出口的连通,同时驱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一个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与第二排出口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控制压力生成回路,该控制压力生成回路生成用于控制液压设备的压力,该液压设备包含上述多个压力补偿阀、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上述第二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三泵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压力生成回路构成为,
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和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二泵装置和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和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三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三泵装置和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中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第一放泄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第二放泄阀,其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第三放泄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特 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以及
第四放泄阀,其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三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四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具有:导入有上述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的第一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导入有上述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第二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以及导入有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的第三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
还具有转矩控制部,该转矩控制部构成为,通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随着上述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而且,通过上述第三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随着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

6.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中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分别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起重臂以及悬臂的起重臂缸以及悬臂缸,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驱动器组的一方驱动器的一个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铲斗缸。

7.
  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中所述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分别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行驶体的左右行驶马达。

说明书

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尤其涉及具备具有两个排出口而且由一个泵调整器(泵控制装置)控制排出流量的泵装置,并且具备将泵装置的排出压控制为比多个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的道路传感系统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具备将液压泵的排出流量控制为液压泵(主泵)的排出压比多个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的道路传感系统的装置作为液压挖掘机那样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而广泛利用。
另外,作为道路传感系统,还公知有如专利文献2以及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与第一驱动器组以及第二驱动器组对应地设置第一以及第二两个液压泵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
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中,在两个液压泵的排出油路间设置分流、合流切换阀,在第一驱动器组和第二驱动器组所含的多个驱动器的负载压的差较小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以及第二驱动器组的最大负载压来控制第一液压泵以及第二液压泵的排出流量,而且将两个液压泵的排出流量合流并供给至多个驱动器。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中,使两个液压泵中一方的液压泵的最大容量比另一方的液压泵的最大容量大,将一方的液压泵的最大容量设定为要求流量能够驱动最大驱动器(假设悬臂缸)的容量,并且利用另一方的液压泵的排出流量来驱动特定的驱动器(假设起重臂缸),并且在上述一方的液压泵侧设置合流阀,利用该合流阀将另一方的液压泵的排出流量与一方的液压泵的排出流量合流而能够供给至特定的驱动器(假设起重臂缸)。
并且,在专利文献4中,还公知有如下双泵道路传感系统,即、使用具有两个排出口的分流式液压泵,来代替使用两个液压泵,基于第一驱动器组以及 第二驱动器组的各自的最大负载压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第一排出口以及第二排出口的排出流量。在该系统中,也在两个排出口的排出油路间设置分流、合流切换阀(行驶独立阀),在仅行驶的情况或者一边行驶一边使用推土装置的情况等,将分流、合流切换阀切换到分流位置而将两个排出口的排出流量独立地供给至驱动器,在起重臂缸、悬臂缸等行驶或驱动推土机以外的驱动器时,能够将分流、合流切换阀切换到合流位置而将两个排出口的排出流量合流并供给至驱动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370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录第2581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1-1964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67459号公报日本特开2011-1964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具备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通常的道路传感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中,液压泵的排出压总是被控制为比多个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某设定压量,在对负载压高的驱动器和负载压低的驱动器进行复合驱动的情况(例如,同时进行起重臂上升(负载压:高)和悬臂接地(负载压:低)操作的、所谓水平牵引等动作的情况等)下,液压泵的排出压被控制为比起重臂缸高的负载压仅高某设定压量。此时,为了防止流量过于流向负载压低的悬臂缸而设置在悬臂缸驱动用的压力补偿阀节流,由于该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而消耗了无益的能量。
在具备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的液压驱动装置中,设置有第一以及第二两个液压泵,由于基于第一驱动器组以及第二驱动器组的各自的最大负载压能够分别独立地控制第一液压泵以及第二液压泵的排出流量,因此能够抑制专利文献1那样的无益的能量消耗。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中存在别的问题。
即、在液压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存在各驱动器的所需流量因驱动器的种类或作业状况而大不相同的情况。例如,在液压挖掘机的情况下,悬臂缸和起重臂缸与行驶马达或铲斗缸等其他驱动器相比,大多需要的流量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若将第一以及第二液压泵的容量(最大容量)设定为与悬臂缸和起重臂缸的要求流量一致,则各泵的容量会变得非常大,在要求流量小的驱动器(例如铲斗缸)驱动时,第一或第二液压泵以容量可变范围小的容量驱动,因此存在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恶化之类的问题。
此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中,在将起重臂缸和悬臂缸构成使两个液压泵的排出流量合流地驱动的情况下,导致使起重臂缸和悬臂缸复合动作的情况的无益的能量消耗增大,存在与专利文献1的单泵道路传感系统的情况相同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双泵道路传感系统中,在起重臂缸或悬臂缸所需要的流量、和其他驱动器(例如行驶马达或铲斗缸等)所需要的流量的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两个液压泵容量根据这些起重臂缸或悬臂缸的所需流量来设定,因此例如在小流量驱动器驱动时,液压泵以比整体容量小的容量驱动,因此导致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恶化,存在与专利文献2相同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道路传感系统中,除了行驶以及/或者使用推土装置的情况以外,由于使两个排出口的排出流量合流而作为一个泵来发挥功能,因此也存在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情况相同的问题(在同时进行起重臂上升(负载压:高)和悬臂接地(负载压:低)操作的复合操作时,由于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而产生无益的能量消耗)。另外,由于将两个排出口的排出油合流供给至驱动器,因此在例如小流量驱动器驱动时,液压泵以比整体容量小的容量驱动,因此导致液压泵的容积效率恶化,存在与专利文献2相同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通过要求流量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大不相同的情况较多的两个特定驱动器能够用各自的排出口的压力油驱动,从而抑制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而且在驱动上述两个特定驱动器以外的要求流量小的驱动器的情况下,能够容积效率优良方面利用液压泵。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具备:
第一泵装置,其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
多个驱动器,其利用从上述第一排出口以及上述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进行驱动;
多个流量控制阀,其对从上述第一排出口以及上述第二排出口向上述多个驱动器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进行控制;
多个压力补偿阀,其分别对上述多个流量控制阀的前后差压进行控制,以使上述多个流量控制阀的前后差压与目标差压相等;以及
第一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上述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比通过从上述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上述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上述多个驱动器包括:包含第一特定驱动器的第一驱动器组;以及包含第二特定驱动器的第二驱动器组,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是要求流量比其他驱动器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的差变大的情况较多的驱动器,
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以及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是要求流量比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小的驱动器,
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经由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上述第一排出口连接,
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经由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上述第二排出口连接,
还具备:
第二泵装置,其具有经由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所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连接的第三排出口;
第三泵装置,其具有经由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所对应的压力补偿阀以及流量控制阀而连接的第四排出口;
第二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对 上述第二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的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第三泵控制装置,其具有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上述第三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的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第一切换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切断上述第一排出口与上述第三排出口的连通,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一排出口与上述第三排出口连通;以及
第二切换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切断上述第二排出口与上述第四排出口的连通,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二排出口与上述第四排出口连通。
这样,为了驱动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而分别设置第二以及第三泵装置来作为专用的辅助泵,由此要求流量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大不相同的情况较多的第一特定驱动器和第二特定驱动器能够通过各自的排出口的压力油来驱动。
因此,如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所谓水平牵引动作等的情况那样,在对负载压高的驱动器(第一特定驱动器)和负载压低的驱动器(第二特定驱动器)进行复合驱动的情况下,能够对低负载压驱动器侧的排出口的排出压进行独立控制,不会因低负载压驱动器的压力补偿阀而消耗无益的能量,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转。
另外,第一驱动器组的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由来自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的压力油驱动,第二驱动器组的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由来自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的压力油驱动,因此在驱动要求流量小的驱动器的情况,能够在效率更加优良方面利用第一泵装置。
(2)在上述(1)中,优选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包含第三特定驱动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包含第四特定驱动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 器是在同时被驱动时,通过供给流量相同从而发挥规定的功能的驱动器,
还具备第三切换阀,该第三切换阀除了同时驱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一个驱动器时以外,在切断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与第二排出口的连通,同时驱动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一个驱动器时,使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与第二排出口连通。
由此,在同时驱动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的一方驱动器这三个驱动器时,第一泵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和第二以及第三泵装置的第三以及第四排出口的一方排出口这三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三个驱动器,在同时驱动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组的第一以及第三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或者第二驱动器组的第二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第一泵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的两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驱动器。因此,在同时驱动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驱动器时,通过以相同输入量操作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的操作杆,能够向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供给等量的压力油,能够实现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3)在上述(1)或(2)中,具体而言,还具备控制压力生成回路,该控制压力生成回路生成用于控制液压设备的压力,该液压设备包含上述多个压力补偿阀、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上述第二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三泵控制装置,
上述控制压力生成回路构成为,
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而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和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而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二泵装置和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 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而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和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将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三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的差压作为上述目标差压而导向与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以及上述第三泵装置和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相关的压力补偿阀。
由此,能够根据现在正驱动着的驱动器的负载压来适当地进行道路传感控制和压力补偿阀的控制。
(4)在上述(1)~(3)任一项中,具体而言,还具备:
第一放泄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第二放泄阀,其在驱动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一特定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一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一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第三放泄阀,其在仅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以及
第四放泄阀,其在驱动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至少上述第二特定驱动器时,若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三泵装置的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比上述第二驱动器组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则成为打开状态,使从上述第一泵装置的第二排出口或上述第二泵装置的第四排出口排出的压力油返回容器。
由此,在对多个驱动器进行单独或复合驱动的所有情况下,能够根据现在正驱动着的驱动器的负载压,对第一泵装置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和第二以及 第三泵装置的第三以及第四排出口的压力分别独立地适当控制。
另外,其结果,如在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所谓水平牵引动作等的情况那样,在对负载压高的驱动器(第一特定驱动器)和负载压低的驱动器(第二特定驱动器)进行复合驱动的情况下,不会因低负载压驱动器侧的压力补偿阀而消耗无益的能量,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转。
(5)在上述(1)或(2)中,优选,上述第一泵控制装置具有:导入有上述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的第一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导入有上述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第二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以及导入有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的第三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
还具有转矩控制部,该转矩控制部构成为,通过上述第一以及第二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随着上述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而且,通过上述第三转矩控制用的驱动器,随着上述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和上述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
由此,在同时驱动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的例如两个驱动器的复合操作时,即使在一方驱动器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情况下,第一泵装置的容量也通过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与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和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而进行转矩控制,因此可防止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驱动器的驱动速度下降,因此能够确保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6)在上述(1)~(5)的任一项中,例如,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分别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起重臂以及悬臂的起重臂缸以及悬臂缸,上述第一以及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的一方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铲斗的铲斗缸。
由此,在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所谓水平牵引动作的情况下,抑制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而且在驱动要求流量比起重臂缸以及悬臂缸小的铲斗缸的情况下,能够在容积效率优良方面利用第一泵装置。
(7)在上述(2)~(6)任一项中,例如,上述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分别是驱动液压挖掘机的行驶体的左右行驶马达。
由此,在同时驱动左右行驶马达和其他至少驱动器的情况下,由于两个排 出口或三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驱动器,因此通过以相同输入量操作左右行驶马达的操作杆,能够向左右行驶马达供给等量的压力油。由此,能够维持直进行驶性并且驱动其他驱动器,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要求流量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大不相同的情况较多的两个特定驱动器能够通过各自的排出口的压力油驱动,因此能够对低负载压驱动器侧的排出口的排出压进行独立控制,不会因低负载压驱动器的压力补偿阀而消耗无益的能量,能够进行高效的运转。另外,在驱动要求流量小的驱动器的情况下,能够在效率更加优良方面利用第一泵装置。
另外,通过同时驱动时、供给流量相同,从而在同时驱动发挥规定功能的驱动器和其他至少驱动器时,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和第三以及第四排出口的一方排出口这三个排出口、或者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这两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驱动器,因此在同时驱动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和其他至少一个驱动器时,通过以相同的输入量操作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的操作杆,从而能够向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供给等量的压力油,能够实现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另外,由于利用第一排出口的排出压与第二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和第三排出口的排出压与第四排出口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对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进行转矩控制,因此即使在复合操作时、一方驱动器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情况下,也可防止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驱动器的驱动速度下降,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另外,在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所谓水平牵引动作的情况下,抑制压力补偿阀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而且在驱动要求流量比起重臂缸以及悬臂缸小的铲斗缸的情况下,能够在容积效率优良方面利用第一泵装置。
并且,在同时驱动左右行驶马达和其他至少驱动器的情况下,由于两个排出口或三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而供给至驱动器,因此通过以相同的输入量对左右行驶马达的操作杆进行操作,从而能够向左右行驶马达供给等量的压力油。由此,能够维持直进行驶性并且驱动其他驱动器,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图。
图2是表示适用本发明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结构~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压挖掘机(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图。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的液压驱动装置具备:原动机(例如柴油发动机)1;由该原动机1驱动的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分流式容量可变型主泵102(第一泵装置);由原动机1驱动的具有第三排出口202a的容量可变型辅助泵202(第二泵装置);由原动机1驱动的具有第四排出口302a的容量可变型辅助泵302(第三泵装置);利用从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以及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302a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多个驱动器3a、3b、3c、3d、3e、3f、3g、3h;对从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以及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302a向多个驱动器3a~3h供给的压力油的流动进行控制的控制阀单元4;以及用于对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排出流量进行控制的调整器112(第一泵控制装置)、用于对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的排出流量进行控制的调整器212(第二泵控制装置)、以及用于对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302a的排出流量进行控制的调整器312(第三泵控制装置)。
另外,液压驱动装置具备:由原动机1驱动的容量固定型先导泵30;与先导泵30的压力油供给路径31a连接且检测先导泵30的排出流量作为绝对压Pgr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与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下游侧的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接且在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生成恒定先导压的先导安全阀32;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接且利用门锁杆24来切换将下游侧的压力油供给路径31c连接至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还是连接至容器的门锁阀100;以及多个操作杆装置122、123、124a、124b,该多个操作杆装置122、123、124a、 124b与门锁阀100的下游侧的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c连接,且具有生成用于对后述的多个流量控制阀6a、6b、6c、6d、6e、6f、6g、6h进行控制的操作先导压的多个先导阀(减压阀)(图2)。
多个驱动器3a~3h包括:包含第一特定驱动器3a的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a、3c、3d、3f;以及包含第二特定驱动器3b的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b、3e、3g、3h,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3a、3b是要求流量比其他驱动器大而且同时被驱动时负载压的差变大的情况较多的驱动器,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第一特定驱动器3a以外的驱动器3c、3d、3f以及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第二特定驱动器3b以外的驱动器3e、3g、3h是要求流量比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3a、3b小的驱动器。另外,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第一特定驱动器以外的驱动器3c、3d、3f包含第三特定驱动器3f,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中第二特定驱动器3b以外的驱动器3e、3g、3h包含第四特定驱动器3g,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3f、3g同时被驱动时供给流量相等,从而是起到规定的功能的驱动器。
具体而言,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3a、3b例如是对液压挖掘机的起重臂进行驱动的起重臂缸、以及对悬臂进行驱动的悬臂缸,要求流量比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3a、3b小的驱动器即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c、3d、3f分别是对液压挖掘机的回转体进行驱动的回转马达、对铲斗进行驱动的铲斗缸、对下部行驶体的左侧履带进行驱动的左行驶马达,相同地,要求流量比第一以及第二特定驱动器3a、3b小的驱动器即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e、3g、3h分别是对摇摆柱进行驱动的摇摆缸、对下部行驶体的右侧履带进行驱动的右行驶马达、对刮板进行驱动的刮板缸。另外,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3f、3g是上述左右行驶马达。
控制阀单元4具备:对从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以及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302a向多个驱动器3a~3h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多个流量控制阀6a、6b、6c、6d、6e、6f、6g、6h;以多个流量控制阀6a~6h的前后差压与目标差压相等的方式分别对多个流量控制阀6a~6h的前后差压进行控制的多个压力补偿阀7a、7b、7c、7d、7e、7f、7g、7h;以及与多个流量控制阀6a~6h的阀柱一起滑 移,且用于检测各流量控制阀的切换的操作检测阀8a、8b、8c、8d、8e、8f、8g、8h。
流量控制阀6a、6c、6d、6f是对向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a、3c、3d、3f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阀,其中与第一特定驱动器3a以外的驱动器3c、3d、3f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c、6d、6f经由压力补偿阀7c、7d、7f与连接于主泵102的第一排出口102a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连接,与第一特定驱动器3a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a经由压力补偿阀7a与连接于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连接。
流量控制阀6b、6e、6g、6h是对向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b、3e、3g、3h供给的压力油的流量进行控制的阀,其中与第二特定驱动器3b以外的驱动器3e、3g、3h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e、6g、6h经由压力补偿阀7e、7g、7h与连接于主泵102的第二排出口102b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连接,与第二特定驱动器3b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b经由压力补偿阀7b与连接于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302a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连接。
控制阀单元4还具备:主安全阀114,其与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连接,且对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进行控制以使其不会达到设定压力以上;主安全阀214,其与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连接,且对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进行控制以使其不会达到设定压力以上;放泄阀115(第一放泄阀),其在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经由后述的切换阀141与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连接,当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比第一驱动器组的起重臂缸3a以外的驱动器3c、3d、3f的最高负载压高用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放泄阀215(第三放泄阀),其在悬臂缸3b非驱动时,经由后述的切换阀241与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连接,当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比第二驱动器组的悬臂缸3b以外的驱动器3e、3g、3h的最高负载压高用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放泄阀315(第二放泄阀),其与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连接,在起重臂缸3a驱动时,当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比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使第 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在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即使在第一驱动器组的起重臂缸3a以外的驱动器3c、3d、3f被驱动的情况下,当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比容器压高用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放泄阀415(第四放泄阀),其与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连接,在悬臂缸3b驱动时,当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比第二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b、3g、3e、3h的最高负载压高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在悬臂缸3b非驱动时,即使在第二驱动器组的悬臂缸3b以外的驱动器3e、3g、3h被驱动的情况,当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比容器压高用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以上时成为打开状态,从而使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返回容器;切换阀141(第一切换阀),其在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断开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连接,而且使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放泄阀115连接,在起重臂缸3a驱动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连接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而且断开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放泄阀115的连接;切换阀241(第二切换阀),其在悬臂缸3b非驱动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断开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连接,而且将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放泄阀215连接,在悬臂缸3b驱动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连接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而且断开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放泄阀215的连接;切换阀40(第三切换阀),其在不是对左行驶马达3f以及/或者右行驶马达3g和其他驱动器的至少一个同时进行驱动的行驶复合操作时,位于第一位置(切断位置),断开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连接,在行驶复合操作时转换到第二位置(连通位置),从而连接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和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
控制阀单元4还具备:往复阀9c、9d、9f,其与连接于第一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305的多个驱动器3a、3c、3d、3f所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a、 6c、6d、6f的负载检测口连接,且检测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往复阀9e、9g、9h,其与连接于第二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205、405的多个驱动器3b、3e、3g、3h所对应的流量控制阀6b、6e、6g、6h的负载检测口连接,且检测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切换阀145,其在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将容器压导向与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连接的放泄阀315和后述的差压减压阀311,在起重臂缸3a驱动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将多个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导向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切换阀245,其在悬臂缸3b非驱动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将容器压导向与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连接的放泄阀415和后述的差压减压阀411,在悬臂缸3b驱动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将多个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导向放泄阀415和差压减压阀411;切换阀146,其在是对左行驶马达3f以及/或者右行驶马达3g和其他驱动器的至少一个同时进行驱动的行驶复合操作以外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输出容器压,在行驶复合操作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输出与第一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305连接的多个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往复阀9j,其对切换阀146的输出压和右行驶马达3g的负载压的高压侧进行检测并导向往复阀9g;切换阀246,在相同的行驶复合操作以外时,位于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输出容器压,在行驶复合操作时,转换到图示上侧的第二位置,输出与压力油供给路径205、405连接的多个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以及往复阀9i,其对切换阀246的输出压和左行驶马达3f的负载压的高压侧进行检测并导向往复阀9f。
控制阀单元4还具备: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其上游侧经由节流阀42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接,下游侧经由操作检测阀8a与容器连接,且在起重臂缸3a驱动时,通过操作检测阀8a与流量控制阀6a一起滑移而切断与容器的连通,从而将由先导安全阀32生成的压力作为操作检测压而导向切换阀141、145、146,在将这些切换阀141、145、146向图示下方按下而切换到第二位置、且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通过经由操作检测阀8a与容器连通,从而操作检测压成为容器压,而将切换阀141、145、146切换到图示下侧的第 一位置;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其上游侧经由节流阀44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接,下游侧经由操作检测阀8b与容器连接,在悬臂缸3b驱动时,操作检测阀8b与流量控制阀6b一起滑移而切断与容器的连通,从而将由先导安全阀32生成的压力作为操作检测压而导向切换阀241、245、246,在将这些切换阀241、245、246向图示下方按下而切换到第二位置、且悬臂缸3b非驱动时,通过经由操作检测阀8b与容器连通,从而操作检测压成为容器压,而将切换阀241、245、246切换到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其上游侧经由节流阀43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接,下游侧经由操作检测阀8a、8b、8c、8d、8e、8f、8g、8h与容器连接,在对左行驶马达3f以及/或者右行驶马达3g和其他驱动器的至少一个同时进行驱动的行驶复合操作时,与操作检测阀8f以及/或者8g和操作检测阀8a、8b、8c、8d、8e、8h的至少一个所对应的流量控制阀一起滑移而切断与容器的连通,从而将由先导安全阀32生成的压力作为操作检测压导向切换阀40,在将切换阀40向图示下方按下而切换到第二位置(连通位置)、且不是行驶复合操作时,经由操作检测阀8f以及/或者8g和操作检测阀8a、8b、8c、8d、8e、8h而与容器连通,从而操作检测压成为容器压,而将切换阀40切换到图示下侧的第一位置(切断位置);差压减压阀111,其将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即泵压P1与连接于第一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305的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的差(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而输出;差压减压阀211,其将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即泵压P2与连接于第二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205、405的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的差(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2而输出;差压减压阀311,其在起重臂缸3a驱动时,将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即泵压P3(=泵压P1)与多个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3的差(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3而输出,而且在起重臂缸3a非驱动时,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与用放泄阀315的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相当的压力)作为绝对压Pls3而输出;以及差压减压阀411,其在悬臂缸3b驱动时,将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即泵压P4(=泵压P2)与多个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4的差(LS差压) 作为绝对压Pls4而输出,而且在悬臂缸3b非驱动时,将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与用放泄阀415的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相当的压力)作为绝对压Pls3而输出。
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具有:连接于先导泵30的压力油供给路径31a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之间的流量检测阀50;以及将该流量检测阀50的前后差压作为绝对压Pgr而输出的差压减压阀51。
流量检测阀50具有随着通过流量(先导泵30的排出流量)增大而使开口面积变大的可变节流部50a。先导泵30的排出油通过流量检测阀50的可变节流部50a而流向先导油路31b侧。此时,在流量检测阀50的可变节流部50a产生随着通过流量增加而变大的前后差压,差压减压阀51将该前后差压作为绝对压Pgr而输出。先导泵30的排出流量根据发动机1的转速而变化,通过检测可变节流部50a的前后差压,能够检测先导泵30的排出流量,从而能够检测发动机1的转速。
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具备:低压选择阀112a,其选择差压减压阀111输出的LS差压(绝对压Pls1)和差压减压阀211输出的LS差压(绝对压Pls2)的低压侧;LS控制阀112b,其利用低压选择的LS差压和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绝对压)Pgr的差压而动作,且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通而使输出压上升,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容器连通而使输出压减少;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c,其被LS控制阀112b的输出压引导,通过该输出压的上升而作用于使主泵1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e、112d,其通过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各自的压力而作用于使主泵1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以及全转矩控制(全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f,其将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305的压力和辅助泵302的第四排出口405的压力分别经由节流阀112h、112i导向减压阀112g,通过减压阀112g的输出压而作用于使主泵1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
辅助泵202的调整器212具备:LS控制阀212a,其利用差压减压阀311输出的LS差压(绝对压Pls2)和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绝对压) Pgr的差压而动作,且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通而使输出压上升,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容器连通而使输出压减少;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12c,其被LS控制阀212a的输出压引导,通过该输出压的上升而作用于使辅助泵2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以及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12d,其通过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而作用于使辅助泵2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
辅助泵302的调整器312具备:LS控制阀312a,其利用差压减压阀411输出的LS差压(绝对压Pls2)和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绝对压)Pgr的差压而动作,且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连通而使输出压上升,在LS差压<输出压(绝对压)Pg时,使输入侧与容器连通而使输出压减少;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12c、其被LS控制阀312a的输出压引导,通过该输出压的上升而作用于使辅助泵3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以及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12d,其通过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而作用于使辅助泵302的倾斜转动(容量)减少的方向。
调整器112(第一泵控制装置)的低压选择阀112a、LS控制阀112b、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c构成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一道路传感控制部对主泵102(第一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排出压比通过从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调整器212(第二泵控制装置)的LS控制阀212a和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12c构成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二道路传感控制部对辅助泵202(第二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第三排出口202a的排出压比通过从第三排出口202a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调整器312(第三泵控制装置)的LS控制阀312a和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12c构成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该第三道路传感控制部对辅助泵302(第三泵装置)的容量进行控制,以使第四排出口302a的排出压比通过从第四排出口302a排出的压力油驱动的驱动器的最高负载压仅高目标差压。
另外,调整器112(第一泵控制装置)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d、112e 和节流阀112h、112i、减压阀112g以及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f构成转矩控制部,该转矩控制部随着第一排出口102a的排出压和第二排出口102b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主泵102(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而且随着第三排出口202a的排出压和第四排出口302a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变高而使主泵102(第一泵装置)的容量减少,调整器212(第二泵控制装置)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12d构成转矩控制部,该转矩控制部随着第三排出口202a的排出压变高而使辅助泵202(第二泵装置)的容量减少,调整器312(第三泵控制装置)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12d构成转矩控制部,该转矩控制部随着第四排出口302a的排出压变高而使辅助泵302(第三泵装置)的容量减少。
先导泵30、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先导安全阀32、操作检测阀8a~8h、往复阀9c~9j、切换阀145、146、245、246、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差压减压阀111、211、311、411构成控制压力生成回路,该控制压力生成回路生成用于对包含多个压力补偿阀7a~7h、放泄阀115、215、315、415、切换阀141、241、40、调整器112(第一泵控制装置)、调整器212(第二泵控制装置)、调整器312(第三泵控制装置)的液压要素进行控制的压力。
图2是表示搭载有上述的液压驱动装置的液压挖掘机的外观的图。
在图2中,作为作业机械而公知的液压挖掘机具备下部行驶体101、上部回转体109以及摇摆式前作业机104,前作业机104包括起重臂104a、悬臂104b、铲斗104c。上部回转体109通过回转马达3c能够相对于下部行驶体101回转。在上部回转体109的前部安装有摇摆柱103,在该摇摆柱103,以能够上下动作的方式安装有前作业机104。摇摆柱103通过摇摆缸3e的伸缩而能够相对于上部回转体109在水平方向上转动,前作业机104的起重臂104a、悬臂104b、铲斗104c通过起重臂缸3a、悬臂缸3b、铲斗缸3d的伸缩而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在下部行驶体102的中央框架上,安装有通过刮板缸3h(参照图1)的伸缩来进行上下动作的刮板106。下部行驶体101通过利用行驶马达3f、3g的旋转来驱动左右的履带101a、101b而进行行驶。
在上部回转体109设置有顶盖式驾驶室108,在驾驶室108内设有驾驶座椅121、前/回转用的左右操作杆装置122、123(在图2中仅图示了左侧)、 行驶用的操作杆装置124a、124b、未图示的摇摆用的操作杆装置以及刮板用的操作杆装置、门锁杆24等。操作杆装置122、123的操作杆能够从中立位置向以十字方向为基准的任意方向操作,在将左侧的操作杆装置122的操作杆向前后方向操作时,操作杆装置122作为回转用的操作杆装置发挥功能,在将该操作杆装置122的操作杆向左右方向操作时,操作杆装置122作为悬臂用的操作杆装置发挥功能,在将右侧的操作杆装置123的操作杆向前后方向操作时,操作杆装置123作为起重臂用的操作杆装置发挥功能,在将该操作杆装置123的操作杆向左右方向操作时,操作杆装置123作为铲斗用的操作杆装置发挥功能。
~动作~
使用图1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从由原动机1驱动的容量固定型先导泵30排出的压力油向压力油供给路径31a供给。在压力油供给路径31a连接有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上述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利用流量检测阀50和差压减压阀51将与先导泵30的排出流量相应的流量检测阀50的前后差压作为绝对压Pgr而输出。在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下游连接有先导安全阀32,在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生成恒定的压力。
(a)全部的操作杆中立的情况
由于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因此全部的流量控制阀6a~6h处于中立位置。流量控制阀6a、6b为中立位置,因此操作检测阀8a、8b也处于中立位置。
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先导压力油经由节流阀42、44并经由操作检测阀8a、8b的中立位置而向容器排出。因此,位于节流阀42、44的下游侧的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以及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导向切换阀141、241、145、245的压力也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141、241、145、245分别通过弹簧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从主泵102的第一排出口102a向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供给的压力油、和从第二排出口102b向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供给的压力油分别经由切换阀141、241而导向放泄阀115、215。
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先导压力油经由节流阀43并经由操作检测阀 8f、8g以及8b、8h、8e、8d、8c、8a的中立位置而向容器排出。因此,位于节流阀43的下游侧的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导向切换阀40、146、246的压力也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40、146、246分别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
容器压通过切换阀146、246并经由往复阀9i、9j而导向往复阀9f、9g的下游。
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和驱动器3b、3h、3e、3g的最高负载压Plmax2分别经由往复阀9c、9d、9f以及往复阀9e、9g、9h被导向放泄阀115、215。
在全部的流量控制阀6a~6h处于中立位置时,各自的负载检测口与容器连通,往复阀9c、9d、9f以及往复阀9e、9g、9h将该容器压作为最高负载压Plmax1和Plmax2来检测,因此Plmax1和Plmax2均与容器压相等。因此,通过放泄阀115、215,第一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的压力P1、P2被保持为由放泄阀115、215的各弹簧设定的规定的压力(弹簧的设定压力)Pun0(P1=Pun0、P2=Pun0)。通常,弹簧的设定压力Pun0被设定为比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稍高(Pun0>Pgr)。
差压减压阀111、211分别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P1与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的差压(LS差压)、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P2与驱动器3b、3h、3e、3g的最高负载压Plmax2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Pls2而输出。在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的情况下,如上所述,Plmax1和Plmax2分别与容器压相等,因此若将容器压设为0,则Pls1=P1-Plmax1=P1=Pun0>Pgr,Pls2=P2-Plmax2=P2=Pun0>Pgr。作为LS差压的Pls1和Pls2通过低压选择阀112a选择低压侧,且导向LS控制阀112b。
在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的情况下,由于Pls1或Pls2=Pun0>Pgr,因此LS控制阀112b被推向图中左方而切换到右侧的位置,通过由先导安全阀32生成的恒定的先导压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由于压力油被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因此主泵102的容量保持为最小。
另一方面,由辅助泵202、302排出的压力油被导向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 供给路径305、405。如上所述,由于起重臂以及悬臂的流量控制阀6a、6b处于中立位置,操作检测阀8a、8b也处于中立位置,因此切换阀145、245通过弹簧被推向图中上方被白保持在第一位置。容器压作为负载压被导向与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连接的放泄阀315、415。如上所述,在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的情况下,通过放泄阀315、415,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的压力P3、P4保持为由放泄阀315、415的各弹簧设定的规定压力Pun0(P3=Pun0、P4=Pun0)。通常,Pun0设定为比原动机转速检测阀的输出压Pgr稍高(Pun0>Pgr)。
差压减压阀311、411分别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P3与容器压的差压(LS差压)、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P4与容器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3和Pls4而输出。在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的情况下,Pls3=P3-0=P3=Pun0>Pgr,Pls4=P4-0=P4=Pun0>Pgr。作为LS差压的Pls3和Pls4被导向LS控制阀212a、312a。
在全部的操作杆为中立的情况下,由于Pls3或Pls4>Pgr,因此LS控制阀212a、312a分别被推向图中左方而切换到右侧的位置,将由先导安全阀32生成的恒定的先导压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由于压力油被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因此辅助泵202、302的容量保持为最小。
(b)输入了起重臂操作杆的情况
例如,若向起重臂缸3a伸长的方向也就是起重臂上升的方向输入起重臂操作杆,则起重臂缸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a向图中上方切换。若流量控制阀6a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a也切换,经由节流阀42和操作检测阀8a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被切断,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的压力上升到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由此,切换阀141、145被推向图中下方而切换到第二位置。若切换阀141切换到第二位置,则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油经由切换阀141而与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合流。
若切换阀145切换到第二位置,则多个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被导向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在单独操作起重臂缸3a的情况下,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a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 往复阀9c、切换阀145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3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315的设定压上升到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和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合流后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a以及流量控制阀6a供给至起重臂缸3a。
另一方面,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a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c被导向差压减压阀111,还经由流量控制阀6a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c、切换阀145被导向差压减压阀311。
差压减压减111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而输出。该Pls1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左侧的端面。
在起重臂缸3a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的差几乎不存在,因此Pls1≈0。
通过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驱动的各驱动器的LS差压、也就是Pls2作用于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右侧端面,但如(a)中说明的那样,由于Pls2=P2=Pun0>Pgr,因此低压选择阀112a将作为低压的Pls1≈0输出到LS控制阀112b。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1进行比较。在起重臂上升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成为Pls1≈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112b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1=Pgr。
另一方面,差压减压阀311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P3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3而输出。该Pls3被导向LS控制阀212a。LS控制阀212a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3进行比较。在起重臂上升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成为为Pls3≈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212a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辅助泵2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3=Pgr。
如上所述,通过主泵102与辅助泵202的调整器112、212的工作,在操 作起重臂杆时,适当控制主泵102以及辅助泵2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以及辅助泵202合流后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a的要求流量相等。
(c)输入了悬臂操作杆的情况
例如,若向悬臂缸3b伸长的方向、也就是悬臂接地方向输入悬臂操作杆,则悬臂缸3b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b向图中上方切换。若流量控制阀6b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b也被切换,经由节流阀44和操作检测阀8b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被切断,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的压力上升到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由此,切换阀241、245被推向图中下方而切换到第二位置。若切换阀241切换到第二位置,则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油经由切换阀241而与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合流。
若切换阀245切换到第二位置,则多个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被导向放泄阀415和差压减压阀411。在单独操作悬臂缸3b的情况下,悬臂缸3b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b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h、切换阀245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4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415的设定压上升到悬臂缸3b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合流后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b以及流量控制阀6b供给至悬臂缸3b。
另一方面,悬臂缸3b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b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h被导向差压减压阀211,还经由流量控制阀6b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h、切换阀245被导向差压减压阀411。
差压减压减211将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与悬臂缸3b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2而输出。该Pls2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右侧的端面。
悬臂缸3b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与悬臂缸3b的负载压的差近乎不存在,因此Pls2≈0。
通过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驱动的各驱动器的LS差压、也就是Pls1作用于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左侧端面,但如(a)中说明的那样,由于Pls1=P1=Pun0>Pgr,因此低压选择阀112a将作为低压的Pls2≈0输出到LS控制 阀112b。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2进行比较。在悬臂接地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由于成为Pls2≈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112b切换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2=Pgr。
另一方面,差压减压阀411将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P4与悬臂缸3b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4而输出。该Pls4被导向LS控制阀312a。LS控制阀312a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4进行比较。在悬臂接地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由于成为Pls4≈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312a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3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3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辅助泵3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4=Pgr。
如上所述,通过主泵102和辅助泵302的调整器112、312的工作,在操作悬臂杆时,适当控制主泵102以及辅助泵3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以及辅助泵302合流后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b的要求流量相等。
(d)输入了铲斗操作杆的情况
例如,若向铲斗缸3d伸长的方向、也就是铲斗接地方向输入铲斗操作杆,则铲斗缸3d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d向图中上方切换。若流量控制阀6d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d也被切换,但由于行驶马达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f、6g的操作检测阀8f、8g处于中立位置,因此,经由节流阀43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因此,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从而切换阀40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向而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一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以被切断的状态保持。
不输入起重臂操作杆,操作检测阀8a处于中立位置,经由节流阀42和操作检测阀8a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经由操作检测阀8a向容器排出,因此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141、145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因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放泄阀115连接,容器压作为负载压被导向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
同样,不输入悬臂操作杆,操作检测阀8b处于中立位置,经由节流阀44和操作检测阀8b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经由操作检测阀8b向容器排出,因此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241、245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因此,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放泄阀215连接,容器压作为负载压被导向放泄阀415和差压减压阀411。
铲斗缸3d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d的内部通路以及检测口、往复阀9f、9d、9c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1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115的设定压上升到铲斗缸3d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d以及流量控制阀6d供给至铲斗缸3d。
另外,铲斗缸3d的负载压也被导向差压减压减111。差压减压阀111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与铲斗缸3d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而输出。
该Pls1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左侧的端面。
在铲斗缸3d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与铲斗缸3d的负载压的差几乎不存在,因此Pls1≈0。
通过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驱动的各驱动器的LS差压、也就是Pls2作用于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右侧端面,但如(a)中说明的那样,由于Pls2=P2=Pun0>Pgr,因此低压选择阀112a将作为低压的Pls1≈0输出到LS控制阀112b。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1进行比较。在铲斗缸3d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由于成为Pls1≈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112b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1=Pgr。
如上所述,通过主泵102的调整器112的工作,在操作铲斗杆时,适当控制主泵1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排出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d的要求流量相等。
另一方面,由于起重臂缸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a、悬臂缸3b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b未被切换,因此容器压作为各驱动器的负载压被导向放泄阀315、415以及差压减压阀311、411。因此,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的压力油通过放泄阀315、415向容器排出。此时,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的各压力P3、P4通过设置在放泄阀315、415的弹簧的动作,而保持在比作为目标LS差压的Pgr高的压力Pun0。
另外,差压减压阀311、411的输出Pls3、Pls4成为Pls3=P3=Pun0>Pgr、Pls4=P4=Pun0>Pgr,该Pls3、Pls4分别被导向LS控制阀212a、312a的图中右侧端面。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被导向LS控制阀212a、312a的图中左侧端面,但由于上述的关系成立,因此LS控制阀212a、312a被推向图中左方而切换到右侧位置,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若压力油被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则辅助泵202、302在使容量减少的方向上被控制,保持为最小的容量。
如上所述,在驱动要求流量小的铲斗缸3d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仅由主泵102驱动,因此能够在效率更加优良方面利用主泵102。
(e)同时输入了起重臂和悬臂的操作杆的情况
对水平整平动作(进行起重臂缸高负载·小流量+悬臂缸低负载·大流量的复合操作)的情况进行说明。
若向起重臂缸3a伸长的方向、也就是起重臂上升方向输入起重臂操作杆,向悬臂缸3b伸长的方向、也就是悬臂接地方向输入悬臂操作杆,则起重臂缸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a向图中上方切换,悬臂缸3b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b也向图中上方切换。
若流量控制阀6a、6b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a、8b也被切换,经由节流阀42、44和操作切换阀8a、8b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被切断,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以及悬臂操作检测流路54的压力上升到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由此,切换阀141、145、241、245被推向图中下方而切换到第二位置。若切换阀141、241切换到第二位置,则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油经由切换阀141而与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合流,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油经由切换阀241而与第四压 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合流。若切换阀145切换到第二位置,则多个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被导向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若切换阀245切换到第二位置,则多个驱动器3b、3e、3g、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被导向放泄阀415和差压减压阀411。
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的复合操作的情况下,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a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c、切换阀145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3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315的设定压上升到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另外,悬臂缸3b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b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h、切换阀245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4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415的设定压上升到悬臂缸3b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和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合流后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a以及流量控制阀6a而供给至起重臂缸3a,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和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合流后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b以及流量控制阀6b而供给至悬臂缸3b。
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a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c被导向差压减压阀111,另外,还经由切换阀145被导向差压减压阀311。悬臂缸3b的负载压经由流量控制阀6b的内部通路以及负载检测口、往复阀9h被导向差压减压阀211,另外,还经由切换阀245被导向差压减压阀411。
差压减压阀111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而输出。该Pls1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左侧的端面。差压减压阀211将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与悬臂缸3b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2而输出。该Pls2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右侧的端面。
低压选择阀112a将Pls1和Pls2的低压侧输出至LS控制阀112b。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Pls1或 Pls2进行比较。在起重臂上升以及悬臂接地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由于成为Pls1=Pls2≈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112b切换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从而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排出流量增加。
在水平整平动作的情况下,通常如上所述,悬臂缸需要大流量,因此成为Pls1>Pls2。因此,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排出流量增加,若成为Pls1>Pls2,则低压选择阀112a将作为低压的Pls2向LS控制阀112b输出,使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排出流量增加,直到成为Pls2=Pgr。
差压减压阀311将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3而输出。该Pls3被导向LS控制阀212a。在此,在水平整平动作的情况下,起重臂缸以小流量完成,因此从主泵102向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流入起重臂缸所需以上的流量。因此,Pls3比目标LS差压Pgr增大。由于Pls3变得比Pgr大,因此LS控制阀212a被推向图中左方而切换到右侧位置,压力油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被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辅助泵202在使容量减少的方向上被控制,辅助泵202的排出流量保持为较小。
从放泄阀315向第一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305排出从由主泵102以及辅助泵202供给的流量减去向起重臂缸供给的流量后剩余的不需要的油。
另一方面,差压减压阀411将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与悬臂缸3b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4而输出。该Pls4被导向LS控制阀312a。LS控制阀312a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4进行比较。如上所述,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使辅助泵302的容量增加,直到成为Pls4=Pgr。
主泵102的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的压力P1和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P3(=P1)由放泄阀315保持为比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仅高由放泄阀315的弹簧设定的压力Pun0的压力,主泵102的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P2和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P4 (=P2)由放泄阀415保持为比悬臂缸3b的负载压仅高由放泄阀415的弹簧设定的压力Pun0的压力。
在水平整平动作中,如上所述,起重臂缸3a为高负载、小流量,悬臂缸3b为低负载、大流量,因此为P1=P3>P2=P4。
这样,在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操作杆的水平牵引动作等的情况下,高负载压的起重臂缸和低负载压的悬臂缸由来自各自的排出口102a、202a以及102b、302a的压力油驱动,因此能够独立控制作为低负载压驱动器的悬臂缸3b侧的排出口102b、302a的排出压,能够抑制作为低负载压驱动器的悬臂缸的压力补偿阀7b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
另外,要求流量少的起重臂缸3a专用的辅助泵202的排出流量保持为较少,从起重臂缸3a侧的放泄阀315向容器排出的流量较少,因此能够降低放泄阀315的放出损失,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运转。
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的各压力P1、P2被导向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e、112d,以压力P1、P2的平均压力进行马力控制。另外,辅助泵202的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P3和辅助泵302的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P4分别经由节流阀112h、112i被导向减压阀112g,减压阀112g的输出压被导向全转矩控制(全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f。在此,经由节流阀112h、112i被导向减压阀112g的压力为P3、P4的平均压力(中间压力),以P3、P4的平均压力进行马力控制。这样,通过对分流式的主泵102不仅以压力P1、P2的平均压力而且以P3、P4的平均压力进行转矩控制,从而在水平整平动作中,主泵102的起重臂缸侧的第一排出口102a的排出压上升,若主泵102和辅助泵202、302的合计消耗转矩超过规定值,则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d、112e、112f比道路传感控制优先发挥功能,限制主泵102的容量的增加,并将主泵102和辅助泵202、302的合计消耗转矩控制为不超过规定值。由此,即使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较高,也能够防止主泵102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悬臂缸3b的驱动速度下降,能够确保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此外,以上对驱动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的水平整平动作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同时驱动第一驱动器组的驱动器3a、3c、3d、3f和第二驱动器组 的驱动器3b、3e、3g、3h的任意两个以上的驱动器的复合操作时,即使在一方的驱动器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情况下,由于主泵102的容量不仅以压力P1、P2的平均压力而且以P3、P4的平均压力进行转矩控制,因此能够防止主泵102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驱动器的驱动速度下降,能够确保良好的复合操作性。
(f)输入了左右行驶操作杆的情况
例如,若输入左右的行驶操作杆,则行驶马达3f、3g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f、6g向图中上方切换。
若流量控制阀6f、6g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f、8g也被切换,但经由节流阀43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由于其他驱动器3b、3h、3e、3d、3c、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b、6h、6e、6d、6c、6a用的操作检测阀8b、8h、8e、8d、8c、8a处于中立位置,因此经由操作检测阀8b、8h、8e、8d、8c、8a向容器排出。因此,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40、146、246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和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被切断,而且容器压经由切换阀146被导向往复阀9j,容器压经由切换阀246被导向往复阀9i。
另外,由于经由节流阀42和操作检测阀8a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经由操作检测阀8a向容器排出,因此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141、145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因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放泄阀115连接,导入容器压作为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的负载压。
由于经由节流阀44和操作检测阀8b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经由操作检测阀8b向容器排出,因此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241、245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因此,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放泄阀215连接,导入容器压作为放泄阀415和差压减压阀411的负载压。
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分别经由流量控制阀6f、6g的内部通路以及检测口、往复阀9f、9d、9c、往复阀9g、9e、9h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115、2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115、215的设定压上升到行驶马达3f、3g 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和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油分别经由压力补偿阀7f以及流量控制阀6f以及压力补偿阀7g以及流量控制阀6g而供给至行驶马达3f、3g。
另外,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还经由流量控制阀6f、6g的内部通路以及检测口、往复阀9f、9d、9c、往复阀9g、9e、9h被导向差压减压阀111、211。差压减压减111、211分别将第一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的压力和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的差压(LS差压)作为绝对压Pls1、Pls2而输出。该Pls1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中左侧的端面,Pls2被导向图中右侧的端面。
假设在左右行驶马达3f、3g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若假定两者的负载压相同,则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或者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的压力与左右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的差几乎不存在,因此成为Pls1=Pls2≈0。低压选择阀112a将Pls1=Pls2≈0向LS控制阀112b输出。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1或Pls2进行比较。在行驶马达3f、3g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的情况下,由于Pls1=Pls2≈0<Pgr,因此LS控制阀112b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1或Pls2与Pgr一致。
这样,通过主泵102的调整器112的工作,在操作行驶杆时,适当控制主泵1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排出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f、6g的要求流量相等。
另一方面,由于起重臂缸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a、悬臂缸3b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b被切换,因此容器压作为各驱动器的负载压而被导向放泄阀315、415以及差压减压阀311、411。因此,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的压力油通过放泄阀315、415向容器排出。此时,第三以及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305、405的各压力P3、P4通过设置在放泄阀315、415的弹簧的动作而保持为比作为目标LS差压的Pgr高的压力Pun0。
另外,差压减压阀311、411的输出Pls3、Pls4成为Pls3=P3=Pun0>Pgr、 Pls4=P4=Pun0>Pgr,该Pls3、Pls4分别被导向LS控制阀212a、312a的图中右侧端面。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被导向LS控制阀212a、312a的图中左侧端面,但由于上述的关系成立,因此LS控制阀212a、312a被推向图中左方而切换到右侧位置,从而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若压力油被导向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312c,则辅助泵202、302在使容量减少的方向上被控制,保持为最小的容量。
如上所述,在操作行驶杆时,适当控制主泵1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排出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f、6g的要求流量相等,因此在希望直进行驶而以相同操作量操作了左右的行驶杆的情况下,从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向左右行驶马达供给等量的压力油,从而能够确保直进行驶性。
另外,主泵102为分流式,而且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各自的压力P1、P2被导向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e、112d,并以压力P1、P2的平均压力进行马力控制,因此在行驶转向动作时,在一方的行驶马达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情况下,可防止主泵102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转向速度降低,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向拟合。
(f)同时输入了行驶操作杆和起重臂操作杆的情况
例如,在同时输入了左右的行驶操作杆和起重臂操作杆的起重臂上升操作的情况下,行驶马达3f、3g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f、6g和起重臂缸3a驱动用的流量控制阀6a向图中上方切换。若流量控制阀6f、6g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f、8g也被切换,若流量控制阀6a被切换,则操作检测阀8a也被切换。若操作检测阀8f、8g被切换,则经由节流阀43和操作检测阀8f、8g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被切断,而且经由节流阀43和操作检测阀8a将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也被切断,因此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3的压力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相等,因此切换阀40、146、246被推向图中下方而切换到第二位置,从而将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驱动器3a、3c、3d、3f的最高负载压Plmax1经由往复阀9j被导向往复阀9g的下游,驱动器3g、3e、3h的最高负载压Plmax2经由往复阀9i被导向往复阀9f的下游。
另外,若操作检测阀8a被切换,则经由节流阀42和操作检测阀8a将先 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油导向容器的油路被切断,因此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2的压力变得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的压力相等,切换阀141、145被推向图中下方而切换到第二位置。因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与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连通,驱动器3a、3b、3c、3d、3f、3g、3e、3h的最高负载压被导向放泄阀315和差压减压阀311。
另一方面,经由节流阀44和操作检测阀8b从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供给的压力油经由操作检测阀8b向容器排出,因此悬臂操作检测油路54的压力变得与容器压相等,切换阀241、245通过弹簧的动作被推向图中上方而保持在第一位置。因此,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和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被切断,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与放泄阀215连接,驱动器3a、3b、3c、3d、3f、3g、3e、3h的最高负载压被导向放泄阀215和差压减压阀211。
另外,由于容器压被导向与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连接的放泄阀415、差压减压阀411,因此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油通过放泄阀415向容器排出。此时,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的压力P4通过设置在放泄阀415的弹簧的动作而保持为比作为目标LS差压的Pgr高的压力Pun0。因此,差压减压阀411的输出Pls4成为Pls4=P4=Pun0>Pgr。
假设在进行左右行驶+起重臂上升操作的情况下,在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比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大的情况、例如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为10MPa、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为5MPa的情况下,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10MPa作为最高负载压被导向成为关闭放泄阀315、215的一侧的方向。由此,放泄阀315、215的设定压上升到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弹簧力,切断将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305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的油路。由此,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105、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205以及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合流后的压力油经由压力补偿阀7f、流量控制阀6f、压力补偿阀7g以及流量控制阀6g而供给至行驶马达3f、3g,并且经由压力补偿阀7a以及流量控制阀6a而供给至起重臂缸3a。
另一方面,差压减压减111、311、211将第一~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305的压力P1=P2=P3与最高负载压10MPa的差作为绝对压Pls1=Pls2=Pls3而输出。Pls1被导向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内的低压选择阀112a的图 中左侧的端面,Pls2被导向图中右侧端面。在行驶马达3f、3g以及起重臂缸3a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第一~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305的压力与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的差几乎不存在,因此成为Pls1=Pls2=Pls3≈0。低压选择阀112a将Pls1=Pls2≈0向LS控制阀112b输出。LS控制阀1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压Pgr与上述Pls1或Pls2进行比较。在行驶马达3f、3g以及起重臂缸3a起动时刚输入操作杆后,由于为Pls1=Pls2≈0<Pgr,因此LS控制阀112b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1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主泵1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1或Pls2与Pgr一致。
在Pgr例如为2MPa的情况下,若成为Pls1=Pls2=2MPa,则第一~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105、205、305的各压力P1、P2、P3被控制为行驶马达3f、3g的负载压10MPa+2MPa=12MPa。与起重臂缸3a连接的压力补偿阀7a控制自己的开口对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的压力12MPa与起重臂缸3a的负载压5MPa的差(=12MPa-5MPa=7MPa)进行压力补偿。
另一方面,辅助泵202的调整器212将上述的Pls3≈0导向LS控制阀212b的图中右侧的端面。LS控制阀212b对作为目标LS差压的原动机转速检测阀13的输出Pgr与上述Pls3进行比较。由于成为Pls3≈0<Pgr的关系,因此LS控制阀212b控制为将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若道路传感控制用活塞212c的压力油向容器排出,则辅助泵202使容量增加。该容量增加持续到Pls3=Pgr。
如上所述,通过主泵102的调整器112和辅助泵202的调整器212的工作,适当控制主泵201以及辅助泵202的容量,以使从主泵102以及辅助泵202排出的流量与流量控制阀6a、6f、6g的要求流量的合计相等。
这样,在对行驶和起重臂进行复合操作的情况下,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和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这三个排出口作为一个排出口发挥功能,三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左右行驶马达和起重臂缸,因此通过以相同的输入量操作左右行驶马达的操作杆,从而能够向左右行驶马达供给等量的压力油。由此,能够在维持直进行驶性的同时驱动起重臂缸,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
此外,上述说明了对行驶和起重臂进行复合操作的情况,但即使在行驶和悬臂的复合操作中,同样也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另外,在行驶、驱动起重臂、悬臂以外的驱动器的复合操作中,主泵102的两个排出口102a、102b作为一个排出口发挥功能,两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左右行驶马达和其他驱动器,该情况下,也能够在维持直进行驶性的同时驱动其他驱动器,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
~效果~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得到如下效果。
(1)在同时操作起重臂和悬臂的操作杆的水平牵引动作等的情况下,由于高负载压的起重臂缸和低负载压的悬臂缸由来自各自的排出口102a、202a以及102b、302a的压力油驱动,因此能够独立控制作为低负载压驱动器的悬臂缸3b侧的排出口102b、302a的排出压,能够抑制作为低负载压驱动器的悬臂缸的压力补偿阀7b的压力损失造成的无益的能量消耗。另外,要求流量少的起重臂缸3a专用辅助泵202的排出流量被抑制为较少,从起重臂缸3a侧的放泄阀315向容器排出的流量变少,因此降低放泄阀315的放出损失,能够进行更加高效的运转。
(2)在驱动要求流量小的铲斗缸3d的情况下,无需对辅助泵202、302施加负载,能够仅由主泵102驱动,因此能够在效率更加优良方面利用主泵102。
(3)在对行驶和起重臂进行复合操作的情况下,由于主泵102的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和辅助泵202的第三排出口202a这三个排出口的压力油合流并供给至左右行驶马达和起重臂缸等其他驱动器,因此通过以相同的输入量操作左右行驶马达的操作杆,从而能够向左右行驶马达供给等量的压力油。由此能够在维持直进行驶性的同时驱动起重臂缸等其他驱动器,从而能够得到良好的行驶复合操作。
(4)由于用第一排出口102a的排出压和第二排出口102b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第三排出口202a的排出压和第四排出口302a的排出压的平均压力对主泵102的容量进行转矩控制,因此即使在进行一方的驱动器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复合操作的情况下,也可防止主泵102的容量较大地减少而驱动器的驱 动速度下降,能够确保良好的复合操作性。尤其是,在行驶转向动作时,即使一方的行驶马达的负载压较大地增大的情况下,也可防止主泵102的容量较大减少而转向速度降低,从而能够确保良好的转向拟合。
~其他~
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对工程机械是液压挖掘机、第一特定驱动器是起重臂缸3a、第二特定驱动器是悬臂缸3b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要求流量比其他驱动器大而且同时驱动时负载压的差变大的情况较多的驱动器,则也可以是起重臂缸和悬臂缸以外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左右行驶马达3f、3g是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同时驱动时通过供给流量相等来发挥规定的功能的第三以及第四驱动器,则可以是行驶马达以外的。
并且,只要是具备满足这样的第一以及第二驱动器或者第三以及第四驱动器的动作条件的驱动器的工程机械,则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液压挖掘机以外的工程机械。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的第一泵装置是具有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02a、102b的分流式液压泵102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第一泵装置也可以是组合两台具有一个排出口的可变容量型的液压泵,用相同的调整器(泵控制装置)来驱动两台液压泵的两个容量控制结构(斜板)。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的道路传感系统也是一个例子,道路传感系统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置将泵排出压和最高负载压作为绝对压而输出的差压减压阀,将该输出压导向压力补偿阀而设定目标补偿差压,而且导向LS控制阀而设定道路传感控制的目标差压,但也可以将泵排出压和最高负载压在各个油路导向压力控制阀、LS控制阀。
符号说明
1—原动机,102—容量可变型主泵(第一泵装置),102a、102b—第一以及第二排出口,112—调整器(第一泵控制装置),112a—低压选择阀,112b—LS控制阀,112c—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d、112e—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12g—减压阀,112h、112i—节流阀,112f—全转矩控制(全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02—容量可变型辅助 泵(第二泵装置),202a—第三排出口,212—调整器(第二泵控制装置),212a—LS控制阀,212c—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212d—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02—容量可变型辅助泵(第三泵装置),302a—第四排出口,312—调整器(第三泵控制装置),312a—LS控制阀,312c—LS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312d—转矩控制(马力控制)用的倾斜转动控制活塞,105—第一压力油供给路径,205—第二压力油供给路径,305—第三压力油供给路径,405—第四压力油供给路径,115—放泄阀(第一放泄阀),215—放泄阀(第三放泄阀),315—放泄阀(第二放泄阀),415—放泄阀(第四放泄阀),141—切换阀(第一切换阀),241—切换阀(第二切换阀),111、211、311、411—差压减压阀,145、146、245、246—切换阀,3a~3h—多个驱动器,3a—起重臂缸(第一特定驱动器),3b—悬臂缸(第二特定驱动器),3f、3g—左右行驶马达(第三以及第四特定驱动器),4—控制阀单元,6a~6h—流量控制阀,7a~7h—压力补偿阀,8a~8h—操作检测阀,9c~9j—往复阀,13—原动机转速检测阀,24—门锁杆,30—先导泵,31a、31b、31c—先导压力油供给路径31b,32—先导安全阀,40—切换阀(第三切换阀),52—起重臂操作检测油路,53—行驶复合操作检测油路,54—悬臂操作检测油路,42、43、44—节流阀,100—门锁阀,122、123、124a、124b—操作杆装置。

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机械的液压驱动装置.pdf(3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除了具备两个排出口(102a、102b)并进行道路传感控制的主泵(102)以外,还设置用于对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分别进行辅助驱动并进行两个道路传感控制的辅助泵(202、302),构成为,在驱动起重臂缸(3a)或悬臂缸(3b)时,对切换阀(141)或(241)进行切换而使压力油合流地供给,在起重臂缸(3a)和悬臂缸(3b)以外的驱动器驱动时,仅供给主泵的压力油。即、通过要求流量大而且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流体压力执行机构;一般液压技术和气动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