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50636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7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93854.9

申请日:

2016.08.31

公开号:

CN106400688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60831|||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00; E01D19/14; E01D11/00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中交一公局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郑育林; 杨益波; 郭永伟; 陈义; 李国强; 赵佳男

地址:

101100 北京市通州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金桥科技产业基地景盛北三街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代理人:

杨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主塔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塔。该主塔包括:上塔柱、中横梁以及下塔柱;上塔柱、中横梁与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本发明提供的主塔,其应用于斜拉桥上,主要用来锚固拉索。主塔的上塔柱、中横梁和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首先,“人”字形的主塔使得该塔的整体重力的作用力分散于主塔的两侧,由该主塔的底部的两侧共同支撑,从而使得主塔受压弯组合力的效果更好。其次,在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其减轻了自重并降低了主塔的建造成本。由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主塔,主塔受压弯组合力的效果好,结构自重小,建造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主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塔柱、中横梁以及下塔柱;
所述下塔柱呈倒V形;所述上塔柱、所述中横梁与所述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
“人”字形;所述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柱、所述中横梁以及所述下塔柱
内均设置有通道,所述通道内沿所述通道延伸的方向设置有爬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台和两个塔座;
两个所述塔座间隔设置在所述承台上;所述下塔柱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呈弧形的子塔
柱;两个所述子塔柱连接形成所述下塔柱;每个所述下塔柱的下端均设置在一个所述塔座
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主塔,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子塔柱的连接处呈弧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柱的侧壁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
大。
6.一种应用于根据权利要求1-5其中之一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步骤:
1)将支架搭设在预设位置;
2)在支架上安装劲性骨架;
3)在劲性骨架上捆扎钢筋和安装预埋件;
4)在预埋件上安装模板,以使模板围在钢筋外;
5)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下塔柱和中横梁;
6)在中横梁上由下至上依次地安装多个钢锚箱;
7)重复步骤1-4;
8)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上塔柱;相邻的两个钢锚箱之间的间隙形成减重
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之前还包括以下步
骤:
在模板上安装支撑件,以支撑模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爬模方法施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工字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件包括爬锥。

说明书

主塔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主塔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塔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主塔指的是悬索桥或斜拉桥支承主索的塔形构造物。索塔的高度通常与桥梁主跨
有关,主梁的最大跨度与主塔高度的比一般为3.1~6.3,平均为5.0左右。主塔分为斜拉桥
和吊桥两种。斜拉桥的主塔用来锚固拉索,而吊桥的主塔用来承担主缆,两种主塔皆受压弯
组合作用。

主塔结构有多种类型,主要根据拉索的布置要求、桥面宽度以及主梁跨度等因素
选用。目前,常用的主塔形式沿桥纵向布置有单柱形和A形,沿桥横向布置有单柱形、双柱
形、门式、斜腿门式等。

但是,现有主塔形式建造成本较高、结构自重较大、受压弯组合作用力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主塔及其施工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建造成
本较高、结构自重较大、受压弯组合作用力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主塔的结构及施工方法,该主塔包括上塔柱、中横梁以及下塔柱;下
塔柱呈倒V形;上塔柱、中横梁与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
减重孔。

进一步地,上塔柱、中横梁以及下塔柱内均设置有通道,通道内沿所述通道延伸的
方向设置有爬梯。

进一步地,主塔还包括承台和两个塔座;两个塔座间隔设置在承台上;下塔柱包括
两个对称设置的呈弧形的子塔柱;两个子塔柱连接形成下塔柱;每个下塔柱的下端均设置
在一个塔座上。

进一步地,两个子塔柱的连接处呈弧形。

进一步地,上塔柱的侧壁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

一种应用上述其中之一所述的主塔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支架搭设在预设位置;

2)在支架上安装劲性骨架;

3)在劲性骨架上捆扎钢筋和安装预埋件;

4)在预埋件上安装模板,以使模板围在钢筋外;

5)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下塔柱和中横梁;

6)在中横梁上由下至上依次地安装多个钢锚箱;

7)重复步骤1-4;

8)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上塔柱;相邻的两个钢锚箱之间的间隙形成
减重孔。

本发明提供的主塔其应用于斜拉桥上,主要用来锚固拉索。主塔包括上塔柱、中横
梁和下塔柱,上塔柱、中横梁和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减
重孔。首先,“人”字形的主塔使得该塔的整体重力的作用力分散于主塔的两侧,而不是集中
作用在中心处,也即,由该主塔的底部的两侧共同支撑,从而使得主塔受压弯组合力的效果
更好。其次,在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其减轻了自重,同时降低了主塔的建造成本。

由上可知,本发明提供的主塔,主塔受压弯组合力的效果好,结构自重小,建造成
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
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
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
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主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施工方法的步骤框图。

附图标记:

1-上塔柱; 2-中横梁; 3-下塔柱;

4-减重孔; 5-通道; 6-爬梯;

7-承台; 8-塔座; 31-子塔柱;

311-支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
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
“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
“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
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
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
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
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塔,
该主塔包括:上塔柱1、中横梁2以及下塔柱3;下塔柱3呈倒V形;上塔柱1、中横梁2与下塔柱3
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图2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主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2所示,上塔柱1上设置有减重孔4。

其中,主塔的横截面形状为“人”字型,纵截面形状为“Y”型,朝桥轴垂直方向贯穿
的狭缝形成于大致中央。

进一步地,上塔柱1纵截面为空心箱形断面。

减重孔4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多个。较佳地,减重孔4为多个,多个减
重孔4由上至下间隔设置在上塔柱1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塔,其应用于斜拉桥上,主要用来锚固拉索。主塔包括上塔柱1、
中横梁2和下塔柱3,上塔柱1、中横梁2和下塔柱3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1
上设置有减重孔4。首先,“人”字形的主塔使得该塔的整体重力的作用力分散于主塔的两
侧,而不是集中作用在中心处,也即,由该主塔的底部的两侧共同支撑,从而使得主塔受压
弯组合力的效果更好。其次,在上塔柱1上设置有减重孔4,其减轻了自重,同时降低了主塔
的建造成本。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主塔,主塔受压弯组合力的效果好,结构自重小,建造
成本低。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塔柱1、中横梁2以及下塔柱3内
均设置有通道5,通道5内沿通道5延伸的方向设置有爬梯6。

其中,爬梯6边沿上可以设置栏杆,用于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

上塔柱1、中横梁2以及下塔柱3内的通道5的延伸方向均为由下至上,三者之间的
通道5连通。这样使用者可通过下塔柱3内的通道5经过中横梁2内的通道5直接到达上塔柱
1,并对上塔柱1、中横梁2以及下塔柱3分别进行检修,方便使用者进入通道5。

本实施例中,通道5和爬梯6设置在上塔柱1、中横梁2以及下塔柱3的内部,方便施
工人员上塔检修。

如图1所示,在上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塔还包括承台7和两个塔座8;两个
塔座8间隔设置在承台7上;下塔柱3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呈弧形的子塔柱31;两个子塔柱31
连接形成下塔柱3;每个下塔柱3的下端均设置在一个塔座8上。

其中,塔座8为一空间异型结构,沿桥梁纵向中心线及横向中心线对称,与承台7锚
固连接。塔座8也可为上端开口的中空壳体,每个子塔柱31的下端设置在塔座8内,从而可避
免子塔柱31从塔座8上脱落,提高子塔柱31与塔座8连接的稳定性。

塔座8和承台7内部可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其中,压力传感器用于
检测塔座8和承台7承受的压力数据,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承台7在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子塔柱31还包括有支撑结构311,支撑结构311设置在子塔柱31的底端内侧,与子
塔柱31锚固连接,用于放置桥梁。

本实施例中,承台7和塔座8设置在主塔的最下端,在使用过程中,用于支撑主塔,
从而可避免主塔直接设置在河水的底面上,而由于河水的底面湿滑,不易固定主塔,承台7
和塔座8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主塔的稳固性。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主塔的两个子塔柱31的连接处呈
弧形。

其中,两个子塔柱31的连接处位于中横梁2下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与中横梁2锚
固连接。

本实施例中,将两个子塔柱31的连接处的设置为弧形,可使得上塔柱1的作用力分
散于弧形的各个连接点处,而不是集中在某一部位,从而使得主塔的结构受力更加合理。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地,上塔柱1的侧壁的宽度由下至上逐
渐增大。

其中,上塔柱1还包括斜拉索锚固区。斜拉索锚固区固定在上塔柱1内,和上塔柱1
锚固连接。斜拉索锚固区用于固定斜拉索。

进一步地,斜拉索锚固区可以采用钢砼结合的锚箱11结构,锚箱11结构共分为9个
节段,减重孔4位于每个节段之间,由锚箱11隔开。

本实施例中,上塔柱1的侧壁的宽度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使主塔在锚固拉索的过程
中,受力更加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主塔实现的主塔施工方法,如图3所示本发明施工方
法的步骤框图,该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支架搭设在预设位置;

2)在支架上安装劲性骨架;

3)在劲性骨架上捆扎钢筋和安装预埋件;

4)在预埋件上安装模板,以使模板围在钢筋外;

5)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下塔柱3和中横梁2;

6)在中横梁2上由下至上间隔地安装多个钢锚箱;

7)重复步骤1-4;

8)向模板内浇筑混凝土以形成主塔的上塔柱1;相邻的两个钢锚箱之间的间隙形
成减重孔4。

支撑结构为工字钢。预埋件包括爬锥。

在步骤5)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模板上安装支撑件,以支撑模板。

进一步地,采用爬模方法施工。

将主塔由上至下分为28个节段;第1节段位于最下面,对28个节段由下至上依次施
工以形成主塔;在第2、4、6、8、10、12、13节段的施工过程中,在模板上设置支撑件,支撑件用
于支撑模板。支撑件可以为40b工字钢。工字钢的一端与地面抵接另一端与模板抵接。预埋
件包括爬锥等。

可将钢锚箱分为9个,使用者现将3个钢锚箱间隔吊装在中横梁2上,然后将该3个
钢锚箱浇筑固结在中横梁2上,然后再吊装其他6个钢锚箱。

对28个节段采用爬模方法施工。也即,将下塔柱3、中横梁2和上塔柱1均分段由下
至上利用爬模方法依次浇筑进行。主塔高度为107.8m,在下塔柱3上设置呈方形的塔肋,使
得该处的截面形状呈“凸”字形。由于高度受限,1-2节段塔肋及塔柱内侧采用爬模模板拼
装,采用φ20对拉杆进行紧固;因主塔斜率较大,模板体系受砼自重影响较大,采用双拼40b
工字钢作为背楞加强,并采用40b工字钢作为斜撑加固。第2节段施工过程中,因最大施工高
度已达9.6m故在主塔周边搭设支架作为施工平台,该平台力学性能良好,为施工人员提供
了便利的平台,使工作环境更安全。

第3节段施工时,已施工完成的塔柱斜长平均约为7m,仍不满足导轨安装长度要求
(8m);模板加固方面:由于第2节段时塔肋处工字钢斜撑长度已达到12m,考虑到将斜撑加长
其自身挠度也会随之增加,故第3节段节段采用爬模下架体作为模板体系的主要受力构件
并安装操作平台。

第4节段施工与第3节段类似,塔柱侧面安装导轨可自行爬升。此时爬架下仍采用
支架搭设简易爬梯上下。

第5节段为塔肋以上的第一个节段,因4节段塔肋两侧塔柱宽度已变窄,空间受限,
已无法安装下架体;在塔肋顶部采用双拼40b工字钢搭设施工平台。

第6节段施工时,采用下架体作为承重构件,其他部位与5节段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
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
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
方案的范围。

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塔及其施工方法.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主塔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主塔。该主塔包括:上塔柱、中横梁以及下塔柱;上塔柱、中横梁与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本发明提供的主塔,其应用于斜拉桥上,主要用来锚固拉索。主塔的上塔柱、中横梁和下塔柱由上至下依次连接形成“人”字形,上塔柱上设置有减重孔。首先,“人”字形的主塔使得该塔的整体重力的作用力分散于主塔的两侧,由该主塔的底部的两侧共同支撑,从而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