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94819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728386.8

申请日:

2014.12.03

公开号:

CN104404919A

公开日:

2015.03.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3/16申请日:20141203|||公开

IPC分类号:

E02B3/16; E02B3/10

主分类号:

E02B3/16

申请人: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伍小玉; 张丹; 余挺; 王寿根; 何顺宾; 叶发明; 杨星

地址:

610072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

代理人:

许泽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结构缝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失去防水效果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河床覆盖层和坝基廊道;所述坝基廊道设置在河床覆盖层上,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岸坡基岩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所述坝基廊道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所述坝基廊道与灌浆平洞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坝基廊道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使得结构缝处于岸坡基岩的内部;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较好,坝基廊道受外载荷时结构缝受影响较小,止水带不易被破坏,避免了结构缝失去防水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1)、河床覆盖层(2)和坝基廊道(3);所述坝基廊道(3)设置在河床覆盖层(2)上,坝基廊道(3)包括混凝土壁(31)以及由混凝土壁(31)围成的内腔(32);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坡基岩(1)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11),所述坝基廊道(3)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并与灌浆平洞(11)相连;所述坝基廊道(3)与灌浆平洞(11)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33),所述结构缝(33)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331)。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平洞(11)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111);所述混凝土层(111)中设有接缝灌浆管(112),所述接缝灌浆管(112)的一端与结构缝(33)连通,接缝灌浆管(112)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11)连通。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缝(33)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332),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332)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圈内。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嵌入岸坡基岩(1)的部分为入岩段(34),所述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341)。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岩段(34)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31)的壁缝灌浆管(342)。

7.
  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设有与坝基廊道(3)相匹配的盖板(35),所述盖板(35)的侧面与岸坡基岩(1)贴合。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沿盖板(35)与坝基廊道(3)相接处的相贯线设置有柔性止水层(36)。

说明书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土石坝具有选材容易、造价较低、结构简单、地基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坝型。坝基廊道是土石坝坝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坝基廊道具有基础灌浆、排水、检查维修、安全监测和坝内交通等多种用途。
坝基廊道由于受上覆坝体压力和高水头的作用以及两岸基岩与河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现有的坝基廊道一般搭接式设置在岸坡基岩和河床覆盖层上,所述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坝基廊道上沿坝基廊道的周向设置有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周圈止水带。由于坝基廊道为钢筋混凝土刚性结构,为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坝基廊道一般只是在岸坡基岩与河床覆盖层之间交界线形成的基覆界线处设置结构缝,但实际运用情况表明,该处结构缝的张开和错动变形量非常大,尽管对该结构缝设计了多道止水带,但仍难适应结构缝过大的变形,结构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止水破坏和渗漏现象。结构缝渗水后由于结构缝完全被心墙料包裹,心墙料会随着渗水被带出,且对结构缝进行灌浆等止水处理时,灌浆材料易进入坝体心墙,对坝体结构带来不利影响。
专利号为201220388743.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墙坝岸坡搭接式坝基廊道结构,其结构缝设置在基岩基础对应的坝基廊道上,且所述结构缝距离基岩基础与河床覆盖层之间交界线形成的基覆界线的距离为1~30m。该专利的结构缝虽没有设置在基覆分界线处,但坝基廊道还是搭接在岸坡基岩之上,类似于搭接在岸坡基岩上的简支梁结构,该专利虽然受两岸基岩与河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影响较小,但是在其他外荷载的作用下结构缝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渗漏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此外,该结构缝仍部分与坝体心墙料接触,仍存在结构缝止水破坏后心墙料被带走及对结构缝灌浆修复时浆液易进入坝体心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结构缝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失去防水效果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河床覆盖层和坝基廊道;所述坝基廊道设置在河床覆盖层上,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岸坡基岩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所述坝基廊道的端部嵌入设 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所述坝基廊道与灌浆平洞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
进一步的是,所述灌浆平洞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土层中设有接缝灌浆管,所述接缝灌浆管的一端与结构缝连通,接缝灌浆管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连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结构缝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的圈内。
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嵌入岸坡基岩的部分为入岩段,所述入岩段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
进一步的是,所述入岩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入岩段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的壁缝灌浆管。
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设有与坝基廊道相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侧面与岸坡基岩贴合。
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沿盖板与坝基廊道相接处的相贯线设置有柔性止水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坝基廊道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使得结构缝处于岸坡基岩的内部;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较好,坝基廊道受外载荷时结构缝受影响较小,止水带不易被破坏,避免了结构缝失去防水效果。接缝灌浆管可以在大坝变形、基础沉降等因素导致结构缝止水破坏时,对结构缝进行灌浆止水处理。第二周圈止水带使得结构缝的防水效果进一步加强。入岩段的长度最短处为1~3m,保证了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通过弹性垫层可以减小入岩段在岸坡基岩内所受应力极值,避免过强约束。壁缝灌浆管可以进行回填灌浆,使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紧密、牢固。盖板可以在结构缝与坝体之间形成阻隔。柔性止水层可以和盖板配合使得结构缝与坝体分离,即使结构缝止水发生破坏渗漏,仍可避免心墙料随渗水被带走,对结构缝进行灌浆修复处理时,灌浆材料不会进入坝体心墙,不会破坏坝体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剖面视图;
图中标记为:岸坡基岩1、灌浆平洞11、混凝土层111、接缝灌浆管112、河床覆盖层2、坝基廊道3、混凝土壁31、内腔32、结构缝33、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第二周圈止水带332、入岩段34、弹性垫层341、壁缝灌浆管342、盖板35、柔性止水层36和基覆分界线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1、河床覆盖层2和坝基廊道3;所述坝基廊道3设置在河床覆盖层2上,坝基廊道3包括混凝土壁31以及由混凝土壁31围成的内腔32;所述岸坡基岩1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11,所述坝基廊道3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并与灌浆平洞11相连;设置灌浆平洞11时,确保灌浆平洞11的洞口与坝基廊道3的端部相对应以便连接;所述坝基廊道3与灌浆平洞11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33,所述结构缝33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第一周圈止水带331在结构缝33中设置一周,如图2所示,通常结构缝33还需要进行填缝并用嵌缝胶嵌缝,例如:在结构缝33中采用沥青麻片填缝,并用RCCanNCD专用嵌缝胶嵌缝,RCCanNCD专用嵌缝胶要求粘结强度≥1.0MPa,抗拉强度≥1.5MPa,断裂伸长率≥300%,-15℃以上保持柔性。上述坝基廊道3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而非现有技术中的搭接式连接,坝基廊道3与岸坡基岩1连接牢固,避免了外载荷使结构缝33张开或错位变形。而且,结构缝33位于岸坡基岩1的内部与水体接触少,防水效果好。
考虑到工程施工质量及运行期大坝变形、基础沉降等因素导致结构缝33中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破坏,作为后期修复、补强,如图1所示在所述灌浆平洞11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111;所述混凝土层111中设有接缝灌浆管112,所述接缝灌浆管112的一端与结构缝33连通,接缝灌浆管112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11连通。当结构缝33中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破坏可以通过接缝灌浆管112对结构缝33进行灌浆止水处理。
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构缝33的防水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结构缝33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332,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332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圈内;第二周圈止水带332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止水效果进行选择性安装。
为了保证了岸坡基岩1对坝基廊道3的固定效果,所述坝基廊道3上嵌入岸坡基岩1的部分为入岩段34,所述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因为岸坡基岩1是具有一定坡度的,所以坝基廊道3嵌入岸坡基岩1时会形成相贯线结构,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处就是指坝基廊道3嵌入岸坡基岩1部分中嵌入长度最短的距离,坝基廊道3顶部为拱形时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即是入岩段34顶部弧形上缘的长度,如图1中入岩段34上部。
具体的,为了减小入岩段34在岸坡基岩1内所受应力极值,避免过强约束,所述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341,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垫层341可以采用SR柔性材料制成;弹性垫层341可以填设于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与岸坡基岩1之间,也可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例如:通过钢板或橡胶板覆盖固定。
具体的,所述入岩段34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31的壁缝灌浆管342;坝基廊道3的顶部通常为拱形,壁缝灌浆管342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入岩段34顶部拱形面上对称布置三根 壁缝灌浆管342,并在入岩段34上与上游相对应的侧边墙上预埋一根壁缝灌浆管342,所设置的壁缝灌浆管342位于同一平面并距离结构缝0.5m。再在入岩段34上与上游相对应的侧边墙上预埋一根距离结构缝3.5~5.5m的壁缝灌浆管342。需要注意的是,壁缝灌浆管342仅穿过混凝土壁31,不能破坏弹性垫层341。当土石坝坝体填筑到设计高程后,使用壁缝灌浆管342对入岩段34与岸坡基岩1之间进行回填灌浆,使得坝基廊道3与岸坡基岩1连接紧密、牢固。
再如图1所示,所述坝基廊道3上设有与坝基廊道3相匹配的盖板35,所述盖板35的侧面与岸坡基岩1贴合;盖板35可以在结构缝33与坝体之间形成阻隔。具体的,所述坝基廊道3上沿盖板35与坝基廊道3相接处的相贯线设置有柔性止水层36。柔性止水层36可以和盖板35配合可以阻断结构缝1与坝体之间的间接连通,即使结构缝3中止水带发生破坏渗漏,仍可避免心墙料随渗水被带走,对结构缝3进行灌浆修复处理时,灌浆材料不会进入坝体心墙,不会破坏坝体结构。柔性止水层36可以采用SR柔性材料制成。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410728386822申请日20141203E02B3/16200601E02B3/1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地址610072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浣花北路一号72发明人伍小玉张丹余挺王寿根何顺宾叶发明杨星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51124代理人许泽伟54发明名称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避免结构缝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失去防水效果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河床覆盖层和坝基廊道;所述坝基廊道设置在河床覆盖层上,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岸。

2、坡基岩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所述坝基廊道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所述坝基廊道与灌浆平洞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坝基廊道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使得结构缝处于岸坡基岩的内部;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较好,坝基廊道受外载荷时结构缝受影响较小,止水带不易被破坏,避免了结构缝失去防水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404919A43申请公布日20150311CN104404919A1/1页21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1、。

3、河床覆盖层2和坝基廊道3;所述坝基廊道3设置在河床覆盖层2上,坝基廊道3包括混凝土壁31以及由混凝土壁31围成的内腔32;其特征在于所述岸坡基岩1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11,所述坝基廊道3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并与灌浆平洞11相连;所述坝基廊道3与灌浆平洞11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33,所述结构缝33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33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平洞11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111;所述混凝土层111中设有接缝灌浆管112,所述接缝灌浆管112的一端与结构缝33连通,接缝灌浆管112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11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

4、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缝33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332,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332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圈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嵌入岸坡基岩1的部分为入岩段34,所述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341。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岩段34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31的壁缝灌浆管342。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设有与坝基廊道3相匹。

5、配的盖板35,所述盖板35的侧面与岸坡基岩1贴合。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坝基廊道3上沿盖板35与坝基廊道3相接处的相贯线设置有柔性止水层36。权利要求书CN104404919A1/3页3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背景技术0002土石坝具有选材容易、造价较低、结构简单、地基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等优点,是水利水电工程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坝型。坝基廊道是土石坝坝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坝基廊道具有基础灌浆、排水、检查维修、安全监测和坝内交通等多种用途。0003坝基廊道由于受上覆坝体。

6、压力和高水头的作用以及两岸基岩与河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受力情况非常复杂,施工难度较大。现有的坝基廊道一般搭接式设置在岸坡基岩和河床覆盖层上,所述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坝基廊道上沿坝基廊道的周向设置有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周圈止水带。由于坝基廊道为钢筋混凝土刚性结构,为适应地基不均匀沉降,坝基廊道一般只是在岸坡基岩与河床覆盖层之间交界线形成的基覆界线处设置结构缝,但实际运用情况表明,该处结构缝的张开和错动变形量非常大,尽管对该结构缝设计了多道止水带,但仍难适应结构缝过大的变形,结构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止水破坏和渗漏现象。结构缝渗水后由于结构缝完全被心墙料包裹,心墙。

7、料会随着渗水被带出,且对结构缝进行灌浆等止水处理时,灌浆材料易进入坝体心墙,对坝体结构带来不利影响。0004专利号为201220388743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心墙坝岸坡搭接式坝基廊道结构,其结构缝设置在基岩基础对应的坝基廊道上,且所述结构缝距离基岩基础与河床覆盖层之间交界线形成的基覆界线的距离为130M。该专利的结构缝虽没有设置在基覆分界线处,但坝基廊道还是搭接在岸坡基岩之上,类似于搭接在岸坡基岩上的简支梁结构,该专利虽然受两岸基岩与河床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影响较小,但是在其他外荷载的作用下结构缝仍会产生较大的变形,渗漏现象依然较为严重;此外,该结构缝仍部分与坝体心墙料接触,仍存在结构缝止。

8、水破坏后心墙料被带走及对结构缝灌浆修复时浆液易进入坝体心墙的问题。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结构缝在外载荷的作用下失去防水效果的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河床覆盖层和坝基廊道;所述坝基廊道设置在河床覆盖层上,坝基廊道包括混凝土壁以及由混凝土壁围成的内腔;所述岸坡基岩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所述坝基廊道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所述坝基廊道与灌浆平洞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所述结构缝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0007进一步的是,所述灌浆平洞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所述混凝。

9、土层中设有接缝灌浆管,所述接缝灌浆管的一端与结构缝连通,接缝灌浆管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连通。说明书CN104404919A2/3页40008进一步的是,所述结构缝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的圈内。0009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嵌入岸坡基岩的部分为入岩段,所述入岩段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0010进一步的是,所述入岩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0011进一步的是,所述入岩段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的壁缝灌浆管。0012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设有与坝基廊道相匹配的盖板,所述盖板的侧面与岸坡基岩贴合。0013进一步的是,所述坝基廊道上沿盖板与坝基廊道相接处的相贯线。

10、设置有柔性止水层。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坝基廊道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上并与灌浆平洞相连,使得结构缝处于岸坡基岩的内部;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较好,坝基廊道受外载荷时结构缝受影响较小,止水带不易被破坏,避免了结构缝失去防水效果。接缝灌浆管可以在大坝变形、基础沉降等因素导致结构缝止水破坏时,对结构缝进行灌浆止水处理。第二周圈止水带使得结构缝的防水效果进一步加强。入岩段的长度最短处为13M,保证了岸坡基岩对坝基廊道的固定效果。通过弹性垫层可以减小入岩段在岸坡基岩内所受应力极值,避免过强约束。壁缝灌浆管可以进行回填灌浆,使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紧密、牢固。盖板可以在结构缝与坝体之间形。

11、成阻隔。柔性止水层可以和盖板配合使得结构缝与坝体分离,即使结构缝止水发生破坏渗漏,仍可避免心墙料随渗水被带走,对结构缝进行灌浆修复处理时,灌浆材料不会进入坝体心墙,不会破坏坝体结构。附图说明0015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结构示意图;0016图2是图1中AA剖面视图;0017图中标记为岸坡基岩1、灌浆平洞11、混凝土层111、接缝灌浆管112、河床覆盖层2、坝基廊道3、混凝土壁31、内腔32、结构缝33、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第二周圈止水带332、入岩段34、弹性垫层341、壁缝灌浆管342、盖板35、柔性止水层36和基覆分界线4。具体实施方式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0019如图1。

12、所示,坝基廊道与岸坡基岩连接结构,包括岸坡基岩1、河床覆盖层2和坝基廊道3;所述坝基廊道3设置在河床覆盖层2上,坝基廊道3包括混凝土壁31以及由混凝土壁31围成的内腔32;所述岸坡基岩1的内部设有灌浆平洞11,所述坝基廊道3的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并与灌浆平洞11相连;设置灌浆平洞11时,确保灌浆平洞11的洞口与坝基廊道3的端部相对应以便连接;所述坝基廊道3与灌浆平洞11之间的缝隙为结构缝33,所述结构缝33内设置有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第一周圈止水带331在结构缝33中设置一周,如图2所示,通常结构缝33还需要进行填缝并用嵌缝胶嵌缝,例如在结构缝33中采用沥青麻片填缝,并用RCCANNC。

13、D专用嵌缝胶嵌缝,RCCANNCD专用嵌缝胶要求粘结强度10MPA,抗拉强度15MPA,断裂伸长率300,15以上保持柔性。上述坝基廊道说明书CN104404919A3/3页53通过其端部嵌入设置在岸坡基岩1上,而非现有技术中的搭接式连接,坝基廊道3与岸坡基岩1连接牢固,避免了外载荷使结构缝33张开或错位变形。而且,结构缝33位于岸坡基岩1的内部与水体接触少,防水效果好。0020考虑到工程施工质量及运行期大坝变形、基础沉降等因素导致结构缝33中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破坏,作为后期修复、补强,如图1所示在所述灌浆平洞11的内壁表面上设有混凝土层111;所述混凝土层111中设有接缝灌浆管112,所述。

14、接缝灌浆管112的一端与结构缝33连通,接缝灌浆管112的另一端与灌浆平洞11连通。当结构缝33中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破坏可以通过接缝灌浆管112对结构缝33进行灌浆止水处理。0021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构缝33的防水效果,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结构缝33内还设置有第二周圈止水带332,所述第二周圈止水带332位于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圈内;第二周圈止水带332可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第一周圈止水带331的止水效果进行选择性安装。0022为了保证了岸坡基岩1对坝基廊道3的固定效果,所述坝基廊道3上嵌入岸坡基岩1的部分为入岩段34,所述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为13M;因为岸坡基岩1是具有一定坡度的,所。

15、以坝基廊道3嵌入岸坡基岩1时会形成相贯线结构,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处就是指坝基廊道3嵌入岸坡基岩1部分中嵌入长度最短的距离,坝基廊道3顶部为拱形时入岩段34的长度最短距离即是入岩段34顶部弧形上缘的长度,如图1中入岩段34上部。0023具体的,为了减小入岩段34在岸坡基岩1内所受应力极值,避免过强约束,所述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垫层341,如图1和图2所示;弹性垫层341可以采用SR柔性材料制成;弹性垫层341可以填设于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与岸坡基岩1之间,也可通过固定结构固定在入岩段34的外表面上,例如通过钢板或橡胶板覆盖固定。0024具体的,所述入岩段34上设有贯穿混凝土壁31的壁缝。

16、灌浆管342;坝基廊道3的顶部通常为拱形,壁缝灌浆管342的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在入岩段34顶部拱形面上对称布置三根壁缝灌浆管342,并在入岩段34上与上游相对应的侧边墙上预埋一根壁缝灌浆管342,所设置的壁缝灌浆管342位于同一平面并距离结构缝05M。再在入岩段34上与上游相对应的侧边墙上预埋一根距离结构缝3555M的壁缝灌浆管342。需要注意的是,壁缝灌浆管342仅穿过混凝土壁31,不能破坏弹性垫层341。当土石坝坝体填筑到设计高程后,使用壁缝灌浆管342对入岩段34与岸坡基岩1之间进行回填灌浆,使得坝基廊道3与岸坡基岩1连接紧密、牢固。0025再如图1所示,所述坝基廊道3上设有与坝基廊道3相匹配的盖板35,所述盖板35的侧面与岸坡基岩1贴合;盖板35可以在结构缝33与坝体之间形成阻隔。具体的,所述坝基廊道3上沿盖板35与坝基廊道3相接处的相贯线设置有柔性止水层36。柔性止水层36可以和盖板35配合可以阻断结构缝1与坝体之间的间接连通,即使结构缝3中止水带发生破坏渗漏,仍可避免心墙料随渗水被带走,对结构缝3进行灌浆修复处理时,灌浆材料不会进入坝体心墙,不会破坏坝体结构。柔性止水层36可以采用SR柔性材料制成。说明书CN104404919A1/2页6图1说明书附图CN104404919A2/2页7图2说明书附图CN10440491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