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4744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77.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62781.1

申请日:

2016.10.28

公开号:

CN106401323A

公开日:

2017.02.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77/12申请日:20161028|||公开

IPC分类号:

E05B77/12(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77/12

申请人:

昆山麦格纳汽车系统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建国

地址:

215300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开发区出口加工区A区第三大道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32212

代理人:

盛建德;李娜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外释放连杆、解锁连杆、锁止棘轮、惯性转杆、扭簧和斜形凸台。外释放连杆和解锁连杆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外释放连杆设有弧形通孔以及形成弧形通孔边沿的弧形内凸缘。惯性转杆具有限位于弧形通孔内的小凸台及自小凸台一体延伸的推杆,小凸台与扭簧定位且能够滑动抵接于弧形内凸缘。解锁连杆具有朝向惯性转杆凸伸且越过推杆的第一延伸部和朝向锁止棘轮凸伸且能够与锁止棘轮活动接触的第二延伸部。推杆配置于第一延伸部的一方且推杆的自由端部能够与第一延伸部的侧缘抵接。扭簧配置于斜形凸台的一侧且能够活动位于斜形凸台的另一侧。本发明在汽车遭受到快速的冲击力时,使门锁自我锁止,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外释放连杆、解锁连杆以及锁止棘轮,所述
外释放连杆和解锁连杆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弧形通孔以及形成弧形
通孔边沿的弧形内凸缘,其特征是:还设有惯性转杆、扭簧和斜形凸台,所述惯性转杆具有
限位于弧形通孔内的小凸台及自小凸台一体延伸的推杆,所述小凸台与扭簧定位且能够滑
动抵接于上述弧形内凸缘,所述解锁连杆具有朝向惯性转杆凸伸且越过推杆的第一延伸部
和朝向锁止棘轮凸伸且能够与锁止棘轮活动接触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推杆配置于第一延伸
部的一方且推杆的自由端部能够与第一延伸部的侧缘抵接,所述扭簧配置于斜形凸台的一
侧且能够活动位于斜形凸台的另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惯性转杆和解
锁连杆配置于外释放连杆的背面,所述扭簧配置于外释放连杆的正面,所述小凸台穿过弧
形通孔且凸露于外释放连杆的正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外释放连杆设
有定位柱,小凸台设有上下穿透的贯穿孔,所述斜形凸台包括左侧的斜坡以及位于斜坡右
侧的峭壁,所述扭簧包括圈形部及自圈形部两端相反延伸的第一腿部、第二腿部,第一腿部
抵靠在定位柱上,第二腿部穿过小凸台的贯穿孔且能够与斜形凸台的峭壁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推杆与第一延
伸部之间以及所述扭簧的第二腿部与斜形凸台之间不同时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旋转轴定位于
锁体上,所述斜形凸台形成于锁体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惯性转杆设有
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收容于弧形通孔内。

说明书

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门锁的安全保护机构,尤其是一种具有自我锁止功能的汽车
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门锁主要包括锁体、锁扣和驱动机构。锁体是门锁的主要部分,一般安装在汽
车车门上。锁扣(有时也可称为锁环或者锁销)作为与锁体配合的部分,通常安装在车身上
与锁体对应。驱动机构是指手柄开锁等动作和力的传递构件。在汽车碰撞过程中,汽车门锁
的驱动机构会遭受到较大的快速冲击力而将锁体释放而将意外车门打开,因此在此种情况
下也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利用汽车碰撞过程中,驱动机构开启速度远远超过正
常操作时的开启速度的事实,提供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所述汽车门锁的新
型安全保护机构能够在汽车遭受到快速的冲击力作用时,使门锁自我锁止,保护驾乘人员
的安全。

本发明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
机构,包括外释放连杆、解锁连杆以及锁止棘轮,所述外释放连杆和解锁连杆之间通过旋转
轴连接,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弧形通孔以及形成弧形通孔边沿的弧形内凸缘,还设有惯性
转杆、扭簧和斜形凸台,所述惯性转杆具有限位于弧形通孔内的小凸台及自小凸台一体延
伸的推杆,所述小凸台与扭簧定位且能够滑动抵接于上述弧形内凸缘,所述解锁连杆具有
朝向惯性转杆凸伸且越过推杆的第一延伸部和朝向锁止棘轮凸伸且能够与锁止棘轮活动
接触的第二延伸部,所述推杆配置于第一延伸部的一方且推杆的自由端部能够与第一延伸
部的侧缘抵接,所述扭簧配置于斜形凸台的一侧且能够活动位于斜形凸台的另一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惯性转杆和解锁连杆配置于外释放连杆的背面,
所述扭簧配置于外释放连杆的正面,所述小凸台穿过弧形通孔且凸露于外释放连杆的正
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释放连杆设有定位柱,小凸台设有上下穿透的
贯穿孔,所述斜形凸台包括左侧的斜坡以及位于斜坡右侧的峭壁,所述扭簧包括圈形部及
自圈形部两端相反延伸的第一腿部、第二腿部,第一腿部抵靠在定位柱上,第二腿部穿过小
凸台的贯穿孔且能够与斜形凸台的峭壁抵靠。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推杆与第一延伸部之间以及所述扭簧的第二腿部
与斜形凸台之间不同时接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轴定位于锁体上,所述斜形凸台形成于锁体
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惯性转杆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收容于弧形通
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当作用在外释放连杆上的操作速度或者加速度低于某一定
值时,惯性转杆推动解锁连杆顺时针转动,接触到并推动锁止棘轮,实现正常解锁;当作用
在外释放连杆上的操作速度或者加速度高于某一定值时,惯性转杆逆时针偏转,不能推动
解锁连杆顺时针转动,解锁连杆也就无法接触并推动锁止棘轮,从而无法解锁,实现保护作
用。因此,安装了本发明安全保护机构的汽车门锁,在汽车遭受冲击,门锁会自我锁止,不能
将车门打开,保护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的初始状态图。

图2为本发明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的解锁状态图。

图3为本发明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的保护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的斜形凸台的主视图。

对照以上附图,作如下补充说明:

1---外释放连杆 11---弧形通孔

12---弧形内凸缘 13---定位柱

2---解锁连杆 21---第一延伸部

22---第二延伸部 3---锁止棘轮

4---旋转轴 5---惯性转杆

51---小凸台 52---推杆

53---配重块 6---扭簧

61---圈形部 62---第一腿部

63---第二腿部 7---斜形凸台

71---斜坡 72---峭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外释放连杆1、解锁连杆2以及锁止棘轮
3。所述外释放连杆1和解锁连杆2之间通过旋转轴4连接,所述外释放连杆1设有弧形通孔11
以及形成弧形通孔11边沿的弧形内凸缘12。本发明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还设有惯
性转杆5、扭簧6和斜形凸台7。所述惯性转杆5具有限位于弧形通孔11内的小凸台51及自小
凸台51一体延伸的推杆52,所述小凸台51与扭簧6定位且能够滑动抵接于上述弧形内凸缘
12。所述解锁连杆2具有朝向惯性转杆5凸伸且越过推杆52的第一延伸部21和朝向锁止棘轮
3凸伸且能够与锁止棘轮3活动接触的第二延伸部22。所述推杆52配置于第一延伸部21的一
方且推杆52的自由端部能够与第一延伸部21的侧缘抵接。所述扭簧6配置于斜形凸台7的一
侧且能够活动位于斜形凸台7的另一侧。

所述惯性转杆5和解锁连杆2配置于外释放连杆1的背面,所述扭簧6配置于外释放
连杆1的正面,所述小凸台51穿过弧形通孔11且凸露于外释放连杆1的正面。

所述外释放连杆1设有定位柱13,小凸台51设有上下穿透的贯穿孔(未图示)。所述
斜形凸台7包括左侧的斜坡71以及位于斜坡71右侧的峭壁72,所述扭簧6包括圈形部61及自
圈形部61两端相反延伸的第一腿部62、第二腿部63,第一腿部62抵靠在定位柱13上,第二腿
部63穿过小凸台51的贯穿孔且能够与斜形凸台7的峭壁72抵靠。

所述推杆52与第一延伸部21之间以及所述扭簧6的第二腿部63与斜形凸台7之间
不同时接触。即,正常解锁状态下,所述推杆52顶推第一延伸部21,而所述扭簧6的第二腿部
63与斜形凸台7之间不接触;保护状态下,所述扭簧6的第二腿部63卡位于斜形凸台7,而所
述推杆52与第一延伸部21之间不接触。

所述旋转轴4定位于锁体(未图示)上,所述斜形凸台7形成于锁体上。即,所述旋转
轴4和斜形凸台7均设置在外释放连杆1、解锁连杆2以及锁止棘轮3以外的锁体上。

所述惯性转杆5设有配重块53,所述配重块53收容于弧形通孔11内。配重块53的目
的是改变汽车在碰撞过程中的惯性转杆5的转动敏感性,配重块53的质量和位置主要是调
整惯性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碰撞过程中,外释放连杆1的转动速度能够同时感应加速度和速度的大小。当外
释放连杆1的转动速度或加速度低于某一定值时,弧形内凸缘12的最底端向下顶推小凸台
51,带动所述推杆52与第一延伸部21抵接,从而推动解锁连杆2绕旋转轴4顺时针转动,第二
延伸部22与锁止棘轮3抵接从而推动锁止棘轮3,实现正常解锁功能;当外释放连杆1转动速
度或加速度高于某一定值时,惯性转杆5在惯性力的作用下,克服扭簧6的阻力,逆时针转
动,小凸台51沿着弧形内凸缘12从最底端向上滑动而不能被弧形内凸缘12向下顶推,所述
推杆52亦随着惯性转杆5逆时针转动,小凸台51带动扭簧6的一端偏转至与斜形凸台7抵靠,
推杆52不能与第一延伸部21抵接,从而不能推动解锁连杆2绕旋转轴4顺时针转动,解锁连
杆2保持静止状态,即,第二延伸部22不能推动锁止棘轮3解锁,实现保护作用。

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汽车门锁的新型安全保护机构,包括外释放连杆、解锁连杆、锁止棘轮、惯性转杆、扭簧和斜形凸台。外释放连杆和解锁连杆之间通过旋转轴连接,外释放连杆设有弧形通孔以及形成弧形通孔边沿的弧形内凸缘。惯性转杆具有限位于弧形通孔内的小凸台及自小凸台一体延伸的推杆,小凸台与扭簧定位且能够滑动抵接于弧形内凸缘。解锁连杆具有朝向惯性转杆凸伸且越过推杆的第一延伸部和朝向锁止棘轮凸伸且能够与锁止棘轮活动接触的第二延伸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