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部周边的防龟裂用压力分散曲面板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力分散曲面板,在对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施工时,
用于防止在方形开口部的角因固化初期干燥收缩而发生的斜拉应力龟裂,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斜拉应力防龟裂用压力分散曲面板,随着改善埋设于方
形开口部的角附近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结构,在因施工误差而与模板发生
干扰时,压力分散曲面板发生变形,并能够容纳所述干扰。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在方形开口部角因混凝土的固化初
期干燥收缩而体积发生收缩变形,并发生相应的压力,所发生的压力集中
于方形开口部的角,在集中压力提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发生朝向45°
方向的固化初期的斜拉应力龟裂。
在如上所述的方形开口部周边四个面横向和纵向铺设有所铺设的开
口部端部强化钢筋,在端部强化钢筋的内侧针对另外的斜拉应力龟裂的方
向,对垂直对称的多个斜拉应力防龟裂用钢筋进行施工,来抑制发生龟裂。
根据研究结果表明,如上所述的斜拉应力防龟裂用钢筋不具有针对在
方形开口部的角发生的固化初期干燥收缩的防龟裂的特别的效果,反而不
利于防止斜拉应力龟裂,当前实情为在施工斜拉应力防龟裂用钢筋的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开口部周边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大多数发生或大或小的
斜拉应力龟裂。
并且,用于增加铺设上述所述斜拉应力防龟裂用钢筋的作业以横向和
纵向格子网设置,对在墙壁的左、右侧双层铺设的墙壁钢筋进行铺设和在
另外铺设于开口部周边的开口部端部强化钢筋的内侧内部按45°方向铺设
所述的斜拉应力防龟裂钢筋,但如上所述的斜拉应力防龟裂用钢筋的铺设
作业首先因与铺设的墙壁钢筋和开口部强化钢筋发生干扰,造成作业条件
不良,铺设的空间狭小,设置复杂,由此,在墙壁钢筋外侧面再次进行施
工时,存在引发钢筋的覆盖厚度不充足等麻烦。
并且,因铺设较为稠密,降低混凝土流动及填充,由此,发生混凝土
材料分离现象,因而,成为混凝土强度低下及引发龟裂的原因。
尤其,发生如上所述的斜拉应力龟裂时,因雨水向内部浸透而造成室
内漏水,并且,通过龟裂的缝隙渗漏的雨水,在腐蚀内部钢筋的同时,对
于腐蚀的钢筋,钢筋直径相应膨胀2~3倍,起到加速使相应部分发生龟裂
的作用,所发生的龟裂因进行式而难以维修,因反复结构上的收缩或膨胀
而持续进行,需要持续的维修,因龟裂的形状明显地显示于结构的外部面,
由此,影响建筑物的美观,因而需要持续的维修保养。
由此,如注册专利第10-1022708号所示,本发明人已研发有方形开口
部周边的防龟裂用压力分散曲面板,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圆形的而非方
形的开口部时,因限制变形而造成的压力并非集中于一个地方而发生分
散,由此,在开口部周边利用不会发生龟裂的压力分散效果,根据在方形
开口部的角设置曲面的压力分散曲面板,因集中于角的压力均匀地分散至
曲面部的外周面,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在方形开口部的角所发生的龟裂。
但,所述的压力分散曲面板因施工误差而与模板发生干扰时,压力分
散曲面板不能准确地位于原位,因与模板的干扰而产生的压力,使得压力
分散曲面板变形,因而降低压力分散效果,并且,存在不能有效地应对在
开口部角部分的固化初期的防止斜拉应力龟裂的问题。
即,在钢筋的铺设过程或接合所述钢筋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过程或设
置模板的过程中,能够发生各种施工误差,该施工误差为压力分散曲面板
无法在开口部的角即室内、外侧模板之间找到准确位置的原因。
并且,所述压力分散曲面板无法找到准确的位置时,与模板产生的干
扰,因与模板的干扰,造成使得压力分散曲面板及与压力分散曲面板接合
的状态的钢筋移动,因与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干扰,而存在不能进行模板的
良好的设置等问题。
在该相互干扰的作业状态下,浇筑混凝土时,因压力分散曲面板埋设
为未能准确位于在发生斜拉应力龟裂的开口部的角部分的状态,由此,显
著降低对应初期斜拉应力龟裂的压力分散效果,因模板的不良施工,而具
有在外壁或内壁也发生形成腐蚀状态的墙壁而非光滑的垂直墙壁的弊端。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研发,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在开口
部的周边的防龟裂用压力分散曲面板,是一种一体形成直线部和曲面部,
并形成有混凝土流入孔的压力分散曲面板,在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前端形成
借助支撑台和水平台的弹性移动部,在曲面部的前端和水平台的下端形成
相互交错相对的加固引导部和移动引导部,即使较大地形成混凝土填充
部,扩大曲面部面积的同时,也能够容易改善与钢筋的连接,由此,能够
有效应对在开口部角附近发生的因初期干燥收缩而产生的斜拉应力龟裂,
同时能够更容易施工。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如上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防龟裂用压力分散曲面板,由所述
两侧的直线部和中央的曲面部构成,内侧排列形成贯通的混凝土流入孔,
下端一侧相互分隔形成插入器和插入孔,其中,在压力分散曲面板的上端
突出形成弹性移动部,在压力分散曲面板的两侧末端突出形成结合突起,
并且,所述弹性移动部由两侧的支撑台和连接该支撑台的水平台构成。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具有如下效果,防止因施工误差而造成与模板的干扰而使压力
分散曲面板移动或由此钢筋移动,使得容易填充混凝土,并能够便于与钢
筋的结合,最大化扩大曲面部的面积,而得到更有效的压力分散效果,由
此,提升建筑物的美观及节省龟裂保养费用,通过确保混凝土的耐用性,
而延长结构的寿命,因代替使用斜拉应力防龟裂钢筋,从而,能够节省资
材费用及人工费用,通过实验结果具有最优秀的降低压力效果的合成树脂
制造,较为轻便,而便于设置,并能够节省制造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底面的整体剖视图;
图3为上下接合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状态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弹性移动部的作用图;
图5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移动引导部运行图;
图6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施工状态的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作用的开口部说明图;
图8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另一实施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压力分散曲面板 11、11':直线部
12:曲面部 13、13':混凝土流入孔
14:插入器 15:插入孔
16:加固引导部 16':倾斜面部
20:弹性移动部 21、21’:支撑台
22:水平台 23、23’:防止突出突起
24:移动引导部 24':倾斜面部
30、30':结合突起
40:辅助弹力器 41:接合台
42、42':支撑台 43:水平台
44:接合器 45:接合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所使用的用语或单词并非通过一般的或词
典的意义进行限定而解释,发明者为了以最合适的方法说明本发明,根据
最适合定义用语概念的原则,而符合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意思和概念进行
解释。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的整体剖视图,图2为显示本发明的
压力分散曲面板的底面的整体剖视图。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与现有的压力分散曲面板一样,
在开口部的角的四边利用钢筋连接及设置,从而,抑制在开口部的角发生
的初期的斜拉应力龟裂。
该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如现有的所示,在两侧形成按相互交
叉方向配置的直线部(11)(11'),该多个直线部(11)(11')借助曲面部(12)相互
连接形成,在所述直线部(11)(11')或直线部(11)(11')和曲面部(12)贯通形成
多个混凝土流入孔(13)(13')。
因此时的混凝土流入孔(13)(13')并非在曲面部(12)的中央部分形成,使
得因曲面部(12)而提高压力的分散效果,所述混凝土流入孔(13)(13')具有充
足的大小,并形成多个,由此,使得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妨碍混凝土的流
动,因而,能够完成稳定施工。
并且,在各个混凝土流入孔(13)(13')之间形成加强肋片,确保压力分
散曲面板(10)的强度及防止变形。
尤其,在所述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下端一侧突出形成插入器(14),在
另一侧形成与所述插入器(14)的直径或外径一致的插入孔(15),在所述压力
分散曲面板(10)的上端形成有一体成型的弹性移动部(20)。
在此,在将所述插入器(14)和插入孔(15)制造为相同形状的一对压力分
散曲面板(10)相互相对之后,相互接合各个插入器(14)和插入孔(15),由此,
使得相互接合一对压力分散曲面板(10)而使用,因所述弹性移动部(20)施工
误差,而所述压力分散曲面板(10)与模板发生干扰时,弹性移动部(20)发生
干扰量程度的变形,并抑制压力分散曲面板(10)移动。
此时的弹性移动部(20)由突出形成为从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上端两
侧向中央部倾斜的形式的支撑台(21)(21')和连接该多个支撑台(21)(21')的
上部末端的水平台(22)的形式构成,在所述水平台(22)的上部形成相互分隔
的防止突出突起(23)(23'),所述支撑台(21)(21')借助作用于水平台(22)的与
模板的干扰力而发生弯曲变形,从而,起到吸收或容纳干扰力的作用,将
所述防止突出突起(23)(23')与模板的接触面积实现最小化,由此,在混凝
土干燥之后,去除模板时,突出至外面的部分缩小为点的形状,随着填筑,
防止压力分散曲面板(10)露出至建筑物外部面。
并且,在所述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两侧末端将一体的结合突起
(30)(30')形成得具有外向扩张形状,利用该多个结合突起(30)(30'),而更坚
固并容易地与开口部周边的钢筋固定。
尤其,将宽的板状的移动引导部(24)向下突出形成至所述弹性移动部
(20)的水平台(22)下侧,在与所述移动引导部(24)对应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
的上端也分别对应形成宽的板状的加固引导部(16),使得该多个移动引导
部(24)和加固引导部(16)配置为相互交错垂直状态,在移动引导部(24)的末
端和加固引导部(16)的末端分别形成为相同倾斜角度的倾斜面部
(24')(16'),由此,即使相互垂直对应,借助倾斜面部(24')(16')之间的滑动,
也使得相互交错接合。
如上所述的移动引导部(24)和加固引导部(16)根据与模板的干扰,在弹
性移动部(20)压缩变形的过程中,所述弹性移动部(20)起到为非垂直或水平
状态的压缩而是抑制扭曲变形的作用。
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为了解决作用在方形开口部
的角的初期的斜拉应力龟裂,与施工的墙壁的厚度相同或具有稍微小的幅
度的富余而进行设置,由此,压力分散曲面板(10)容纳各种规格的墙壁厚
度,并且,为了节省制造成本及操纵或容易搬运,制造为分隔的个体形状,
而将其连接使用。
为此,在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一侧形成电弹性移动部(20),在另一侧
形成相互分隔的插入器(14)和插入孔(15)而制造的状态下,使得相互接合形
成为相同状态的两个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各个插入器(14)和插入孔(15)
而连接时,如图3所示,整体在两侧完成具有弹性移动部(20)的一体组装
结构的压力分散曲面体。
该压力分散曲面板(10)如图4所示,位于外侧的弹性移动部(20)因与模
板的干扰而发生压缩时,弹性移动部(20)的支撑台(21)(21')发生弯曲,并引
起与干扰力相应的变形,并且,如上所述的变形抑制所述干扰力直接传输
至压力分散曲面板(10),即使相互发生干扰,压力分散曲面板(10)也不会移
动或改变位置。
尤其,引起所述弹性移动部(20)的干扰及压缩时,如图5所示,加固
引导部(16)及移动引导部(24)接合为相互交错的状态,使得弹性移动部(20)
进行垂直或水平压缩。
因此,如图6所示,利用铺设于开口部周边的钢筋,来固定设置本发
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并借助连接在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侧端部突出
形成的结合突起(30)(30')和钢筋的连接线而接合,由此,形成相互坚固的
接合固定,当然,因所述结合突起(30)(30')具有防止接合线脱落的形状,
能够进行更容易的接合作业,当然能够更坚固地形成接合。
由此,如图7所示,方形的开口部的各个角部分利用周边钢筋,来固
定压力分散曲面板(10),使得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曲面部(12)与开口部的
角中央部对应配置,借助所述压力分散曲面板(10)有效抑制在开口部角发
生的初期的斜拉应力龟裂。
尤其,所施工的墙壁的厚度相对较小时,即施工墙壁比两个压力分散
曲面板(10)的接合宽度薄时,使用单独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但在此时的
压力分散曲面板(10)只在一侧形成有弹性移动部(20),在另一侧不能容纳或
相抵与模板的干扰,为了解决此问题,而使用如图8所示,另外具有的辅
助弹力器(40)。
该辅助弹力器(40)起到与形成于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弹性移动部(20)
相同的作用,在一侧形成有与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下端相对接合的接合
台(41),在接合台(41)的末端形成倾斜状的支撑台(42)(42'),该多个支撑台
(42)(42')具有借助水平台(43)连接的形状。
并且,在所述接合台(41)的一侧形成各个接合器(44)和接合孔(45),该
多个接合器(44)和接合孔(45)与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插入器(14)和插入孔
(15)相互对应而形成,同时具有相互对应的形状。
由此,在施工的墙壁的厚度相对较窄时,对于单个的压力分散曲面板
(10),根据接合辅助弹力器(40),得到在单个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两侧形
成弹性移动部的效果,由此,容纳及吸收因该多个弹性移动部(20)和辅助
弹力器(40)而与模板的干扰,由此,使得压力分散曲面板(10)固定设置为不
发生移动地稳定的位置。
此时,所述辅助弹力器(40)在内侧与压力分散曲面板(10)的弹性移动部
(20)相同,形成与加固引导部(16)和移动引导部(24)对应形状的加固部及引
导部,在辅助弹力器(40)的水平台(43)下端也分隔突出防止突出突起
(23)(23'),而支撑组装该多个防止突出突起(23)(23')的墙壁的模板的面,由
此,防止压力分散曲面板的露出至建筑物的外壁面,而防止发生产品质量
低下的问题。
由此,本发明的压力分散曲面板(10)因形成弹性移动部(20),在与模板
发生干扰时,对应干扰量,因弹性移动部(20)压缩变形,压力分散曲面板
(10)不发生移动或改变位置,在与周边钢筋的接合时,借助结合突起(30)(30')
而形成更快更坚固地固定,更宽的混凝土流入孔(13)(13')不妨碍混凝土的
流动而能够稳定地施工,中央的曲面部(12)提高有效对应在开口部角发生
的初期的斜拉应力龟裂及对其进行抑制的效果,以用于确保充分的面积。
应当理解记载于如上所述的本说明书的实施例和附图所示的结构仅
为本发明的最优选的实施例,并非代表所有本发明的技术思想,还具有能
够代替的各种等同替换及变形实施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