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946670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9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751624.6

申请日:

2016.08.29

公开号:

CN106316223A

公开日:

2017.01.1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4B 26/26申请日:20160829|||公开

IPC分类号:

C04B26/26; E01C7/18; C04B14/02; C04B20/00

主分类号:

C04B26/26

申请人: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发明人:

王晓燕; 王林; 马士杰; 韦金城

地址:

250031 山东省济南市天桥区无影山中路3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信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0

代理人:

罗文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属于道路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高温抗车辙变形、抗水损害、抗疲劳开裂和耐久性能,而且沥青用量低,大大节约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道路之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
集料筛,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为矿料,且在连续级配曲
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采用针入度不大于30
的硬质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沥青胶结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混凝土设计空隙
率不大于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通过4.75mm筛孔
的百分率为44~50%,通过6.3mm筛孔的百分率为50~5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矿料通过9.5mm筛孔
的百分率为72%~6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沥青或复合
改性沥青的指标满足以下要求: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采用基于路用性能的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

说明书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路面材料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

背景技术

世界上不少国家,不少道路路面使用初期即发生严重破坏,如路面局部开裂、凹
陷、车辙、唧浆等,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事
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交通量的逐年增加,加上普遍存在着
车辆超载和超限的现象,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尤其是重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混合料在车
轮边缘处发生剪切破坏,沥青面层产生不可恢复的残余变形并迅速累积,或出现开裂并逐
渐扩展,导致结构层发生车辙和疲劳等病害,对公路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了路面早期损
坏,路面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同时,还危及到桥梁及其他构筑物
的安全使用,大大增加了公路部门的维护和改建资金的投入,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
的社会影响,因此对路面的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辙、疲劳开裂已成为我国高等级公路
的主要病害。

现有技术中往往是通过粗粒式的沥青混合料,增大集料的粒径,以提高沥青混合
料的高温抗车辙能力,但是这种类型的沥青混合料往往存在抗疲劳性比较差,耐久性不强
等缺点。

另外,现有技术普遍采用的级配方式有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所述连续级配是某一
矿质混合料在标准筛孔配成的套筛中进行筛析时,所得的级配曲线平顺圆滑,具有连续的
(不间断的)性质,相邻粒径的粒料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按质量计),这种由大到小逐级
粒径均有,并按比例互相搭配组成的矿质混合料称为连续级配矿质混合料。常见的沥青混
合料类型为AC类,该类型的沥青混合料空隙率小于间断级配的,因此更为密实,用作表面层
能够较好的起到防水的作用。但是连续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是悬浮密实结构,形成不了嵌挤
密实型,很容易在高温条件下形成车辙,同时也导致沥青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所述间断级配
是在连续级配中剔除一个(或几个)粒级,形成一种级配不连续的矿质混合料,这中矿质混
合料所具有的级配称为间断级配。其常见的沥青混合料类型为SMA类,该类型的沥青混合料
形成嵌挤结构,能更好的抵抗高温车辙变形,也可以用作表面层可以消除路面噪音、提高沥
青路面抗滑性能、易于排出路表积水。但是,空隙率大也会导致混合料内部在车辆作用下形
成较大的动水压力,如果沥青胶结材料性能不佳,将会导致剥落等水损害现象,而且,空隙
也构成了沥青混合料与大气环境相互作用的通道,会加剧沥青的老化,同时该类型的沥青
混合料沥青用量较大,造价比较高。

如何在不降低沥青混合料抗疲劳和耐久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在高温状态下仍
具有较高的抗车辙能力,又具有抗疲劳和耐久性能的沥青混合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长期
以来无法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
土。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其特点
是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
13.2mm的细集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

所述微断级配指间断范围的筛孔粒径相差小于等于2mm范围形成的级配。申请人
发现,细粒式微断级配的引入,能够使沥青混合料既具有连续级配沥青混合料更易压密实
的优点,又具有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能够形成嵌挤结构的优点,使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性能
指标得到全面提升。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及抗疲劳性能,优选采用针入度不大于30的硬
质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作为沥青胶结料。

作为优选,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不大于2%。

当矿料通过4.75mm筛孔的百分率为44~50%,通过6.3mm筛孔的百分率为50~
56%时,沥青混合料均能达到良好的性能指标,尤其当通过4.75mm和6.3mm筛孔的百分率之
差不超过6%时,能达到最佳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矿料通过9.5mm筛孔的百分率优选为72%~65%。

所述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以各粒径矿料通过标准尺寸筛孔百分率计,其最佳级配范
围为:

13.2mm,90%~100%;9.5mm,72~65%;6.3mm,50~56%(目标值53%);4.75mm,
44~50%(目标值47%);2.36mm,29%~40%;1.18mm,16%~32%;0.6mm,12%~22%;
0.3mm,11%~15%;0.15mm,6%~12%;0.075mm,5.4%~7.7%。

作为优选,当所述硬质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的指标满足以下要求时,沥青混合料
具有更好的性能指标: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本发明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体积设计和性能验证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设计
及验证方法,但为了达到较好的技术效果,优选采用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
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具体步骤为:

(a)级配优化和沥青用量的选择

在一定的级配范围内选择2个以上的级配曲线,根据级配分布确定各个级配方案
的最低沥青用量,所述沥青用量采用沥青丰度因子≥3.5限制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通过
旋转压实成型试件的空隙率满足要求选取合适的级配和沥青用量其空隙率控制在0~2%。

b)性能验证

对级配选择和沥青用量选择完毕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4个水平验证,

如果测试的性能指标满足其设计要求,则设计完成,如果不是,调整颗粒级配曲线
重新进行设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所述水平验证为水敏感性验证、高温抗车辙验证、劲度模量验证和疲劳性能验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具有以下突出地有益效果:

(一)引入细粒式微断级配,使得类级配的沥青混合料既具有高温抗车辙变形性
能,同时其抗疲劳和耐久性能以及低温性能都有所增强,且沥青用量也相应了得到减少,各
项性能指标均得到大幅度提升。

(二)具有更低的渗透性,可以铺设更为平整的表面,还具有较好的表面构造深度,
施工速度快和罩面层厚度小(最小厚度可以用到2---2.5cm)等优点。比传统粗粒式的沥青
混合料具有较高的抗疲劳性能的同时,可以使路面减薄。能够有效提高路面抗磨耗的能力,
及行驶时的舒适感。

(三)采用微间断级配,配合低标号沥青,进行了级配的优化设计和体积指标设计,
设计空隙率控制在0%-2%,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具有很高的劲度模量,进一步提高了路面
的高温抗车辙效果及抗疲劳性能,能够有效延长路面的寿命。

(四)本发明沥青混合料与现行的细粒式密级配AC-13和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AC-20沥青混合料相比,不论在高温抗车辙变形和劲度模量方面,还是在抗疲劳性能和耐久
性能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增强;与现行的断级配SMA-13沥青混合料相比,在达到相同的高温
抗车辙性能的同时,沥青用量节省0.7%。

(五)在不添加任何外掺剂的情况下,依然能达到良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的级配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作以下详细
地说明。

实施例:

本实施例混合料采用细粒式,微间断级配结构。矿料为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
的细集料,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一个微断级配,其筛孔
6.3mm通过率为53%,筛孔4.75mm通过率为47%。以各粒径矿料通过标准尺寸筛孔百分率
计,其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范围为:

13.2mm,90%~100%;9.5mm,72~65%;6.3mm,52~54%(目标值53%);4.75mm,
46~48%(目标值47%);2.36mm,29%~40%;1.18mm,16%~32%;0.6mm,12%~22%;
0.3mm,11%~15%;0.15mm,6%~12%;0.075mm,5.4%~7.7%。

采用满足以下指标要求的硬质沥青:

标准针入度20-35,1/10mm;

软化点温度不低于62℃;

PG分级82-22。

采用以下基于路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具体步
骤为:

(a)级配优化和沥青用量的选择

在上述级配范围内选择2个以上的级配曲线,根据级配分布确定各个级配方案的
最低沥青用量,所述沥青用量采用沥青丰度因子≥3.5限制混合料的最小沥青用量,通过旋
转压实成型试件的空隙率满足要求选取合适的级配和沥青用量,其空隙率控制在1~2%。

b)性能验证

对级配选择和沥青用量选择完毕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性能4个水平验证(水敏感
性验证、高温抗车辙验证、劲度模量验证和疲劳性能验证)。

项目
单位
设计要求
试验方法
动稳定度(70℃,1.0MPa)
次/mm
>3000
T0719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

>80
T0709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

>80
T0729
复合模量试验(15℃&10Hz)
MPa
≥14000
NF P98-260-2
疲劳试验(15℃&10Hz,106次应变)
μdef
≥100
NF P98-261-1
低温抗裂性,破坏应变,-10℃
με
>2000
T0715

表一

如果测试的性能指标满足表一所示设计要求,则设计完成,如果不是,调整颗粒级
配曲线重新进行设计,如此反复迭代,直到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属于道路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其特点是在标准筛的基础上增设孔径为6.3mm的集料筛,所述沥青混凝土采用最大公称粒径小于13.2mm的细集料,且在连续级配曲线中4.75mm筛孔和6.3mm筛孔之间形成微断级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细粒式高性能沥青混凝土具有良好高温抗车辙变形、抗水损害、抗疲劳开裂和耐久性能,而且沥青用量低,大大节约了成本,可广泛应用于重载交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泥;混凝土;人造石;陶瓷;耐火材料〔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