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556671A43申请公布日20140205CN103556671A21申请号201310551440122申请日20131110E03B3/0220060171申请人孙生强地址221140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三环西路大孤山二处22号楼2单元501室72发明人李安孙生强54发明名称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57摘要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由楼顶集水池、蓄水箱、下水管、地下连接管道、地下集水池、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水泵、溢流管和绿化喷洒装置组成。楼顶集水池通过下水管与蓄水箱相连接,部分楼顶集水池的雨水和排水沟的雨水通过地下连接管道流到地下系统中,依次流过集水池、过滤池、沉淀。
2、池和蓄水池,最后通过水泵把雨水提到绿化喷洒装置中。运用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能对雨水进行收集,将雨水利用到灌溉、绿化、冲厕等方向上,减少水资源的浪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556671ACN103556671A1/1页21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由楼顶集水池(1)、蓄水箱(11)、下水管(2)、地下连接管道(3)、集水池(4)、过滤池(5)、沉淀池(6)、蓄水池(7)、水泵(8)、溢流管(9)和绿化喷洒装置(10)组成;其特征是楼顶集水池(1)通过下水管与蓄水箱(11)。
3、相连接,部分楼顶集水池(1)的雨水和排水沟的雨水通过地下连接管道(3)流到地下系统中,依次流过集水池(4)、过滤池(5)、沉淀池(6)、和蓄水池(7),最后雨水通过水泵(8)流到绿化喷洒装置(1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连接管道(3)的一端与集水装置的下端相连,一端与另一集水装置的上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集水池(1)设有溢流管(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7)含有溢流管(9),水通过水泵(8)排到排水管中。权利要求书CN103556671A1/2页3一种雨水收集装。
4、置及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领域,是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背景技术0002目前,城市化的进展越来越快,城市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水资源。比如家庭用水,城市绿化等地方都需要用到大量的水。如果单单依靠自来水厂的水资源来供应城市的运行,那将会大大增加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南方地区雨水丰富,但是现有技术没有对这一资源进行好好地利用,大多的雨水都经过地下水道排到了江河湖海中。发明内容0003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提高城市对雨水的利用率,本发明提供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由楼顶集水池、蓄水箱、下水管、地下连接管。
5、道、集水池、过滤池、沉淀池、蓄水池、水泵、溢流管和绿化喷洒装置组成;楼顶集水池通过下水管与蓄水箱相连接;部分楼顶集水池的雨水和排水沟的雨水通过地下连接管道流到地下系统中,依次流过集水池、过滤池、沉淀池和蓄水池,最后雨水通过水泵流到绿化喷洒装置中;地下连接管道的一端与集水装置的下端相连,一端与另一集水装置的上端相连;楼顶集水池设有溢流管;蓄水池含有溢流管,水通过水泵排到排水管中。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楼顶集水池,下水管和地下连接管道将雨水收集到各个蓄水箱和蓄水池中,可将水运用到城市中冲厕、灌溉、绿化等方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雨水从高处到低处,利用水的重力势能进行流动,节约了用电量,具有良。
6、好的生态效益。附图说明000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0007图1是本发明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结构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的地上部分的示意图;图中,1楼顶集水池,2下水管,3地下连接管道,4集水池,5过滤池,6沉淀池,7蓄水池,8水泵,9溢流管,10绿化喷洒装置,11蓄水箱,12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0008一种雨水收集装置及系统,由楼顶集水池(1),蓄水箱(11),下水管(2),地下连接管道(3),集水池(4),过滤池(5),沉淀池(6),蓄水池(7),水泵(8)溢流管(9)和绿化喷洒装置(10)组成;楼顶集水池(1)通过下水管(2)与蓄水箱(11)相连接,部分楼顶集水池(1)的雨水和排水沟的雨水通过地下连接管道(3)流到地下系统中,依次流过集水池(4)、过滤池(5)、沉淀池(6)和蓄水池(7),最后通过水泵(8)把雨水提到绿化喷洒装置(10)中;地下说明书CN103556671A2/2页4连接管道的一端与集水装置的下端相连,一端与另一集水装置的上端相连,可以利用水的重力势能实现自流;楼顶集水池设有溢流管(12),可以将剩下过满的水排到地下系统中;蓄水池设有溢流管(9),通过水泵(8)将水排到排水管中。说明书CN103556671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55667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