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46411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43985.6

申请日:

2014.01.30

公开号:

CN104818701A

公开日:

2015.08.0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2B 11/00申请公布日:20150805|||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B 11/00申请日:20140130|||公开

IPC分类号:

E02B11/00

主分类号:

E02B11/00

申请人:

张龙萌

发明人:

张龙萌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市南屯区文心路1段23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代理人:

董惠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于基地挖设的蓄水槽内容放有支撑物,又于该蓄水槽底设有多个注水孔,另使位于该支撑物上方的基地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且使该基地及防土石渗漏层设有对应的孔洞,再于该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据此,当下雨时,进入透水铺面的地表水可快速往基地埋设的注水管集中导流入下方的蓄水槽,以将地面雨水大量集中至蓄水槽存积,再由蓄水槽底所设注水孔流入深层的基地中,而达到暂时分担降雨径流,使地表水能快速排水,且有效为深层基地补注地下水等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保水透水结构设有基地,并于所述基地设有多个第一孔洞,又于所述基地上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于对应所述基地的第一孔洞处形成有第二孔洞,又于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面由多块透水砖铺接组成。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地的第一孔洞中进一步设置有注水管,且于所述注水管周壁成型有多个透孔。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面对应所述注水管的透水砖的厚度较所述防土石渗漏层厚,以使所述透水砖通过所述防土石渗漏层,而使所述透水砖底面与位于所述基地内的所述注水管上端管口相接触。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面对应所述注水管的透水砖呈T型,所述T型透水砖的上侧衬部铺设于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上,而连接于所述上侧衬部下方的凸部,则使所述凸部厚度较所述防土石渗漏层厚,以使所述凸部通过所述防土石渗漏层,所述凸部底面与位于所述基地内的所述注水管上端管口相接。

6.
  一种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设有基地,并于所述基地挖设有蓄水槽,所述蓄水槽内容放有颗粒状支撑物,又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底设有多个注水孔,位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设有多个第一孔洞,并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上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于对应所述基地的第一孔洞处形成有第二孔洞,又于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的第一孔洞中进一步设置有注水管,且于所述注水管周壁成型有多个透孔,所述注水管上端穿经所述防土石渗漏层的第二孔洞,以使所述注水管上端管口与所述透水铺面相接触,所述注水管穿经所述蓄水槽内的支撑物,并使所述注水管底端对应穿入所述蓄水槽的槽底的注水孔中。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于槽口、槽壁及槽底至少其中之一处进一步架设有支撑架,且于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多个镂空孔。

9.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铺面由多块透水砖铺接组成。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的第一孔洞中进一步设置有注水管,且于所述注水管周壁成型有多个透孔,所述透水铺面对应所述注水管的透水砖的厚度较所述防土石渗漏层厚,以使所述透水砖通过所述防土石渗漏层,而使所述透水砖底面与位于所述基地内的所述注水管上端管口相接触,所述注水管穿经所述蓄水槽内的支撑物,并使所述注水管底端对应穿入所述蓄水槽的槽底的注水孔中。

说明书

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尤指一种可使地表水能快速排水,且有效分担表面径流,并为深层基地补注地下水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路面普遍皆于土壤等基地上直接铺设混凝土层,或先于基地上先铺设级配土,再铺上混凝土层,由于混凝土不具有透水性,故当下雨时,地表水无法经混凝土层渗透到下方的土壤基地中,只能流往周边排水沟,再导流至大海,如此,不仅会于因为排水沟排水不及或堵塞,致使雨水无法适时排放,而发生积水成灾情况,且地表水无法适时回补至土壤基地中,亦会导致土壤基地内地下水日渐缺少,造成地层下陷,及大地调节气温功能丧失等弊失。
因此,现有对基地保水透水做法,请参阅图10所示,于土壤等基地7上铺设级配土8,再于级配土8上铺设透水铺面9,如此,当下雨时,雨水便能由透水铺面9经级配土8流入基地7中,但是,如此做法,于实际施行后却发现,当地表水由透水铺面9渗入时,地表水会于透水铺面9内四处漫流,虽有部分地表水可流入土壤基地7中,但是,因地表自然入渗率低于降雨量时,大部分地表水往周侧径流到排水沟,对此,仍造成地表水无法完全流入土壤基地7内,造成地表积水及无法有效提供土壤基地7内的地下水补注等缺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其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可分担表面径流,使地表水能快速排水,且有效为深层基地补注地下水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其中,所述基地保 水透水结构设有基地,并于所述基地设有多个第一孔洞,又于所述基地上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且使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于对应所述基地的第一孔洞处形成有第二孔洞,又于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
本发明人提出如下具有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其主要设有基地,并于所述基地挖设有蓄水槽,且于所述蓄水槽内容放有颗粒状支撑物,又于所述蓄水槽的槽底设有多个注水孔,另使位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设有多个第一孔洞,并于所述支撑物上方的基地上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且使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于对应所述基地的第一孔洞处形成有第二孔洞,又于所述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
据此,当下雨时,进入透水铺面的地表水可快速往基地埋设的注水管集中导流入下方的蓄水槽,以将地面雨水大量集中至蓄水槽存积,再由蓄水槽底所设注水孔流入深层的基地中,而达到使地表水能快速排水,且有效分担表面径流,并为深层基地补注地下水的效果,另外,当注水管有泥沙淤积时,则可将透水铺面对应注水管的透水砖取离,以使注水管的管口显露,以利注水管的清洗,据此,以更进一步达到便利对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进行养护等效益。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解释和说明,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剖视图;
图2: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剖视图;
图3: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图4: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剖视图;
图5: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剖视图;
图6:本发明的清洗管内淤沙实施状态图;
图7: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剖视图;
图8:本发明的第七实施例剖视图;
图9:本发明的第八实施例剖视图;
图10: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本发明
1   注水管                      11  透孔
12  冲击头                      121 排土沟槽
2   基地                        21  孔洞
22  蓄水槽                      23  注水孔
3   防土石渗漏层                31  孔洞
4   透水铺面                    41  透水砖
42  透水砖                      421 嵌槽
422 凹部                        43  透水砖
431 衬部                        432 凸部
5   支撑物                      6   支撑架
61  镂空孔
现有技术
7   基地                        8  级配土
9   透水铺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令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及其所能达成的效果,能够有更完整且清楚的揭露,详细说明如下,请一并参阅揭露的图式及图号:
首先,请参阅图1,为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主要于呈中空且周壁设有多个透孔11的注水管1底端组接冲击头12,并于该注水管1上端衔接固定有数段注水管1,又使该冲击头12连同注水管1打入预设集水位置的土壤基地2中,以于基地2形成孔洞21(第一空洞),而该基地2的土壤可沿着冲击头12的排土沟槽121排出,以让冲击头12顺利带动注水管1深入基地2中,再于该基地2上铺设防土石渗漏层3,该防土石渗漏层3可为水泥砂浆层、级配土层、工程织布层或不织布层等,而该防土石渗漏层3于对应该注水管1处未进行铺设,以使防土石渗漏层3于该注水管1处,形成对应的孔洞31(第二孔洞),又于该防土石渗漏层3凝固后,将透水铺面4铺设于该防土石渗漏层3上,而该透水铺面4可由多块块透水砖41铺接组成,另使 对应注水管1处的透水铺面4底面与该注水管1上端管口相接触。
据此,当下雨时,雨水会进入透水铺面4形成地表水,而进入透水铺面4内的地表水,便会快速往相接的注水管1集中导流,并大量注入注水管1中,同时,利用多个插入基地2内的注水管1的设置,与注水管1周壁设置的多个透孔11设计,便可增加地表水渗入基地2的入渗面积,且使地表水能注入更深层基地2中,而达到分担地表径流并快速排水及令地表水回流至基地2的补注效果。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本发明的透水铺面4的又一透水砖42型态,可进一步使对应注水管1的透水砖42的厚度较该防土石渗漏层3厚,以使该透水砖42通过该防土石渗漏层3,且使该透水砖42底面伸入基地2,以与位于基地2内的注水管1上端管口相接触,并可使该对应注水管1的透水砖42底面与该注水管1上端管口间进一步设有衔接构造,请参阅图3,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可使该对应注水管1上端管口的透水砖42底面于对应注水管1处成型有环型嵌槽421,以供注水管1上端管口的管壁对应嵌设于内;还请参阅图4,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也可使对应注水管1的透水砖42底面于对应注水管1处成型一凹部422,以供注水管1上端管口对应套接于该透水铺面4的凹部422中;还请参阅图5,为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本发明的透水铺面4的另一透水砖43型态,使该对应注水管1的透水砖43呈T型的落水头形状,该T型落水头状的透水砖43的上侧衬部431铺设于该防土石渗漏层3上,而连接于上侧衬部431下方的凸部432,则使其厚度较该防土石渗漏层3厚,以使该凸部432通过该防土石渗漏层3,且使该凸部432底面伸入基地2,而由位于基地2内的注水管1的上端管口对应套入该注水管1的管孔内,依此,当地表水由透水铺面4渗入时,地表水可更集中往该对应注水管1的透水砖42(参考图4)、43的相对位置较低部位处流动,以增加进入注水管1内的地表水量。
而当使用一段时间后,注水管1内有泥沙淤积于内,造成注水管1排水不良时,请一并参阅图6所示,即可进行管内淤沙的清洗,于实施时,将与注水管1相对应的透水砖43(透水砖41、42亦可同等实施)取离透水铺面4,以使注水管1的管口显露,如此,即可以强力水柱由注水管1管口冲洗注水管1内部,以将淤积于注水管1内的泥沙清洗掉,随后再将该与注水管1相对应的透水砖43装设回透水铺面4,以恢复其组装状态,据此,使之便利于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养护作业。
还请参阅图7,为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第六实施例,可于基地2直接以 钻孔机进行钻孔作业,以钻设至预定深度后,于基地2形成一可供注水的孔洞21,继之,再于基地2表面铺设防土石渗漏层3,而该防土石渗漏层3于对应基地2的孔洞21处未做铺设,以使该防土石渗漏层3于该基地2的孔洞21处形成有孔洞31,随后于该防土石渗漏层3上铺设透水铺面4,如此,地表水便可由透水铺面4集中导流入基地2的多个孔洞21中,而使地表水回补入基地2。
另当将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实施于卵石层或岩层等坚硬基地2时,请参阅图8,为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第七实施例,可先于基地2钻设数个孔洞21,再将注水管1置入基地2的孔洞21中,继而铺设防土石渗漏层3,且使该防土石渗漏层3于对应基地2的孔洞21处亦形成有孔洞31,再于该防土石渗漏层3上铺设该透水铺面4,以达到于卵石层或岩层等坚硬基地2装置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效果。
还请参阅图9,为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第八实施例,将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设置于预定为集水区域的基地2上,于该基地2挖设有蓄水槽22,并于该蓄水槽22内容放有鹅卵石等颗粒状支撑物5,又于该蓄水槽22槽底钻设有多个注水孔23,另在该蓄水槽22槽底、槽壁及槽口处架设有支撑架6,而该支撑架6亦可依使用所需,设置于该蓄水槽22的槽底、槽壁及槽口至少其中之一处,该支撑架6主要为石笼,该石笼包含铁丝石笼及钢栅石笼等,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采用钢栅石笼,该钢栅石笼由多根纵向钢棒及多根与每一纵向钢棒交错间隔设置的横向钢棒所构成,且于该纵向钢棒及横向钢棒间形成有镂空孔61,并使位于蓄水槽22的槽口处的支撑架6架设于颗粒状支撑物5上方,又于该槽口处的支撑架6上铺设土壤或级配土的基地2,以填平该蓄水槽22的槽口,再于该蓄水槽22槽口的基地2上铺设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防土石渗漏层3及透水铺面4,并使该注水管1上端穿经该防土石渗漏层3的孔洞31,以使其上端管口与透水铺面4相接触,又使该注水管1穿经架设于该蓄水槽22的槽口处的支撑架6,而后通过颗粒状支撑物5及架设于该蓄水槽22槽底处的支撑架6,再使该注水管1底端对应穿入该蓄水槽22槽底的注水孔23中,据此,当下雨时,雨水便可由透水铺面4流进相接的注水管1,并由注水管1所设透孔11流窜入蓄水槽22中暂时存积,待雨势较小,注水管1内水压小于存积于蓄水槽22内的水压时,该蓄水槽22内暂存的雨水便会通过其水压,再经注水管1的透孔11流进注水管1内,以经注水管1将雨水导流入深层基地2内,于此,当梅雨季节或台风 来临,挟带丰沛雨量时,通过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集蓄水系统便可达到有效分担降雨径流及调洪等功效,而当注水管1内有泥沙淤积时,可将与注水管1相对应呈落水头状的透水砖43取下,进行注水管1的清洗,待清洗完注水管1后再装回,据此养护的实施,利于本发明的长效使用。
由上述结构及实施方式可知,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于基地设有多个孔洞,并于基地依序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及透水铺面,于此,当下雨时,进入透水铺面的地表水可快速往基地的第一孔洞集中导流,以大量注入基地各孔洞中,而利用基地所设复数孔洞设计,更可进一步增加地表水渗入基地的入渗面积,以达到使地表水有效回补至土壤基地的效果。
2.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使透水铺面的对应注水管的透水砖厚度较防土石渗漏层厚,透水砖经防土石渗漏层伸入基地内,据此,当地表水由透水铺面渗入时,地表水可更集中往该对应注水管的透水砖的相对位置较低部位处流动,以增加注入注水管内的地表水量。
3.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透水铺面由多块透水砖铺接组成,依此,当注水管内有泥沙淤积须进行清洗时,则可将与注水管对应的透水砖取离透水铺面,以进行注水管的清洗,于清洗完后,再将该透水砖装回即可,据此,使之达到便利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进行养护的效益。
4.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的铺面设置呈落水头状的透水砖,当注水管内有泥沙淤积须进行清洗时,则可将与注水管对应的落水头状的透水砖取下,以进行注水管的清洗,于清洗后,再将该落水头状的透水砖装回即可,据此,使之达到便利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进行养护的效益。
5.本发明的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当与蓄水装置配合实施时,可将地面雨水大量集中至蓄水槽存积,并使蓄水槽内雨水快速由蓄水槽所设注水管排流入土壤层中,以达到使地面快速排水,并有效为深层基地补注地下水等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发明理所当然地涵盖了与本案发明点有关的其 它组合及具体应用。

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基地保水透水结构及其集蓄水系统,于基地挖设的蓄水槽内容放有支撑物,又于该蓄水槽底设有多个注水孔,另使位于该支撑物上方的基地铺设有防土石渗漏层,且使该基地及防土石渗漏层设有对应的孔洞,再于该防土石渗漏层上铺设透水铺面,据此,当下雨时,进入透水铺面的地表水可快速往基地埋设的注水管集中导流入下方的蓄水槽,以将地面雨水大量集中至蓄水槽存积,再由蓄水槽底所设注水孔流入深层的基地中,而达到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