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94616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7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84848.1

申请日:

2015.02.16

公开号:

CN104652686A

公开日:

2015.05.2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C 1/00申请日:20150216|||公开

IPC分类号:

E04C1/00; E04B2/42

主分类号:

E04C1/00

申请人:

哈尔滨达城绿色建筑技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凤来; 刁领双; 孙绪杰; 朱飞

地址:

150009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经开区南岗集中区先锋路469号经开区电子信息产业园7号楼5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代理人:

杨立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它涉及一种墙体砌块及砌筑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夹心墙保温层内的雨水、湿气难以排出而造成墙体长毛发霉的问题。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包括砌块体、两个竖直通孔、两个半圆槽和多个U形槽,两个竖直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的上端面,每个竖直通孔分别沿砌块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每个竖直通孔的前侧壁与砌块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的下端面,砌块体的上端面均布设置多个U形槽。砌筑方法:设置进气通孔;砌筑墙体;设置出气通孔。本发明用于夹心墙的外叶墙。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包括砌块体(1)、两个竖直通孔(2)、两个半圆槽(3)和多个U形槽(4),两个竖直通孔(2)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1)的上端面,每个竖直通孔(2)分别沿砌块体(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每个竖直通孔(2)的前侧壁与砌块体(1)的前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半圆槽(3),两个半圆槽(3)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1)的下端面,砌块体(1)的上端面均布设置多个U形槽(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U形槽(4)的数量为3个。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竖直通孔(2)的宽度不小于3cm,每个半圆槽(3)的槽深不小于2.5cm,每个U形槽(4)的槽深不小于5cm。

4.
  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进气通孔(5):先在底层过梁(6)的上端面铺设底皮灰缝(7),在底皮灰缝(7)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进气通孔(5),每个进气通孔(5)均为U形,每个进气通孔(5)的上端面分别与底皮灰缝(7)的上端面平齐,相邻两个进气通孔(5)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步骤二:砌筑墙体:在底皮灰缝(7)的上方砌筑砌块体(1),每个砌块体(1)上的多个U形槽(4)均朝上设置,每个砌块体(1)上的两个半圆槽(3)均贴近墙体内侧;
步骤三:设置出气通孔(8):在顶层砌块体(1)和顶层过梁(10)之间铺设顶皮灰缝(9),在顶皮灰缝(9)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出气通孔(8),每个出气通孔(8)均为倒U形,每个出气通孔(8)的下端面分别与顶皮灰缝(9)的下端面平齐,相邻两个出气通孔(8)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的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进气通孔(5)上均设有第一过滤网。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进气通孔(5)沿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均与底皮灰缝(7)的前端面成锐角,且每个进气通孔(5)的前后端面交错设置。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相邻两层砌块体(1)竖直通孔(2)的对孔率不低于80%。

8.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每个出气通孔(8)上均设有第二过滤网。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每个出气通孔(8)沿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均与顶皮灰缝(9)的前端面成锐角,且每个出气通孔(8)的前后端面交错设置。

说明书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外墙的保温,一般有外保温(保温层在承重墙外侧)、自保温(利用墙体材料保温,如砖混结构的砖砌体墙)以及内保温(在建筑物内侧做保温层)三类。夹心墙属于外保温中的一种,是在保温层的外墙再做一层围护墙体,形成内叶承重墙-保温材料-外叶围护墙组成的夹心墙,三层结构的作用分别是承重、保温和围护。对于框架结构等没有外承重墙的结构,需要设置外围护墙,此时在外围护墙外侧再做保温,以及保护保温层的外叶围护墙,则形成了内叶围护墙-保温材料-外叶围护墙的夹心墙,三层结构的作用分别是围护、保温、围护(保护保温层)。作为一种新型保温墙体,夹心墙利用苯板保温,外叶墙围护,既能满足保温隔热的要求,也由于具有坚实的外叶墙对保温层进行保护,使得保温层不易遭到破坏,从而具有较好的性能。而外侧的围护墙,可以根据需要采用各种颜色的装饰块、或仿石效果的劈裂块,从而在装饰效果上得到提升,其造价又较天然石材低一半以上,因此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用于建筑物中。
但在使用中,由于外叶墙可能存在的裂缝,会使得湿气或水进入到夹层(保温层)中,并且难以及时排出,长时间的潮湿会引起局部墙体的发霉、长毛,或者在北方地区内部的积水产生冻融,引起墙体尤其是外叶墙开裂。在国外的夹心墙做法中,一般是在外叶墙中设置通往夹心层的孔道,将夹心层做成可以使空气流通的形式,借以排出湿气,保持墙体内夹心层的干燥。为了形成通气的夹心层,需要夹心层的保温材料不满填,而是留出2cm左右的空隙,利用空隙形成气体的通道。这种做法有一些不足,一是保温材料需要粘贴在内叶墙上,自身进行定位,增加了工序和成本;二是需要额外的空间,加大了墙体的厚度,降低使用面积的比例。一些工程在施工中,简化了施工工序,不对保温材料进行粘贴,省去刷胶,但由于有空隙,块状的苯板往往难以保持直立,保持倾斜的状态,各块苯板间形成了空隙,降低保温效果。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这种墙体的应用推广。因此有的做法是不再留设空隙,将苯板满填,保温效果提升,但一旦夹心层中进入了水,则难以排出,形成前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夹心墙保温层内的雨水、湿气难以排出而造成墙体长毛发霉的问 题,进而提出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包括砌块体、两个竖直通孔、两个半圆槽和多个U形槽,两个竖直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的上端面,每个竖直通孔分别沿砌块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每个竖直通孔的前侧壁与砌块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的下端面,砌块体的上端面均布设置多个U形槽。
一种利用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进气通孔:先在底层过梁的上端面铺设底皮灰缝,在底皮灰缝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进气通孔,每个进气通孔均为U形,每个进气通孔的上端面分别与底皮灰缝的上端面平齐,相邻两个进气通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步骤二:砌筑墙体:在底皮灰缝的上方砌筑砌块体,每个砌块体上的多个U形槽均朝上设置,每个砌块体上的两个半圆槽均贴近墙体内侧;
步骤三:设置出气通孔:在顶层砌块体和顶层过梁之间铺设顶皮灰缝,在顶皮灰缝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出气通孔,每个出气通孔均为倒U形,每个出气通孔的下端面分别与顶皮灰缝的下端面平齐,相邻两个出气通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包含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自然条件实现墙体内自主空气交换的夹心墙成套技术,采用专用防护砌块和砌块中保证呼吸的腔体,实现了外叶墙与保温层和室外的有效连通,利用每层墙体顶部与底部的高度差产生的自然空气压力差实现对流,达到湿交换的目的。改变了传统夹心墙在墙体内预留不小于2cm空气夹层的做法,降低了施工难度,保证了工程质量,增强了墙体内通风、排湿的功能,避免因通风排湿不畅引起的夹心墙保温层因结露、水汽传递引起墙体内霉变、保温材料含水率增加引起的保温性能下降和耐久性不足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砌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中第一异形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中第二异形块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外叶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底皮灰缝7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顶皮灰缝9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外叶墙的气流流向示意图;图8是夹心墙整体剖面的气流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包括砌块体1、两个竖直通孔2、两个半圆槽3和多个U形槽4,两个竖直通孔2 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1的上端面,每个竖直通孔2分别沿砌块体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每个竖直通孔2的前侧壁与砌块体1的前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半圆槽3,两个半圆槽3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1的下端面,砌块体1的上端面均布设置多个U形槽4。
如此设计在砌筑时将砌块体1的多个U形槽4向上设置,在砌块体1的上端面上铺设灰缝,两个半圆槽3贴近夹心墙的保温层,使保温层通过半圆槽3和竖直通孔2与空气充分接触,多个竖直通孔2相连,使砌块体1中形成保证呼吸的腔体,从而实现了外叶墙与保温层和室外的有效连通,利用每层墙体顶部与底部的高度差产生的自然空气压力差实现对流,达到湿交换的目的。
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还包括第一异形块和第二异形块,便于在砌块砌筑过程中,由于空间位置的原因会需要劈裂砌块,如此设计了两种异形块结构,解决了砌筑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劈裂砌块的问题,减少了报废率,增加了工作效率。
第一异形块包括第一异形块体11、第一异形块通孔12、第一异形块半圆槽13和两个第一异形块U形槽14,第一异形块通孔12设置在第一异形块体11上端面的中间位置,第一异形块通孔12沿第一异形块体11的高度方向上设置,第一异形块通孔12的前侧壁与第一异形块体11的前端面之间设有第一异形块半圆槽13,第一异形块半圆槽13设置在第一异形块体11的下端面,第一异形块体11上端面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异形块U形槽14;
第二异形块包括第二异形块体15、第二异形块通孔16、第二异形块通槽17、第二异形块半圆槽18、第二异形块四分之一圆槽19和两个第二异形块U形槽20,第二异形块通孔16设置在第二异形块体15的上端面,第二异形块通孔16沿第二异形块体15的高度方向上设置,第二异形块通槽17沿第二异形块体15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在第二异形块体15的一侧端面,第二异形块通孔16的前侧壁与第二异形块体15的前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异形块半圆槽18,第二异形块通槽17的前侧壁与第二异形块体15的前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异形块四分之一圆槽19,第二异形块半圆槽18和第二异形块四分之一圆槽19分别设置在第二异形块体15的下端面,第二异形块体15上端面上第二异形块通孔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异形块U形槽20。
所述砌块体1的长度为300mm~500mm,第一异形块体11的长度为150mm~250mm,第二异形块体15的长度为225mm~375mm。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多个U形槽4的数量为3个。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如此设计使灰缝与砌块 体1充分接触,从而保证了整个外叶墙的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每个竖直通孔2的宽度不小于3cm,每个半圆槽3的槽深不小于2.5cm,每个U形槽4的槽深不小于5cm。第一异形块通孔12的宽度不小于3cm,第一异形块半圆槽13的槽深不小于2.5cm,每个第一异形块U形槽14的槽深不小于5cm,第二异形块通孔16的宽度不小于3cm,第二异形块通槽17的宽度不小于3cm,第二异形块半圆槽18的槽深不小于2.5cm,第二异形块四分之一圆槽19的槽深不小于2.5cm,每个第二异形块U形槽20的槽深不小于5cm。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如此设计在保证了砌块体1的强度的基础上,为保温层提供了足够的呼吸腔体,使保温层与空气实现有效连通。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利用具体实施方式一所述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置进气通孔5:先在底层过梁6的上端面铺设底皮灰缝7,在底皮灰缝7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进气通孔5,每个进气通孔5均为U形,每个进气通孔5的上端面分别与底皮灰缝7的上端面平齐,相邻两个进气通孔5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步骤二:砌筑墙体:在底皮灰缝7的上方砌筑砌块体1,每个砌块体1上的多个U形槽4均朝上设置,每个砌块体1上的两个半圆槽3均贴近墙体内侧;
可根据需要在底皮灰缝7的上方砌筑第一异形块体11和第二异形块体15,每个第一异形块体11上的第一异形块U形槽14均朝上设置,每个第二异形块体15上的第二异形块U形槽20均朝上设置,每个第一异形块体11上的第一异形块半圆槽13均贴近墙体内侧,每个第二异形块体15上的第二异形块半圆槽18和第二异形块四分之一圆槽19均贴近墙体内侧。
步骤三:设置出气通孔8:在顶层砌块体1和顶层过梁10之间铺设顶皮灰缝9,在顶皮灰缝9的前端面均布设置一组出气通孔8,每个出气通孔8均为倒U形,每个出气通孔8的下端面分别与顶皮灰缝9的下端面平齐,相邻两个出气通孔8之间的水平距离为1.2m。
本呼吸式外叶墙体,利用砌块体1中的竖直通孔2作为竖向通风道,空气由底皮灰缝7上的进气通孔5进入,经过竖直通孔2,由顶皮灰缝9上的出气通孔8流出,以保证气流的通畅。为形成通气孔道,砌筑时砂浆不得进入砌块体1上的竖直通孔2,应使用专门的铺浆工具或者采取其他适当的措施;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8的数量应满足通风要求,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8的设置,可在砌筑施工时预埋与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8大小相 当的木块,采取适当隔离措施,保证进气通孔5和出气通孔8设置完成时方便取出。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进气通孔5上均设有第一过滤网。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杂物及小虫等进入而堵塞进气通孔5。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一中,每个进气通孔5沿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均与底皮灰缝7的前端面成锐角,且每个进气通孔5的前后端面交错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五相同。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溅入墙体。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二中,相邻两层砌块体1竖直通孔2的对孔率不低于80%。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对孔率指砌块竖向孔洞在错缝砌筑过程中贯通部分与原孔洞的面积比值,相邻两层砌块体1竖直通孔2的对孔率不低于80%可以形成通风的必要通道,保证气流的通畅。
具体实施方式八: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三中,每个出气通孔8上均设有第二过滤网。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四相同。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杂物及小虫等进入而堵塞出气通孔8。
具体实施方式九:结合图1至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步骤三中,每个出气通孔8沿长度方向上的轴线均与顶皮灰缝9的前端面成锐角,且每个出气通孔8的前后端面交错设置。本实施方式中未公开的技术特征与具体实施方式八相同。如此设计可以有效防止雨水溅入墙体。
工作原理
夹心墙体呼吸主要是通过在墙体中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有一定高度差的畅通孔道实现的,利用高度差形成的自然空气压力差,风在贯通孔道中流动,从而实现夹心墙体内湿度与外界空气湿度的动态平衡,在墙体内存在湿气时,达到排出墙体中的湿气,保持外叶墙体尤其是夹心保温层干燥,墙体保温效果处于良好使用状态的目的。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及利用该砌块的外叶墙砌筑方法,它涉及一种墙体砌块及砌筑方法。本发明为解决现有夹心墙保温层内的雨水、湿气难以排出而造成墙体长毛发霉的问题。一种呼吸式夹心墙砌块包括砌块体、两个竖直通孔、两个半圆槽和多个U形槽,两个竖直通孔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的上端面,每个竖直通孔分别沿砌块体的高度方向上设置,每个竖直通孔的前侧壁与砌块体的前端面之间分别设有一个半圆槽,两个半圆槽分别对称设置在砌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