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5845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6.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16792.7

申请日:

2016.11.18

公开号:

CN106285253A

公开日:

2017.01.04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5B 85/12申请日:20161118|||公开

IPC分类号:

E05B85/12(2014.01)I; E05B77/38(2014.01)I

主分类号:

E05B85/12

申请人: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伟业

地址:

102206 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镇沙阳路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强智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8

代理人:

王书彪;刘艳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内把手手柄,内把手壳体通过转轴与内把手手柄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设置在内把手壳体与内把手手柄之间。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由于设置有渐接触式缓冲块,使得内把手手柄在回弹时,缓冲作用能够更早进行,作用时间延长,对整个内把手结构产生的振动较小,因而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车门内把手的汽车,所述汽车在内把手操作时,能够产生手感厚实,声响收敛而厚重的用户体验。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
与内把手手柄(2)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
设置在内把手壳体(1)与内把手手柄(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
(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把手手柄(2)上开设有通气
孔(6),所述通气孔(6)的一端与缓冲槽(4)的槽底连通,另一端与内把手手柄(2)的外表面
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呈向转轴(3)方
向的弯曲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呈向转轴
(3)方向的弯曲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
缓冲槽(4)的槽口,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顶面(52)小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底面
(5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的第一槽侧面(41)、
第二槽侧面(4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3)方向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一侧
面(51)、第二侧面(5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方向弯曲。
9.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为楔形槽,所述
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楔形块。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槽(4)为锥形槽,所述
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锥形块。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安装有权利要求1-10任意一项所述的车门内把手。

说明书

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汽车门把手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的设计愈发注重人的感受,提高驾驶员和乘员的使用体验,车门内把手
设计的舒适感也成为了内把手保证其使用性能基础之上的重要指标。

车门内把手是使用频率很高的零部件,内把手的操作手感严重影响对于车辆整体
的主观评价,操作的舒适性可以带给客户良好的体验;车门内把手的回弹效果和回弹声音
直接给予客户精致的感觉和档次的提升,因此车门内把手的操作手感和回弹声音是体现一
辆精品车的重要组成。

现代汽车为提升内把手操作手感和回弹声音,会在内把手手柄和内把手壳体之间
增加的缓冲垫,用于吸收内把手回弹的振动及噪音,这种结构,在内把手的操作使用时,内
把手手柄与缓冲垫的接触方式是较短时间的正面碰撞,产生了较大的瞬时冲量,使得整个
内把手机构振动较大,回弹声音及缓冲垫接触声音略散,致使整个内把手的操作手感较轻,
声响略散而不厚重,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改善门内把手的回弹声音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本发明提
供一种新型汽车门内把手;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安装有所述新型门内把手的汽
车。

发明内容具体如下: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置在内把手壳体1与内把
手手柄2之间,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逐渐接触与其相对的结构以使
缓冲作用逐渐增大,即当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置在内把手壳体1上时,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
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逐渐接触内把手手柄2,拉长缓冲作用时间;当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
置在内把手手柄2上时,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逐渐接触内把手壳体
1,拉长缓冲作用时间,使之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
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使得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能够形成配合。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内把手手柄2上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
6的一端与缓冲槽4的槽底连通,另一端与内把手手柄2的外表面连通。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缓冲槽4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缓冲槽4的槽口,所
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顶面52小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底面54。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缓冲槽4的第一槽侧面41、第二槽侧面43均
呈圆柱曲面向转轴3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一侧面51、第二侧面
5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方向弯曲。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缓冲槽4为楔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
楔形块。

进一步地,在所述车门内把手中,所述缓冲槽4为锥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
锥形块。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安装有上述所述的车门内把手。

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由于渐进式缓冲块5安装在所述内把手壳体1上,当用
户操作内把手,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渐接触式缓冲块5能够更早的接触内把手手柄2,随着
缓冲的持续,接触面逐渐增大,缓冲作用随之逐渐增强直到缓冲完成;在内把手手柄2上设
置能够与渐接触式缓冲块5形成配合的缓冲槽4,使得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渐接触式缓冲块
5与缓冲槽4有更多的接触面,缓冲效果进一步加强;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在内把手手
柄2操作完回弹时,缓冲持续时间长,产生的冲量较小,使得整个车内把结构振动较小,声响
收敛而厚重,从而使用户在操作车内把时,产生厚实而精致的体验。

本发明所述的汽车,由于安装有上述车门内把手,因此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
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结束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结束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程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结束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程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
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
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
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一)车门内把手实施例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1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置在内把手壳体1与内把
手手柄2之间,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逐渐接触与其相对的结构以使
缓冲作用逐渐增大,即当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置在内把手壳体1上时,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
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逐渐接触内把手手柄2,拉长缓冲作用时间;当渐接触式缓冲块5设
置在内把手手柄2上时,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逐渐接触内把手壳体
1,拉长缓冲作用时间,使之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2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壳体1固定连接,所
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使得渐
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能够形成配合。

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在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与设置在内把手手柄2上的缓冲槽
(4)的接触面积随着回弹的进行逐渐增大,使得缓冲作用逐渐增大,因而在整个回弹过程
中,车门内把手振动较小,产生厚重而收敛的声响,进而使得车内把的使用体验得意提升。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3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
通过转轴3与内把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
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
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具体是所述缓冲槽4的第一槽侧面41、第二槽
侧面4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3方向弯曲,并且所述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缓冲槽4的槽口。

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具体是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
一侧面51、第二侧面5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方向弯曲;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顶面52小于
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底面54。

所述内把手手柄2上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的一端与缓冲槽4的槽底面42连
通,另一端与内把手手柄2的外表面连通。

在内把手手柄2操作完之后回弹时,内把手手柄2绕转轴3转动并与内把手手柄1接
近,在这个过程中,固定连接在内把手手柄2上的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一侧面51与缓冲槽4
的第一槽侧面41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由于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槽口,随着回弹的进
行,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强;同样,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二侧面53与缓冲槽4
的第二槽侧面43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同样,随着回弹的进行,第二侧面53与第二槽侧面43之
间的摩擦力也进一步增加,并且封锁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顶面52与缓冲槽4的槽底面42之间
的气体通过通气孔6排出,直到回弹结束,整个回弹过程,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逐渐
接触,使整个车内把的振动较小,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
均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与内把手手柄2的运动轨迹向符合,使得回弹过程更加流畅。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4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壳体1固定连接,所
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具体是所述缓冲槽4的第一槽侧面41、第二槽
侧面4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3方向弯曲,并且所述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缓冲槽4的槽口。

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状,具体是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
一侧面51、第二侧面53均呈圆柱曲面向转轴方向弯曲;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顶面52小于
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底面54。

在内把手手柄2操作完之后回弹时,内把手手柄2绕转轴3转动并与内把手手柄1接
近,在这个过程中,固定连接在内把手手柄2上的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一侧面51与缓冲槽4
的第一槽侧面41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由于缓冲槽4的槽底面42小于槽口,随着回弹的进
行,两个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也逐渐增强;同样,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第二侧面53与缓冲槽4
的第二槽侧面43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同样,随着回弹的进行,第二侧面53与第二槽侧面43之
间的摩擦力也进一步增加,直到回弹结束,整个回弹过程,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逐渐
接触,使整个车内把的振动较小,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
均呈向转轴3方向弯曲,与内把手手柄2的运动轨迹向符合,使得回弹过程更加流畅;并且封
锁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顶面52与缓冲槽4的槽底面42之间的气体也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
用,同时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为非过盈配合,气体也能够从接触面之间的缝隙
中排出,因此在产生厚重而收敛的声响时结构更加简单。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5

如图3、图4所示,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
通过转轴3与内把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
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
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为楔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楔形块。

所述内把手手柄2上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的一端与缓冲槽4的槽底面连
通,另一端与内把手手柄2的外表面连通。

内把手手柄2在操作完成后回弹时,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均为楔形结
构,在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的侧面作为接触面逐渐增大因而摩擦力也
随之增加,缓冲效果随之加强,缓冲作用随之逐渐增强直到缓冲完成,整个缓冲过程持续时
间加长,使得整个车内把结构振动较小,并且封锁在缓冲槽4与渐接触式缓冲块5之间的气
体能够通过通气孔6排出到大气,本实施使得回弹更加流畅的同时也能产生收敛而又厚重
的声响。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6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壳体1固定连接,所
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为楔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楔形块。

内把手手柄2在操作完成后回弹时,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均为楔形结
构,在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的侧面作为接触面逐渐增大,因而摩擦力也
随之增加,缓冲效果随之加强直到缓冲完成,整个缓冲过程持续时间加长,使得整个车内把
结构振动较小,封锁在缓冲槽4与渐接触式缓冲块5之间的气体,也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之间是非过盈配合,气体也能够慢慢从两构件的接触面之
间的缝隙排出,本实施方式结构简单,并且能够使内把手手柄2回弹时产生收敛而又厚重的
声响。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7

如图5、图6所示,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
通过转轴3与内把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
壳体1固定连接,所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
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为锥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锥形块。

所述内把手手柄2上开设有通气孔6,所述通气孔6的一端与缓冲槽4的槽底连通,
另一端与内把手手柄2的外表面连通。

内把手手柄2在操作完成后回弹时,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均为锥形结
构,其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大于缓冲槽4的空腔,在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
的接触面较大,因而摩擦力也随之增加,并且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是锥形结构,在缓冲过
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进而使得车内把整体结构的振动较小,并
且封锁在缓冲槽4与渐接触式缓冲块5之间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6排出到大气,本实施使
得回弹更加流畅的同时也能产生收敛而又厚重的声响。

车门内把手实施例8

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1,内把手手柄2,内把手壳体1通过转轴3与内把
手手柄2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5,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内把手壳体1固定连接,所
述内把手手柄2设置有缓冲槽4,所述缓冲槽4设置在渐接触式缓冲块5的正对位置。

所述缓冲槽4为锥形槽,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5为锥形块。

内把手手柄2在操作完成后回弹时,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均为锥形结
构,其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大于缓冲槽4的空腔,在回弹过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与缓冲槽4
的接触面较大,因而摩擦力也随之增加,并且由于渐接触式缓冲块5是锥形结构,在缓冲过
程中,渐接触式缓冲块5能够产生较大的形变量,进而使得车内把整体结构的振动较小,并
且封锁在缓冲槽4与渐接触式缓冲块5之间的气体能够通过通气孔6排出到大气,本实施结
构简单的同时也能产生收敛而又厚重的声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由于设置有渐接触式缓冲块5,并且渐接触
式缓冲块5有多种形状的设置方式,并且还可以在内把手手柄1上开设与其向配合的缓冲
槽,因此可根据车门内把手的具体结构灵活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实施方式或等同的其他方
案;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在内把手手柄2操作完成回弹时,缓冲作用能够更早进行,且
作用时间延长,对整个内把手结构产生的振动较小,因而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使用户体
验得意提升。

(二)汽车实施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汽车,该汽车安装有上述任意实施例所述的车门内把手,其中
所述车门内把手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上述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由于所述车门内把手能够使内把手手柄操作完回弹时,产生厚重而收敛的声响,
因此安装有所述车门内把手的汽车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汽车门内把手及汽车.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车门内把手,包括内把手壳体,内把手手柄,内把手壳体通过转轴与内把手手柄连接,还包括渐接触式缓冲块,所述渐接触式缓冲块设置在内把手壳体与内把手手柄之间。本发明所述的车门内把手,由于设置有渐接触式缓冲块,使得内把手手柄在回弹时,缓冲作用能够更早进行,作用时间延长,对整个内把手结构产生的振动较小,因而产生收敛而厚重的声响;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装有上述车门内把手的汽车,所述汽车在内把手操作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