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94564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638145.3

申请日:

2016.08.04

公开号:

CN106088392A

公开日:

2016.11.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00申请日:20160804|||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00; E04B1/80

主分类号:

E04B2/00

申请人:

唐玉敏; 虞红伟

发明人:

唐玉敏; 虞红伟; 张明亮; 马旦; 余金金

地址:

315400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新城市花园9幢104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墙体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量传递构件,解决目前墙体材料厚重、内外环境热量传递不能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内环境的内石墨烯层、中间绝热层和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外环境的外石墨烯层,上述三者呈夹心状拼合布置,所述的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之间设有能开闭的传热连接机构。本发明具有轻薄、隔音隔热、防水阻燃以及自主控制内、外环境热量传递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包括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内环境的内石墨烯层(1)、中
间绝热层(2)和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外环境的外石墨烯层(3),上述三者呈夹心状拼合布
置,所述的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之间设有能开闭的传热连接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中间绝热层(2)为气凝
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传热连接机构设置在所
述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传热连接机构通过一开
关控制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的传热连接开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
烯层(3)上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将数据传送至一处理器,所述的处理器
将数据分析后发送相应指令给传热连接机构的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所述的构件厚度为2-9mm且上部
设有卷帘装置。

说明书

一种能量传递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量传递构件。

背景技术

石墨烯(Graphene)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只有一层原子厚度的二维晶体。2004年,英
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盖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从石墨中分离出石
墨烯,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此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在2015年末硼烯
发现之前,石墨烯既是最薄的材料,也是最强韧的材料,断裂强度比最好的钢材还要高200
倍。同时它又有很好的弹性,拉伸幅度能达到自身尺寸的20%。它是目前自然界最薄、强度最
高的材料,如果用一块面积1平方米的石墨烯做成吊床,本身重量不足1毫克便可以承受一
只一千克的猫。

传统的墙体构件都比较厚重,搬运和吊装都比较麻烦,且用户无法自主控制墙体
内、外环境的热量传导,例如冬天将室外的热量传递到室内;夏天杜绝室外的热量传递到室
内。墙体新材料的挖掘并提升墙体性能一直是建筑行业的使命。目前还没有将石墨烯应用
到墙体构件材料中去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量传递构件,轻薄,能控
制内、外环境的导热,替代传统墙体构件。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其特征是包括暴露在外
的侧面接触内环境的内石墨烯层、中间绝热层和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外环境的外石墨烯
层,上述三者呈夹心状拼合布置,所述的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之间设有能开闭的传热
连接机构。

本技术方案将石墨烯应用到构件中去,导热性能优良的内、外石墨烯层分别在内
环境和外环境进行热量交换,当内、外环境的热量需要交换时,操作传热连接机构将内、外
石墨烯层传热连接即可实现内、外环境的热量交换;当内、外环境的热量不需要交换时,操
作传热连接机构将内、外石墨烯层传热连接断开即可,实现用户自主控制构件内、外环境的
热量交换,替换传统墙体构件,还具有轻薄、防火、绝缘和节能性能。

作为优化:

所述的中间绝热层为气凝胶,质量轻、绝热性能好,并且与石墨烯同样具备高弹性,能
实现构件弯曲、卷起等柔性的功能。

所述的传热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的端部,布置合理,操
作方便。

所述的传热连接机构通过一开关控制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的传热连接开闭,
方便操作,可靠性好。

所述的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上分别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将数
据传送至一处理器,所述的处理器将数据分析后发送相应指令给传热连接机构的开关,设
定控制方法,实现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传热连接的智能控制。

所述的构件厚度为2-9mm且上部设有卷帘装置,实现墙体构件的卷帘门效果。

本发明所得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具有以下优点:

(1)具有传统墙体构件所不具有的优势,薄,仅几毫米;轻,每立方厘米重仅几克至十几
克,大大减轻了建筑重量;

(2)具有优良的隔音隔热绝缘性能,可以形成两个彼此独立的能量循环系统;

(3)冬天白天时可接通内、外石墨烯层,将外界的热量导入室内,并形成均匀的室内散
热层,夜晚时切断内外层通路,将热量留在室内;

(4)该夹心构件以气凝胶为内衬,以石墨烯层为内外结构防护层,具有强度高、吸震能
力强的特点,可极大的缓减爆炸等冲击;

(5)该构件的成分构成决定了其防火防燃性能,同时具有优良的杂志过滤吸附功能,可
使室内干净、恒温、恒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石墨烯层;2-中间绝热层(气凝胶层);3-外石墨烯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描述的一种能量传递构件,包括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内环境的内石
墨烯层1、中间气凝胶层2和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外环境的外石墨烯层3,上述三者呈夹心状
粘贴拼合布置,构件可安装在墙柱、钢构和/或窗户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完整的外墙。

所述的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之间设有能开闭的传热连接机构,所述的传热
连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的端部。传热连接机构可以是用户自行将
传热件分别贴合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为操作方便,传热连接机构也可是电气控制
件,通过一开关控制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的传热连接开闭。当冬天,外石墨烯层接受
太阳照射温度升高,而内石墨烯层温度低于外石墨烯层时,操作传热连接机构,将内石墨烯
层1和外石墨烯层3传热连通,为内环境注入温暖;当夏天,内环境需要保持较低的温度,不
希望外环境的热量注入时,断开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的传热连接即可,根据用户实
时的需求自行实时调整,也可以通过一套控制系统,在内石墨烯层1和外石墨烯层3分别设
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将数据反馈到处理器,处理器分析后发送相应指令控制传热连
接机构的开关。

所述的构件厚度为2-9mm且上部设有卷帘装置,实现墙体的卷起或放下。

本技术方案可用于建筑墙体,为墙体构件注入颠覆性的功能和性能,使更多地墙
体构件应用成为可能。

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能量传递构件.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墙体构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能量传递构件,解决目前墙体材料厚重、内外环境热量传递不能控制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内环境的内石墨烯层、中间绝热层和暴露在外的侧面接触外环境的外石墨烯层,上述三者呈夹心状拼合布置,所述的内石墨烯层和外石墨烯层之间设有能开闭的传热连接机构。本发明具有轻薄、隔音隔热、防水阻燃以及自主控制内、外环境热量传递的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