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945223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553552.5

申请日:

2014.10.17

公开号:

CN104314081A

公开日:

2015.01.2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E02D 15/02申请公布日:2015012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15/02申请日:20141017|||公开

IPC分类号:

E02D15/02

主分类号:

E02D15/02

申请人:

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柱明; 黄玉祥; 彭舸; 李俊杰; 刘彦; 杨勇; 何志忠; 张丽; 何启; 李靖伟; 王思威

地址:

610081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二段1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代理人:

管高峰;詹永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本发明能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

说明书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地面临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难题。
很多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加之工期紧张和地下室施工强度大,建设单位要求不留设土方马道,故无法利用马道作为施工地下室的临时通道便于钢筋运输车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行至基坑施工作业。同时对于基坑大,深度深,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高的项目,混凝土泵送施工存在更大难度。
现有技术常规做法:
1、在地面上安装地泵进行浇筑,但由于垂直落差大,最远处水平距离宽,达到泵送极限且容易形成“堵管”影响施工进度及浇筑质量。
2、借用周边工地通道和市政道路,同时利用天泵进行浇筑,影响市容、交通和其他工地施工进度,难以协调,且天泵浇筑1m3混凝土需增收30元,大大增加成本支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
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
上述方案中,上述方案中通过巧妙设置卸料口、地泵,连接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地面卸料口进行放料,混凝土利用自重通过斜向的梭槽到达地泵料斗仓,二次搅拌后输送至各个施工作业面,由此可以简单、快速、可靠地将混凝土进行输送。由 于地泵设置位置和基坑顶部存在较大高差,需要梭槽将混凝土从罐车里导流至地泵处,为避免由于梭槽坡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在导流过程中产生离析,梭槽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同时,梭槽用金属管制作而成,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时会产生空气下压力,可进一步阻止混凝土粗骨料与浆体分离。此外,支撑架体支撑固定梭槽,其中立杆竖向支撑,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上、下横杆上下夹固梭槽,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左、右连接杆左右固定梭槽和上下横杆,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拉绳则进一步牵引固定梭槽,确保其稳定性。
作为选择,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
上述方案中,使得支撑架体更为牢固可靠。
作为选择,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
上述方案中,兼顾可靠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简化结构。
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本发明,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混凝土无离析和堵管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梭槽固定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刀撑固定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基坑、2为卸料口、3为地泵、4为梭槽、5为冠梁、6为护壁桩、7为拉绳、8为支撑架体、9为剪刀撑、81为立杆、82为上横杆、83为下横杆、84为左连接杆、85为右连接杆、91为水平剪刀撑、92为竖向剪刀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
参考图1-3所示,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所示,包括设置于基坑1顶部的卸料口2,设置于基坑1底部的地泵3,连接卸料口2和地泵3的梭槽4,连接固定于梭槽4和基坑1冠梁5及护壁桩6之间的若干拉绳7,以及支撑固定梭槽4的支撑架体8,各拉绳7斜向下、沿梭槽4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沿梭槽4高度 方向每2m设置一道拉绳7(直径为12mm的钢丝绳),如图1所示为6道,支撑架体8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81,固定于立杆81上并与梭槽4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82、83,以及固定于上、下横杆82、83之间并与梭槽4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84、85,上、下横杆82、83沿梭槽4高度设置有若干组。基坑1形状为矩形140*140m,深度为20m,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为75000m3,地泵3设置位置和基坑1顶部存在17m高差,梭槽4由直径为3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制作而成,梭槽4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支撑架体8还设有剪刀撑9,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91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92。上、下横杆82、83每隔一组设置左、右连接杆84、85。
最终该工程顺利输送75000m3混凝土,未发现一次离析和堵管,同时节约工期20天,节约地下室混凝土天泵输送费用(根据经验按照60%计算):75000*30*0.6=1350000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14081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14081A21申请号201410553552522申请日20141017E02D15/0220060171申请人中铁八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地址610081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一环路北二段100号72发明人赵柱明黄玉祥彭舸李俊杰刘彦杨勇何志忠张丽何启李靖伟王思威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1214代理人管高峰詹永斌54发明名称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

2、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本发明能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

3、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14081ACN104314081A1/1页21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

4、55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权利要求书CN104314081A1/3页3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领域。背景技术0002现代建筑施工,越来越多地面临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施工难题。

5、。0003很多建设项目施工场地狭小,加之工期紧张和地下室施工强度大,建设单位要求不留设土方马道,故无法利用马道作为施工地下室的临时通道便于钢筋运输车辆、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运行至基坑施工作业。同时对于基坑大,深度深,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高的项目,混凝土泵送施工存在更大难度。0004现有技术常规做法00051、在地面上安装地泵进行浇筑,但由于垂直落差大,最远处水平距离宽,达到泵送极限且容易形成“堵管”影响施工进度及浇筑质量。00062、借用周边工地通道和市政道路,同时利用天泵进行浇筑,影响市容、交通和其他工地施工进度,难以协调,且天泵浇筑1M3混凝土需增收30元,大大增加成本支出。发明内容0007本。

6、发明的目的在于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解决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0008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0009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包括设置于基坑顶部的卸料口,设置于基坑底部的地泵,连接所述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连接固定于所述梭槽和基坑冠梁及护壁桩之间的若干拉绳,以及支撑固定所述梭槽的支撑架体,所述各拉绳斜向下、沿梭槽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支撑架体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固定于所述立杆上并与所述梭槽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以及固定于所述上、下横杆之间并与所述梭槽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

7、,所述上、下横杆沿梭槽高度设置有若干组,所述梭槽由金属管制作而成,梭槽搭设坡度为4550。0010上述方案中,上述方案中通过巧妙设置卸料口、地泵,连接卸料口和地泵的梭槽,商品混凝土运输车辆在地面卸料口进行放料,混凝土利用自重通过斜向的梭槽到达地泵料斗仓,二次搅拌后输送至各个施工作业面,由此可以简单、快速、可靠地将混凝土进行输送。由于地泵设置位置和基坑顶部存在较大高差,需要梭槽将混凝土从罐车里导流至地泵处,为避免由于梭槽坡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在导流过程中产生离析,梭槽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同时,梭槽用金属管制作而成,混凝土在管道内流动时会产生空气下压力,可进一步阻止混凝土粗骨料与浆体分离。此外,支。

8、撑架体支撑固定梭槽,其中立杆竖向支撑,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上、下横杆上下夹固梭槽,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组左、右连接杆左右固定梭说明书CN104314081A2/3页4槽和上下横杆,上下间隔设置的若干拉绳则进一步牵引固定梭槽,确保其稳定性。0011作为选择,所述支撑架体还设有剪刀撑,所述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0012上述方案中,使得支撑架体更为牢固可靠。0013作为选择,所述上、下横杆每隔一组设置所述左、右连接杆。0014上述方案中,兼顾可靠性的条件下进一步简化结构。0015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如。

9、本发明,各选择即可和其他选择任意组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00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深基坑作业、地下室施工体量大、工地四周无法形成环形道路的混凝土施工难题,混凝土无离析和堵管现象。附图说明0017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立面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梭槽固定结构示意图;0019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剪刀撑固定结构示意图;0020其中1为基坑、2为卸料口、3为地泵、4为梭槽、5为冠梁、6为护壁桩、7为拉绳、8为支撑架体、9为剪刀撑、81为立杆、82为上横杆、83为下横杆、84。

10、为左连接杆、85为右连接杆、91为水平剪刀撑、92为竖向剪刀撑。具体实施方式0021下列非限制性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0022参考图13所示,一种深基坑无马道地下室混凝土泵送施工装置,作为选择,如本实施例所示,包括设置于基坑1顶部的卸料口2,设置于基坑1底部的地泵3,连接卸料口2和地泵3的梭槽4,连接固定于梭槽4和基坑1冠梁5及护壁桩6之间的若干拉绳7,以及支撑固定梭槽4的支撑架体8,各拉绳7斜向下、沿梭槽4高度平行间隔设置,沿梭槽4高度方向每2M设置一道拉绳7直径为12MM的钢丝绳,如图1所示为6道,支撑架体8包括竖直支撑的立杆81,固定于立杆81上并与梭槽4上、下边沿相切的上、下横杆82、。

11、83,以及固定于上、下横杆82、83之间并与梭槽4左、右边沿相切固定的左、右连接杆84、85,上、下横杆82、83沿梭槽4高度设置有若干组。基坑1形状为矩形140140M,深度为20M,地下室混凝土总方量为75000M3,地泵3设置位置和基坑1顶部存在17M高差,梭槽4由直径为300MM壁厚为5MM的铸铁管制作而成,梭槽4搭设坡度设置成4550。支撑架体8还设有剪刀撑9,剪刀撑包括水平剪刀撑91以及呈X形交叉的竖向剪刀撑92。上、下横杆82、83每隔一组设置左、右连接杆84、85。0023最终该工程顺利输送75000M3混凝土,未发现一次离析和堵管,同时节约工期20天,节约地下室混凝土天泵输送费用根据经验按照60计算7500030061350000元。00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说明书CN104314081A3/3页5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明书CN104314081A1/2页6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314081A2/2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314081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