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945138 上传时间:2018-03-20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6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37917.0

申请日:

2015.03.26

公开号:

CN104763082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2/84申请日:20150326|||公开

IPC分类号:

E04B2/84

主分类号:

E04B2/84

申请人: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张锡治

发明人:

张锡治; 田杰松; 凌光荣; 马健; 蔡魏巍

地址:

300073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1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12201

代理人:

张金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上层墙的底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平台,在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底面上设有抗剪槽;下层墙的顶面中部预埋有槽钢或工字钢;所述向下凸出平台坐落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所述槽钢或工字钢插装在所述抗剪槽内,所述槽钢或工字钢被后浇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所述抗剪槽内,形成定位-抗剪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定位-抗剪结构、调节-支撑结构和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使墙体上下层连接施工更简易,定位更准确,结构更可靠,性能更优化,充分利用了材料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已有连接方式现场施工困难、造价高昂等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上层墙的底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平台,在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底面上设有抗剪槽;
下层墙的顶面中部预埋有槽钢或工字钢;
所述向下凸出平台坐落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所述槽钢或工字钢插装在所述抗剪槽内,所述槽钢或工字钢被后浇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所述抗剪槽内,形成定位-抗剪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墙的位于所述向下凸出平台两侧的底面是自内向外逐渐升高的斜面,在所述斜面的下方,所述上层墙的竖向分布钢筋与所述下层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对应搭接,所述斜面与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以及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侧面形成楔形结构,在所述楔形结构内形成有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墙的两根最外侧竖向分布钢筋均在墙内与比它们粗的支撑钢筋连接,所述支撑钢筋延伸至相应的所述斜面下方,所述支撑钢筋的下端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所述螺母支撑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形成调节-支撑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墙的位于所述楔形结构内的竖向分布钢筋的标高自外向内逐渐降低。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装配式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中,位于所述定位-抗剪结构两侧的竖向分布钢筋是加粗的补强钢筋。

说明书

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现浇形式的剪力墙结构存在着现场工作量大、建筑材料浪费多、建筑用水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已建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墙体竖向连接结构多采用套筒灌浆连接、钢筋焊接连接和间接搭接浆锚连接。套筒灌浆连接存在着套筒成本过高、施工精度要求高、不适合截面较细的钢筋采用等问题;钢筋焊接连接存在着现场焊接工作量大、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间接搭接浆锚连接存在着现场施工难度大、预留孔成形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且套筒灌浆连接和间接搭接浆锚连接属于干性连接,如果处理不当,在水平接缝处易出现受力集中现象,形成薄弱截面,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该结构定位准确、施工方便、抗剪能力强。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上层墙的底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平台,在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底面上设有抗剪槽;下层墙的顶面中部预埋有槽钢或工字钢;所述向下凸出平台坐落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所述槽钢或工字钢插装在所述抗剪槽内,所述槽钢或工字钢被后浇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所述抗剪槽内,形成定位-抗剪结构。
所述上层墙的位于所述向下凸出平台两侧的底面是自内向外逐渐升高的斜面,在所述斜面的下方,所述上层墙的竖向分布钢筋与所述下层墙的竖向分布钢筋对应搭接,所述斜面与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以及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侧面形成楔形结构,在所述楔形结构内形成有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
所述上层墙的两根最外侧竖向分布钢筋均在墙内与比它们粗的支撑钢筋连接,所述支撑钢筋延伸至相应的所述斜面下方,所述支撑钢筋的下端通过螺纹与螺母连接,所述螺母支撑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形成调节-支撑结构。
所述下层墙的位于所述楔形结构内的竖向分布钢筋的标高自外向内逐渐降低。
在所述装配式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中,位于所述定位-抗剪结构两侧的竖向分布钢 筋是加粗的补强钢筋。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一)连接结构中的定位-抗剪结构,使定位更加精准和简单;满足了中部抗剪要求;相对于套筒连接等传统的连接结构,降低了预制墙体在装配过程中的难度,使施工更加便捷。
二)连接结构中的调节-支撑结构,在施工时与定位-抗剪结构共同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旋拧螺母,可准确地调节上层墙的水平度和垂直度,提高了施工精确度。
三)连接结构中的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使墙体的竖向分布钢筋仅需要进行搭接连接即能满足要求,与套筒连接、焊接连接和间接浆锚连接相比施工起来更加简便易行;在楔形结构内根据剪力墙由两端到中间的受力变化,逐渐减小钢筋搭接长度,使材料得到充分利用,节约了施工造价。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采用定位-抗剪结构、调节-支撑结构和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使墙体上下层连接施工更简易,定位更准确,结构更可靠,性能更优化,充分利用了材料性能,有效地解决了已有连接方式现场施工困难、造价高昂等问题。相对当前采用的套筒灌浆等连接方式,提高了施工精度,简化了施工步骤,且大大降低了制件和施工过程的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上层墙与下层墙连接前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上层墙与下层墙连接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调节-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定位-抗剪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与后浇暗柱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上层墙与下层墙连接前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上层墙;2、下层墙;3、竖向分布钢筋;4、水平分布钢筋;5、补强钢筋;6、支撑钢筋;7、螺母;8、工字钢;9、向下凸出平台;10、抗剪槽;11、灌浆孔;12、出浆孔;13、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14、后浇暗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 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图6,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上层墙的底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平台9,在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的底面上设有抗剪槽10;所述下层墙2的顶面中部预埋有工字钢8;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坐落在所述下层墙2的顶面上,所述工字钢8插装在所述抗剪槽10内,所述工字钢8被后浇在所述抗剪槽10内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所述抗剪槽10内,形成定位-抗剪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墙1的位于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两侧的底面是自内向外逐渐升高的斜面,在所述斜面的下方,所述上层墙1的竖向分布钢筋3与所述下层墙2的竖向分布钢筋3对应搭接,所述斜面与所述下层墙2的顶面以及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的侧面围成楔形结构,在所述楔形结构内形成有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13。所述上层墙1的两根最外侧竖向分布钢筋均在墙内与比它们粗的支撑钢筋6连接,所述支撑钢筋6延伸至相应的所述斜面下方,所述支撑钢筋6的下端通过螺纹与螺母7连接,所述螺母7支撑在所述下层墙2的顶面上,所述支撑钢筋6与所述螺母7组成调节-支撑结构。所述下层墙2的位于所述楔形结构内的竖向分布钢筋3的标高自外向内逐渐降低。在所述装配式剪力墙的竖向分布钢筋中,位于所述定位-抗剪结构两侧的竖向分布钢筋是加粗的补强钢筋5。
上层墙1和下层墙2均为预制构件。在所述上层墙1预制时内部设有竖向分布钢筋3、水平分布钢筋4和补强钢筋5。所述上层墙1预制时底面中部为向下凸出平台9,平台底部有凹槽,形成抗剪槽10,凹槽部位预留灌浆孔11和出浆孔12,所述抗剪槽10中没有外露的竖向分布钢筋3;底面两端预制为斜面,竖向分布钢筋3伸出在斜面之下;临近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的竖向分布钢筋设为所述补强钢筋5;斜面外端的竖向分布钢筋3预制时在墙内部与带螺纹支撑钢筋6焊接连接,所述支撑钢筋6伸出斜面,自由端拧有螺母7。
所述下层墙2预制时内部设有竖向分布钢筋3、水平分布钢筋4;所述下层墙2预制时顶面中部预埋工字钢8,并伸出一定长度;所述下层墙2顶面为平面,除中部与所述上层墙1中所述向下凸出平台9对应的部位外,其余处所述竖向分布钢筋3均伸出不同长度。
安装时,所述上层墙1直接坐落在所述下层墙2上,使所述工字钢8插入所述抗剪槽10中,通过所述灌浆孔11向抗剪槽内浇筑混凝土,直至从所述出浆孔12流出为止,用混凝土结构将所述工字钢8固定在所述抗剪槽10中,形成抗剪键;所述上层墙底面向 下凸出平台直接立于下层墙2的顶面上,形成定位结构;所述抗剪键与所述定位结构组成所述定位-抗剪结构。所述螺母7直接与所述下层墙2顶面接触,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通过旋拧所述螺母7起到调节上层墙水平度和垂直度的作用,形成所述调节-支撑结构;所述上层墙1的底斜面与所述下层墙2的顶平面形成楔形,其中伸出的所述竖向分布钢筋3及所述补强钢筋5自由搭接,现浇混凝土后形成所述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13与后浇暗柱14。
上述工字钢8可由槽钢代替。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剪力墙上下层连接结构,上层墙的底面中部设有向下凸出平台,在所述向下凸出平台的底面上设有抗剪槽;下层墙的顶面中部预埋有槽钢或工字钢;所述向下凸出平台坐落在所述下层墙的顶面上,所述槽钢或工字钢插装在所述抗剪槽内,所述槽钢或工字钢被后浇在所述抗剪槽内的混凝土结构固定在所述抗剪槽内,形成定位-抗剪结构。本发明通过采用定位-抗剪结构、调节-支撑结构和后浇楔形混凝土结构,使墙体上下层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