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涌高效微生物修复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涌高效微生物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河涌黑臭是我国城市河网的普通现象,我国城市黑臭河涌治理主要采用截污、驳岸、清
淤等市政工程手段,但对于大部分城郊黑臭河涌,由于资金短缺和没有统一规划等原因,无
法进行有效治理,并且通常采用的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技术,具有成本高、治理不彻底等不
足,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治理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本低、治理彻底、达到充分净化水体的一
种河涌高效微生物修复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截污:通过建设初期雨水截留系统,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2)清理河道底泥:采用绞吸式挖泥船将含有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底泥进行水下疏挖,
用加压管道将泥浆送至堆场进行卫生添埋;
3)在河涌沿岸种植水生植被,建设生态护岸和河岸景观带,充分保证河涌与河流水体
之间的水体交换和河涌生态系统调节功能;
4)河涌微生物修复:定期向河涌中投加微生物菌剂,通过微生物的吸收、降解和转化作
用,将水体中的有害污染物浓度降至最低。
优选的,所述初期雨水截留系统是雨水排水系统中入河口附近建造初期雨水截留
池,将初期降雨径流产生的污染物收集起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生态处理装置中进行处
理。
优选的,所述用于卫生填埋的堆场,其底部铺有衬层,防止溶出液体渗透入土壤污
染地下水,溶出液体经管道收集后,经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优选的,所述种植的水生植被是水麻、一年蓬、水芹菜、马尾草、金鱼藻、眼子菜等
高等水生植物及其根际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修复是向水体中投加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菌剂和高效生物促
生剂,所述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的投加量为8.0~40.0ppm,所述高效生物促生剂
投加量为2.0~4.0ppm。
优选的,所述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生物菌剂是CW菌剂。
优选的,所述高效生物促生剂是MBB制剂。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截污、清理河道底泥、河涌沿岸种植水生植被并向
河涌定期投加微生物菌剂,可以通过水生植被和微生物菌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水体
中绝大部分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进行分解吸收,达到充争净化水体的目的,污水
治理成本低而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雨水排水系统中,在入河口的附近设置初期雨水截留池,将初期降雨径流产生的
污染物收集起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生态处理装置中进行处理,以控制面源污染,然后定
期清理河道底泥,用绞吸式挖泥船将含有氮、磷和重金属的污染底泥进行水下疏挖,用加压
管道将泥浆送至堆场进行卫生添埋,填埋场底部铺有衬层,可防止溶出液体渗透入土壤并
污染地下水,溶出液体经管道收集后送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所述在河涌沿岸种植水生植被,选自水麻、一年蓬、水芹菜、马尾草、金鱼藻、眼子
菜、菱、芡实一种或几种,栽种密度为1 ~ 2 株/平米,通过这类高等水生植被及其根际微
生物的共同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充分保证河涌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体交换和河涌生
态系统调节功能。
每天向预处理河段投加微生物菌剂,包括有机污染物高效降解菌剂CW和高效生物
促生剂MBB,投加量分别是8.0~40.0ppm 、2.0~4.0ppm,微生物于水中迅速繁殖,形成稳定
的优势菌群,实现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控制和削减河涌污染物受纳总量,微生物
菌剂为纯天然微生物,不含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产物,不含致病菌,不会带来生物安全问
题,通过水生植被和微生物菌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实现对水体中绝大部分有害物质,如重金
属、有机物等,进行分解吸收,达到充争净化水体的目的。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
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但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形式所获得的技
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